現代工業工程對可持續發展的推進作用論文
摘要:現代工業工程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F代工業工程通過以“綠色”為特征的先進生產方式減少制造系統對不可再生資源的消耗,實現環境可持續發展;通過對生產系統中的研究,協調人機關系,促進人與社會的和諧,同時工業工程在非制造業中的廣泛應用推動社會全面發展,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現代工業工程;可持續發展
進入21世紀以來,片面追求高速經濟發展帶來的環境和社會等一系列問題日益突出和嚴重,資源、生態環境與人類發展需求的矛盾愈加尖銳。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已經認識到社會、經濟、環境協調發展的重要性,可持續發展的思想被廣泛接受并成為共識。作為將現代科學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學科之一[1],現代工業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IE)以系統優化為手段,以特定經濟效益為目的,成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發揮著越來越突出的作用。
傳統的工業工程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實現企業內部的生產系統整體優化與協調,最大限度地開發生產系統的潛在性能,卻忽視了科學技術在轉為生產力的過程中給社會和自然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F代工業工程開始更加重視社會和環境因素,并將研究范圍從企業內部擴大到面向企業內、外部資源及其環境,注重實現企業經濟效益與環境保護、資源利用和生態平衡有機的統一。
隨著可持續理論的發展和被廣泛接受,可持續思想融合到工業工程的理論和實踐中,工業工程開始研究生產和環境、人之間的關系。如何協調自然環境、社會與生產系統的關系,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目前工業工程理論的重要內容之一。
1、現代工業工程推進環境可持續發展
工業工程面向企業經營管理的全過程,以規;I生產及工業經濟系統為研究對象[2],以運籌學和系統工程為理論基礎,以計算機為手段,是一門系統優化技術學科。工業工程強調的是系統整體的優化,最終追求的是系統整體效益最佳。工業工程的任務和目標是研究如何將人員、物料、設備、能源、信息等要素進行合理地組合和配置,組成一個綜合、有效的系統,以達到系統效益的提高。系統效益的提高包括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兩個方面,其結果都是減少各種資源的消耗,由于資源的消耗總是或多或少地帶來環境影響,減少資源消耗就是減少環境影響。因此,提高系統效益是實現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由此可見,工業工程研究的目的與環境可持續發展的本質是一致的。
傳統工業工程雖然降低了單位產品資源消耗,但是其結果并不是自然資源消耗的減少,因為這種資源節約主要是指單個產品的資源消耗,效率的提高往往帶來產量的急劇擴大,導致總的自然資源消耗增加。造成這種結果的根據在于把制造模式看作一個開環系統,即原料——工業生產——產品使用——報廢——棄入環境,是以大量的資源消耗和環境破壞為代價的發展模式,很少系統考慮產品及過程的環境屬性。因此解決環境問題的根本方法是減少產品及過程的不可再生資源的消耗,著眼于產品的生命周期全過程,達到以小于或等于再生資源的再生速度利用再生資源,優化其利用效率和對非再生資源的替代能力,實現環境可持續化發展的目標。這正是目前工業工程的重要研究領域,如綠色制造[3]、綠色供應鏈[4]等,其核心是產品和過程的綠色化!熬G色”的根本目的是把工業生產和環境保護綜合考慮,改變原來末端治理的環境保護辦法,將環境保護的思想貫穿于廠址選擇、產品設計、產品生產、產品使用、產品服務、產品報廢回收等全過程,通過綠色技術,對其進行系統化的控制,優化產品對自然資源的消耗和在生存期內對環境的影響。
2、現代工業工程推進社會可持續發展
現代工業工程不僅是一種工程技術,而且還是一種哲理,特別強調發揮系統中人的作用。這也是IE發展到今天的一個非常突出的特征。現代IE對生產要素優化組合新規律的探索不斷深入,其中心問題就是對人和其他生產要素之間的關系的研究。人、機器和設施的最佳組合,人在變速、高速系統中的適應性,環境對人的影響等都是現代工業工程的`重要研究領域。工業工程對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機工程和人機一體化系統。人機工程或人因工程,又稱工效學,應用心理學、行為科學、工程技術的方法研究人與機器、環境的關系,研究勞動強度與人體疲勞強度,設計出最佳的人、機、環境系統,使生產效率得到提高與改善。人機一體化系統從更深的層次研究人的作用,采取以人為主,人—機械一體化的技術路線,建立一種新型的人與機器的協作關系,各自執行擅長的工作,成為高效高性能的新一代工作系統。人機一體化系統強調人的安全性、友好性和創新性,資源的再生性及社會性。工業工程對生產系統與人的研究,協調了人與機器的關系,使人從機器奴隸的被動地位變為機器主人的主動地位,極大地改善了人的工作環境和生存狀態,促進了人與社會經濟發展的和諧,從而推動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現代工業工程的另一個突出特點是,它已經完全產業化,不僅在制造業廣泛應用,而且更重要的是在建筑工程業、服務行業、醫療衛生、體育、教育等領域廣泛應用。我國就有將工業工程應用到醫院的成功案例[5],F代IE在非制造業的廣泛應用,不僅豐富了工業工程的學科研究對象和研究內容,而且為發展第三產業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和科學基礎,提高了第三產業的供給能力和質量,有利于產業結構調整,推進社會的全面發展。隨著現代工業工程在非制造業更深層次的應用,必將進一步推動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子先,齊二石,李從東,F代工業工程是技術與管理的交叉和創新[J] 。造船技術,1997,25(11):8—11 。
[2]李言。工業工程及其應用[J] 。制造技術與機床,2001,51(1):13—14 。
[3]儲開宇。先進制造業的制造模式——綠色制造[J] 。水利電力機械,2002,24(4):42—44 。
[4]王洪剛,韓文秀。綠色供應鏈管理實施策略[J] 。天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4(2):97—100 。
[5]趙濤,路琨。我國工業工程學科的發展研究[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21(2):23—26。
【現代工業工程對可持續發展的推進作用論文】相關文章:
水電在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論文03-03
水利工程的可持續發展論文02-12
公路工程的作用論文04-11
林木種苗在林業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論文02-04
地質工程勘查作用分析論文03-15
推進綠色工程管理存在問題探究論文10-19
可持續發展采礦工程論文02-11
可持續發展論文06-03
房建工程安全中工程監理的作用論文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