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式室內設計內涵及表現手法論文
[摘要]近幾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力的增強、傳統文化的復興以及建筑與室內設計行業的發展,人們開始從多樣化的設計風格中思考本土化的室內設計發展之路。文中在分析新中式設計概念的基礎上,闡述新中式室內設計的發展背景,并探討新中式室內設計的內涵及表現手法,為新中式設計提供切實可行的理論依據。
[關鍵詞]新中式;室內設計;表現手法
對于設計領域而言,新中式已不再是一個陌生的話題。從設計案例的出現、相關概念的提出、再到學術界的探討,已經歷了十多年的時間,但人們對其理論探討和設計實踐依然方興未艾。從2002年的正式提出到近幾年的研究熱點,使人們對新中式的認識由表及里、由淺入深,顯示出它從最初的文化現象到學術主題逐漸演進的新中式發展之路。從研究文獻和行業的發展動態來看,繼承中國優秀的傳統造物文化,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新中式室內設計,仍然是我國室內設計行業發展的主要任務之一。
一、新中式概念的提出
早在1958年,我國建筑大師梁思成先生在討論國慶工程會議上提出了“中而新”為上品的建筑設計理念[1]。“中”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優秀基因,“新”是當今時代的創新發展。“中”與“新”的融合顯示出我國建筑文化的獨特性,體現了建筑設計創作的發展方向。近年來,新中式設計吸引了眾多專家學者、企業界的高度關注。2002年,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劉文金教授在南京林業大學主辦的“首屆中國家具產業發展研討會”上,首次提出了新中式家具的內涵。它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基于當代審美的對于中國傳統家具的現代化改造;二是基于當代審美的對于中國當代審美現狀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當代家具的思考。”[2]此概念的提出得到了業界的一致認可。同年10月,深圳設計師李益中在《現代裝飾》雜志上發表了論文《大連世紀經典新中式樣板房設計》,其內容為2001年所設計的一套285m2的復式戶型。它以較多圖片的形式全方位地展示了室內的界面設計、空間設計和陳設設計,作品簡約生動,具有傳統文化的韻味,該作品獲得深圳市裝飾設計大賽一等獎。2004年,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全國首屆室內設計師高峰會暨中國住宅室內設計流行趨勢發布會上,明確將“新中式”定為中國室內設計的主要風格之一[3]。之后,有眾多專家學者開始轉向了新中式設計的研究,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有理論探討,也有設計實踐。這對新中式設計的廣泛傳播和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二、新中式室內設計產生的背景
近幾年,關于新中式室內設計的研究成果在質和量上都達到了新的高度,與相對應的設計理論成果和設計作品也是與日俱增。新中式室內設計風格出現,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中國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發展得到了快速發展,綜合國力增強,人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使人們有更多的條件去思考室內設計的精神內涵,探索室內居住空間的歸屬感。回顧中國近代室內居住環境的發展,從計劃經濟時代的福利性住房到當今成熟的商品性住房,人們對室內空間有了更為深入的認識。經濟的發展是新中式室內設計得以發展的根本性基礎。二是傳統文化的復興。當下社會,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已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進而提升了人們對傳統文化的重新再認識。我國有著五千多年的傳統文化積淀,尤其是傳統建筑、園林、室內陳設、家具等造物藝術曾經有著輝煌的成就。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與現代室內設計相結合,表現出極強的適應性,并有著廣泛的受眾群體。三是建筑及室內設計的深入發展。20世紀90年代以后,中國的房地產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在發展初期,西方的建筑設計思想給國內設計領域帶來了嶄新的思想和啟迪。歐式風格曾經主導了人們的審美理念,一提到高檔社區、高檔裝修、精裝修,首先想到的是歐式風格。歐式風格的形式和發展,源于西方特定的思想和建筑文化。它在中國沒有本土文化底蘊,時間久了,就顯得蒼白無力。另一方面,中國本土設計師也在積極探索有益于本民族文化的設計思想和風格,如建筑領域的王澍、家具領域的劉文金等設計師設計出了一批具有中國特色的設計作品,他們的理論與實踐成果對當今新中式的發展都起到了積極的引領作用。總之,在社會的多重背景下,新中式室內設計風格應運而生,新中式設計風格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并進而影響人們的觀念、審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三、新中式室內設計中的“中”與“新”
新中式室內設計與傳統的中式設計不同。新中式室內設計從當代審美出發,充分吸收中國傳統文化營養,運用現代室內設計原理,創造出功能合理、舒適優美、滿足人們物質和精神需求的空間環境。新中式室內設計的根基是“中式”。“中式”既包括傳統意義上的中式,又涉及現代意義上的“中式”[4]。對室內設計而言,傳統意義上的“中式”是指中國歷史上所出現的室內設計式樣和藝術特征。其中,明代居住室內設計就是其中的典范。明式居住空間設計反映出中國古人樸素的環境整體設計理念,是中國傳統“天人合一”的思想在明代的具體體現[5]。在空間上,除了滿足基本的采光、通風等實用功能之外,強調虛實相生的流動空間;在選材上,注重材料本身的'色澤和紋理,自然優美;在陳設上,選用制作精妙的明式家具,與之協調搭配;在裝飾上,追求莊重素雅,而不矯揉造作;在器玩清供上,追求寓情于物,寄興寓情,以便深化室內空間的意境。這些藝術特征成為當代新中式室內設計吸收傳統的重要源泉。現代意義上的“中式”是指在當下地域文化、傳統習俗、生活方式等條件下而產生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室內空間。例如傳統四合院民居空間、國人特有的飲食習慣、少數民族地區的居住習俗等等,這些都有可能成為當代室內設計創作的原型和素材。新中式室內空間設計的表達是“新”。它是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塑造出具有時代特征的“新”形象、“新”意境。貝聿銘設計的蘇州博物館就是其中的代表。在設計中,他以“中而新、蘇而新”為原則,注重地域文化的挖掘與利用,提煉本土民居建筑與室內形式語言,結合現代高新技術,創造出了具有江南特色的新中式博物館。
四、新中式室內設計中的表現手法
直接繼承傳統文化元素。在室內設計中,直接運用傳統造物空間所涉及的造型、材質、色彩、結構、裝飾等元素。具體而言,這些文化元素包括傳統的裝飾紋樣、彩畫圖案、靈動的門窗、多樣化的隔斷、精致的木雕藝術、經典的明式家具、詩意的書畫、別出心裁的器玩等等。我國有著悠久的造物文化,尤其是明代時期的家具與住宅藝術,已達到傳統“室內設計”的巔峰,是中國室內傳統造物文化的集中代表。根據室內空間環境,將這些傳統文化元素直接運用到設計之中,有助于設計師直接找到創作的方法和源泉。對傳統文化元素進行再加工。在對傳統室內居住文化深入理解的基礎上,運用現代室內設計原理,將傳統文化元素進行符號拼貼、合并歸納、抽象變化、分解處理等藝術手法,融入到現代室內設計之中。例如回紋紋樣作為中國傳統裝飾紋樣的典型代表之一,在設計中運用一定的藝術手法重構“回紋式樣”,適宜運用到隔斷、墻面、地面、吊頂之中,從而提升新中式室內設計的韻味。除此之外,也可以巧妙地運用中國傳統建筑、園林、家具等經典的造物藝術元素,進行現代室內設計的創作。例如明代的書齋在空間布置時提到:“小室,幾榻俱不宜多置,但取古制狹邊書幾一置于中,上設筆硯香盒熏爐之屬,俱小而雅。別設石面小幾一以置茗瓶茶具。小榻一,以供宴臥趺坐,不必掛畫,或置古奇石,或以小佛櫥供鎏金小佛于上亦可。”[6]從明代的書房陳設,可以看出傳統的室內空間設計不僅講究使用功能,還講究清雅風韻的空間境界。這種傳統的空間布置方法對我們今天的室內設計仍然具有積極的啟示。結合現代設計方法,創新傳統文化元素。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和造物理念固然可貴,但它有其特定的時代背景和社會環境,不可照抄照搬,必須進行設計的“轉換”,其基礎是對傳統設計文化的全面理解。深入研究傳統文化和傳統設計符號,提取優秀的設計因子,與當代設計生活方式和理念相結合,才可創造出新中式設計中的“新”。新中式設計中的“新”,也不能僅僅停留在其設計文化符號和外在形象上,否則容易“得其形,而失其神”,應注重室內空間意境和居住理念的塑造上。這就要求我們在具體室內設計創作中,結合時代背景進行功能、形式和技術上的創新。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創作出具有文化底蘊的新中式室內空間。
【參考文獻】
[1]“中而新”、“新而中”辨———關于我國建筑創作方向的探討[J].建筑學報,1994,(3):27.
[2][4]劉文金.當代家具設計理論研究[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7.
[3]何慶艷.中國傳統色彩及其在新中式風格居室中的運用[J].2006,(S2):147.
[5]朱力.崇實厚生回歸自我[D]:北京:中央美術學院,2007.
[6]文震亨著.海軍,田君注釋.長物志圖說[M].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4.144
【新中式室內設計內涵及表現手法論文】相關文章:
新中式風格特點室內設計論文11-20
新中式室內設計風格探討論文11-09
現代室內設計的新中式風格研究論文11-01
新中式室內設計風格論述論文11-13
傳統色彩在新中式室內設計中的運用論文11-09
新中式家具設計論文11-21
新中式風格在現代室內設計中的運用探討論文11-19
中式室內設計的研究分析的論文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