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播電視安全播出技術分析論文
【摘要】廣播電視播出技術取得了極大的進步,在管控能力以及系統安全方面有了非常顯著的提升,這有效保障了廣播電視的播出質量,更推動了信息技術的普及以及安全播出技術的發展。本文中筆者從國內廣電行業大數據發展的基本現狀著手,對這類問題進行了總結,希望對相關工作的完善有所幫助。
【關鍵詞】大數據形勢;廣播電視
保證廣播電視的安全播出是國內廣電系統的一項長期、戰略性的根本任務。廣播電視的安全播出涉及到很多單位,更要經過多重設備的傳輸才能夠將信號安全地輸送到千家萬戶,這個過程中信號需要經過多重轉換。省級電視臺在信號傳輸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當前國內的廣播電視信號容易受到非法信號的攻擊與劫持,這對廣播電視的安全播出帶來了極大的威脅。在大數據的形勢下,我們需要進一步完善廣播電視安全播出技術。
一、國內廣電行業大數據發展的現狀
大數據背景下國內廣電行業需要做出以下調整:首先要打造多維度的“收視率+”。對電視媒體行業來說,只有增加維度才能夠拓展自身的視野,進而更好的滿足觀眾的需求。而且我們也應當從多個維度出發分析收視率,在保證安全播出的基礎上更好的滿足觀眾的需求。然而要準確把握觀眾的需求,必須對收視率作出正確的解讀。可以嘗試將收視率劃分為節目、觀眾、市場、偏好程度以及流動情境五個維度,若同一時段內兩個節目的收視率一致,則流動人數少的節目更吸引觀眾。其次要從多個方面著手完善行業生態。當前我們正在倡導“互聯網+”,而廣電行業與傳統制造業的區別則是產品不收費,而依靠周邊廣告盈利。這一行業生態圈的形成主要得益于以評比機制、定價機制、交易機制為代表的各種機制,各個機制的相互作用能夠推進行業的發展,而大數據在其中扮演的應當是“助推劑”的角色。根據大數據形勢對廣電行業進行調整,能夠打破節目參與方的壁壘,優化節目的制作與播出。更能夠優化輿情的監控,更好的貼近觀眾的需求。
二、廣播電視安全播出技術
2.1安全播出防護技術
為了提高安全播出技術的抗風險能力,廣電單位在構建集中播控平臺、有線電視平臺時,更采取了一系列的信息安全加固措施,例如密碼技術、訪問審核技術以及認證碼技術等內容,這便是安全播出防護技術的主要內容。在此基礎上,廣電單位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規范、要求,對傳輸、播出系統中應用的安全保密、訪問控制技術進行了明確的界定。實時性是廣播電視節目的一大優勢,即便是在類似于真人秀的直播節目已經逐漸普及的今天,觀眾信賴的也更多是廣播電視媒體。作為觀眾,他們對節目質量的變化非常敏感,加之其口味、層次的不斷更新,這更需要我們提高播出系統的可靠性。因此進一步完善安全播出防護技術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這是今后工作應當努力的`方向。
2.2安全播出管理控制技術
首先是播出流程自動化監控技術,它將節目播出、信號傳輸以及值班人員聯系在了一起,對廣電的安全播出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日常工作中,一線工作人員經常會遇到部門臺站故障而使節目無法正常播出的問題。一線值班人員無法及時發現問題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而影響了廣播電視節目的順利播出。信息技術的快速普及為這類問題的解決帶來了新思考,廣電安全播出管理技術有了顯著的發展。其次是應急處置恢復技術。相關技術一直在不斷完善,應急處置處理技術已經由過去的人工操作轉變為了智能操作。這部分技術與播出流程自動監控技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在監控技術發現問題之后,處置處理技術才能夠對其進行處理,進而保障節目信號的順利傳輸。
2.3安全播出指揮調度控制技術
安全播出指揮調度控制技術其主要用途就是為了避免一些突發事件,提高廣電播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其應用下我們不僅能夠最大限度的掌握內部資料,有效應對突發事件,還能夠實現數據的安全傳輸和實時互動。在該技術的作用之下,廣電安全播出的信息采集、分析、匯總均能夠集中在控制中心,這為突發事件的處理提供了第一手資料。這一技術也能夠將調度控制中心的指令及時傳輸至有關單位,實現了信息的互聯互通。安全播出指揮調度技術其主要依靠的是信息通信技術,即便是出現突發事件,應急指揮調度信息依然能夠實現信息的共享聯動。當前廣播電視行業中常用的安全播出指揮調度控制技術主要包括互聯網網絡技術、信息預警發布技術以及調度通信控制技術等內容。相信未來隨著相關研究的不斷深入,這類技術將進一步得到優化。
總結:
大數據時代已經到來,廣電業務正在向著交互化、融合化的方向發展。而安全播出技術則對提高電視節目的播出質量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結合行業發展的實際需要分析,該類技術的發展其實也是一個不斷創新的過程,基于宏觀層面分析,這也有助于解決廣電行業發展進程中存在的問題。本文中筆者對這類問題進行了總結,希望對相關工作的落實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唐櫻之.大數據形勢下廣播電視安全播出技術發展分析[J].西部廣播電視,2017(17):204+216.
[2]茍斌斌.大數據形勢下的廣播電視安全播出技術[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6(24):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