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鐘演說雜文隨筆
5分鐘演講反饋
最后一天上課,其中一個班學生狀態(tài)教差,話多且無用,跟另一個班相比較更加浮躁,課堂節(jié)奏更難以把控。加之最后一次作文點評作業(yè)情況差,決定換形式上課,嘗試進行兩堂課的演講。
參與主體就是作業(yè)情況差的部分學生,形式為學生自主選題提前準備演講,感興趣的其他同學聽或互動,不感興趣的完成周末作業(yè),最后老師點評。
目的是讓學生懂得為不認真對待作業(yè)的行為承擔相應結果,以語言表達思維鍛煉為契機嘗試激發(fā)部分學生學習的內部驅動力。
一開始大部分同學不敢上臺,試圖拖到最后不了了之,我馬上宣布游戲規(guī)則——每結束一位同學的演講,老師會在其演說優(yōu)點的基礎上再增加一個條件,做不到再增加5分鐘,或者罰寫800字作文。
果不其然,他們爭先恐后。過程中發(fā)現個別根本不用心,嘩眾取寵博笑聲,耍小聰明試圖挑戰(zhàn)游戲規(guī)則。馬上“借力使力”讓他提供解決途徑,并讓他周末去按照自己提供的方法完成800字作文。事實上,這些“個別”就是典型的固定思維模式對待自我成長的那部分,不相信“努力”的力量,且不愿意挑戰(zhàn)自我。
兩節(jié)課結束,一位同學倉促完成,另一位給他二次機會重新演講也沒來得及。十幾個同學承擔了“不認真”的后果,通過在全班面前沒有任何參考地演說,由一開始的緊張到最后的放開,我想這就是一次成功的“突破”。
當然,語言與思維力的訓練講究慢工出細活,這樣的活動也需要量的積累,所以與此相關的`目標實現效果如何本次無法評價。也說明了,預期目標在制定上存在無法測量的問題。
另外的問題是,我對時間的把控差,占去了本屬于他們的時間,點評過多。
演講活動缺少預先規(guī)則制定,隨過程調整顯得隨意,同時關于思維邏輯鍛煉活動繼續(xù)滲透。
需要認真思考明確可量化的目標與清晰可操作的演講規(guī)則。可在相關社群學習,并增加自我實踐,總結經驗教訓,運用于課堂。
【分鐘演說雜文隨筆】相關文章:
讓的雜文隨筆12-15
雜文隨筆06-10
讓的雜文隨筆10-21
羈旅隨筆雜文隨筆12-26
永生隨筆雜文隨筆12-23
隨筆真的是隨筆的雜文12-01
隨筆記雜文隨筆10-17
隨筆日記雜文隨筆09-28
雜文隨筆夜行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