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的三重奏隨筆
風兒吹來,田里的麥子如波浪般層層迭起,爺爺黝黑的臉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發亮,一道道皺紋清晰可見。
小時候,我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在遠離城市喧囂的山村里。農忙時節,每當爺爺干農活、奶奶生火做飯時,我就東瞧瞧,西看看,好不快活!那時的空氣中總是彌漫著一股柴火的香味。
谷雨過后,麥苗漸漸露出芒刺,彎下腰來,我仿佛聞到了豐收的喜悅。
“嘿喲,嘿喲”,轉眼該打麥、篩麥了,爺爺一刻也閑不住。我在一旁,嗅著成熟麥子的味道,這其中飽含了爺爺的汗水。這沉甸甸的麥粒,雖沒有山珍海味的香味,卻樸實無華,沁人心脾。
十五歲,我考入縣城的中學,離開了家鄉。我在新學校吃第一頓飯時,格外開心。可是,一旁卻傳來一陣稚氣的聲音:“這也太難吃了吧!”只見幾雙筷子胡亂地在飯碗間穿梭,幾盤菜已經被挑得不成樣子。
我著實吃了一驚。記得幼時吃香噴噴的米飯時,碗底露出一粒飯,我正準備將它扔掉,可爺爺的筷子立馬將我的念頭擊碎了,他怒目沖我說:“不要浪費糧食!”回想起爺爺的話,我猛吃了一大口米飯,心中突然無可抑制地涌起一股感動,那是一個人的“糧”知。
如今,我仍然過著平平淡淡的讀書生活。前不久,爺爺大老遠跑來看我,肩上扛了一大袋新米,他的'臉上多了一絲苦悶與愁緒,喘了口粗氣說:“家里的米不多了,省省吃吧!
“爺爺,糧食吃完不是可以再買嗎?”寢室好友疑惑地問。
“只有自家種的糧才好吃啊……”是啊,農家人樸實的習慣與生活方式,在城里人看來難免有點晦澀難懂。
也許是受了爺爺的熏陶,吃飯時我總習慣把所有的米粒都細細地咀嚼,讓香氣縈繞心間。而每每與朋友們吃飯時,我總呼吁大家擁有那份屬于自己的糧“知”,愛糧、節糧。在踐行這些好的糧“習”時,我的耳畔似乎又回蕩著爺爺的話:“只有自家種的糧才好吃啊……”
【糧的三重奏隨筆】相關文章:
糧心-雜文隨筆04-11
愛糧節糧活動總結09-29
愛糧節糧傳承美德06-26
節糧愛糧主題征文09-11
愛糧節糧優秀征文11-13
愛糧節糧倡議書03-15
節糧愛糧征文2500字10-24
愛糧節糧征文900字10-28
愛糧節糧征文3000字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