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心情隨筆
責任心情隨筆1
人,從來都不輕松,因為每個人都肩負著一份責任。花朵,裝飾世界,使它們的責任;人類,需要責任點人生。
責任是金子,當你擁有它時,你的心就如金子般明亮;責任是太陽,當你擁有它時,即使在饑寒交迫的冬天,也會變得溫暖;責任是山,當你擁有它時,你便可以俯視一切,欣賞絕美風景。責任是一顆種子,一旦播在你心中,它會成為小樹苗,最后成為參天大樹。經過精心培養,它會開花,點綴你的燦爛人生。
長大是一種責任,正如梁啟超所言:“人生若能像兩三歲小孩,本來沒責任,那就本來沒有痛苦,到了長成,那責任自然壓在你頭上如何能躲?”此語亦說的是,人應當勇于負責,而不是逃避責任。就如“勇于負責,是學會擔當而非愚鈍。”
二零二零年一日中旬至今,我國經歷著一場光硝煙的戰爭,在疫情面前,身為中國人,必然肩負著使命和責任,共同對抗這次“生死戰”。堅守在崗位的一線,以自己的力量挽救親人同胞,他們用使命和責任,點亮了生的希望之火。
俗話說得好“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對于普通人的我們來說,雖不能穿上鎧甲迎戰,但能好好學習,不斷提高自我價值、文化素質,讓知識化為武器充實自己,待日為國家效力。
法律閘釋了公民的責任,道德書寫了人性的責任。把責任拋之于千里的人,即便不用面對鐵窗,也無法躲過內心深處的'拷問。
生而為人,提高自己價值是責任。作為中國人,保衛家人是責任;在地球上生存,不斷創新、保護環境是責任,責任成為我們人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我認為責任在心,方能樂無窮。
責任心情隨筆2
清晨時,突然被一陣聒噪聲吵醒,經過仔細地搜查,發現房舍鐵窗上方的屋檐下,不知什么時候竟然多了一個窩的鳥巢,聒噪聲正是由鳥巢里三只尚未睜眼的雛鳥口中所發出來的。看它們張著血盆大口,顯出一副嗷嗷待哺的模樣,一定是正在等它們的父母回來喂食。
大地尚在酣睡,正是“早起的鳥兒有蟲吃”的時刻,想必三只雛鳥的父母也正在急著找尋哪只貪睡的懶蟲,銜回哺育雛鳥吧?我心里才剛這么想著,就瞥見一只嘴里銜著尚在蠕動的蟲兒的麻雀,只見它貼著屋檐東張西望了一下,便快速沖入巢里,腳都還未站穩,就急急忙忙地將自己嘴里的蟲兒放入雛鳥口中。沒多久,又一只嘴里銜著蟲兒的麻雀,貼在同一處東張西望了一下,就沖進巢里,同樣迫不及待地將自己嘴里的蟲兒放入雛鳥口中,雛鳥終于被喂飽,不再叫了,一幕溫馨的喂兒圖,也深烙進了我腦海里。
此后每天清晨,我就會特意去注意這個家庭的動靜。大約每天都是一樣,并沒有什么變化。但約摸半個月后,雛鳥身上開始長出了一層羽毛,并開始在父母的監護下學飛,學自立。
剛開始時,只見小家伙愣頭愣腦地,沿著窩巢四周飛飛停停、跌跌撞撞的,但不一會兒雛鳥們就飛進飛出;第二天清晨時,見到它們一家五口飛了出去,就沒再飛回來。傍晚回房舍時,我特地搬來一張椅子墊腳察看,但看了半天一點動靜都沒有,整個窩巢空蕩蕩的。近一個月里每天看它們熱熱鬧鬧地喧嘩,突然靜了下來,感覺上像是少了什么似的,心間突然襲上一陣莫名的惆悵,許久許久不能平靜……
翌日清晨,我再搬來椅子,把臉貼近鐵窗不死心地仔細往窩里及四周搜查一番,依然靜寂、空蕩,我才坦然地接受它們已經搬家的事實,也知道雛鳥已能自立不再依賴父母了,心頭不免有一層淡淡的別愁,但更多的是祝福——愿它們“雀”程萬里,無妄無災。
房舍又回歸安靜,沒有聒噪聲,然而我已習慣了早起對著那窩空巢注視,似乎,在這空蕩的空巢里經歷了一場生命成長、延續和責任的過程,清楚地顯現出生命的存在意義,與無可回避的責任……
【責任心情隨筆】相關文章:
責任和愛并存心情隨筆08-29
秋韻心情隨筆06-29
精選心情隨筆02-17
最新心情隨筆10-16
下雨心情隨筆10-13
工作心情隨筆08-21
午夜心情隨筆08-21
旅行心情隨筆08-20
感冒心情隨筆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