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永奎
高二(6) 陳瑤
本文主人公瑪蒂爾德是一位美麗的姑娘,但由于命運的差錯,生在小職員家里,最后不得已和一個小書記結了婚。但她不滿足于這種生活,她渴望的是高貴、典雅的生活,是上流社會浮華、富裕的生活,她渴望的是物質上的享受,精神上的富足,她覺得進入了上流社會就會擁有一份地位--在那個時代,很多婦女都想得到的地位。
有人說,這是由于瑪蒂爾德的強烈的虛榮心決定的,我也同意這一點。在那個年代,還有很多很多婦女像瑪蒂爾德一樣,醉心于上流社會,醉心于去充當上流社會的花瓶和擺設,以能獲得各種感官的享受為快樂,以被別的婦女們艷羨為幸福,用魯迅的話說,瑪蒂爾德是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擺設中的一個,而上流社會的婦女們也不過是暫時做穩了奴隸的人--她們是男人的奴隸,是生活的奴隸,是社會的奴隸,她們活得很累,她們不曾為自己活一天;她們活得悲哀,她們生活在莫大的空虛里。當她們擁有如此高等的奴隸地位后,也許才會覺得,她們一直所追求的,其實并不是她們最想要的,她們無非是在自我限制、自我折磨、自我毀滅罷了。
從年輕的瑪蒂爾德身上,我看到了很多女性所具有的依附心理。她們想要追求生活的享樂,不是靠自己的頭腦和雙手去創造,而是希望嫁一個能帶給她們這些享樂的丈夫。而在當時,只要你的家庭背景不錯,再加上年輕漂亮,那種愿望是可以實現的,因為上流社會的男性也希望娶回花瓶來充當自己的玩偶,充當自己的泥娃娃。生活在中國21世紀的女性同樣是可悲的,因為她們中很多人不曾被男性真正尊重過,當然也有很大一部分人自己也不曾尊重過自己。我很想問問她們:拿自己的青春、美貌去換取身外的享樂,值嗎?你們的青春就這個價碼嗎?
因此,我想要補充的是,新世紀的女同胞們,我們必須自尊、自強、自立,為自己找到被男性尊重的理由。我們知道,即使在今天,社會上的男尊女卑現象依然是存在的。比如說,有些父母就喜歡男孩子而不想要女孩,這對女性來說,是極大的不公平。而要改變這種境況,必須改變女性自身,就讓我們事事做得更好,至少和男同胞們同等。在這之中,女性的獨立意識是第一重要的,因為:只有生活獨立,才能經濟獨立;只有經濟獨立,才能人格獨立!
最后,我想要對全體男同胞說:女性不是衣服,至少現在不會是;女性不是花瓶,而是,有思想、有感情的實實在在的人。她們一樣可以改變歷史,創造歷史!
作者郵箱: suyongkui@163.com
[女性的悲哀--從瑪蒂爾德的遭遇談起(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2.王爾德 《十年》 語錄
3.悲哀的近義詞
6.奧斯卡王爾德語錄
7.悲哀的近義詞解釋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