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第二課時 教案教學設計(人教版七年級上冊)

發布時間:2016-8-24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教學目標

1.理解并感受文章突出表現了春的什么特點。

2.學習借景抒情的描寫方法。

3.揣摩詞語和句子,體味文中大量的描寫片段,理解作者所抒發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揣摩詞語和句子,體味文中大量的描寫片段,理解作者所抒發的感情。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上一節課的內容,學生能更迅速地進入到今天的學習活動中來。】

上一節課我們一起領略了朱自清筆下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的美麗與生機,今天我們再次走近《春》,去感悟春的美好。

課堂實錄

一、默讀課文,仔細揣摩繪春部分,小組合作研討下列問題。

【設計意圖: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相互討論,相互啟發,充分發揮學生的互補作用培養學生交流、傾聽、評價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

1.學習春草圖。 

問題:

(1)這段抓住了春草的什么特點來寫? (教師明確:嫩、綠、多) 

(2) 把“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換為“小草一下子從土里生出來”,體會其 表達效果有何不同。哪 個好? 

“鉆”和“偷偷”用得好,說說好在哪里? 

“鉆”既表現春草沖破土層的擠勁,又用“偷偷地”修飾,形容它不知不覺地出現,生動地表明春草的活力。 

(3)那么為什么作者在描繪春草圖中要穿插這些小孩的畫面呢? 

提示:小草和小孩子具有哪一個共同點呢?(小,說明他們都處在生命中最富有生氣,最活潑的時期,這個時期的生命力最為旺盛。) 

在春草圖中,作者將小草的畫 面和小孩子的畫面組合在一起,也就是將兩個最富有生命力的景象組合起來,交相輝映,使得整個春草圖顯示出了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2.學習春花圖。

(1)“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如果把“鬧”換成“叫”好不好?

討論并歸納:不好。因為蜜蜂的嗡嗡聲音不是從嘴巴里“叫”出來的,而是振動翅膀發出的聲音,所以不能用“叫”;而且用“鬧”不僅有聲響,還呈現出一派喧鬧沸騰的熱鬧景象,一個“鬧”字,境界全出。

(2)如果把這段文字分成兩層,應怎樣分?各寫了什么? 

討論并歸納:

第一層:從開頭到“大小蝴蝶飛來飛去”。

寫樹上的花(木本的花)。

第二層:從“野花遍地是”到本段 完。

3.學習春風圖。

(1)“春風圖”從哪些感覺寫出春風的什么特征?

討論并歸納:

A“‘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從觸覺寫出春風的溫柔;

B“風里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空氣里醞釀”從嗅覺寫出春風的芳香;

C“鳥兒將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成天嘹亮地響著”從視覺、聽覺寫出春風的和悅。

這段文字從觸覺、嗅覺、視 覺、聽覺等方面,把無形、無味、無色的春風寫得有聲有味,有情有感。

(2)探究質疑:“春風圖”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有什么作用?

討論并歸納:

A“吹面不寒楊柳風”運用引用、借代,寫出春風的溫暖。

B“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運用比喻、擬人,寫出春風的溫柔。

C“(鳥兒)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的曲子,跟輕風流水應和著”運用擬人,寫鳥兒迎春的歡悅。

4.學習春雨圖。

(1)“春雨圖”如何抓住春雨的特征來寫的?

討論并歸納:

A“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寫出春雨的經常;

B“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寫出春雨的細密;

C“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寫出春雨的輕盈;

D“樹葉兒卻綠得發亮,小草兒也青得逼你的眼”寫春雨的潤物。

(2)“春雨圖”按什么順序描寫的?

討論并歸納:從靜景到動態,從物到人,由近到遠。

(3)探究質疑:“春雨圖”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有什么好處?

討論并歸納:

A“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用博喻、排比,寫出 春雨多、細、密的特征。

B“他們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靜默著”用擬人烘托出鄉村的安靜而和平。

5.學習迎春圖

1.探究質疑:文章怎樣描寫“迎春圖”?

討論并歸納:由景及人,從天上的風箏寫到地上的孩子;蝸居在屋子里一冬的老老小小也趕趟兒似的一個個都出來了。春到人歡,舒活舒 活筋骨,抖摟抖摟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春天充滿著希望,因為“一年之計在于春’,剛起頭兒,有的是工夫, 有的是希望。”

2.探究質疑:文章引用“一年之計在于春”這個俗語有什么好處?

討論并歸納:引用俗語啟迪人們:抓緊春光努力工作,奮發向上。體現了文章的主旨。

二、請大家在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歡的詞句,講講自己為什么喜歡它。引導學生作答。

【設計意圖:本環節的設計意在讓學生學會賞析重點句子的、詞語的方法。】

1.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如果把“鬧”換成“ 叫”,有什么不好?)

答:“叫”只是單純的聲音上的 感受,“鬧”不僅有聲音上的感受,還有動作在其中,內涵要豐富得多。

2.“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這一句先說春風“像母親的手”,是比喻;又順著說它能“撫摸”,是擬人。這個句子通過比喻和擬人的使用,寫出了春風怎樣的特點?)

答 :把春風寫得像人一樣,突出了它的溫暖和柔情。

3.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

春天像 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

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著我們上前去。

(這三個比喻各自成段,它們的順序能顛倒嗎?為什么?如果把這三個比喻合為一段,表達效果會有什么影響?)

答:不能顛倒。從剛落地的娃娃到小姑娘,再到 健壯的青年,形象地點明了春的成長過程。三個比喻各自成段,更能強調春的不同的生長過程,抒發作者強烈的贊美春天的真摯感情。

課堂小結

作者筆下的春草 、春花、春風、春雨,如同一幅幅細致的工筆畫,側重描繪的是自然界之春;而迎春圖則是集中筆墨描繪了人勤春早之春。作者像是一位丹青高手,通過細致觀察,用心靈,通過含情的畫筆,描繪了春天的各種景物,賦予各種景物以鮮明的感情色彩。結尾以三個形象的比喻,進一步揭示了春天有不可遏制的創造力和無限美好的希望。 

布置作業

1.朗讀并背誦全篇課文。

2.仔細觀察,抓住特點,寫一篇短文:《郊外春色》。

板書設計

第一部分(1)    盼春: 反復→盼春心切;擬人→喜春之情。

春草圖:情態、質地、色澤、長勢

春花圖:多、艷、甜

第二部分(2~7)   繪春:  春風圖:柔和、芳香、和悅  

春雨圖:經常、細密、輕盈、潤物

迎春圖:由景及人、春到人歡,與開頭呼應

第三部分(8~10)贊春:比喻→“新”、“美”、“力”

 

惜緣

[《春》第二課時 教案教學設計(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1.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春》教案設計

2.橋的第二課時教案

3.日月水火課時的教案

4.朱自清《春》教案

5.《春》的優質教案

6.《春》優秀教案

7.六國論第二課時教案

8.白楊禮贊第二課時教案

9.《馬莎長大了》的第二課時教案

10.小學二上《Festivals》第二課時英語教案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天堂网免费在线观看 | 天天爽天天爽夜夜爽国产自己精品 | 中文字幕在线流畅不卡精品 | 亚洲第一区欧美日韩 | 一区二区国产精品 | 亚洲成Av在线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