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齡

發布時間:2017-11-13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1640-1715)清代文學家。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山東淄川(今屬淄博市)人。

蒲松齡出身在一個沒落的地主家庭。蒲家號稱“累代書香”,祖上雖然沒有出過顯赫人物,在當地卻是大族,但在明末清初的動亂中衰微下來。蒲松齡的父親蒲槃原是讀書人,由于家境困難,不得不棄儒經商。

蒲松齡童年時跟著父親讀書,由于勤奮和穎慧而深得父親鐘愛。他19歲初應童子試,以縣、府、道三個第一名補博士弟子員,頗受當時主持山東學政的著名詩人旋閏章的賞識,贊他“觀書如月,運筆成風”,一時文名頗高。此后,他與同鄉學友砥礪學問更勤,曾與李希梅等人結成“郢中詩社”,常“以風雅道義相劘切”(張元《柳泉蒲先生墓表》)。他在李希梅家中讀書時,“請訂一籍,日誦一文焉書之,閱一經焉書之,作一藝、仿一貼焉書之。每晨興而為之標日焉。庶使一日無功,則愧、則警、則汗涔涔下也”(蒲松齡《醒軒日課序》)。康熙九年(1670)至康熙十年間,他應做縣令的友人邀請,先后到寶應和高郵做過幕賓。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遠游。幕賓生活使他對于官場和世情有了更多的認識。回家鄉后,長期在鄉間作塾師。他設館的主人家藏書豐富,使他得以廣泛涉獵。他不但研究經史、哲理和文學,而且對于天文、農桑、醫藥等也有很大的興趣。

蒲松齡一生刻苦好學,但自19歲“弁冕童科”之后,屢試不第,直到71歲高齡,才援例成為貢生。康熙五十四年農歷正月二十二日,也就是在他的夫人去世的兩年之后,依窗危坐逝世。

在清初,象蒲松齡這樣出身的士人,進身之途唯在科舉。科場的失敗使他悲憤萬分:“天孫老矣,顛倒了天下幾多杰士。蕊宮榜放,直教那抱玉卞和哭死!……每每顧影自悲,可憐骯臟骨銷磨如此!……數卷殘書,半窗寒燭,冷落荒齋里。”(〔大江東去〕《寄王如水》)蒲松齡未能攀緣科舉出仕,一生都在農村過著清寒的生活。他的思想中固然存在著熱衷功名的庸俗的一面,但也有“足跡不踐公門”的傲視權貴的一面。在艱難時世中,他逐漸認識到像他這樣出身的人難有出頭之日,“仕途黑暗,公道不彰,非袖金輸璧,不能自達于圣明”(《與韓刺史樾依書》)。他把滿腔憤氣寄托在《聊齋志異》的創作中。此書創作從他年輕時就開始了,康熙十八年(1679)作《聊齋自志》,可知那時這部文言短篇小說集已初具規模,一直到暮年方才成書,“集腑為裘,妄續幽冥之錄;浮白載筆,僅成孤憤之書。寄托如此,亦足悲矣!”(《聊齋自志》)這部小說集熔鑄著蒲松齡一生的心血。蒲松齡的創作,還有通俗俚曲14種,計有《墻頭記》、《姑婦曲》、《慈悲曲》、《翻魘殃》、《寒森曲》、《蓬萊宴》、《俊夜叉》、《窮漢詞》、《快曲》、《丑俊巴》、《禳妒咒》、《增補幸云曲》等。這些俚曲用了山東淄川地區的方言,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它們從不同角度揭露了社會的黑暗和人間的不平,在人生態度和創作思想上與《聊齋志異》是相通的。蒲松齡的著作,小說和俚曲之外,還有《聊齋文集》、《聊齋詩集》和關于農業、醫藥的通俗讀物《農桑經》、《藥書》等。

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1962年曾出版路大荒編的《蒲松齡集》。

[蒲松齡]相關文章:

1.蒲松齡狼的教案

2.蒲松齡狼教案

3.狼蒲松齡教案

4.《蒲松齡之妻》原文及翻譯

5.口技蒲松齡閱讀答案

6.畫皮蒲松齡原文翻譯

7.蒲松齡《狼》原文及翻譯

8.蒲松齡著作文言文翻譯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国产人成自精在线尤物 | 午夜国产精品小蝌蚪在线观看 | 亚洲字幕一级二级 | 永久电影三级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 |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