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的幻覺》教案
陽新三中 汪曉亮
一、教學目標:
1、理解積累“綺麗、絢麗、殷紅、氣息奄奄”等詞語。
2、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理清說明順序、掌握說明方法。
3、品味課文準確、生動、形象的語言特點。
4、訓練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5、培養學生善于觀察、探究身邊自然現象的能力。
二、重點難點:
1、把握課文主要內容,掌握說明方法
2、品味課文準確、生動、形象的語言特點
3、訓練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三、教學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四、教學準備:多媒體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旭日東升、夕陽西下,是我們常見的自然現象,同學們平時是否留意?現在,我們一起來欣賞落日。……落日如此壯觀,色彩絢麗、變化多端,然而這些奇異景象竟然大都是幻覺。讓我們走進課文,一起探究其中的奧秘。
(二)走進課文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疏通字詞
綺(qǐ )麗 絢(xuàn)麗 日薄( bó )西山 氣息奄奄(yǎn )
殷(yān )紅 衰(shuāi)減
2、找出文中具體描繪落日美麗景象的語段。思考描繪了日落時哪幾種現象? (學生思考后回答,教師點撥。屏幕顯示參考答案)
3、學生自由朗讀4-7段,探究落日的幻覺產生的原因。然后,小組交流合作,根據課文內容填表。(教師及時指點,屏幕顯示參考答案)
日落時的幻覺 產生幻覺的原因
光線散射和光波長短原理
太陽好像變大了
4、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課文主要講兩部分內容:一是日落時的幻覺;二是產生幻覺的原因。第三段是過渡段,在文章結構上起承上啟下的作用。(板書)
5、區別文章前后兩部分表達方式的不同。討論:描寫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確:1-2段主要是記敘和描寫,3-7段主要是說明。第2段的描寫生動、形象,使文章文學性、可讀性更強。
(三)理清順序
由上表理清本文的說明順序
1、從全文看,課文先講日落時的幻覺 ,再講產生幻覺的原因。由此可見,本文的說明順序是由現象到原理的邏輯順序。
2、從局部看,在說明產生幻覺的原因時,是從顏色以及與顏色有關的暗弧、亮弧,說到落日的外形以及大小。這既照顧了第二段的描寫順序,同時,又考慮到科學原理的復雜與簡單,所以也是邏輯順序。
(四)說明方法
1、明確:本文主要的說明方法有舉例子、作比較、列數據、打比方。
2、請學生在文中找出具體的例句。
(五)品析語言
1、屏幕顯示例句。
2、學生比較改句與原句的區別。
3、明確本文語言的特點。一般說明文語言具有準確性、嚴謹性,而文藝性說明文的語言在此基礎上還具有生動性、形象性的特點。
(六)歸納總結
本文是一篇科普小品文,屬事理說明文。課文按邏輯順序,由現象到原理向我們揭示了“落日的幻覺”產生的科學原因。同時,作者綜合運用了舉例子、列數字、作比較、打比方等多種說明方法,因而文章通俗易懂。另外,本文語言具有準確嚴謹、生動形象的特點。
(七)拓展延伸
古代文人墨客對落日描寫很多,且情趣各異,匠心獨運。請大家一起誦讀其中的名句。
1、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2、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3、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4、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5、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八)讀寫結合
請同學們用簡潔優美的語句描繪自己看到過的落日景象。
例如:①、西邊的天空懸著一輪紅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落日的余輝灑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書:
落日的幻覺
日落時的幻覺→→→→→→產生幻覺的原因
(現象) (原理)
[《落日的幻覺》教案(人教版八年級)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0.人教版八年級物理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