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王道”的現實意義
--再讀《孟子寡人之于國也》(梁惠王章句上)
【原文】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兇,則移其民于河東,移其粟于河內;河東兇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譯文】梁惠王說:“我對于治理國家,(真個是)盡心盡力了呀!河內發生了災荒,就將那里的老百姓移往河東,將河東的糧食運送到河內。河東發生了災荒時,我也是這樣做。看看鄰國的君主辦理政事,沒有一個像我這樣盡心的。可是,鄰國的人民并沒有減少,我的人民也并沒有增多,這是什么原因呢?”
【原文】孟子對曰:“王好戰,請以戰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譯文】孟子回答說:“大王喜歡打仗,就讓我拿戰爭來打比方吧。戰鼓咚咚地敲響,短兵已經相接,(打了敗仗的)就拋下盔甲,拖著武器,狼狽逃竄。有的逃了一百步才停下來,有的只逃五十步就停下來,(后者)拿自己的只逃五十來步這一點去譏笑逃跑上百步的人(怕死),(您覺得)怎么樣呢?”
【原文】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譯文】梁惠王說:“不行;只不過沒有逃跑上百步罷了,可這也是逃跑呀。”
【原文】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cù密)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譯文】孟子說:“大王您既然懂得了這個道理,就不必去指望您國家的人民比鄰國增多啦。(治理國家的人)只要不去妨礙農民耕種收割的時間,那糧食就吃不了;不拿過于細密的漁網到池塘中去撈魚,那魚類水產便吃不完;砍伐林木有定時,那木材便用不盡。糧食和魚類水產吃不完,木材用不盡,這樣便使老百姓供養生人、安葬死者不會感到有什么不足用。老百姓養生葬死沒有什么不足用,這便是王道的起點。
【原文】“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譯文】“在五畝大的住宅旁,種上桑樹,上了五十歲的人就可以穿上絲棉襖了;雞和豬狗一類家畜不要耽誤它們繁殖飼養的時間,上了七十歲的人就可以經常吃到肉了;一家一戶所種的百畝田地能適時得到耕作,數口之家就不會鬧饑荒了。(又)認真地搞好學校教育,反復地闡明孝順父母、尊敬長者的道理,頭發花白的老人們就不會肩挑背負出現在道路上了。七十歲上的人穿著絲帛吃著肉食,老百姓不缺衣少食,這樣還不能實現王道的事,是決不會有的。
【原文】“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餓殍而不知發;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譯文】“現在,富貴人家的豬狗一類家畜吃著人的糧食卻不知道制止,路上出現了餓死的人賑濟饑民;老百姓死了,卻說‘(致他們于死的)不是我,是兇年饑歲’,這和拿刀子殺人,卻說‘殺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呢?大王您要是能夠不歸罪于兇年饑歲,這樣,天下的老百姓便會到您這兒來了。”
【簡評】戰國中期,社會劇烈動蕩,戰爭頻仍,統治者為滿足私欲而殘酷地壓榨百姓。孟子對這種現象極為憎惡。他指責當時的現實是“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殍,此率獸而食人也”(《孟子梁惠王章句上》)。他主張統一天下,但堅決反對不仁義的戰爭,認為只有“不嗜殺人者”才能統一天下。為此,他提出了自己的“仁政”主張,而仁政的實質就是“保民而王”,即愛護老百姓,使他們安居樂業。孟子認為,為王者首先必須解決老百姓的基本生活保障,使他們“養生喪死無憾”。怎樣才能達到這種目的?孟子指出,應該做到“不違農時”、“數(cù密)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時入山林”。做到這一點,孟子認為還只不過是“王道之始”。真正的“王道”,還應該讓老百姓過得更好一些,即“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衣食住行、生養死葬等物質的問題解決了,還必須進行禮儀教化,“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引導老百姓一心向善。只有這樣,才能得到老百姓的衷心擁護。
兩千多年前的孟子,在這里明確地告訴人們,要達到“王道”,首先必須解決老百姓“衣食住行”、“生養死葬”等基本的物質生活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注重可持續發展;而要使老百姓真正“安居樂業”、社會和諧發展,還必須認認真真地搞好教育,引導老百姓一心向善。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經濟發展了,這是不爭的事實。
可是,經濟發展所付出的代價也是異常沉重的:
環境污染、資源浪費……
暴殄天物、奢侈浪費……
地區差異、行業暴利……
“襄汾尾礦庫潰壩”、“三鹿”……
不擇手段、為富不仁......
各級各類教育的急功近利……
……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老有所養”、“老有所依”也是我們必須面對的重大課題。
所有這些,無不警示著有良知的人們: “可持續發展”、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創建和諧社會”,勢在必行、任重而道遠哪!
[孟子王道的現實意義(人教版高二選修)]相關文章:
1.孟子答梁惠王閱讀答案
6.化學選修5試題及答案
8.孟子《孟子欲休妻》文言文翻譯
10.生物選修1教學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