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棟 四川成都郫縣一中
4月9-10日,我參加了一個全國名師課堂教學觀摩研討,見識了幾位語文教育名家,他們中有犖犖其大的京派名宿,有兀兀窮年于理論研究的大學學者,也有躬耕教學一線的語文教學死士。當然,收獲更多的是關于語文教育的感慨,我還記得在讀大學時讀過一本書,名字叫《遠游的詩神》,心中不禁想給這篇博文命名為《遠游的語文教育之魂》。
我知道,我一向 是一個憂患主義者,喜歡做些杞人憂天的言論。就像光緒20年那個叫鄭觀應的人,一本《盛世危言》一語成讖。10年前,第一次語文新課改,我聽了李鎮西老師的報告,最后說了一句,“10年后,第二次失敗的課改又要這樣開始。"如今,李鎮西老師仍然在慘淡經營著自己的教育理想。可新的一輪課改又轟轟烈烈開展了,我不敢預言下一個10年了,因為我多么期盼這樣的輪回就此被顛覆,我不希望我正在長大的女兒成為又一個實驗的劣質產品。
對的,我非常同意好友的那個觀點,“如果用3個關鍵詞來概括,當前的語文有三個典型的怪現狀:浮華、散打、食古不化。”
語文教育的神魂已經遠游,又怎么可能建設起人文和民族的精神大廈?
我一直有一個觀點,我們這一批語文人,是一批“死士”,無力擎天,卻像西緒弗斯,要抗衡命運。我們很悲壯,我們在中學語文這塊戰場鏖戰,卻看不到勝利的曙光;我們飽受流言蜚語,我們被誤解,我們默默無聞,化為泥土;我們成為體制的犧牲品,卻要綁在輿論的十字架上。我們義不容辭,我們慷慨赴死,我們無怨無悔,我們舍身成仁。。。。。。
可是,我們不知道,語文教育的神魂已經遠游。
好友說,語文只為了三個詞:“語言 思維 思想”。
是的,當我們遠離了語言,我不知道,我們人類是否還有存在的理由。哲人說過:語言是存在的家。
當我們鈍化了思維,我不知道,智慧的痛感是否會消失。哲人說過;我思故我在。
當我們喪失了思想,我不知道,生命是否脆弱如蘆葦。我說過,批判的力度往往是思想的深度。
可是,我們的課堂常常糾結在言與意的理論之爭中,我們的語文缺少了思辨,淹沒了智性。規范化社會形態導致了模式化,模式化產生了批量流水線。所有的產品都一個型號、一樣規格、一樣性能。而,我們知道,中國文化史上的“八股"就致力于生產出這樣產品。
我說過,語文弄得越死,它就死得越快。
如今,在課堂上所謂的'詩化語文”“詩意課堂”已經能變成了老師賣弄記憶力的秀場,生吞活剝,斷章取義,這是浮華。
如今,在課堂上所謂的自由思考,熱烈討論,已經成了無聊扯淡的遮羞布,眾聲喧嘩,莫衷一是,這是散打。
如今,在課堂上所謂的務本求根,科學民主,已經成了黔驢技窮的救命稻草,這是食古不化。
語文的神魂已經遠游,我們祭起的大旗高高飄揚,請問,我們該向何方?
當語文界一次又一次開始所謂的新課改時,我一雙熱眼看穿,語文的《末世繪》就如至今漂浮在人類頭頂的核陰云變幻著五彩而讓人驚悚的花樣,續寫著宿命。
歡迎大家光臨我的博客:http://lgdonne.bokee.com/
[遠游的語文教育之魂(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2.語文教育專家論文
3.語文教育教學故事
4.語文教育的論文
6.語文教育專業論文
7.語文教育研究論文
8.大國之魂讀后感
10.有關語文教育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