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蛇者說》 備課資料(蘇教版九年級上冊)

發布時間:2016-1-20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捕蛇者說》寫于作者在永州任職時,是柳宗元的散文名篇。課文通過捕蛇者蔣氏對其祖孫三代為免交賦斂而甘愿冒著死亡威脅捕捉毒蛇的自述,反映了中唐時期我國勞動人民的悲慘生活,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統治階級對勞動人民的殘酷壓迫和剝削,表達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文章的主旨句: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原文加點字】

  永州之野產(出產)異蛇,黑質(質:質地,這里指蛇的身體)而白章(章:花紋),觸草木盡死;以嚙(嚙niè:咬)人,無御(抵御)之者。然得而臘(臘xī:干肉,這里作動詞,做成干肉)之以為餌,可以已(已:止,治愈)大風、攣  、瘺、癘,去死肌,殺三蟲。其始太醫以王命聚(聚:征集)之,歲(歲:每年)賦(賦:征收、斂取)其二;募(募:招募)有能捕之者,當(當dàng:抵)其租入。永之人爭(爭:爭先恐后)奔走(奔走:忙著去做某件事情)焉。

  有蔣氏者,專(專:專享)其利三世矣。問之,則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嗣:繼承著)為之十二年,幾(幾jī:幾乎,差點兒)死者數矣。”言之,貌若甚戚(戚:悲傷)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毒:怨恨)之乎?余將告于蒞事者,更若役,復若賦(賦:賦稅),則如何?”

     蔣氏大戚,汪然(汪然:滿眼含淚的樣子)出涕(涕:眼淚),曰:“君將哀而生(生:使…活)之乎?則吾斯(斯:這,此)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向(向:假使)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病:困苦不堪)矣。自吾氏三世居是鄉,積(積:一年一年累計起來)于今六十歲矣。而鄉鄰之生日蹙(蹙cù:窘迫),殫(殫dān:盡)其地之出,竭其廬(廬:家,屋)之入。號呼而轉徙(徙:遷徙),餓渴而頓踣(頓踣:勞累得跌倒在地上;踣bó,向前倒覆)。觸風雨,犯(犯:冒)寒暑,呼噓毒癘(癘:疫氣),往往而死者相藉(藉jiè:墊、壓)也。曩(曩nǎng:從前)與吾祖居者,今其室十無一焉。與吾父居者,今其室十無二三焉;與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無四五焉。非死即徙爾(爾:同“耳”,罷了),而吾以捕蛇獨存。悍吏之來吾鄉,叫囂乎東西,隳突(隳huī突:騷擾)乎南北;嘩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吾恂恂(恂恂:緊張擔心的樣子)而起,視其缶,而吾蛇尚存,則弛然(弛然:放心的樣子)而臥。謹食(食sì:通“飼”,喂)之,時(時:到規定獻蛇的時候)而獻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盡吾齒(齒:年齡)。蓋一歲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則熙熙(熙熙:快樂的樣子)而樂,豈若吾鄉鄰之旦旦有是哉。今雖死乎此,比吾鄉鄰之死則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聞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于:介詞,比)虎也。”吾嘗疑乎是,今以蔣氏觀之,猶信(猶:尚且)。嗚呼!孰(孰:誰)知賦斂(賦:稅;斂:征收)之毒(毒:毒害),有甚是蛇者乎!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以:用來;俟:等待;夫,指示代詞,那些;觀,考察;人風,民風,民情;得,得到;焉,指作者寫的這篇文章。)

    【一詞多義】

為  ①作,制成。“然得而臘之以為餌”。②做,干。“今吾嗣為之十二年”。③為了。“故為之說”。 

已  ①止,治愈。“可以已大風”。②已經。“比吾鄉鄰之死則已后矣”。 

賦  ①征收。“歲賦其二”。②租賦。“孰知賦斂之毒……” 

癘  ①惡瘡。“可以已……瘺、癘’。②疫氣。“呼噓毒癘”。 

入  ①繳納。“當其租入”。②收入。“竭其廬之入”。 

歲  ①每年。“歲賦其二”。②年。“積于今六十歲矣”。 

甚  ①很。“貌若甚戚者”。②厲害。“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③超過。“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若  ①好像。“貌若甚戚者”。②你。“若毒之乎?” ③你的。“復若賦”

毒  ①怨恨。“若毒之乎?”②有毒的。“呼噓毒癘”。③毒害。“孰知賦斂之毒……” 

生  ①使---活。“君將哀而生之乎?”②生活。“而鄉鄰之生日蹙”。 

食  ①吃。“退而甘食其土之有”。②sì,通“飼”,喂。“謹食之”。 

觀  ①看。“今以蔣氏觀之”。②考察。“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重點句子】

1、其始,太醫以王命聚之,歲賦其二,募有能捕之者,當其租入。永之人爭奔走焉。 

譯:起初,太醫用皇帝的命令征集這種蛇,每年征收兩次,招募能夠捕到這種蛇的人,(準許用蛇來)抵應交納的稅收。永州的百姓爭著去做(捕蛇)這件事。

2、今吾嗣為之十二年,幾死者數矣。

譯:現在我接著干這差事十二年了,有多次差點兒死掉。

3、若毒之乎?余將告于蒞事者,更若役,復若賦,則何如?

譯:你怨恨這件事嗎?我打算把這事告訴給管政事的人,更換你的差使,恢復你的賦稅,你看怎么樣?

4、君將哀而生之乎?則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

譯:您要哀憐我,使我活下去嗎?那么我干這差事遭受的不幸,還不像恢復我的租賦遭受的不幸那么厲害啊。

5、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

譯:假使我不干這差事,那我早已困苦不堪了。

6、而鄉鄰之生日蹙,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

譯:然而鄉鄰們的生活一天天地窘迫,他們把土地上生產出來的都拿出去,把他們家里收入的都拿出去(也交不夠租賦),

7、號呼而轉徙,饑渴而頓踣,觸風雨,犯寒暑,呼噓毒癘,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譯:(被苛稅所迫)哭喊著輾轉遷移,饑餓口渴勞累得跌倒在地,頂著狂風暴雨,冒著嚴寒酷暑,呼吸著毒氣,常常是死去的人互相壓著。

8、曩與吾祖居者,今其室十無一焉。

譯:從前和我爺爺住在一起的人家,現在十家中剩下不到一家了。

9、非死則徙爾。而吾以捕蛇獨存。

譯:那些人家不是死了就是遷走了。然而我卻憑借捕蛇而獨自存活下來。

10、悍吏之來吾鄉,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嘩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

譯:兇暴的差役來到我鄉,到處吵嚷叫喊,到處騷擾,(悍吏那種)喧鬧叫嚷著驚擾(鄉間)的氣勢,(不要說人),即使雞狗也不得安寧呢。

11、吾恂恂而起,視其缶,而吾蛇尚存,則弛然而臥。

譯:我緊張擔心的起身,看看那瓦缸,我的蛇還在里面,我就又放心地躺下了。

12、謹食之,時而獻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盡吾齒。

譯:我小心地喂養蛇,到規定獻蛇的時候把蛇獻上去。回來后就可以有滋有味地吃著那土地上生產的東西,來過完我的歲月。

13、蓋一歲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則熙熙而樂。豈若吾鄉鄰之旦旦有是哉!

一年里冒死亡威脅的只有兩次;其余時間,就可以快快樂樂地過日子了。哪像我的鄉鄰們天天要冒死亡的威脅!

14、余聞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我聽后更加地悲痛。孔子說:“苛酷的統治比老虎還要兇啊!”。

15、吾嘗疑乎是,今以蔣氏觀之,猶信。

譯:我曾經懷疑過這話,現在從蔣氏的遭遇來看,孔子的這句話仍然是可信的。

16、嗚呼!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譯:唉!誰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有比這毒蛇更厲害的呢!

17、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因此為了這事寫了這篇“說”,用來等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得到它。

文意理解

1.出自兩個成語是:雞犬不寧 十室九空

2.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3.表明作者寫作目的的句子是: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4文章第一段,第二至四段,第五段分別記述了什么主要內容?

第一段:寫了永州蛇的特點和人們爭相捕蛇的原因。

第二至四段:蔣氏自述了祖孫三代捕蛇生活的悲慘遭遇,揭露了賦斂之毒甚于蛇毒的社會現實。

第五段:點明主旨,發出了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的慨嘆。

5.第一段圍繞著哪一個字展開,為什么強調這一點?

異。所以強調這一點,是為“爭奔走焉”做鋪墊,以突出賦斂之毒甚于蛇毒的這一主旨。

6.請你指出第一段列舉的矛盾現象,并說說作者這樣寫的用意。

“觸草木盡死,以嚙人,無御之者”與“永之人爭奔走焉 ”是矛盾的,作者所以這樣寫,就是用襯托的方法,暗示賦斂之毒甚于蛇毒這一主旨。

7.請你說說為什么“永之人爭奔走焉”?這一句在本文中的作用。

結構上承上啟下,總說了永州人對毒蛇的態度,引出后文寫爭相捕蛇;內容上寫出了捕蛇的好處,暗示了賦斂之毒甚于蛇毒這一主旨。

8.蔣氏在訴說“專其利” 為什么“貌若甚戚者”

這個“利”是九死一生換來的,在得到這個利的過程中,充滿了危險和痛苦,是迫不得已的選擇,這個“利”隱含著蔣氏無限的辛酸和悲苦。

9.作者把“役之不幸” 和“賦之不幸”作對比,意在突出什么?

賦斂之毒甚于蛇毒,暗寫了苛政猛于虎。

10.課文從外形  、毒性   、   藥性     三個方面介紹了永州異蛇的特征。

11.用簡明的語言說說蔣氏“汪然出涕”的原因

苛捐雜稅給老百姓帶來了深重災難。

12.蔣氏的兩次“戚”,各為了什么而“戚”?作者的兩次“悲”,又各是為了什么?用自己的話加以簡要回答。

蔣氏的第一次“戚”,為自己所“專利”工作的艱險而憂傷;第二次“戚”,為擔心失去自己的捕蛇專利恢復納稅而憂傷。作者的第一次“悲”,為蔣氏一家的不幸遭遇而悲傷(為個人);第二次“悲”,為廣大人民受到的賦斂之毒而傷悲(為社會)。

13.課文敘述蔣氏和鄉鄰的遭遇,主要運用了對比的手法,請從中找出一組對比句,結合選文簡要分析其作用。

有三處對比:①鄉鄰“十室九空”與蔣氏“以捕蛇獨存”形成對比;②悍吏擾民雞犬不寧的情形與蔣氏“馳然而臥”、“熙熙而樂”形成對比;③鄉鄰“旦旦有是”與蔣氏“一歲之犯死者二焉”形成對比。

作用:突出(襯托)了“賦”的不幸甚于“役”或突出(襯托)了“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

14.“余”問蔣氏:“若毒之乎?……”蔣氏在敘述了60年來鄉鄰們和自己的遭遇后說:“今雖死乎此,比吾鄉鄰之死則已后矣,又安感毒耶”從這句話來看,蔣氏是否怨恨捕蛇這差事?為什么?

蔣氏并不怨恨捕蛇這件差事,因為他認為:即使現在死在捕蛇上,比起鄉鄰的死已經晚多了,怎么敢怨恨這差事呢?

15.蔣氏捕蛇九死一生,卻不以捕蛇為苦,反而自得其樂。造成這種反常心理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請用一句話回答

苛政猛于虎也(或:賦斂之毒甚于蛇)

  16.作者引用孔子“苛政猛于虎也”的目的是要說明賦斂之毒甚是蛇

17、引用孔子“苛政猛于虎”的作用是什么?

在內容上,概括了統治階級橫征暴斂的社會現實,并在此基礎上有力地提出了“賦斂之毒有甚是蛇毒者”的主旨;

形式上,引出了作者由疑到信的思想認識過程,使結論的提出有水到渠成的效果;

情感上,表達了作者對苛酷的政治無比憤慨之情和對廣大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18.永州之野的“異蛇”,其毒無比,當能“當其租入”時,為什么“永之人爭奔走焉”?用文中原話回答

“(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或“蓋一歲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則熙熙而樂”。

19作者寫蔣氏沉痛的控訴意義何在?

揭露封建統治者殘酷剝削勞動人民的罪行,表現當世廣大農民的悲慘命運,表達作者對勞動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

20、你是怎樣理解文章的最后一句話的?

交代了作者寫此文的目的,表達了對廣大人民悲慘生活的關切和同情,但又找不到什么好的辦法,無力改變現實,只能寄希望封建統治者對暴政的改革上,但這又是極不現實的。統治者面對連綿不斷的戰亂,為了維護政權,只能千方百計加重賦稅,哪里還會管人民的死活。

21、說說通過記述蔣氏的故事提示了什么道理?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

課文通過記述蔣氏的故事提示了“苛政猛于虎”的道理,表現了作者敢于直陳時弊、關心民生疾苦的思想。

中考訓練

 一、[甲]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怡然不動, 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乙]自吾氏三世居是鄉,積于今六十歲矣,而鄉鄰之生日蹙,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號呼而轉徙,饑渴而頓踣,觸風雨,犯寒暑,呼噓毒癘,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與吾祖居者,今其室十無一焉;與吾父居者,今其室十無二三焉;與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無四五焉。非死則徙爾。而吾以捕蛇獨存。悍吏之來吾鄉,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嘩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吾恂恂而起,視其缶,而吾蛇尚存.則弛然而臥。謹食之,時而獻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盡吾齒。

   (1)以上兩篇文章的作者是        朝(代)的             (人名)。(1分)

   (2)甲文段運用                   的寫法,寫潭中游魚的形態;乙文段運用對比、烘托手法,使          和            形成強烈反差。

(1)唐柳宗元 (2)動靜結合  “賦斂之毒”和異蛇之毒

 

顧星

[《捕蛇者說》 備課資料(蘇教版九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1.2017—2018學年九年級語文上冊備課組教學計劃

2.蘇教版九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計劃

3.《捕蛇者說》的文言現象

4.《捕蛇者說》原文及翻譯

5.《捕蛇者說》原文及欣賞

6.《捕蛇者說》原文和翻譯

7.英語科組備課總結

8.有關備課總結

9.九年級化學《酸和堿的中和反應》備課教案

10.英語學科備課總結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中文字幕第2页 | 中文字幕中出在线精品 | 亚洲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 | 日日拍夜夜嗷嗷叫国产 | 亚洲国产aⅴ成人精品无吗 亚洲综合色自拍一区 | 五月婷婷久亚洲有码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