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朝天子·秋夜吟》的翻譯賞析
《朝天子·秋夜吟》是元代詩人李致遠創作一首散曲小令。全曲用語考究,押韻,抒發詩人秋夜中一段相思之情。含蓄雋永,余味悠然。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朝天子·秋夜吟》的翻譯賞析,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呂】朝天子·秋夜吟
年代:元代
作者:李致遠
體裁:散曲·小令
宮調:中呂
曲牌:朝天子
梵宮,晚鐘;落日蟬聲送。半規涼月半簾風,騷客情尤重。何處樓臺,笛聲悲動?二毛斑秋夜永。楚峰,幾重?遮不斷相思夢。
[注解]
梵宮:即佛寺。
半規:圓形為規,半規即半圓。
二毛:鬢發斑白。
楚峰:指四川、湖北兩省邊境的巫山一帶,有十二峰,其中神女峰最奇。
[譯文]
寺廟里傳來傍晚的鐘聲,一陣陣蟬鳴送走了落日。半輪涼月升起,半簾夜風吹來,觸發起詩人的滿懷愁緒。什么地方的樓臺上,傳來悲怨的笛聲?鬢發早已斑白秋夜這樣漫長。巫山神女雖相隔重重山峰,也遮不斷對她相思的夢。
朝天子·秋夜吟是元代李致遠的一首散曲·小令。這首小令以“秋夜吟”為題,全曲意在抒發詩人秋夜中一段相思感情。開頭兩句說:佛寺中晚鐘響了,意味著薄暮降臨,秋夜就要到來,一種蒼茫、孤獨之感暗暗產生。第三句寫落日時,秋日的蟬聲一陣陣傳來,點明秋令。接下來寫秋夜典型的景色:半輪涼月升起,半簾夜風吹來,自然觸發起詩人的滿懷愁緒;寫作者自己頭發花白,已成黑白二毛,還孤獨地守在漫漫秋夜中,心中充滿了隱痛。
創作背景
這首小令的具體創作時間不詳。李致遠滯留在楚地寄居在僧寺里,作為一個儒家士子,他盼望著乘駟馬車,戴黃金冠,然而生不逢時,離鄉多年,只落得蜇居梵寺的下場。正值秋季,他看著寺廟漫山的樹葉由綠轉黃,又在漸漸強勁的秋風中飄落,清泠凄清的秋夜撩撥起他無限的思念之情,于是寫下這首小令。
作者介紹
李致遠 李致遠[元](1261-約1325)字致遠。工曲,今僅存還牢末劇一種,散曲散存太平樂府等選本中。何夢華抄本《太平樂府》注云“江右(今江西)”至元中,客居溧陽(今屬江蘇)。存小令26首,套數4篇及雜劇《還牢末》。仇遠相交甚密。據仇遠寫給李致遠的《和李志遠君深秀才》詩中說他“有才未遇政績損”“亦固窮忘怨尤”“一瓢陋巷誓不出,孤云野鶴心自由”,可以看出他仕途不順,一生郁郁不得志,但性格孤傲清高。《太和正音譜》列其為曲壇名家,評其曲曰:“如玉匣昆吾。”
【《朝天子·秋夜吟》的翻譯賞析】相關文章:
李致遠《朝天子·秋夜吟》原文譯文08-31
秋夜原文翻譯及賞析06-14
江上秋夜原文翻譯及賞析06-14
王維《秋夜獨坐》翻譯賞析01-17
朝天子詠喇叭原文翻譯及賞析12-19
朝天子·詠喇叭原文翻譯及賞析06-01
石灰吟原文翻譯賞析08-28
《白頭吟》原文及翻譯賞析04-08
玉壺吟原文翻譯及賞析10-24
白頭吟原文、翻譯及賞析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