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成績的成績單日記
對于剛上學的孩子們來說,這個假期前的成績單是他們第一個正兒八經的成績單。我拿到小麥的這第一份成績單時,就充滿了好奇和“媳婦熬成婆”的陰暗兮兮的快感。成績單裝在一個雪白干凈的A4大信封里,上面寫著“Report”。哦,人家管這叫做“報告”,不叫“成績單”。打開一看,有四、五頁紙,密密麻麻寫滿了字。還真是不能叫成績單,根本是一個“成績”也沒有!
我和小麥坐下來,一起饒有興致地讀這個報告。報告按學科分成英文、數學、科學、中文、人文、藝術、電腦、體育、音樂等若干部分,最后有一個班主任老師的總結。
以數學為例,老師的評語是這樣的:“Max數學很棒……他十分喜歡我們考驗反應速度的白板互動游戲,總是迫不及待地回答問題,反應敏捷。他的知識面和對本學期所學內容的充分理解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認為他在數學方面已經準備好接受更高難度的挑戰。他需要明白,有的時候,他得安靜地坐下來進行更有邏輯性的思考,才能解決更復雜的問題。Max在進行心算練習時能專心聽題,我希望他在聽別的同學解釋他們的解題方法時,也能同樣認真地傾聽,這樣他可以學會用其他的方法來檢驗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確。能夠教Max真是一件樂事,他的快速反應使我們的數學課堂變得更加刺激有趣。謝謝你,Max!”
在最后的評語中,老師還說到:“……Max工作的時候努力做到一心一意,但是有時忍不住要跟別人說話。不過,他其實明白學習時間和游戲時間的區別,在我提醒他之后可以很快回到學習狀態。他有著很好的幽默感,總是樂于跟大家分享生活中的小玩笑,顯示出對他人和環境的理解以及成熟的心智……”
讀報告讀了我們老半天,真是不如傳統的成績單來的直觀。但是,我們的孩子豈不正是如此多面、復雜、微妙,他們一學期下來所經歷的成長,又怎么是一張填滿了分數的成績單所能概括的?寫到這里,我突然明白了,小麥的這份來自國際學校的“報告”,其實就是一張寫滿了成績的成績單;而我們所司空見慣的成績單,其實就只能叫做“分數單”罷了。我們是如此習慣于被分數化了的成績。這些數字輕易就能起我們的虛榮心和危機感,他們簡單、直接、迫切,讓爸爸媽媽們忍不住要去為幾分的差異而糾纏。
現在,我手中的這份成績單讓我幸免于跟分數的糾纏。它像在放一場電影,帶我回顧過去的這半年,小麥是怎樣形單影只地來到這個陌生又沒有朋友的'學校,怎樣融入其中,怎樣找到朋友找到自我,怎樣開始快樂學習。這真是了不起的成績!
仔細看這個沒有“成績”的成績單,至少有兩點讓我感動:
第一,這個成績單既是寫給家長,也是寫給孩子的。老師在寫得時候,就把孩子當作目標讀者,所以會有“謝謝你,Max!”這樣的話出現。這樣一來,孩子會覺得成績單是一個透明的、客觀的東西,他們可以坦然地面對這份總結,學會回顧,學會自我分析和評價。而傳統意義上的成績單更像是老師對家長的匯報,在孩子們看來,基本上跟“告狀”無異。成績單就此變成了一個帶有陰暗色彩的東西,孩子們站在被告席上,琢磨著怎么自我辯護。
第二,看這份成績單,我看到了小麥本人。他的長處、短處,他的特質、性情,都被老師捕捉到了。這讓我很放心,因為透過這個成績單,我知道老師真的在觀察他,試圖去了解他,欣賞到了他的閃光點,并且在幫助他克服弱項。現在,大家都在說“賞識教育”,好像每天跟孩子說十遍“你真棒”,孩子就可以插上翅膀飛了。其實,“賞識”的前提是了解,表揚只有到了點子上才能起作用。而了解正是最難的部分,要用心、用力、用時間。
這份成績單的最后一欄,算是最像我所見慣了的成績單的部分。題目是“學生對學校的評價”,分成四條:“我每天都盼著上學”、“我在學校學到了很多東西”、“我在學校有朋友”以及“我喜歡上課的內容”。然后,孩子們要在大笑、微笑、煩惱和哭泣這四個表情圖標中選一個畫圈。小麥選了兩個大笑,兩個微笑。
學校提醒我們:當我們從外界的視角描繪了孩子這一個學期的成長狀態之后,我們還要走去孩子的內心,聽他們的聲音,讀他們的感受,這亦是一份完整的成績單所不可或缺的部分。
【沒有成績的成績單日記】相關文章:
成績單作文03-26
成績單教師評語09-10
最新成績單評語03-14
讀《成績單》有感05-31
成績單小學作文11-13
小班成績單評語07-05
成績單家長評語06-27
成績單評語集錦05-18
期末成績單評語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