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態的優美散文
我最喜歡的狀態時候是在看書時,在這里是沉浸而迷醉的狀態;現在人到中年又增加了喝酒的狀態,兩者似乎有某些相似之處;可是看書是我自小就養成的習慣,是永不泯滅的童子功習成;而喝酒只是一種嗜好,盡管說那種迷醉沉浸更深切一些,其實有的時候是為了配合看書更有狀態,是詩酒文章的助興之舉,因為現在世事繁雜,有時腦力就不集中,喝點酒朦朧之間忘卻一切,仿佛找回了過去的意興,可以覺得看書更痛快一些。這其間的關聯,一言也難盡。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有切膚之感受。
說到我為童子時,一下子就切入看書,幾乎沒費什么功夫,也不用養成習慣,就對書籍著迷起來。我看書最初是看故事;后來慢慢發展到看意思,之間還有看語句的運用,后來就發展到了看語言的嫻熟,這里都是一步一步穩健而來,自然而然水到渠成,沒有人指點,只靠天賦形成。所以我經常說看書不能過于求精,粗糧細糧搭配不挑食最好,這樣才可能營養豐富,有助于精神思想健康成長,自然成長不被認為干擾,如此培養起來的興趣最堅牢,可以有益于整個一生,愛不釋手是因為真正有所愛,自然就能達到一定的高度,令人有不可思議而望洋興嘆之感。至此回望一切,人間真的有一番面貌,那是真正所愛的煙火,呈現在眼前。世事不渺茫,總是有感覺,總是有目標,這才是最好的狀態。
我的少年時代,書是我的唯一。那些春花初放的春日,那些秋菊怒放的秋日,那些炎熱如蒸的夏日,那些呵氣成冰、寒指僵索、枯寂一室之中的冬天日子,只有書籍陪伴在我孤獨寂寞的少年時光里。那個時候我讀雜志,了解現時的文學大貌,我看古書,接受古老文學博大精深的熏陶;我看小說,被其中的情節打動,我讀散文,為里面的情趣而感動;我所最愛的古文,字字句句都見精神,實在是一言九鼎,風姿可謂搖曳無限。即便到今天,智慧不再那么敏銳,感受也不那么強烈了,記憶更日漸衰弱,可是我依然追求那種狀態,那種天地混一、我在其中的暢然之感。
那時讀過的文章深深印入腦海,今天我能引用那么一句兩句,多要拜托當時天性所賜;即便后日再多涉獵,也不比當日那么深切。當日最高的向往,就是日后一世讀書,這種追求之強烈,頑固到不可動搖,也是我今天不改的習慣,只有這種狀態,維持了我的.一生。今天雖然可說已經達到,蕭索之感卻在心中,不悔也只能是托辭,叢生出無盡的感慨,為當日更為今天,山還是那座山,人不能趟入同一條河。
中國古老文化多有那種仙風道骨之人,謫仙李白作為代表人物就不用說了,后來我最欣賞的文人之中多有古怪者,其罵人之句是不知哪位高古之人所說,這句“董龍又是何雞狗!”少年時時常掛在嘴邊念念不忘,至于說糞土萬年侯了,對人白眼青眼相加了,如此種種很是對我的青澀胃口,即便今日嘗盡了別人的糞土之虐以及白眼之殘,依然提起來還有些少年意氣的慷慨灑脫,想見當時骨子里會有多少賞識與向往,我想著就是中國文化的精髓所在,是中國士大夫以及世外高人對世事的看法與態度,不大可能與外國那些極端理性的眼光與角度切中吻合,不一樣處卓犖自明自然而見,那種熏染也就養成了我的狀態。據說哲學的最高境界是在中國,這里說的是境界而不是水平,自然可見中國哲學與西方哲理的不同,他們自成一脈相承的體系,而我們只繼承那種自古而有的境界,這意氣則可以山水畫來加以表現,非是邏輯推理出來的成規定套;你是以平等來對人、以平視來看人,我則高出一等、卓爾不群、俯瞰人間,你一頭深入扎進去更深入,我則升華離群索居更超脫,此之為境界者也,也就是我最所癡心追求的狀態。
后來對外著產生了興趣,現在家中藏書多為原版。人問時曾放言:中國書我讀遍了,所以不得已而為之,崇洋媚外了,自然是瞎說胡侃,見實質別看表象,代表我的狀態,又有了一種外現,其實還是為了找回當初那種感覺,那種我自始以來,深切入骨的追求,中之與外,正如書之與酒,配合起來,粗糧細糧,合理搭配,自成境界,不可遷改,莫人能敵。
【狀態的優美散文】相關文章:
描寫勞動狀態的散文11-29
愛情最好的狀態散文10-19
幸福是能力不是狀態的散文07-13
生命中的理想狀態-散文12-02
生活是一種狀態散文08-26
生活取決于活的狀態散文02-02
給不同狀態下的自己散文11-11
你的心態,決定了你的狀態散文07-19
幸福是一種狀態散文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