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暖那些年,感動那些事散文
不同年代,不同經歷,不同感受。從孩童到青年,一路走來,一路回憶,永不忘記。
——題記
一、過年——七十年代末期
爺爺托人帶口信,要父母帶我們三兄弟去鳳陽公社過年。
兄弟三人可樂壞了,一宿興奮得沒怎么睡。到了第二天都懶在床上不肯起。母親說爺爺奶奶家有好吃的,我咽著口水,揉著惺松的眼,懶洋洋地起了床。磨磨蹭蹭吃過午飯,全家出發了。
那時從礦區到爺爺奶奶家沒有通車,二十幾里泥巴公路只能徒步行走。寒風凜冽,天下著雪,雪花被風吹著毫無目標在空中任意飛舞。哥哥穿著一件藍布色的棉祆,我的是軍綠色的,弟弟是灰色的。三件棉襖都是母親手工縫制的,祆子里棉花不多,卻穿著舒服暖和。雪花片飄在我的雷鋒帽上,母親拍了拍,問我累不累,我搖了搖頭說:“我要向雷鋒叔叔一樣。”父親背著還沒有讀書的弟弟,向我投來贊許的目光。
父母親輪流背著弟弟行走。路程還沒有走到一半,我和哥哥就累得實在走不動路了。父親一邊鼓勵著我們,一邊給我們講黃繼光,董存瑞的英雄人物故事。說來也奇怪,不知不覺中臨近傍晚時,已能依稀看見不遠處裊裊升起的炊煙。父親說快到鳳陽了。我和哥哥此時蹲在地上再也不想站起來。“你們兄弟倆今天表現很勇敢堅強,提前給你們發壓歲錢,每人十張。”父親說著話,從懷里拿出一小疊嶄新的毛票。弟弟看見不樂意,鬧著也要壓歲錢。母親說剩下的路自己走,就可以得到獎勵。好家伙,弟弟哧溜從母親背上滑了下來,弟兄三人手拉手大步昂首向前走著。
爺爺奶奶早就在公社的路口守候著我們。看見我們三兄弟趕緊跑過來,像護雞崽一樣,一個個緊緊地摟在懷里。奶奶說今天一大早,爺爺就在外面借了肉票,在集市上買了些豬肉,晚上吃年夜飯時犒勞三個小家伙。
回到家中,奶奶要我和哥哥用熱水泡泡腳。脫下襪子一看,我倆的雙腳又紅又腫,還起了水泡。“苦了孩子啊!大冷天的,走了哪么遠的路。”奶奶用手摸著我們的腳,心疼地說。不一會,姑姑從廚房端來三碗姜湯要我們喝,說是天氣寒冷喝了可以預防感冒。
開始吃年夜飯了。一大家子人圍著一張自制的用木板釘成的小方桌上,上面擺了一碗大家夢寐以求油淋淋的紅燒肉,醬紅的顏色滿屋子飄著香,讓我垂涎欲滴。爺爺奶奶一邊給我們夾肉,一邊叫我們多吃點,鍋里還有。我們風卷殘云、狼吞虎咽的把那碗燒肉吃了個底朝天,不停地打著嗝。
過了很多年,爺爺奶奶都離開了我們。母親說那年我們三兄弟吃的是“專供,”日子苦大人們都緊著給我們吃,大人們一口未動。爺爺奶奶說,三個小孫子不容易,應該享受“特殊待遇。”
那年的冬天異常的冷,但在我心里溫暖了一輩子。
二、晃悠的籮筐——八十年代初期
姨媽十七八歲就嫁了人。嫁了一個讓她放心一輩子的男人。
我從小在鄉下長大,即便開始讀書,一到放暑假就眼巴巴地在家等姨父從鄉下來接我,用籮筐接我回鄉,晃悠的籮筐蕩起孩童時的悠然時光。
“姨父怎么還沒來接我?”我和母親念叨。“孩子,睡一晚就來了。”“真的嗎?”我的顧慮是多余的。第二天,姨父果真來了,挑著一擔籮筐來了。兩個筐里分裝著農產品,土豆,花生,地瓜什么的。我從屋內竄出摟住他的脖子努起嘴:“等你好幾天了,才來。”“外甥狗,我家離你家好幾十里地,沒有汽車,我是走來的嘞!”姨父說著樂呵呵地摸了摸我的頭。我心里當然知道姨父是走來的,可我喜歡坐在籮筐里的感覺。走心的感覺。母親買了些面條,又到單位食堂買了些饅頭肉包,還有單位發的勞保用品拿給姨父帶到鄉下去。我知趣地拿張小木凳放進籮筐里,大人們看見我的樣子哈哈大笑。“明天才走,你就這么性急呀!”“媽媽,我做準備。”我做個鬼臉美美地睡覺去了。
天微亮,吃過早飯我們開始趕路了。姨父的一對大腳邁著均勻而有力的腳步,一雙大手緊緊地攥著籮筐兩邊的棕繩,壓彎的扁擔在他厚實的肩膀上有節奏地上下起伏。我的兩只小手扶著筐沿,路邊的景物在我的眼簾內也上下起伏。有樹、有山、有水、有人、有藍天白云,還有飛翔的鳥兒。一只蝴蝶輕落在筐沿上,它飛累了,也想偷一下懶。臨近正午,太陽出來了。走了一半的路程,已到了村莊的山路。我嗅到沃泥的香。看到靜幽的山崗,聽見了溪水潺潺。聞到了姨父身上散發的汗味。他脫下襯衣罩在我頭上遮陽,自己光著膀子。又從籮筐拿出事先準備好的食物給我吃。走一段路,換一下肩。豆大的汗珠從黝黑的.膚色中滲出滾落,兩邊磨出繭子的肩膀已略顯發紅,呼喚著天邊的晚霞,日落黃昏才到鄉下。
姨媽家住在深山盡頭的小村莊里。一家九口人的生活全壓在姨父一個人身上。進山伐木燒碳,下河捕魚,開荒種地……這些東西又用籮筐挑到縣城集市上賣。換來的錢置辦一些生活用品又用籮筐挑回來。他像變戲法一樣,從筐里取出一件又一件東西。有糖果,皮筋,花布……孩子們歡喜雀躍,手舞足蹈高興得像過年一樣!
姨父的籮筐啊!晃晃悠悠幾十年。一頭裝滿責任擔當,一頭裝滿幸福安康!
三、我是一個兵——九十年代初期
“你們雖然是普通的民兵,也是國防力量的一支隊伍。在祖國需要你們之時,你們將隨時赴命,因為你是一個兵。”這是二十六年前,我參加民兵集訓時的第一天,教官給我們學員講的一段話。
參訓人員都是分宜縣城周邊的廠礦企事業單位如鄉鎮青年。集訓兵種有步兵、炮兵、通迅兵、偵察兵等。每天早上都要在操場上高唱軍歌后才吃早餐。早餐有稀飯,什錦菜,饅頭,算不上豐盛,在當時卻是很享受的美食。集訓沒有幾天,就爆出冷門。教官通知大家在操場集合,聲音高亢:“集訓的學員們,你們當中有些人,一桌十人,一頓早餐就吃了一百多個饅頭,教員的饅頭都了你們,我知道你們體能消耗大,如果這是戰爭年代,你們沒有吃飽就不行軍,不打仗了嗎?”一席話,有些學員羞愧地低下了頭。他們都是農村里來的。接下來的日子里,學員們在訓練場上十分刻苦。學瞄靶,一趴就是幾個小時。學擒拿,手腳上摔破了皮。學爬桿,不知摔了多少次。大家都堅持“輕傷不下火線,”在訓練場上摸爬滾打。
集訓結束的頭一天,食堂準備了豐富的飯菜。幾百人的食堂里沸沸揚揚,大家相互敬著酒。教官大聲激動地說:“近一個月的民兵集訓,大家都取得了優異成績,在你們身上,我看到了祖國日益繁榮的國防力量,如果在座的哪天當了兵,相信你絕對是一名合格的軍人。始終銘記自己是一個兵,不折不扣參加過集訓的民兵。”食堂里爆發出一陣陣掌聲。
第二天,大家臨行告別,相擁而泣。后來學員中許多人參了軍,成為真正的兵。“送戰友,踏征程……”我深深地懷念那段當“兵”的日子,那份“戰友情。”
“日落西山彩云飛,戰士打鞭把云歸,把云歸風展紅旗云在飄,愉快的歌聲滿天飛,滿天飛……”軍歌嘹亮,我是一個兵。
【溫暖那些年,感動那些事散文】相關文章:
那些年那些事那些感動隨筆03-31
那些年,那些事經典散文11-17
那些年那些事某人散文05-27
那些年那些事-敘事散文05-27
回望小鎮那些年那些事的散文04-13
那些事散文04-22
時光匆匆,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散文01-25
那些人,那些事散文04-12
那些年的家鄉事散文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