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山記行散文
去年五一期間,與友相約一同登傅山。那日天朗氣晴,景色宜人。車到傅山腳下,疾步前行,過蟠龍門、穿石龍壁,拾階而上,步履輕松,兩旁樹木,郁郁蔥蔥。往南前行50米左右,一條石雕巨龍昂首天外,惟妙惟肖,清澈泉水從口中噴出,形成一道亮麗風景。伴著流淌的涓涓溪流,許多少年兒童在此嬉戲玩耍,那份童貞那份快樂讓人回味……依次前行,到了環山湖、迎仙橋,但見水流匆匆,清澈見底,魚兒跳躍,鳥兒歡歌,劃船的老人撐著竹篙,悠然自得地唱起了動聽的歌謠,那濃濃的鄉音在遠方回蕩……隨行的傅大爺聽著這濃濃的鄉韻,好像受了感染,不用我們發問,便揮著手向我們介紹起傅山和傅山村的來歷。老人慢言細語說道:“傅家山,位于張店東北15公里,海拔80·5米,山體呈圓形,狀如蟠龍,古稱‘蟠龍山’,古蟠龍山,雖無名岳之奇,卻有孤嶺之妙,雖無高山之宏,卻有獨尊之偉。下面的傅山村始建于明朝初年:先有丁、戴、段、鄢四氏姓系來到蟠龍山北側定居,繼之,又有傅、朱、胡、孫、王、彭等姓陸續由直隸棗強徙居而來落戶,分別建立山后營、靠山街、東傅山、西傅山、北傅山、邱立莊、康家莊等7個小村,其中的‘邱立莊’系邱氏立莊之意;傅山公園門前廣場,有一株傳說是植于明朝的古槐,距今五百年左右,樹干周長3·5米,雖已枯無樹冠,但側部仍有枝葉長出。古槐原栽植于一張姓家庭的院內,村莊規劃后,已暴露在街旁,成為景觀。就在這棵槐樹下,近200多年間,歷代傳頌著一則兒媳婦為救治病危的婆婆而‘割股療親’的動人故事……”看著老人紅潤的'臉龐,聽著老人爽朗的笑聲,時時感受到和諧社會老人的幸福愉悅的內心世界……
在王母娘娘廟、碧霞祠、王靈官廟、十大夫廟,看著進香的善男信女,引起了我的諸多感想……傅大爺介紹說,自唐朝興盛時就建造起這些廟宇,明朝天啟七年(公元1627)、清朝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先后予以重修、繕修,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被拆毀。為繼承道教文化,發展旅游業,又于1994年進行了重建;謴土嗣磕陜纱危ㄕ鲁蹙、六月十九)的廟會。其景點集中濃縮在以盤龍山為核心的傅山公園。站在山頂,極目遠望,頓覺視野開闊,座座建筑盡攬眼底。老人自豪地說道:“由于傅山村重視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和諧發展,才使得各項事業相互促進,協調發展,向著構建和諧社會、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穩步邁進。目前,傅山集團所屬企業已發展到48家,引進合資企業6家,外來獨資企業5家,初步形成了具有獨特互補優勢的能源、物流、鋼鐵、化纖、貿易、房產六大產業板塊。2004年,傅山集團公司經營性固定資產25億元,年銷售收入30億元,利稅3億元,全年向國家納稅8000多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8800元。2005年,傅山集團年銷售收入預計將達到50億元,利稅總額達到4.5億元。多年來,傅山村被授予“全國模范村民委員會”、“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委員會”等榮譽。傅山集團公司已躋身于山東省大型企業集團行列,連續多年保持山東省先進基層黨組織、文明單位榮譽。傅山集團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彭榮均多次被評為山東省優秀共產黨員、勞動模范、優秀農民企業家,2000年榮獲全國勞動模范、全國優秀企業經理稱號。在當家人彭榮軍的帶領下,經過20幾年的發展,傅山村由當初的貧困落后一躍進入全國制造企業500強行列,涉及幾十個產業門類的40多家企業中也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7000多名打工仔,傅山村真正變成了現代意義上的“富山村”了。
傅山之行,不僅鍛煉了身體,開闊了視野,更重要的讓我看到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希望所在,從這點意義上講,的確不虛此行。
(此文寫于2006年8月于山東金嶺鐵礦)
【傅山記行散文】相關文章:
仲山記行散文07-12
穿越帽盔山記行散文08-04
山行散文08-27
山行的散文08-24
尼山行散文10-14
春山行的散文10-29
山行記詩歌08-14
超山賞梅行散文07-20
煙雨崀山行的散文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