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淵沖詩經翻譯賞析

時間:2022-07-25 10:29:16 我要投稿

許淵沖詩經翻譯賞析

  《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共311篇,其中6篇為笙詩,即只有標題,沒有內容,稱為笙詩六篇(《南陔》《白華》《華黍》《由庚》《崇丘》《由儀》),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許淵沖詩經翻譯賞析,歡迎借鑒!

許淵沖詩經翻譯賞析

  《詩經》是中國最早的詩集,英譯本版本眾多,且各具特色。本文將比較其中影響力較大的理雅各譯本和許淵沖譯本。兩位譯者都是頂尖的翻譯大家,但因兩位譯者所處的時代、背景、身份、經歷等都不盡相同,且由于各自不同的翻譯目的,兩個譯本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

  理雅各是完整翻譯《詩經》的第一人,強調忠實原文,翻譯更偏向直譯。其譯本通常不僅包括原詩及其翻譯,還增加了詳盡的解釋和評注,因此譯本較長。而許淵沖的譯本踐行了自己提出的“三美”論(意美、音美、形美)。許淵沖認為翻譯最重要的是要盡可能保持原作的美,為了不損害《詩經》的簡潔之美,譯文沒有過多的注釋。

  例1、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理譯:And no one knows our sadness.

  At first, when we set out,

  The willows were fresh and green;

  Now, when we shall be returing,

  The snow will be falling in clouds.

  許譯:When I left here,

  Willows shed tear.

  I come back now,

  Snow bends the bough.

  解析:兩種譯本通過不同的詩歌形式,都保留了原詩的意義。理雅各的譯本提供了大量詳細注釋和評論,讀起來更像散文,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而許淵沖的譯本通過運用韻律,在保留原詩美學的同時,韻腳工整,格律嚴格。

  原詩結構一致,講究押韻。理雅各嚴格遵守原詩的句子結構和順序,但沒有押韻,讀起來更像是富有樂感散文。許淵沖煞費苦心來保留原詩音韻美,譯文韻律格式采用:AABBCC,每行四個音節,雙行押韻,且語言力求簡短。

  例2、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理譯:There he is gathering the dolichos! Is like three seasons!

  A day without seeing him There he is gathering the mugwort!

  Is like three months!A day without seeing him

  There he is gathering the oxtail-southerwood! Is like three years!

  A day without seeing him

  許譯:One Day when I See Her NotWhen her I do not see,

  To gather vine goes she One day seems long as seasons three.

  When her I do not see,To gather herbs goes she.

  One day seems longer than months three.When her I do not see,

  To gather reed goes she.One day seems longer than years three.

  解析:該詩用重調疊詠的手法形象生動地描寫了相愛青年男女彼此思念的心情。全詩由三節組成,“一日不見”在每節重復,其他行也只改動了一個字,情感程度逐漸加深。兩譯本都保留了原詩的重調疊詠,但實現的方式有所不同。理雅各直譯原詩的每一個詞,詞序沒有發生任何變化,用詞與結構與原詩完全一致,較為可惜的是沒有像原詩一樣押韻。許淵沖沒有字字對譯,對詞序做了靈活處理,以更好地傳遞原詩字里行間所表露出的深層含義和情感。對于第二節詠嘆部分“long as"稍作變動,全詩沒有完全一致采用 “longer than".

  例3、 召南·野有死麕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懷春,吉士誘之。 林有樸樕,野有死鹿。白茅純束,有女如玉。 舒而脫脫兮,無感我帨兮,無使尨也吠。

  理譯:In the wild there is a dead antelope,And it is bound round with the white grass.

  And it is wrapped up with the white grass. There is a young lady like a gem.

  There is a young lady with thoughts natural to the spring, [She says], Slowly, gently, gently;

  And a fine gentleman would lead her astray. Do not move my handkerchief;

  In the forest there are th scrubby oaks; Do not make my dog bark.

  In the wild there is a dead deer,

  許譯:An antelope is killedHe sees the white-drest maid

  And wrapped in white afield.As beautiful as jade.

  A maid for love does long,O soft and slow, weetheart,

  Tempted by a hunter strong.Don't tear my sash apart!"

  He cuts down trees amainThe jadelike maid says,"Hark!

  And kills a deer again.Do not let the dog bark.

  解析:從譯文可以看出理譯和許譯對主題的理解十分不同。理雅各在注解中解釋說該詩告訴我們”一位貞潔的年輕女子如何抵御玩弄女性的騙子的引誘。”理雅各認為詩中的女子拒絕了男子的引誘,因此是個貞潔之人。而許淵沖持不同觀點,譯者認為詩中前段“獵人獵殺一頭鹿,用白茅包好,作為禮物送給女子”便表明兩者認識,女子并未拒接男子。

  由于兩位譯者的翻譯目的不同,譯者自身的經歷,時代環境等等諸多因素都大相徑庭,所以采取的翻譯方法也各不相同。兩種譯文各有所長,對于《詩經》翻譯都有很高的借鑒意義和研究價值。

  關雎-詩經原文

  關雎

  佚名〔先秦〕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注釋】

  ①關關:水鳥鳴叫的聲音。雎鳩:水鳥,一名王雎,狀類鳧鷺,生有定偶,常并游。

  ②洲:水中的陸地。

  ③竊窕:美心為窈,美狀為窕。淑:善,好。

  ④君子:這里指女子對男子的尊稱。

  ⑤荇菜:多年生水草,夏天開黃色花,嫩葉可食。

  ⑥流:用作“求”,意思是求取,擇取。

  ⑦寤:睡醒;寐:睡著。

  ⑧琴瑟:琴和瑟都是古時的弦樂器。友:友好交往,親近。

  ⑨芼:選擇,采摘。

  關雎-詩經拼音解讀

  guān guān jū jiū,zài hé zhī zhōu 。yǎo tiǎo shū nǚ,jun1 zǐ hǎo qiú 。

  cān chà xìng cài,zuǒ yòu liú zhī 。yǎo tiǎo shū nǚ,wù mèi qiú zhī 。

  qiú zhī bú dé,wù mèi sī fú 。yōu zāi yōu zāi,niǎn zhuǎn fǎn cè 。

  cān chà xìng cài,zuǒ yòu cǎi zhī 。yǎo tiǎo shū nǚ,qín sè yǒu zhī 。

  cān chà xìng cài,zuǒ yòu mào zhī 。yǎo tiǎo shū nǚ,zhōng gǔ lè zhī 。

  相關翻譯

  雎鳩鳥在那河中沙洲上相伴著關關歌唱。那姑娘美麗又賢淑,是君子的好配偶。

  參差不齊的荇菜,打撈的時候一會兒往左,一會兒向右。那姑娘美麗又賢淑,朝朝暮暮都想追求她。

  若追求不到,日日夜夜總思念著她。綿綿不絕的思念啊,叫人翻來覆去無法安眠。

  參差不齊的蔣菜,一會兒左邊采,一會兒右邊采。那姑娘美麗又賢淑,彈奏琴瑟想來親近她。

  參差不齊的荇菜,一會兒左邊挑,一會兒右邊揀。那姑娘美麗又賢淑,敲鐘擊鼓想來取悅她。

  相關賞析

  【賞析】

  《關雎》寫一位青年男子對一位姑娘一見傾心,而后朝思暮想、備受熬煎的感受。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啁啾鳴和的水鳥,相互依偎在河的碧洲。嬌媚明麗的少女,是不凡男子的好配偶。首章寫男主人公見到一位艷麗美好的姑娘,對她一見傾心,愛慕之情無法自制。他見到河中沙洲上雄雌水鳥相互依偎,由此想象:她若是能成為自己的妻子,兩人天天如這水鳥一樣相依不舍該有多好。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任意采摘遍地鮮嫩的荇菜,不需顧及左右。日夜都希望那位嬌媚明麗的少女與我攜手。主人公回想日間姑娘隨手采摘薦菜的樣子,她苗條的身材、艷美的面龐在眼中和心間揮之不去,男子心中的深情已難以言表。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美好的她難以得到,日夜都想得我揪心。情深悠悠欲理還亂,翻來覆去思念不休。這里講述了主人公內心愛她又不好表白的心情。他心亂如麻,不知她是否瞧得上自己,因而覺得很痛苦,翻來覆去睡不著覺。

  “參差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遍地鮮嫩的荇菜,隨手采摘不須要擔憂。我要彈琴鼓瑟,迎取嬌媚明麗的少女。那日姑娘采摘荇菜時的婀娜身影在主人公的眼中和心間仍舊縈繞不去他暗自設想自己要彈著琴鼓著瑟去向她示好,看看能否打動她的芳心。

  “參差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遍地鮮嫩的荇菜,任由挑選不需煩惱。我要擊鼓鳴鐘,讓那嬌媚明麗的少女永久跟隨我。那一日,紅暈嬌容的姑娘采摘薦菜的景象在主人公腦海里無法抹去,他經受不住這痛苦的折磨,下定決心,不顧一切擊鼓鳴鐘去向她求婚。

  《關睢》這首詩描述了一個溫婉美麗的情思故事:一名青年男子,見到一位采薦菜的姑娘,被她深深吸引,然而他顧慮重重,羞于開口,于是只能在想象中與她接觸、親近、結偶。詩的妙處在于對愛的敘述直白又含蓄:他不敢當面向她表白,卻讓自己沉浸在愛的幻想中。這是中華民族傳統的愛慕方式,含蓄內斂,悸動而羞澀。《詩經》篇目中有關愛情的描寫有許多,有場景式的描寫,也有對話式的敘述,更多的卻是如《關雎》這樣的矜持、羞怯的心理描繪,這種愛,樸素而健康,純潔而珍貴。

  自古以來中國就是一個詩的國度,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代就產生了許多民歌,流傳下來集成了這部《詩經》,它是中華民族的瑰寶。《詩經》是中國最前沿的古文化典籍,而這首詩是《詩經》的第一篇,因此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特殊地位。

  史載《詩經》是孔子晚年為授徒而編纂的教材。孔子把一首愛情詩放在《詩經》的第一篇,是有其用意的。他認為,食與性是人類生存的基本要求,誰都無法回避,但不回避并不代表放縱,欲念是需要尺度的。欲念的放縱,會對人類社會的.秩序造成危害,而一切的克制都要從約束男女之欲開始。作為儒家思想開創人的孔夫子將《關雎》放在開篇,意在教化人們克制自己的欲望。

  孔子在《論語》里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關雎》即是“思無邪”的典型標本。《關雎》所寫的愛情,其情感是克制的,行為是謹慎的。這種愛的方式,符合民族的婚戀觀念,也符合儒家“以明教化”的目標,因而被編在《詩經》的首篇可謂適得其所。

  這首詩的主題歷來存有爭論:大多數人認為它描寫的是男女愛情;有的學者則認為是贊美“后姑之德”;還有人認為它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愛情詩,而是抒發一種“志”:表象是君子對淑女志在必得的追求,實則是抒發君主對賢人的渴求。

  實際上,孔子引《關雎》為首篇,授人以教化,也只體現出老夫子的意圖,并非詩作者的本意。《關睢》作為春秋時代的民歌,即便經過人為的整理,也仍不失樸素天然的本真。其中,沒有文人裝腔作勢的庸俗之聲,更沒有政治的教化之聲。讀這首詩,能從中感受到的是濃濃的、遠古的自然氣息。

  追根溯源

  《國風·周南》

  《詩經》作為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包含了很多經典的詩,而《國風·周南》是《詩經·國風》中的部分作品,其中包括《關雎》等11首詩,既有東周的作品,也有西周的作品。

  而《周南》的誕生也有其特殊的歷史背景。在周武王滅掉商紂王后,統治地域擴大,地域擴大面臨的管理方面的問題也隨之擴大,所以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西周初期周成王想了一個辦法,讓周公姬旦和召公姬奭分陜(今河南陜縣)治理。“召公既相宅,周公往營成周”即陜西以東為周公管理,周公居東都洛邑(成周),負責統治管理東方諸侯。所以《周南》當是周公統治下南方地區百姓家喻戶曉的民歌,范圍較大,從洛陽以南延伸到江漢一帶地區,更具體詳細一點就是今天的河南西北部及湖北西北部地區,因其地域十分廣闊,編起來又甚為不便,所以將其統稱為“南”來表示“南國之詩”。

  作者介紹

  詩經《詩經》是我國古代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反映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約500年間的社會面貌。《詩經》共311篇,因此在先秦時期又名《詩》或《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的經典,始稱《詩經》,并沿用至今。《詩經》在內容上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風》是周代各地的歌謠;《雅》是周人的正聲雅樂,又分《小雅》和《大雅,《頌》是周王廷和貴族宗廟祭祀的樂歌,又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詩經》的內容豐富多彩,其中有先祖創業的頌歌,祭祀神鬼的樂章;也有貴族之間的宴飲交往,勞逸不均的怨憤;更有反映勞動、打獵,以及大量戀愛、婚姻、社會習俗方面的動人篇章,可以說是一部百科全書。

  擊鼓

  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于嗟闊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譯文

  敲鼓聲音響鏜鏜, 鼓舞士兵上戰場。 人留國內筑漕城, 唯獨我卻奔南方。

  跟從將軍孫子仲, 要去調停陳和宋。 長期不許我回家, 使人愁苦心忡忡。

  安營扎寨有了家, 系馬不牢走失馬。 叫我何處去尋找? 原來馬在樹林下。

  無論聚散與死活, 我曾發誓對你說。 拉著你手緊緊握, 白頭到老與你過。

  嘆息與你久離別, 再難與你來會面。 嘆息相隔太遙遠, 不能實現那誓約。

  賞析

  這是一篇典型的戰爭詩。詩人以袒露自身與主流意識的背離,宣泄自己對戰爭的抵觸情緒。作品在對人類戰爭本相的透視中,呼喚的是對個體生命具體存在的尊重和生活細節幸福的獲得。這種來自心靈深處真實而樸素的歌唱,是對人之存在的最具人文關 懷的闡釋,是先民們為后世的文學作品樹立起的一座人性高標。

  《毛詩序》云:“《擊鼓》,怨州吁也。”鄭箋以《左傳·隱公四年》州吁伐鄭之事實之。姚際恒《詩經通論》以為“與經不合者六”,此實乃《春秋·宣公十二年》“宋師伐陳,衛人救陳”之事,在衛穆公時。今以為姚說較《毛序》為合理,姑從姚氏。

  第一章總言衛人救陳,平陳宋之難,敘衛人之怨。結云“我獨南行”者,詩本以抒寫個人憤懣為主,這是全詩的線索。詩的第三句言“土國城漕”者,《鄘風·定之方中》毛詩序云:“衛為狄所滅,東徙渡河,野居漕邑,齊桓公攘夷狄而封之。文公徙居楚丘,始建城市而營宮室。”文公營楚丘,這就是詩所謂“土國”,到了穆公,又為漕邑筑城,故詩又曰“城漕”。“土國城漕”雖然也是勞役,猶在國境以內,南行救陳,其艱苦就更甚了。

  第二章“從孫子仲,平陳與宋”,承“我獨南行”為說。假使南行不久即返,猶之可也。詩之末兩句云“不我以歸,憂心有忡”,敘事更向前推進,如芭蕉剝心,使人酸鼻。

  第三章寫安家失馬,似乎是題外插曲,其實文心最細。《莊子》說:“猶系馬而馳也。”好馬是不受羈束、愛馳騁的;征人是不愿久役、想歸家的。這個細節,真寫得映帶人情。毛傳解釋一二句為:“有不還者,有亡其馬者。”把“爰”解釋為“或”,作為代詞,則兩句通敘營中他人。其實全詩皆抒詩人一己之情,所以四、五兩章文情哀苦,更為動人。

  第四章“死生契闊”,毛傳以“契闊”為“勤苦”是錯誤的。黃生《義府》以為“契,合也;闊,離也;與死生對言”是正確的。至于如何解釋全章詩義。四句為了把葉韻變成從AABB式,次序有顛倒,前人卻未嘗言及。今按此章的原意,次序應該是:

  執子之手,與子成說;死生契闊,與子偕老。

  這樣詩的韻腳,就成為ABBA式了。本來“死生契闊,與子偕老”,是“成說”的內容,是分手時的信誓。詩為了以“闊”與“說”葉韻,“手”與“老”葉韻,韻腳更為緊湊,詩情更為激烈,所以作者把語句改為這一次序。

  第五章“于嗟闊兮”的“闊”,就是上章“契闊”的“闊”。“不我活兮”的“活”,應該是上章“契闊”的“契”。所以“活”是“佸”的假借,“佸,會也。”“于嗟洵兮”的“洵”,應該是“遠”的假借,所以指的是“契闊”的“闊”。“不我信兮”的“信”,應該是“信誓旦旦”的“信誓”,承上章“成說”而言的。兩章互相緊扣,一絲不漏。

  “怨”是《擊鼓》一詩的總體格調與思想傾向。從正面言,詩人怨戰爭的降臨,怨征役無歸期,怨戰爭中與己息息相關的點滴幸福的缺失,甚至整個生命的丟失。從反面言,詩作在個體心理,行為與集 體要求的不斷背離中,在個體生命存在與國家戰事的不斷抗衡中,在小我的真實幸福對戰爭的殘酷的不斷顛覆中,流顯出一份從心底而來的厭戰情緒。這一腔激烈的厭戰之言,要爭取的是對個體生命存在的尊重,是生活細節中的切實幸福。

  碩鼠

  先秦:佚名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逝將去女,適彼樂土。樂土樂土,爰得我所。

  碩鼠碩鼠,無食我麥!三歲貫女,莫我肯德。逝將去女,適彼樂國。樂國樂國,爰得我直。

  碩鼠碩鼠,無食我苗!三歲貫女,莫我肯勞。逝將去女,適彼樂郊。樂郊樂郊,誰之永號?(女 通 汝)

  譯文

  大田鼠呀大田鼠,不許吃我種的黍!多年辛勤伺候你,你卻對我不照顧。發誓定要擺脫你,去那樂土有幸福。那樂土啊那樂土,才是我的好去處!

  大田鼠呀大田鼠,不許吃我種的麥!多年辛勤伺候你,你卻對我不優待。發誓定要擺脫你,去那樂國有仁愛。那樂國啊那樂國,才是我的好所在!

  大田鼠呀大田鼠,不許吃我種的苗!多年辛勤伺候你,你卻對我不慰勞!發誓定要擺脫你,去那樂郊有歡笑。那樂郊啊那樂郊,誰還悲嘆長呼號!

  賞析

  《碩鼠》全詩三章,意思相同。三章都以“碩鼠碩鼠”開頭,直呼奴隸主剝削階級為貪婪可憎的大老鼠、肥老鼠,并以命令的語氣發出警告:“無食我黍(麥、苗)!”老鼠形象丑陋又狡黠,性喜竊食,借來比擬貪婪的剝削者十分恰當,也表現詩人對其憤恨之情。三四句進一步揭露剝削者貪得無厭而寡恩:“三歲貫女,莫我肯顧(德、勞)。”詩中以“汝”、“我”對照:“我”多年養活“汝”,“汝”卻不肯給“我”照顧,給予恩惠,甚至連一點安慰也沒有,從中揭示了“汝”、“我”關系的對立。這里所說的“汝”、“我”,都不是單個的人,應擴大為“你們”、“我們”,所代表的是一個群體或一個階層,提出的是誰養活誰的大問題。后四句更以雷霆萬鈞之力喊出了他們的心聲:“逝將去女,適彼樂土;樂土樂土,爰得我所!”詩人既認識到“汝我”關系的對立,便公開宣布“逝將去女”,決計采取反抗,不再養活“汝”。一個“逝”字表現了詩人決斷的態度和堅定決心。盡管他們要尋找的安居樂業、不受剝削的人間樂土,只是一種幻想,現實社會中是不存在的,但卻代表著他們美好的生活憧憬,也是他們在長期生活和斗爭中所產生的社會理想,更標志著他們新的覺醒。正是這一美好的生活理想,啟發和鼓舞著后世勞動人民為掙脫壓迫和剝削不斷斗爭。

  這首詩純用比體,《詩經》中此類詩連同此篇只有三首,另外兩首是《周南·螽斯》、《豳風·鴟鸮》。這三首的共同特點就是以物擬人,但此篇稍有不同。另兩篇可以看作寓言詩,通篇比喻,寓意全在詠物中。此篇以碩鼠喻剝削者雖與以鴟鸮喻惡人相同,但《鴟鸮》中后半仍以鳥控訴鴟鸮展開,寓意包含在整體形象中,理解易生分歧;而此篇后半則是人控訴鼠,寓意較直,喻體與喻指基本是一對一的對應關系,《詩序》認為老鼠“貪而畏人”,重斂者“蠶食于民……若大鼠也”,對寓意的理解與兩千年后的今人非常相近,其理就在此。

  創作背景

  自從人類進入階級社會以后,被剝削階級反剝削斗爭就沒有停止過。奴隸社會,逃亡是奴隸反抗的主要形式,殷商卜辭中就有“喪眾”、“喪其眾”的記載;經西周到東周春秋時代,隨著奴隸制衰落,奴隸更由逃亡發展到聚眾斗爭,如《左傳》所載就有鄭國“萑苻之盜”和陳國筑城者的反抗。《碩鼠》一詩就是在這一歷史背景下產生的。

  原文

  維鵲有巢,維鳩居之。之子于歸,百兩御之。

  維鵲有巢,維鳩方之。之子于歸,百兩將之。

  維鵲有巢,維鳩盈之。之子于歸,百兩成之。

  注釋

  ①維:發語詞,沒有實義。鵲:喜鵲。②鳩:布谷鳥。傳說布谷鳥不筑巢。③兩:同“輛”。百兩:很多車輛。御(yu):迎接。④方:占有,占據。⑤將:護送。⑥盈:滿,充滿。⑦成:完成了結婚的儀式。

  譯文

  喜鵲筑巢在樹上,

  布谷飛來就居住。

  姑娘就要出嫁了,

  百輛大車來迎她。

  喜鵲筑巢在樹上,

  布谷飛來占有她。

  姑娘就要出嫁了,

  百輛大車護送她。

  喜鵲筑巢在樹上,

  布谷飛來占滿它。

  姑娘就要出嫁了,

  百輛大車迎娶她。

  賞析

  寫女子出嫁,可以想象那壯觀的場面:滿載財物的眾多車輛,龐大的迎親隊伍前呼后擁,吹拉彈唱,大紅大綠。論規格,顯然上了檔次。論身份地位,顯然不是百姓家中人。

  過去的禮儀檔次,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人們以財物的多少,來表明身份地位的高低貴賤。在這個意義上,財物、規格就變成了一種符號,財物本身的價值如同說明書,用來說明主人的社會地位。

  這種相沿成習的儀式保存到現在,形式雖在,內容卻起了變化:禮儀檔次的高低,成了擁有金錢多少的說明書。經常可見的情形是,金錢不多,場面不小,形式和內容背離。這大概也是“人心不古”的餓表現之一吧。如今的假冒偽劣產品,不時配上可以亂真的“包裝”。“包裝”的走紅,已到了經常使人疑心的地步:越是堂而皇之的包裝,越讓人擔心到底有幾分真實貨色。即使是貨真價實的餓東西,為了出手,也不得不包裝。于是,在包裝之下,真假好壞全都一鍋煮了。

  好在如今相親結婚已不像過去那樣要到洞房之中才能見到新娘的真面目,否則,運用現代化的包裝術,上當受騙的不幸者不知會成什么倍數地增加。

  《詩經:酌

  于鑠王師,遵養時晦。

  時純熙矣,是用大介。

  我龍受之,蹻々王之造。

  載用有嗣,實維爾公允師。

  注釋

  於:嘆詞。鑠:美,輝煌。王師:王朝的軍隊。

  譯文

  王師美哉多英勇,率領他們蕩晦冥。

  天下大放光明時,偉大輔佐便降臨。

  我今有幸享太平,朝中武將驍且勁。

  現將職務來任命,周公召公作領軍。

  賞析

  召公分職而治天下的史實。當時天下雖然穩定,但仍不能令人放心,所以成王任命周公治左

  此詩文句古奧,今人讀來多不解其妙。若拈出孫鑛“始如處女,敵人開戶;后如脫兔,敵不及拒”的評語以為啟發,恐怕讀者對其前半部分弦樂柔板般的從容與后半部分銅管樂進行曲般的激昂就會有一定的感悟。欣賞《頌》詩,所當留意之處,就在這如斑駁的古鼎彝紋飾的字句后所涵蘊的文化張力。

【許淵沖詩經翻譯賞析】相關文章:

許淵沖翻譯林徽因的詩04-14

翻譯奇人許淵沖原文03-29

許淵沖唯美的詩文翻譯匯總06-07

許淵沖 譯秦觀《鵲橋仙》10-10

《朗讀者》許淵沖先生的故事08-09

從《登鸛雀樓》的英譯淺析許淵沖的翻譯美學思想06-18

《朗讀者》許淵沖觀后感「精選」02-27

詩經擊鼓翻譯及賞析03-25

詩經氓翻譯及賞析03-25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日韩精品成人动漫在线播放一区二区 | 亚洲色婷婷踪合久久二区 | 亚洲成AV人的天堂在线 | 思思热精品在线8 | 日本五月丁香有码在线观看 | 亚洲a∨天堂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