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法理學試題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我們都可能會接觸到試題,試題是考核某種技能水平的標準。什么樣的試題才能有效幫助到我們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法理學試題匯總,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法理學試題 1
一、名詞解釋
1、法的要素;
2、法;
3、法律體系;
4、法律監督;
5、法的效力位階;
6、義務;
7、法律匯編;
8、法的溯及力;
9、法的實現;
10、法的作用。
二、簡答題。
1、司法解釋的分類和原則;
2、法制與法治比較;
3、法律繼承、法律移植比較;
4、中國當代法的淵源;
5、司法原則;
6、法與原始社會習慣區別;
7、法律體系、法治體系、法學體系比較;
8、兩大法系。
三、論述題。
中國現行立法體制與立法程序。
法理學試題 2
一、單項選擇題
1、在解釋法的本質問題上,歷史上最早出現的觀點,在世界各國幾乎都是(B)
A、正義論
B、神學論
C、權力論
D、社會論
2、從實質上看,正義是一種(B)
A、客觀真理
B、觀念形態
C、外化的意識
D、固化的客觀標準
3、當代美國哪位哲學家論述了社會正義和個人正義之分以及實質正義和形式正義之分?(A)
A、羅爾斯B、華盛頓C、邊沁D、林肯
4、構成法律部門最基本的細胞是(D)
A、法律制度B、法律體系
C、規范性法律文件D、法律規范
5、把法的規范作用劃分為指引作用、評價作用、教育作用、預測作用和強制作用的劃分方法,是按照法的(A)
A、行為的主體不同B、法律調整的范圍不同
C、立法意圖的不同D、行為方式的不同
6、我國社會主義法的作用以下列哪項為核心?()
A、國家的根本任務B、階級統治
B、抵御外來侵略D、經濟建設
7、法的歷史類型更替的根本原因是()
A、生產力發展的要求B、階級矛盾不可調和
C、社會革命力量的推動D、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的規律
8、劃分法的歷史類型的標準是()
A、法律調整的對象和方法
B、法的效力和法的地位
C、法的形式和歷史傳統
D、法的經濟基礎和階級本質
9、對法進行普通法與衡平法劃分的是()
A、英國B、日本
C、德國D、中國臺灣省
10、資本主義法律與以往私有制社會的法律存在著()
A、沿襲關系B、補充關系C、繼承關系D、改造關系
參考答案:6、A 7、D 8、D 9、A 10、C
11、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法治等于法制
B、法治代表著一種法律精神
C、法治是民主的法制模式
D、法治是一種理想的社會狀態
12、經濟體制改革過程中出現的法律跟不上改革需要的現象,其原因主要在于()
A、改革進程大大快于法律的制定
B、改革的漸進性與法律的穩定性之間的矛盾
C、我國法制建沒速度太慢
D、政策在改革過程中起著巨大的作用
13、“違法必究”的含義是指()
A、對危害國家安全的違法犯罪活動必須予以追究
B、對國家工作人員違法必須追究
C、對任何違法的行為,都必須依法追究
D、對刑事犯罪必須追究
14、下列哪一項不屬于我國傳統法律文化中的消極因素?()
A、以“三綱”為核心的封建主義教義B、輕視法律的作用
C、重視道德教化D、法即是刑
15、當今世界已經成為第一生產力的是()
A、改革B、開放C、科技D、網絡
參考答案:11、A 12、B 13、C 14、B 15、C
16、我國社會主義法律制定的根本指導思想是()
A、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
B、密切聯系群眾
C、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
D、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基本路線
17、國家創制法的兩種方法是()
A、制定新法與沿用舊法B、制定和認可
C、制定國內法和締結國際公約D、制定和解釋
18、下列屬于不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的機關的是()
A、重慶市人民代表大會B、北京市順義區人民代表大會
C、深圳市人民代表大會D、遼寧省人民代表大會
19、把法律劃分為國內法和國際法的依據是()
A、法律效力范圍不同B、法律關系的主體不同
C、法律地位不同D、法律規定內容不同
20、當代中國社會主義法的淵源不包括()
A、經濟特區法規和特別行政區基本法B、法律
C、軍事法規D、判例與習慣
參考答案:16、D 17、B 18、B 19、B 20、D
21、我國法律體系科學性和合法性的保證是()
A、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為指導思想
B、以中國國情和憲法為依據
C、實事求是
D、吸收外國先進立法經驗
22、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時,必須遵守()
A、憲法B、刑事訴訟法
C、民事訴訟法D、行政訴訟法
23、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適用的機關是()
A、各個國家行政機關B、司法機關和國家的授權機關
C、黨的各級機關D、所有國家機關
24、法律關系的構成要素包括()
A、主體、客體B、權利和義務
C、主體、客體和內容D、主體、權力和責任
25、下列哪項屬于公民義務的是?()
A、公民向國家納稅的義務
B、子女贍養父母的義務
C、債務人履行債務的義務
D、拾取他人遺失物的人向遺失物所有權人交還該物的義務
參考答案:21、B 22、C 23、B 24、C 25、A
26、行政處分適用的對象是()
A、全體公民B、法人
C、國家機關工作人員D、社會組織
27、依法剝奪公民的政治權利屬于()
A、民事責任B、行政責任
C、刑事責任 D、政治責任
28、我國司法解釋包括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釋和()
A、司法行政機關的解釋
B、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的解釋
C、最高人民檢察院的解釋
D、國務院法制局的解釋
29、我國婚姻法規定,“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睂ζ渲小白优钡暮x()
A、限制解釋B、擴充解釋
C、字面解釋D、系統解釋
30、國家權力機關的監督內容可以概括為法律上的監督和()
A、紀律上的監督B、政治上的監督
C、工作上的監督D、重大決策事項上的監督
參考答案:26、C 27、C 28、C 29、A 30、C
二、選擇題
(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31、法的消亡條件是()
A、實現單一的全民所有制
B、實現“各盡所能,按勞分配”
C、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民主
D、在全世界范圍內消滅階級和剝削階級
E、世界各國達成取消法律的協議
32、社會主義法的制定與實施可能()
A、適應經濟規律,對經濟發展起促進作用
B、改變經濟規律
C、不適應經濟規律,對經濟發展起阻礙作用
D、創造經濟規律
E、引導經濟按照經濟規律發展
33、高技術領域立法的顯著特點在于()
A、現實性B、時代性
C、前瞻性D、易變性
E、預見性
34、一劃分部門法的原則應該包括()
A、合目的性原則B、從實際出發原則
C、適當平衡原則D、相對穩定原則和重點論原則
E、辨證發展原則
35、在我國,法律責任的歸責原則主要可以概括為()
A、責任法定原則B、公正原則
C、效益原則D、平等原則
E、類推原則()
參考答案:31、ACD 32、ACE 33、CE 34、ABCDE 35、ABC
三、名詞解釋題
(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
36、法律后果
37、法律的預測作用
38、法的創制
39、專屬權
40、法律制裁
參考答案:
36、法律后果,一般是指法律對具有法律意義的行為賦予的某種后果,包括肯定性和否定性法律后果。
37、法律的預測作用,即依靠作為社會規范的法律,人們可以預先估計到他們相互間將如何行為。
38、法的創制,即具有立法權的機關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限和程序,制作和規定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動。
39、專屬權,即只能屬于特定人所有,不能轉讓與他人的權利。
40、法律制裁,是指由特定國家機關對違法者依其法律責任而實施的強制性懲罰措施。
四、簡答題
(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6分,共18分)
41、簡述法的作用的局限性。
答:(1)法并不是調整社會關系的唯一手段。除了法律之外,還有經濟、政治、行政、思想道德、文化、教育、習慣、傳統、輿論等手段可以調整社會關系。
(2)“徒善不足以為證,徒法不足以自行”。即使是制定得很好的法律,也需要合適的人正確地去執行和適用;還需要絕大多數社會成員的支持;法律的實現必須要有相應的社會、經濟、政治、文化條件的配合。
(3)法律的抽象性、穩定性與現實生活的矛盾,不可能制定出永久適用于具體多變社會現實的法律。
(4)法律所要適用的事實無法確定,確定事實是適用法律的前提,如果確定事實在客觀上根本不可能,則制定這種法律必然無法適用。因此,法律不是萬能的,否認法律具有局限性的觀點是錯誤的。
42、在壟斷資本主義時期,資產階級國家的法律在經濟領域中起著許多新作用、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答:法律在經濟領域中起著許多新的作用,主要有:
(1)以法律手段支持和調節私人企業活動、直接、間接地影響私人資本主義的產生、流通和分配的全過程。
(2)以法律手段調節各個經濟部門之間、社會團體之間的矛盾。
(3)法律規定國家直接經營企事業,實行企業“國有化”政策。
(4)用法律手段加強對自然資源和環境的保護。
(5)法律規定各種福利和服務事業。
(6)以法律促進教育和職業訓練,發展科學、技術等文化事業活動。
43、部門法的特征是什么?
答:首先,一個法律體系的所有部門法是統一的,各個部門法之間是協調的。其次,各個部門法又是相互獨立的,它們之間的內容是相異的。第三,各個法律部門的結構和內容基本上是確定的,但又是相對的和變動的。第四,部門法既有客觀基礎,也有主觀因素,是主客觀結合的產物。
五、論述題
(本大題共2小題,第44小題13分,第45小題14分,共27分)
44、為什么說法律關系屬于思想社會體系?
45、簡述社會主義民主和資本主義民主的區別與聯系。
參考答案:
44、答:(1)法律關系是根據法律所結成的權利一義務關系或權利一義務關系。法律之所以是一種思想關系而非物質關系,就在于它的形成和實現,都要通過人們的意志的意識活動。
(2)任何法律關系都是根據法律的規定,由法律確認和調整某種社會關系而形成的。如果沒有相應的法律規定,就不能產生某種具體的法律關系。而法律是國家掌握國家政權的階級意識的集中體現,任何一種法律關系,必然體現這種意識,即按照這種意識來規定法律關系參加者的權利和義務。所以,法律關系和國家意識分不開,它是國家意識的一種具體表現形式。
(3)每一種法律關系,通常總是要通過其參加者的意思表示而發生。例如,購銷、借貸、租賃、贈與、遺囑繼承等,都必須有行為人的意思表示,才能產生某種具體的法律關系。一切法律關系,無論其形成時是否通過其參與者的意思表示,但在實現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時,都要求該法律關系的參加者做出相應的意思表示。
(4)在具體的法律關系當中,當事人的意志要受到法律的制約。如果法律關系的參加者違背法律規定,那么這種法律關系不僅具有法律效力,而且其結果可能導致因違法而產生的法律后果。因此,當事人的意志必須符合國家意志,才能構成合法的行為。
45、答:社會主義民主是一種新型民主,是社會主義的國家制度和政治制度。其與資本主義民主的區別主要是:
(1)社會主義民主是建立在生產資料公有制基礎上的民主,是全體人民的、絕大多數人的民主,是對人民民主和對敵專政的統一,其本質和核心是一切權力屬于人民。而資本主義民主實質上是少數人即主要生產資料占有者的民主。
(2)社會主義民主是具有廣泛內容的民主,而資本主義民主一般是不包括經濟民主和社會民主的,其政治民主的范圍也不如社會主義政治民主的范圍廣泛。
(3)社會主義民主是有物質保障的民主、實事求是的民主,而資本主義民主主要是掌握社會主要財富的少數資本家的民主,工人所享有的法定權利因為沒有物質保障而無法實現。
(4)社會主義民主的具體形式也不同于資本主義民主,我國民主制度以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基本形式,既體現了國家權力的高度集中,又保證了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是高度民主與高度集中相統一的民主,而資本主義民主則采取分權制、議會制形式。
二者的聯系主要是:社會主義民主是從資本主義民主那里發展來的。資本主義民主反映和維護并適合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的種種做法和形式,資本主義民主在幾百年間所形成的相當完備的體制和運行機制等,對社會主義民主建設可以提供許多啟示,有的還可以為社會主義提供借鑒。社會主義民主較資本主義民主雖有較大進步,但還未盡善盡美,還有一個從不完善到完善的發展過程。
【法理學試題】相關文章:
《法理學》試題12-02
《法理學》試題06-13
法理學基礎試題及答案09-24
法理學自考試題及答案08-27
司考卷一法理學沖刺試題09-24
法理學學習心得總結03-21
法理學學習心得體會07-11
法理學案例教學優化設計研究論文07-23
法理學的學習心得體會(精選6篇)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