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第五課的練習題

時間:2021-06-22 12:54:43 試題 我要投稿

高二政治第五課的練習題

  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72分)

  當今,我國的元宵節、端午節、重陽節等傳統節日日漸冷清,而熱衷于圣誕節、愚人節等洋節的中國人迅速增加。其中不乏眾多中學生的身影。據此回答1~2題。

  1.材料表明()

  A.洋節的吸引力比傳統節日的吸引力大 B.傳統節日的魅力已消失

  C.部分國人缺乏正確的文化價值觀 D.中華民族精神正在弱化

  2.針對上述現象,我們應該()

  ①大力提倡洋節 ②正確對待外來文化的影響 ③加強愛國主義教育

  ④抵制洋節的侵入 ⑤充分發掘傳統節日內涵,增強民族自豪感

  A.①②B.②③ C.②③⑤ D.②③④

  3.2010年廣州亞運會的會徽以柔美上升的線條,構成了一個造型酷似火炬的五羊外形輪廓,把跑道、五羊、海上絲路,廣州是起點等代表著廣州2200多年深厚的歷史文明積淀的元素結合起來,構圖以抽象和具體相結合,在靈動、飄逸中不失穩重,象征著亞運會的圣火熊熊燃燒,永不熄滅。既體現了廣州歷史名城的城市象征,也表達了廣州人民的美好愿望,還表現了運動會應有的動感和現代感。從文化生活的角度反映了()

  A.優秀的文化能夠增強人的精神力量、改變社會的發展方向

  B.文化創新離不開對傳統文化的繼承

  C.用一種標識概括多樣性的文化,不利于文化的發展

  D.該標識的使用將成為推動當地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

  4.有人認為,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提法是從外國引進的,是一種舶來品。其實翻開我國古代文化典籍,主張環境友好的思想觀點比比皆是。環境友好可以說是我國傳統思想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說它是古已有之的國粹,倒是很貼切的。傳統文化中的環境友好思想顯現于今天的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提法中,這說明()

  A.傳統文化是一成不變的 B.傳統文化是特定歷史發展的產物

  C.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的穩定性 D.傳統文化是維系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

  5.隨著網絡的迅速發展,網絡原生性信息資源大量涌現,出現大量的虛擬文化資源,如網絡動漫、網絡游戲、虛擬藝術創作等,以網絡化為形式的當代信息革命,為人類豐富的社會實踐成果帶來了全面創新的形態網絡文化。這說明()

  A.人民群眾是文化創造的主體 B.社會實踐是文化創作的檢驗標準

  C.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動力 D.文化創作的靈感來自于社會實踐

  6.客家山歌是極具民間特色的文藝形式。民間廣泛流傳的山歌、民謠,具有獨特的、鮮明的通俗性和流傳性,是直接反映勞動人民社會生活與個人情感、遭遇的吟唱。山歌的表現形式淳樸、自然、真實,鄉土氣息格外濃厚,流傳方便,因此群眾基礎十分扎實。說明客家山歌這種傳統文化()

  A.基礎在于文化繼承 B.需要吸取外國文化的精華

  C.從人民群眾的實踐中汲取營養 D.需要不斷創新

  7.徐悲鴻作為中國現代美術的奠基者,以畫馬著稱于世。他擅長素描、油畫、中國畫,并把西方藝術手法融入到中國畫中,創造了新穎而獨特的風格。這表明人類文化發展的過程應該是()

  A.不斷創新的過程 B.繼承傳統文化的過程

  C.學習外域文化的過程 D.繼承與創新相統一的過程

  8.漫畫在現代中國的報刊中比比皆是,然而漫畫并不原產于中國,而是向西方畫界學習得來的。目前漫畫已成為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說明()

  A.文化創新的需要來自社會實踐 B.文化創新必須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進行

  C.文化創新要體現時代精神 D.發展民族文化必須學習、借鑒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成果

  9.下列關于文化繼承、文化發展和文化創新三者關系的理解,正確的是()

  A.文化自身的繼承與發展,是一個新陳代謝、不斷創新的過程

  B.文化在交流中傳播,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

  C.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和動力 D.文化發展的實質,就在于文化創新

  10.毛澤東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從當時的歷史條件和抗日民主根據地的實際情況出發,提出了文藝為工農兵服務的口號,號召作家深入群眾,轉變立足點,和勞動人民在思想感情上打成一片。這體現了()

  ①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 ②一切文化創新都來源于社會實踐

  ③人民群眾中蘊藏著無窮的智慧 ④文化創造者改造主觀世界與改造客觀世界是統一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花兒樂隊的《窮開心》單曲將相聲里的唱口兒、曲藝和街邊吆喝與外來流行音樂元素進行巧妙結合,以詼諧幽默的口吻傳達出世人對開心快樂人生的美好期待,讓人眼前一亮。這告訴我們,發展文化要()

  ①勇于創新,獨樹一幟,空前絕后 ②立足于社會實踐

  ③要處理好傳統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系

  ④融合多種形式的'文化才能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12.在我國,從孩提時代起,牙牙學語的兒童便被告知,大人的話總是對的,致使他們的批判精神被銷蝕。而在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國家里,人們從小就訓練孩子發問,鼓勵他們質疑,培養他們求知的習慣,并經常循循善誘地啟發、誘導、幫助孩子們一起思考問題。生活在這種文化氛圍的孩子能力較強。這表明()

  A.文化差異成為文化交流的障礙 B.文化多樣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

  C.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D.教育在人的教化與培育上始終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13.上題材料啟示我們()

  ①必須面向世界,博采眾長 ②必須發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 ③必須根本否定本民族傳統文化 ④必須注重教育對人的影響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③

  14.中醫藥學術體系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今天,在中醫現代化的口號下,有人把盲目改造中醫傳統、簡單模仿西醫當成中醫現代化的方向。可是,失去了傳統文化依托的中醫,就如同離開了土壤的大樹,只有枯萎和死亡。這說明()

  A.中醫藥學不需要文化之間的交流、融合 B.要反對民族虛無主義

  C.弘揚中醫藥文化不需要體現時代精D.中醫藥學要拒絕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來文化

  15.趙本山塑造了一個又一個生動傳神、活靈活現的小品形象,他執導、主演的電視連續劇在央視一套黃金時段熱播、走紅。他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源于他始終對農村、農民懷有很深的感情,從黑土地上獲得了豐富的營養,從民間文化中汲取了精華,黑土地上滋生出的民間藝術正是他藝術創作中一條割不斷的血脈。這一事實主要說明()

  A.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與基礎 B.文化創新可以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

  C.文化創作來自于文化創作者的靈感 D.物質條件差的地方也能搞好精神文明建設

  16.2010年2月8日,徐州市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在新沂市草橋鎮正式啟動。徐州市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是因為()

  ①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 ②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

  ③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唯一動力 ④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是文化創新的根本目的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7.中華民族從不缺乏志愿服務的精神。仁者愛人的思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美德早已深深融入民族的血液。小到社區里的鄰里互幫互助,大到國際人道主義援助活動,志愿者的身影無處不在。由此可見,要實現文化創新,對傳統文化就必須()

  ①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②推陳出新,革故鼎新 ③不斷注入時代精神 ④以繼承為主,以批判為輔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8.送你一枝鮮花,請把火種留下。2010年清明節,許多地方的市民以鮮花和植樹等文明祭奠方式,取代上墳燒紙、燒香、燒花圈等陳規陋習。各地政府表示應大力提倡文明祭祀,讓綠色掃墓取代傳統陋習。這說明()

  A.文化創新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改造傳統文化的過程

  B.傳統習俗是世代相傳的風尚、禮節和習慣

  C.陳規陋習是阻礙社會進步的落后文化 D.人們的精神活動離不開物質載體

  19.上題材料中的事實啟示我們()

  A.傳統文化在內容和形式上應積極創新 B.對清明節這一傳統習俗應重點保護

  C.對不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陳規陋習嚴厲打擊D.把文明祭祀作為先進文化建設重點

  20.對前賢的文章,杜甫主張既要兼取眾長,加以繼承(轉益多師是汝師又要區別真偽(別裁偽體親風雅),反對一味因襲(遞相祖述復先誰?)。這對我們進行文化創新的啟示是()

  A.親自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 B.人民群眾是文化創新的主力軍

  C.文化創新是繼承與發展的統一 D.科技是文化創新的重要工具

  近年來,中國文化走出去的話題越來越熱。從孔子學院到中法文化年,從動畫片《中華小子》在法國熱播并獲得動畫大獎到《于丹〈論語〉心得》版權被韓國人搶購,事例不勝枚 舉。據此回答21~22題。

  21.假如以此話題,圍繞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意義寫一篇政治小論文,你認為比較合適的理論視角是()

  ①文化與綜合國力 ②文化交流:做傳播中華文化的使者

  ③文化的繼承性與文化發展 ④經濟全球化與文化一元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2.中國文化走出去取得顯著成果,但在強勢外來文化的沖擊下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要更好地走出去,必須大力推進文化創新。下列對文化創新的認識正確的有()

  ①離開社會實踐,文化創新就成了無源之水 ②文化創新是文化自身發展的內在動力

  ③文化創新的根本目的是促進中外文化交流 ④實現文化創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眾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3.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革故鼎新,這是文化創新必然要經歷的過程。下列關于這句話的解釋正確的是()

  ①這里的精華是一切傳統文化的精華

  ②文化的創新過程是傳統文化和時代精神相結合的過程

  ③這里的糟粕是指一切傳統文化 ④文化創新也包括吸收外來文化的優秀成果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①②④

  24.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交流、借鑒與融合,也是文化創新必然要經歷的過程。這說明

  ①文化創新必須吸收一切民族文化的優秀成果

  ②文化創新就是指對外來文化的借鑒和融合

  ③必須反對拒絕接受任何外來文化的封閉主義

  ④必須反對根本否定本民族文化的民族虛無主義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二、非選擇題(共28分)

  25.(10分)中國海信集團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為了掌握自己的核心技術,占據市場競爭優勢,投入巨資,耗時4年,終于研制出中國自己的電視機芯片,大大推動了我國電視機產業的發展。

  上述材料是如何體現社會實踐和文化創新的關系的?

  (1)《梁祝》成功的關鍵是什么?

  (2)在正確對待傳統文化與外來文化方面,上述事例對你有什么啟示?

  27.(10分)近年來,對待中國傳統文化人們存在三種截然不同的態度:一種是文化虛無主義。他們認為,以儒家文化為核心的中國傳統文化,無法適應現代社會和商品經濟的發展,必須全盤否定。只有徹底解脫了傳統文化的羈絆,我們才能走向新生。另一種是文化復古主義。他們認為近代中國的衰敗,乃是由于傳統文化精神的失落。只要復興中國傳統的儒家文明,中華民族就可以強盛起來。第三種態度認為,任何一個民族的傳統文化都是一個民族世代累積、相對穩定的群體經驗的總結,雖然其中存在著過時的、保守的東西,但是其中的精華部分,則凝結著一個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往往可以穿越時空的界限,成為一個民族迎接新的時代挑戰的內在動力。

  (1)如何看待人們對中國傳統文化存在的三種截然不同的態度?

  (2)我們應該采取哪種態度?為什么?

【高二政治第五課的練習題】相關文章:

高二政治綜合練習題10-05

高二政治必修同步練習題精選10-06

政治高二必修同步練習題精選10-03

高二政治物質世界課后練習題07-15

初一上冊政治第五課后練習題07-25

高二政治下冊意識的本質基礎練習題及答應06-14

政治練習題06-20

關于高二政治第六課練習題10-03

《文化與經濟、政治》高二政治說課稿05-19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午夜草久久 | 一级a一片久久久精品网 | 日本一本在线观看视频 | 亚洲综合狠狠丁香五月 | 亚州十八禁免费不卡在线视颖 | 亚洲天堂在线观看网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