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草原的說課稿
各位領導、老師:
您們好!下面我將《草原》一課的教學設計向大家做一匯報。這是一篇敘事散文,著重記述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訪問內蒙古草原看到的美麗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
通過學習,達到如下目標:
1 、使學生了解祖國的內蒙古大草原景色美麗,感受到兄弟民族之間的深情厚意。
2 、領悟課文具體描寫景物的一些方法。
3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指導學生背誦第一自然段。
4 、培養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教學重點:體會蒙漢人民之間的深情厚意。
難點:體會草原不僅一碧千里,而且生氣勃勃。
下面從五方面談一下本課的教學思路:
1、 圍繞教學重點設計教學環節。 我以“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這句話中的“何忍別”作為教學的突破口,把體會草原一碧千里、生氣勃勃的美景與感悟蒙漢之間的深情厚意有機的結合起來,設計教學環節,以避免逐段逐句的煩瑣分析。
2、 精選教學策略,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學習“天涯碧草”這部分內容時,我力求通過多層次的讀,引導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審美樂趣。首先引導學生抓住“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這個重點句自讀課文,初步感悟語言;然后通過同學交流、看古今草原的對比圖片、教師導讀、配合風光片段和音樂朗讀等手段深化感悟,欣賞品味語言;最后在練習背誦的過程中增加積累,發展語感。
3、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培養語文綜合能力。文中的敘事部分是教學的重點, 在“讀、畫、批”的自學基礎上開展小組學習。四位成員共同選擇適合本組的、能最大限度的表現蒙漢情深的匯報方法,如感情讀、抓重點詞句說、講故事、想像描述等等,而且學生還可以邊說邊播放老師準備好的'課件或展示自己搜集的資料以增強匯報效果。小組成員在這一系列的活動中,鍛煉了語文綜合能力。
4、使用現代化教學設備,體現教學手段的最優化。 體會草原不僅一碧千里,而且生氣勃勃是本課的難點,為此我制作了課件,通過解放前草原的荒涼景象與解放后六畜興旺的繁榮景象做比較,通過觀看草原風光片段,通過配樂朗讀,學生如同置身于草原之中,一種愉悅的、對草原的熱愛之情在學生心底油然而生。
5、自己選擇作業,加強課內外聯系。在布置作業時,我力求體現課內外結合。必做作業是根據教材要求制定的,主要涉及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方面;選做作業是根據教材的題材、體裁等方面向課外延伸,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選做,使他們 “得法于課內,收益于課外”! 以上是我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不妥之處,敬請指正。
【五年級草原的說課稿】相關文章:
草原說課稿06-28
《草原》說課稿12-13
《草原》說課稿04-06
《草原》的說課稿06-24
《草原》說課稿07-27
草原上說課稿11-02
草原風情說課稿11-02
人教版《草原》說課稿08-16
《草原的早晨》說課稿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