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面積和面積單位說課稿
三年級《面積和面積單位》說課稿 一、說教材:
本課內容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70~74頁。《面積》屬于空間與圖形領域,被安排在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這一單元具體包括:面積和面積單位,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面積單位的進率,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四部分。本課是這一單元的起始課,它的教與學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長度和長度單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長計算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從學習長度到學習面積,是從一維空間向二維空間轉化的開始,是空間形式“由線到面”的一次飛躍。學好本課,不僅是學習面積計算的基礎,更是小學階段幾何教學的基礎知識。為了幫助學生建立面積概念,教材在編寫上非常重視展現面積概念的形成過程、注重常用面積單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觀操作和形式多樣的活動中體驗。教材按照先認識面積(包括物體表面的大小和封閉圖形的大小),然后歸納面積的概念,再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包含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為什么用邊長是“1”的正方形作面積單位及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二、說教學目標:
(1)通過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體驗活動,使學生理解面積的含義。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感受建立面積單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積單位的建立規則。
(3)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并在活動中獲得關于它們實際大小的空間觀念,形成正確的表象。
(4)培養學生觀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學生體驗到數學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使學生理解面積的含義,掌握常用的面積單位并建立正確的表象。
難點:在操作中體會引進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三、說教學準備:
(1)教具:多媒體;米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教具。
(2)學具:兩人一份面積相近但形狀不同的長方形;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長方形、圓形、三角形紙片若干、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學具。
四、說教法和學法
學法有: 活動教學法:即以直觀體驗活動為主線,結合生活實例,創設數學情景,提出數學問題。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學習,建立正確的表象,掌握數學方法,解決問題。它遵循著從生活到數學、從具體到抽象的教學原則。 直觀演示、動手操作法:空間與圖形的教學中,提供直觀是認知的起點。教學中,我注重直觀演示和動手操作活動。讓學生在運用學具、直觀操作、合作探究中學習,在真實的感受中獲得實實在在的直接經驗。 自學輔導法:面積單位的制定不需要探究,教學中我會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自學。通過自學,學生能迅速了解面積單位的含義,建立正確的表象,對形成常用面積單位實際大小的觀念,具有重要的意義。
五、說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景,初步感知。 1. 出示米尺和學生尺。比一比,有什么不同?從而提煉出比的結果:長短不同,大小不同。 2. 你們所比的長短指尺子的什么? (長度)大小又指的什么?(尺子的'面) 3. 小結:今天我們一起研究有關物體表面的知識。(板書:物體表面)
(二)充分感知,引導建構。
1. 通過物體的表面感知面積: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需躬行。
(1)指一指:我們身邊有很多物體,比如黑板,幕布、書本、課桌等等,它們的表面在哪?
(2)摸一摸:摸一摸這些物體的表面,有什么感覺?
(3)比一比:這些物體的表面,哪個大一些?哪個小一些呢? 指出:物體表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板書: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4)運用“面積”一詞造句:比如黑板的表面比課桌的表面大,現在還可以怎么說?
2. 通過封閉圖形認識面積: (1)認一認:有哪些封閉圖形?(2)指一指:封閉圖形的面積。(3)比一比:哪個封閉圖形的面積大一些? 『數學方法就是數學的行為。比較中,我會根據學生比的過程,歸納出觀察、重疊、割補等數學方法。使學生認識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3. 歸納面積的概念:物體表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封閉圖形的大小也是它們的面積。誰能把這兩方面概括起來,簡單說說什么是面積?小結: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板書)建構主義認為:學生的建構不是教師傳授的結果,而是通過親身經歷,通過與學習環境的交互作用來實現的。“面”是什么?說不清,道不明,但只要動手 “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學生就能做到心中有數了。在大量直觀、實踐、體驗活動中,學生能實實在在的感受到“面”是什么。
4. 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
檢查自學情況。 ①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板書:常見的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②拿一拿:從學具中分別拿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出示面積單位教具) ③畫一畫:在草稿本上畫一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你能畫出1平方米嗎? ④找一找:我們身邊哪些物體的面積接近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⑤試一試:1平方米的地面上能站多少個同學?這一環節的教學,我采用自學輔導方式,讓學生帶著問題自學。進而在匯報、拿、畫、找、試等活動中,充分感知面積單位的實際大小,并和身邊的某個面建立聯系,從而起到幫助表象記憶的作用。
(三)結合實踐,綜合運用
1. 第74頁“做一做”第1題。
2. 第76頁第2題。說一說測量郵票、課桌面、黑板和操場的面積,分別選用什么面積單位比較合適?
3. 估計:教室的面積大約有多少平方米?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四)回顧全課,小結延伸:
今天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有什么收獲?關于面積和面積單位你還想知道什么?面積和面積單位是概念課教學,全課小結時我采用總結式,在回顧所學知識的同時,也使學生對這節課有完整的認識,并加以延伸。
六、說板書設計
面積和面積單位 常見的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面積的概念和常見的面積單位,是本節課學習的重點,這樣板書不僅突出教學重點,更有利于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概念。
【三年級面積和面積單位說課稿】相關文章:
面積和面積單位說課稿08-05
《面積和面積單位》說課稿04-14
面積和面積單位說課稿01-05
《面積和面積單位》的說課稿02-20
《面積和面積單位》說課稿05-30
《面積和面積單位》說課稿01-27
《面積和面積單位》說課稿范文06-26
面積和面積單位說課稿范文07-11
面積和面積單位參賽說課稿02-19
數學面積和面積單位說課稿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