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彎彎的路直直的路》說課稿
一、設計思路:
現實生活中,很多物體都以一定的形態呈現在小朋友的面前,彎和直就是富有變化的形態,比如:小朋友的中餐香蕉、笑臉上彎彎的眉毛、媽媽用過的毛線團、卷卷的頭發;桌子、黑板、凳子和門窗的邊緣處處都是直的形態。這些都告訴小朋友,彎和直在生活中隨處可見。但看似簡單的直接形態,對小朋友來說,還不能去感知和探索到彎和直在生活里真正的影響,讓他們在彎和直的世界里發掘和體驗,用他們熟悉的材料和方式去創造有片彎彎直直的天地。在設計和活動中,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激發他們的想象,讓幼兒進入自己布置的彎直樂園。
二、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懂得彎路和直路各有各的用處。通過故事將幼兒的思維引入主題,在大腦里建立起彎路和直路的形態意識。
2、初步了解彎繞的立交橋給城市交通帶來的便捷作用。引入彎路和直路的抽象概念和直觀形態的對比以后,讓幼兒在分清彎路和直路各有各的用處的基礎上,了解彎路和直路皆有的立交橋給城市交通帶來的便捷作用。
三、活動重點:
幼兒語言故事理解能力強,在聽故事過后能很快地理解故事內容。本活動和難點在于引導幼兒分清彎路和直路所在位置,告訴他們為什么這樣修路?進而將彎路和直路聯系在一起,想到彎路和直路連在一起的立交橋能給城市交通帶來的便捷作用。
四、活動難點:
彎路和直路的聯系和用處,城市立交橋是由彎路和直路連成的,是城市交通建設不可缺少的部分。
整個過程的.語言教育部分主要從幼兒生活中親身經歷的彎路和直路,以及見過的立交橋的直觀形態去引導幼兒進行想象和探索彎路和直路的聯系和用處。
五、活動準備:
在黑板上畫出的盤山公路;在黑板上畫出的城市里橫豎交錯的道路;立交橋的圖片;兩種不同顏色的彩帶若干;小車一輛;中間畫出一條道路的紙板一塊;空場地一塊;主題“彎彎的路,直直的路”的故事磁帶。
六、活動過程:
1、引入故事主題——彎彎的路,直直的路
實施方案:
將幼兒分成兩組,分別命名為彎彎組和直直組,并做一些身體上區別彎和直的動作,用以明顯的區別彎與直的概念。
問幼兒:“你們每天上幼兒園走過的路,有彎的,有直的,你們覺得彎路好,還是直路好啊?
幼兒根據已有的經驗,各自講述自己的想法。
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想法,那我們來聽一個彎路和直路的故事,好嗎?
設計理念:在語言教育活動中,在孩子有直觀印象思考的同時,還要讓孩子有講述自己切身感受的機會,幼兒活動的主動參與者,在過程中鼓勵幼兒大膽的去表達他們的思想和耐心地傾聽,尊重幼兒的思想。
2、直觀感受——彎路和直路的用處
實施方案:
聽完故事以后,問幼兒:是喜歡彎路,還是喜歡直路,為什么?
拿出小車在畫有道路的紙板上走一走,看看到底發生了什么?(小車在豎直紙板的道路上走,會像做滑梯一樣滑下來)
在黑板上比較彎彎的山路和城市里直直的路有什么不同?聯系故事內容,讓幼兒弄明白彎路和直路的用處。(城市里直路好,山里彎路好)
設計理念:幼兒在思考的基礎上能有直觀的感受。讓幼兒的思想和現實達到一致。
3、深化主題——立交橋的好處
實施方案:
看立交橋圖片:有彎路,有直路。讓幼兒聯系生活中看見過的立交橋。引出問題:城市為什么要有立交橋?
幼兒表達自己在社會中經過立交橋的感受總結出立交橋的好處。(便捷交通)
設計理念:通過社會里的實際情況,用立交橋的作用來強化彎路和直路的用處。除了讓幼兒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增強幼兒的自信心,還能貼近幼兒生活,提高幼兒的社會能力。
4、實踐主題——造立交橋
實施方案:
彎彎組和直直組小朋友一起動手用彩帶修路,平的地方修直路,到了路口,修繞上繞下的立交橋。
小朋友在自己修的路上行走,親身體驗修路成功的樂趣和彎路、直路的用處。
設計理念:幼兒的興趣和探索欲望不是想出來的和說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這一活動過程旨在讓幼兒親身體驗和感受做事的樂趣,這也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特點中幼兒喜歡動手這一心理特點。
5、主題延伸——我家到幼兒園
實施方案:
讓幼兒感知和記錄“家到幼兒園”所經過的道路中有那些是彎路,那些是直路?(請家長幫忙和輔助)
看一些立交橋的圖片,了解更多的立交橋知識。
親自去看看我們身邊的立交橋。
設計理念:活動結束了,但幼兒的思緒和情感并沒有結束,在社會中有很多機會讓幼兒去親身體驗真實的立交橋,進一步提升幼兒的感知能力。
【中班《彎彎的路直直的路》說課稿】相關文章:
道理是直的,路是彎的作文10-18
路一直都在作文04-09
路一直都在歌詞12-09
路,一直都在作文06-22
路曲心直哲理小故事02-21
車到“路”頭自然直作文11-22
路一直在延續心情日記10-30
路依然遠,我一直在01-08
話題作文:路,一直在那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