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數加減混合運算》說課稿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說課稿,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那么優秀的說課稿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數加減混合運算》說課稿,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數加減混合運算》說課稿 1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小數加減混合運算》。我的說課流程是:說教材,說學情,說教學模式、說教學設計,說板書、說課堂評價。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
《小數加減混合運算》是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二個課時的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整數四則運算、小數的意義、性質以及簡單的小數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這部分內容在生產和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掌握這部分知識對今后學習和解決實際問題具有重要的意義。
這部分內容一個課時完成。因此,我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掌握小數加減法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進一步鞏固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創設情景,根據中的信息提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獨立嘗試,探索小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體會整數加減混合運算與小數加減混合運算的聯系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讓學生在合作學習或自主探索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和學習的樂趣。
(三)教學重、難點
1、重點?體會整數加減法的運算定律同樣適用于小數加減法,會運用整數加減法的運算定律對小數加減法進行簡算。
2、難點?體會整數加減法的運算定律同樣適用于小數加減法,會運用整數加減法的運算定律對小數加減法進行簡算。
(四)學具準備:教具、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二、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數學知識和獲取知識的能力。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更好地突出重點,我準備采取以下教學法:談話法,小組合作學習法、創設情境法和練習法。通過創設情境、獨立思考、組織交流、點撥釋疑、鞏固運用等程序展開教學,讓學生主動參與獲取知識的過程,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根據本課的要求,我準備了課件。
三、教學方法
我對本節課采用嘗試探索的教學方法。
1.遷移法。
由于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十分緊密,并且總是相互補充,彼此影響。所以,我們在教學中就可以運用遷移規律,抓住新舊知識的連接點,認舊引新。小數加減法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完全可以從整數加減法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中進行遷移。這樣通過知識遷移,最后轉化為技能技巧,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2.發現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個“發現者”。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充分展開思維,發現方法,發現聯系,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最大限度地發揮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3.練習法。
練習可以促使知識轉化為技能技巧,可以進行思維訓練,發展學生智力,還可以使教師及時獲得反饋信息,有效的調控教學過程。本課時的練習,是在例題教學后安排的,有針對小數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進行的題組練習,變式計算練習及綜合性的應用題,通過一系列靈活多樣,一定題量的訓練,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小數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提高其計算和靈活運用的能力。
四、教學設計
(一)鋪墊舊知,引入新課
我設計了口算、說說下列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和簡便計算三種題目導入新課,這樣安排的目的是為學習新知識做好鋪墊。
然后提問:我們已經學習了整數加減法混合運算,你認為整數加減法混合運算和小數加減法混合運算之間有聯系嗎?有什么樣的聯系?
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教師不作評論)
教師:同學們發表了很多不同的看法,我們就一起來驗證一下。(板書課題:小數加減混合運算)(預設5分鐘)
【設計意圖】新課前讓學生對小數加減和整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關系進行猜想,既抓住了本課的重點,同時很自然地讓學生去體會知識之間的聯系。
(二)創設情境,發現問題
出示情境圖,師:從圖中你獲得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問題?然后學生提問(對于學生提出的每個問題,教師作出適當評論。)
教師板書:一共花了多少錢?
【設計意圖】以學生自主探索為主,讓學生在探索過程中發現規律,培養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
(三)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解決第一個問題:一共花了多少錢?教師提出要求:用兩種方法解答。
小組討論,討論后學生嘗試獨立在練習本上完成。教師巡視,個別指導。(5分鐘)
【設計意圖】充分體現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原則。
(四)展示交流,內化提升
1、待大部分學生完成后,請兩名學生把自己的解答板演到黑板上。組織學生評價:
(1)教師概括:這兩種解答方法的意義不相同,第一種解法是用脫式計算。第二種解法是用豎式計算少
(2)你是按怎樣的順序計算的?
學生1:從左到右依次計算
學生2:數位對齊在進行計算
2、教師出示第二個問題:小林付給售貨員20元,應找回多少錢???
(1)要求學生先分步計算,再列綜合算式計算。學生獨立嘗試在練習本上完成。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2)指名說算式,教師板書。學生討論交流。最后師生歸納:小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和整數加數的運算順序完全相同。
3、出示例題:7.65+3.72+6.35+6.28.?
(1)學生觀察,你發現這道題有什么特點?可以簡算?為什么?引導學生觀察發現:7.65和6.35、3.72和6.28可以湊成整數。
(2)學生在練習本上完成。教師巡視,如果發現有沒用簡便算法的學生,請他(她)上黑板板演出來。再請一名用簡便算法和學生黑板板演。
待大部分學生完成后,組織學生評價:這兩種算法哪一種簡便一些?為什么?
(3)師:比較剛才兩個同學的計算結果,你有什么發現。
學生:整數加減法的一些運算定律同樣適用于小數加減法。(12分鐘)
【設計意圖】以學生自主探索為主,讓學生在探索過程中發現規律,培養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
(五)回歸整理,拓展應用
6.85+4.9+6.0762.15-8.62-14.7?26.8+(5.36-3.95)
【設計意圖】通過“變式練習、開放練習”考察學生對學習目標的達成情況
(六)課堂總結
我用“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進行總結,然后學生交流,說說自己的收獲
五、教學反思
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評價作用,從內容理解、學習方法、學習感受多方面進行自評和互評。教師則主要從學生的`自學態度、自學方法等方面予以評價。
通過師生評價,使學生對主題內容理解更深入、更系統。同時,教師針對學生交流反饋中暴露出來的共同疑惑,進行有效整合,通過“點撥升華”過程的教學,使學生的認識和思維產生質的飛躍。
(一)活動過程的評價
本課的主要活動:小剛買書的事情,活動中主要采取教師參與到學生的小組活動中,在學生實踐過程中給予評價,比如教師在小組的數據記錄表格中及時評出優良。
(二)知識技能的評價
兩個練習都以生活中的問題為載體,注重知識的活學活用,教師評價時以學生回答問題的質量進行評價。
(三)情感態度的評價
主要評價學生參與小組活動的積極性,對數學學習興趣的評價,采取學生自評的方式及小組長把本節課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進行評價,督促學生課下積極預習,課上積極回答問題,通過外在的督促,引發內在的學習興趣。
六、說資源開發
課標中指出,要大力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讓學生獲得豐富的學習資源,這樣便于學生的學習和發展。結合本節課內容我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開發。
1.文本資源
在備課時教師要充分運用教科書、教師用書、輔助材料等資源,研讀教學內容。本課教材也為課堂提供了形象直觀的情境圖,便于孩子們發現信息,展開討論。
2、信息技術資源
主要表現在多媒體課件的使用,我認為多媒體教學不應該僅僅成為一種教學手段,而應該成為用于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情感,便于學生學習的一種工具,多媒體教學貫穿于整節課堂。
3.生活資源
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有了如:“買書.找錢這樣的生活經驗,這都為本節課提供了生活資源。
4、課堂生成資源。
生成性資源是在教學過程中動態生成的,合理地利用生成性資源有利于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在小組討論,師生交流過程中可能產生的新問題、新思路、新方法、新結果是本節課的生成性資源。
在練習時,學生的錯題資源也是本節課的生成性資源。課堂是一個不斷生成的教學,它更多地關注學生在課堂中個性化的生命活動。
以上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不當之處敬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小數加減混合運算》說課稿 2
新課標指出:數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都能得到不同的發展。今天我將貫徹這一理念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展開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首先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小數加減法》是青島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七章的內容,本節課的內容是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以及豎式計算。教材在之前已經安排了整數加減法以及其豎式計算的講解,對于本節課的知識點有了很好的鋪墊作用。
二、說學情
接下來談談學生的實際情況。新課標指出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所以要成為符合新課標要求的教師,深入了解所面對的學生可以說是必修課。本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運算能力,也能做出簡單的知識遷移,但是對于本節課中小數末尾的0是否可以舍去以及小數的位數不同如何計算等問題還需要教師進行合理的引導。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分析以及對學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掌握小數加減計算的計算方法,會通過豎式進行小數的加減運算。
(二)過程與方法
在探索小數的加減法的過程中,提升運算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自主探索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說教學重難點
我認為一節好的數學課,從教學內容上說一定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而教學重點的確立與我本節課的內容肯定是密不可分的`。那么根據授課內容可以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小數加減法的運算方法。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是:位數不同的小數的加減法。
五、說教法和學法
現代教學理論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教學的一切活動都必須以強調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為出發點。根據這一教學理念,結合本節課的內容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征,本節課我采用講授法、練習法、小組合作等教學方法。
六、說教學過程
下面我將重點談談我對教學過程的設計。
(一)新課導入
首先是導入環節,那么我先出示包含課本上情景的課件:克隆牛“健健”與“壯壯”出生時的胸圍大小關系以及其出生時情況記錄表并詢問學生,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從而引出本節課的課題《奇異的克隆牛——小數加減法》。
利用教科書中的克隆牛的情景引入課題能夠快速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有利于順利展開后續的教學。
(二)新知探索
接下來是教學中最重要的新知探索環節,我主要采用講解法、小組合作、啟發法等。
緊接導入中我提出的問題,我將收集學生提出的一些問題,將其匯總,并且順勢提出教材中的兩個問題:“壯壯”出生時的胸圍是多少?以及“壯壯”出生時的體長比“健健長多少”?
首先從第一個問題入手,我將先帶領學生一起在黑板上列出算式:0.77+0.03,并詢問學生應該如何計算,為了達到我的教學目的,需要我作為教師引導學生的思路,我將提出問題:之前學習整數的加減運算時我們是用什么方法進行筆算的?學生通過之前的經驗能夠立刻想到利用豎式進行計算,我便順勢請幾位比較積極的學生上講臺進行板演。板演之后根據結果進行反饋,并提問全班:是不是所有人都得到了正確的結果?
這時有可能有學生出現對于豎式計算最后得到的0.80中最后一個0的問題,我將著重提點:這個0是否可以去掉?根據學生之前對于小數的理解能夠發現這個0可以去掉,我也會明確這一點。
在我與學生共同解決了第一個問題之后我將把第二個問題放手讓學生去解決,為了保證學生能夠順利完成這個問題,我將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組織前后四人為一個小組,用5分鐘的時間列豎式解決這個問題。
在規定時間結束后我還是同樣請小組代表上講臺進行板演,這個問題相對比較簡單,我便再提出一個問題:你會計算1、3—1、25嗎?對于同樣是小數的減法學生能夠立刻投入到問題解決中,但是這個問題有一個難點困擾學生,我便對其進行提問:小數的位數不同,應該怎樣計算呢?在這里學生容易出現的問題便是將小數都右對齊進行計算從而無法得到結果,故而我將明確提出:先對齊數位,再計算。
將以上問題都解決之后我將組織全班學生一起思考:計算小數加、減法要注意什么?請學生們積極發言,總結本節課所學重難點內容。
(三)課堂練習
接下來是鞏固提高環節。
出示教材中自主練習的題目讓學生嘗試解決。
(四)小結作業
在課程的最后我會提問:今天有什么收獲?
引導學生回顧:計算小數加、減法要注意的問題如:小數的小數部分最后有0可以舍去,小數進行豎式計算時要先對齊數位,再計算。
本節課的課后作業我設計為:
嘗試在生活中利用本節課所學的小數加減法。
這樣的作業設計可以讓學生在和家長購物之后進行價格的計算,將數學真正帶入到生活中。
【《小數加減混合運算》說課稿】相關文章:
《小數加減混合運算》說課稿(通用10篇)08-11
《分數、小數加減混合運算》教案09-04
分數加減混合運算說課稿01-12
分數加減混合運算說課稿01-12
小數加減混合運算教學反思13篇11-15
《小數加減混合運算》教學設計(精選7篇)01-19
小數加減混合運算教學反思12篇04-02
小數加減混合運算教學反思(精選16篇)05-22
小數加減混合運算教學反思13篇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