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的化學性質及其應用的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鹽的化學性質是初中化學一個零散的內容,并沒有獨立的章節。但考題中常涉及到鹽的性質。因此,本節課力圖結合教材與考點,進行歸納與總結,同時突出考試重點——常見的幾種題型。同時,為今后進行專題復習打下一定的基礎。
二、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⑴進一步掌握鹽的化學性質、復分解反應的定義和條件;
、.鞏固有關重要反應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總結復分解反應的規律。學會運用酸、堿、鹽溶解性表判斷復分解反應能否發生。
、.進一步認識鹽與金屬、酸、堿、鹽之間的內在聯系及化學反應發生的規律,提高實際運用知識的能力,明確中考要求,為以后的專題復習打下基礎。
2. 過程與方法:通過對鹽在鑒別、除雜、推斷等題型的學習,拓展學習視野,激發學習熱情,培養學生分析歸納能力和嚴謹地科學探究方法。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親身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培養學生探究精神,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為終身學習打下基礎的目的。
重點:鹽的化學性質在各種題型中的應用
難點:幾種常見題型解法的掌握。
方法:討論歸納、實驗探究。
三、教學及難點突破的方法
幾種常見題型的突破方法,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難點。將學生分成6個小組,進行合作與交流,共同探討,同時輔助分組實驗實驗,給予一定的提示,引導學生有目的通過親身實驗進行探索,各小組根據實驗的現象、分析討論,得出結論。
四、教學過程
教學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預習檢測
找學生板演
其余學生完成學案上相關內容
讓學生明白需掌握的內容,為后面的學習打下基礎
判斷物質間的反應能否進行
展示題目,讓學生判斷反應能否進行。并找相關學生板演
教師總結
其余學生獨立完成
討論總結相關規律
訓練學生書寫方程式的能力,并掌握相關規律
培養學生歸納、合作等能力
物質的鑒別
學生實驗:探究氫氧化鈉溶液是否變質,講解相關要求
一次性鑒別碳酸鈉、氫氧化鈉、氫氧化鋇,選用的.試劑是
教師總結
學生實驗
學生交流方法
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嚴謹的科學探究的精神以及合作和交流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除雜
提問:氫氧化鈉溶液已經變質,如何除雜呢?
教師總結
學生獨立思考
學生交流
提高學生運用知識和知識的遷移能力
物質的推斷
展示典型題目
教師總結
學生思考
學生交流
體現“兵幫兵、兵教兵”培養學生的發現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堂小結
課堂鞏固練習
講解相關題目
學生獨立完成
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
五、課堂練習題
1、1、下列能使酚酞溶液變紅的鹽溶液是( )
A. NaOHB. Na2CO3C. KNO3 D. HNO3
2、檢驗碳酸鹽最簡單的方法是 ( )
A.加入BaCl2溶液,產生白色沉淀
B.加入AgNO3溶液,產生白色沉淀
C.加入稀鹽酸,產生使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D.放入水中不溶解的是碳酸鈣
3、不用其他試劑鑒別下列五種物質的溶液:①H2SO4、 ②FeCl3、③Ba(OH)2、④KCl、⑤BaCl2,被鑒別出的順序是 ( )
A.②①③⑤④B.②③①⑤④C.⑤①③②④D.①③②④⑤
4、除去下表中各物質(A~C為溶液)中的少量雜質,所選用的試劑、方法正確的是( )
編號
溶液
雜質(少量)
試 劑
除雜操作方法
A
NaCl
CaCl2
過量Na2CO3溶液
過濾
B
KNO3
NaCl
/
冷卻熱飽和溶液,過濾
C
FeSO4
CuSO4
過量鋁粉
過濾
D
CO2
CO
/
點燃
5、有一包白色固體粉未,可能是CaCO3、K2SO4、CuSO4、KNO3和BaCl2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小明同學做了如下實驗:
(1)取適量該白色固體粉末加入到足量水中,得白色沉淀,上層清液無色;
(2)向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硝酸,沉淀只有部分溶解 由此可判斷出:原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的是,一定不含的是,可能含有的是。
六、課后作業:《能力訓練》 評估十一
思考:6、CaCl2中含有NaCl雜質該如何出去?
思考:7、請盡可能多的寫出能生成鹽的化學反應。
【鹽的化學性質及其應用的說課稿】相關文章:
硝酸及其應用的說課稿06-01
酸堿鹽復習 酸堿鹽化學性質說課稿11-03
《酸堿鹽復習酸堿鹽化學性質》說課稿12-17
硝酸及其應用的說課稿范文06-05
應用廣泛的酸堿鹽復習課說課稿09-22
鹽的化學性質教案素材04-04
九年級化學《酸堿鹽及其化學性質》教學設計01-14
《楞次定律及其應用》說課稿10-26
《歐姆定律及其應用》說課稿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