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潮沖擊下的社會生活》說課稿

時間:2021-02-27 14:41:31 說課稿 我要投稿

《新潮沖擊下的社會生活》說課稿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新潮沖擊下的社會生活》說課稿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新潮沖擊下的社會生活》,我將按教學理念、教材、學情、教法、學法、教學過程的思路來說課。

  ●說教學理念:

  新課程理念認為:歷史課程要堅持基礎性、時代性,應密切與現實生活和社會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生活,關注學生全面發展。這就要求歷史教師要更新教學理念,即:轉變教學方式,靈活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和方法,為學生自主學習創造必要的前提。

  ●說課標:

  對于本課,課標要求是:了解近代以來人們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變化的史實,探討影響其變化的因素;以我國近代報刊、電影為例,說明大眾傳播媒體的發展給人們生活方式帶來的巨大變化。根據課標要求,學生應該能講述近代社會生活變遷的基本史實,理解掌握導致社會生活變遷的主要因素,并形成一定的認識。

  ●說學情

  經過在高一上學期的學習,高一學生對于歷史事物具備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比較能力,同時也具備了一定的自覺性、獨立性和創造性。因此,對于他們除了仍然要加強以上這些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能力。

  ●說教材

  一、教材地位:

  《新潮沖擊下的社會生活》是岳麓版高中歷史教材必修二第二單元《工業文明的崛起和對中國的沖擊》中的第12課,本單元的前5課是以經濟近代化為主線,介紹了西方工業文明的崛起和近代中國經濟的發展變化。而近代社會生活的變遷則是西方工業文明沖擊和近代中國經濟發展變化的結果,是中國近代化的一個重要方面。學習本課有助于學生全面把握中國的近代化進程,深化對已學知識的理解,拓展思維,掌握相關的學習方法,提高歷史學習能力,為以后的歷史學習奠定基礎。

  二、教學目標的確定

  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依據課標、教材和學情,確定以下教學目標(如大屏幕所示):

  (一)知識與能力:學生通過搜集、整理相關資料和閱讀、分析教材,了解近代人們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變化的史實,探討影響其變化的因素,深化對中國近代化進程的認識,提高學生搜集和整理資料的能力和運用相關史料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歷史探究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按設計的程序,輔以多媒體教學,學生通過自主閱讀教材,搜集、整理和運用相關資料,參與探究、討論等活動,在掌握基礎知識的過程中,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提高運用各種材料論證問題以及同他人合作學習、交流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識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遷是社會發展的必然;樹立崇尚科學的精神,汲取世界先進文明成果,形成開放的世界意識;激發愛國情感,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

  三、教學重點、難點的確定:

  據課標要求、教材內容和學情我確定教學重點、難點如下:

  (一)重點:

  1、知識:結合教材和相關史料了解近代中國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變化的史實,探討影響其變化的因素;

  2、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品質,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二)難點:探討影響中國近代社會生活變遷的因素,認識近代社會生活變遷和中國近代化之間的關系。

  ●說教法與學法

  (一)教學方法的確定:依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我決定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采用情境式教學法、問題式教學法,討論式教學法,讓學生在主動閱讀、思考、討論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培養能力和感悟歷史,培養學生主動參與、大膽質疑、積極創新等思維品質,使學生的智能和認識水平都得到發展。

  (二)學法指導:依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引導學生收集整理資料,運用閱讀理解、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等學習方法去感知歷史、認識歷史。

  ●說教學過程設計

  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在分析課標、學情、教材的基礎上進行教學過程的設計,做到有的放矢。

  我的教學設計包括下列環節:(大屏幕展示)

  教學環節一:我行我“究”---學生課前探究

  教學環節二:引生入境---一句話導入,直奔主題

  教學環節三:我行我“秀”---探究展示、課堂小結、板書

  教學環節四:我行我“思”---提高、升華

  教學環節五:我行我“練”---鞏固、訓練

  教學環節六:我行我“論”---課后作業,撰寫小論文

  具體設計如下:

  (一)教學環節一:我行我“究”---學生課前探究

  具體做法:將學生分組,印發課前探究學案(詳見說課稿附件),讓學生以教材為依托,通過圖書館、網絡、社會調查等多種途徑收集資料進行整理,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得出結論,并把搜集的有效圖片、文字等資料和探究成果整理成ppt,以備在課堂上做展示交流。

  探究學案設計的問題如大屏幕所示:

  第一組:1、近代中國服飾變化的趨勢是什么?變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如何理解“斷發”和不纏足運動具有鮮明的政治色彩。

  第二組:1、我國近代報刊業的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階段?其宣傳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2、列舉近代中國幾部著名的.電影,并指出其主要題材是什么?

  3、近代報刊和電影對近代社會生活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第三組:近代中國日常禮儀、婚姻風俗和喪葬禮儀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這些變化反映了當時怎樣的時代特征?

  設計依據和意圖:布魯納認為,學習就是依靠發現,應當讓學生親自把事物整理就緒,使自己成為發現者,使學生能像一名史學家那樣思考歷史。新的課程理念認為,高中歷史課程的設計與實施要有利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倡導學生主動學習,在多樣化、開放式的學習環境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性與參與性,培養探究歷史問題的能力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提高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讓學生課前分組進行探究性學習,就是要激發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欲,由學習的被動接受者,轉變為自主的學習者,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和認識歷史,從而真正實現學生的發展。

  (二)教學環節二:引生入境---一句話導入,直奔主題

  具體做法:教師直接一句話導入:“進入19世紀中期,隨著近代工業起步,中西文化的碰撞和交融接踵而來,新的事物和思想觀念沖擊著中國的社會生活。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探討近代中國社會生活的變遷。”

  設計依據和意圖:因為學生已經進行了課前探究,直接一句話導入,簡單明了,引導學生的思維直奔本課的主題。

  (三)教學環節三:我行我“秀”---探究展示、課堂小結、板書

  預計20分鐘左右

  具體做法:

  第一步: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示各自課前探究的情況,包括他們通過各種途徑搜集的圖片、文字等資料,探究過程和探究成果。

  第二步:教師加以點評,引導學生構建本課的知識體系,總結近代中國社會生活變遷的主要原因,認識近代中國社會生活的變遷與中國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的近代化的關系。同時,師生共同進行課堂小結,生成板書。

  設計依據和意圖:通過學生的展示和教師的點撥,使學生對自己課前的自主學習過程進行反思,有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培養了學生的合作學習的精神,同時又有助于學生把握教材的主干知識。

  (四)教學環節四:我行我“思”---提高、升華

  預計10分鐘左右

  具體做法:

  第一步:教師大屏幕展示相關材料和問題(如大屏幕所示);

  材料一:伴隨著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和外來文化的影響,一些與中國傳統消費方式和文化有很大差異的資本主義生活方式也開始在當時中上階層出現。如留聲機、自鳴鐘、電影、霓虹燈、火車、電報、機動車等新技術產品的出現,商業與娛樂方式的變化;廣告和時尚雜志的出現,從時間、空間、感官、概念上開始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城市中產人群開始以看電影、喝咖啡、品西餐、穿西裝、舉行西式婚禮、開舞會等形式展開社交活動,形成不同群體的社交場域。

  ——郁方《中國的中產階級與他們的消費文化》

  材料二:近代中國的上流社會活躍這樣一些人,他們身上流著中國人的血,卻手持文明棍,西裝革履,吃著西餐,滿嘴洋文,恨不得自己生成藍眼珠、黃頭發、高鼻梁,對中國的傳統文明嗤之以鼻,這是一種很尷尬的現象。

  材料三:茅盾先生在他著名的長篇小說《子夜》中,曾有這樣一段描寫:"吳老太爺從鄉下乘輪船來到上海,懷中緊抱著《太上感應篇》,坐進30 年代的汽車里,像一具剛從棺材里爬出來的僵尸……南京路上,到處是光怪陸離的燈光和高聳的摩天大樓.最讓吳老太爺大受刺激的,是一位身穿高開叉旗袍,連肌膚都能看得分明的時髦少婦.那少婦高坐在一輛黃包車上,翹起了赤裸裸的一雙白腿,簡直好像沒有穿褲子.這情形,不禁讓吳老太爺全身發抖.終于,吳老太爺大叫一聲,昏死過去……”

  問題:

  1、材料一中反映出近代社會生活在哪些方面出現了“西化”的趨勢?你認為材料中的“中產階級”接受西方消費文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材料二中的“很尷尬的現象”指的是什么?材料三中的吳老爺為什么會昏死過去?

  3、結合材料和課前探究,談談我們該如何對待外來文明的沖擊。

  第二步:學生進行思考、討論,教師參與到學生中去,對學生的活動加以指導和規范;

  第三步:學生代表發表討論結果,教師點撥,并適當進行學法指導。

  第四步:展示相關圖片,播放歌曲《中國人》,創設情境,激發愛國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設計依據和意圖:

  新的課程理念認為,通過歷史學習,要使學生增強歷史意識,汲取歷史智慧,開闊視野,增強歷史洞察力和歷史使命感。因此,在這一環節,教師再一次為學生創造了開放、民主的學習環境, 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潛移默化當中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教育,以實現教學目標。

  (五)教學環節五:我行我“練”---鞏固、訓練

  在這一環節,我將引導學生進行課堂練習,做五道有一定思維含量、涉及本課重點知識的選擇題,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自主完成,彌補學生對某些知識點認識的不足,進行必要的教師進行必要解題指導,使學生鞏固和深化理解所學知識,并能對所學知識活學活用。

  課堂訓練:

  1、“城市少年好事徒,手持快剪伺于途;蹩見豚尾及鋒試,道旁觀者拍手呼。”這首詩所描寫的社會現象與哪一歷史事件有關

  A.洋務運動 B.維新變法 C.義和團運動 D.辛亥革命

  2、以下是《申報自由女子之新婚談》中一段關于“文明婚禮”的描述:“梳一東洋頭,披件西式衣,穿雙西式履,凡鳳冠霞帔、錦衣繡裙、紅鞋綠襪一律不用;昂然登輿,香花簇擁,四無障礙,無須偽啼假哭,扶持背負;宣讀婚約,互換戒指,才一鞠躬,即攜手而歸,無儐相催請跪拜起立之煩。”出現這樣婚禮的原因不包括

  A.近代西方思想的傳播 B.近代教育的發展促進人們思想觀念的改變

  C.中國封建制度的結束 D.近代工業文明的發展

  3、上海是近代人們生活習俗變化最大的地方,這主要是因為上海

  A.經濟發達 B.交通便利

  C.開放早,受外國影響大 D.人才集中

  4、(08年江蘇高考試題)1869年,《教會新報》的一篇文章寫道:“外國生產皆歸男醫接生,雖經此例,似不成規矩。……男歸男醫,女歸女醫,豈不至善也!”材料反映出當時的中國

  A.雖已開放,但人們思想還比較保守 B.西方男女平等觀念逐漸深入人心

  C.舊的風俗習慣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沖擊 D.人們難以接受西方醫學知識

  5、下列關于近代中國社會生活的評述,不正確的是

  A. 近代中西文明、新舊文化沖突激烈

  B. 西方先進文明對中國社會生活的沖擊程度受到中國社會條件的制約

  C. 中國近代社會生活變革既有進步性,也有明顯的半殖民地化色彩

  D. 中國近代社會生活變革比政治制度變革更加復雜和滯后

  (六)教學環節六:我行我“論”---課后作業,撰寫小論文

  題目如大屏幕所示:

  撰寫論文:

  結合你對近代中國社會生活的變遷的認識,談談你對當前“哈韓”、“哈日”現象的看法。

  (要求:字數不限,言之有理,言之有據)

  作業設計說明:在新課程理念下,高中歷史課程與現實生活和社會發展密切聯系,關注學生的生活,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本題的設計,旨在進一步深化學生對本課內容的理解,引導學生把歷史與現實相結合,在歷史學習中學會做人、學會做事,用學到的歷史知識去解決現實中的問題,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教學設計的總結與反思

  最后,我對本課的教學設計進行反思。

  英國學者湯普森指出:“學校的歷史學習,不是把焦點集中在歷史本身或發生了什么,而是集中在我們如何具有對歷史的認識。最重要的是接觸和反應探究的過程、獲得知識的方法(或方法的重要方面),其次才是涉及歷史探究的結果……。”由此可見,歷史認識比知識重要,學習過程比結果重要,探究體驗比結論重要。

  本課的設計,體現了教師課程理念的更新,利用了信息技術,充分挖掘和利用了合理的課程資源,力圖引導學生從接受性、知識性、封閉性的學習走向探究性、方法性、開放性的學習,引導學生轉變學習方式,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謝謝大家!

【《新潮沖擊下的社會生活》說課稿】相關文章:

岳麓版高中歷史必修2說課 新潮沖擊下的社會生活說課稿11-02

密度與社會生活說課稿11-05

社會生活的變遷說課稿11-02

經典新潮的個性簽名06-30

文化新潮作文10-19

最新潮的經典語錄07-24

用新潮怎么造句04-08

新潮的QQ心情語錄07-13

用新潮造句集錦04-10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日韩精品视频在线看 | 日本熟女一区二区 | 一级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 亚洲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 亚洲高清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五月天亚洲视频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