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積的含義說課稿范文
說課稿對我們學習有很大的幫助,能夠讓我們掌握老師所講內容中的重點知識,這樣大家在學習的時候就能做到有的放矢了。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了“面積的含義說課稿范文”,希望能幫助到您。
面積的含義說課稿范文(1)
一、說教材:
1、說教學內容
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國標本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P74-77《面積的含義》
2、說教材中的地位
本課內容是第九單元《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的第一課時,是學生學習了長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它們的周長計算的基礎上來進行教學的。教材通過學生觀察,比較,觸摸所熟悉的物體表面的大小來幫助理解面積。面積的學習,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相對較難,學生學了這部分內容,為以后學習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等平面幾何圖形的面積打下基礎。
3、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我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結合實例,認識圖形面積的含義。
(2)經歷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3)體驗數學知識緣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探究中張揚個性,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4、基于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確定了如下的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觀察,認識面積的含義。
教學難點:學會比較物體表面和平面圖形面積的大小。
二、說教法、學法:
學生在二年級已經認識了物體的面,真切感知過面是什么,也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這樣的平面圖形。在這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認識“面積”這個抽象的概念,同時面積又是學生進一步認識平面圖形或物體的面所必備的基礎知識。三年級學生具有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新舊知識遷移的能力,這些能力為本節(jié)課的學習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1、 教法:
本節(jié)課主要運用了比較法,通過不同物體的面或平面圖形的比較,使學生認識到面積是有大有小的。使學生在比較中理解比較面積大小的方法,教師引導與學生自主探究相結合,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學法:
動手操作:通過學生動手操作,比較出面積的大小。
自主探究:比較面積大小時,進行小組合作交流探索出多種方法,從而比較出面積的大小。
三、說教學過程:
根據以上的理念,結合本課的特點,我設計了以下5教學環(huán)節(jié):
1、 初步感知,認識面積
看——看黑板表面,課本封面,體會物體有面。
比——比黑板表面與數學書封面哪一個比較大,哪一個比較小,體會各個物體的面都有確定的大小。
聽——聽懂“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積,它比數學書封面的面積大”這句話的意思,首次感知面積的含義。
摸——摸數學書封面和課桌面,體會這些面客觀存在,感受這些面各自面積的大小。
說——舉例說說物體表面的面積,并比比它們的大小。
新課開始,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先比較黑板的表面與課本封面的大小,引出面積的初步含義,接著讓學生進一步比較課桌面和凳子面的面積的大小,并說說生活中其他物體表面的面積大小。在“說”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更大的范圍里體會:看到的物體都有面,每個面的大小就是這個面的面積,從而使學生形成初步的面積概念。
2、 操作實驗,比較大小
⑴認識平面圖形的面積
①教師把剛才的正方體的一個面畫在黑板上,出現(xiàn)一個正方形,也就是一個平面圖形。
②提問:這個正方形有面積嗎?
③指名一位同學用粉筆畫出它的面積,其他同學在課堂練習本上畫一個平面圖形,用水彩筆涂上它的面積,然后繼續(xù)畫一個面積比剛才更小的圖形。
學生在前面的例題里已經知道物體表面的大小是面積,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的學習,由具體的面過渡到平面圖形,知道了平面圖形的大小也是面積,這樣,他們對面積意義的理解就更全面了。
⑵比較平面圖形的面積大小
①課件出示例2,引導學生讀題。
②如果學生說是直接看出大小,在肯定的基礎上提醒學生:直接觀察大小,有時不太可靠,啟發(fā)學生探索其他的比較方法。
③動手操作之前,提出幾點說明:這些小紙就代表題目中的正方形和長方形;可以使用老師提供的透明方格紙、小紙條等,老師更欣賞你能用自己身邊的材料來比較;如果你不會的話,就看看周圍同學是怎么比的,相信你會受到啟發(fā)的。
④交流匯報,引導學生總結出常用的三種方法:看、疊、量。
⑤舉反例。用兩根毛線分別圍著它們的邊圍了一圈,然后比一比這兩根毛線的長度。學生判斷這是比的面積嗎?比的是什么?
使學生經歷從直接觀察比較面積大小到用其他方法來比較大小,充分發(fā)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同桌討論、交流、動手操作探究比較方法的過程當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動手操作的能力,合作交流的意識,使學生掌握常用的.比較方法。
3、實踐運用,解決問題
①分辨面積和周長。用動作表示面積和周長,老師口述生活中的事情,讓學生判斷和什么有關。
②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主要通過觀察來比較。
③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啟發(fā)學生思考比較的方法,重點指導怎樣數梯形所包含的方格數。
④指導學生完成“想想做做”第5題。這是一道開放題,要留出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自由選擇圖形進行面積 比較,對于其中面積相近的圖形,只要說出差不多就可以了。
讓學生在不同的應用中體會比較的方法隨具體情況的變化而變化,從而加深對幾種面積比較的方法的理解,體會它們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4、全課總結,反思得失。
引導學生反思:通過今天的學習,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疑問?
5、課外拓展,升華認識
游戲名:猜一猜。游戲規(guī)則:全班分兩組,這邊的同學看圖形時,那邊的同學要閉上眼睛,不能偷看。第一組看的是4格的,第二組看的是6格的,讓學生在不知道格子大小的情況下根據格子數判斷兩個圖形的大小。
通過討論得出:比較兩個圖形面積時,格子的大小要一樣。
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讓學生明白在用數個子的方法比較面積大小時,格子的大小必須是一樣的,否則就不好比較,活躍了課堂氣氛,更重要的是對下一個課時面積單位的學習有著積極的影響。
面積的含義說課稿范文(2)
新課標中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水平出發(fā)。”根據這一理念,在本節(jié)課的設計中,我將以教材為基礎,從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出發(fā),把學生帶出教室,帶進生活,讓學生學會運用數學思想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下面我將以教什么,怎樣教,及為什么這樣教為思路,從說教材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幾方面談談我的教學設計: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是蘇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中第九單元《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的第一課時,此前學生掌握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周長的計算方法,教材中結合學生已有經驗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操作、估計和直觀推理等活動認識面積的含義。學會比較物體表面和平面圖形的大小。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為學生今后學習和探索平面圖形面積的計算奠定基礎。
(2)教學目標
新課標中指出三維目標是一個密切聯(lián)系的有機整體,應當使學生獲得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形成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應當以知識技能為主線,同時滲透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并把前兩點充分體現(xiàn)在過程與方法中。基于此,結合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通過觀察和操作等活動,認識面積的含義,區(qū)別周長和面積的不同,學會用不同的方法比較平面圖形面積的大小。
過程與方法:讓學生在經歷比較平面圖形大小的過程中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使學生在學習探索中體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并在學習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3)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會用不同的方法比較平面圖形大小。
難點: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面積的含義。
關鍵:理解面積的含義,建立面積概念的表象。
二、說教法、學法
教法:教是為學服務的,在設計中我主要采用:
①觀察法:通過學生觀察身邊物體的面,體會面積的含義。
②比較法:通過對不同物體的面或平面圖形的比較,認識面積是有大小的,在比較中理解比較面積大小的方法。
③直觀演示法:我準備了多媒體課件、學生用的例2中的紙片、紙條、透明方格紙等,讓學生動手操作直觀演示平面圖形面積大小的比較方法。
學法:依據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基本理念,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我在設計中是這樣預設:
①自主探究:凡是學生能夠獨立自主解決的放手讓學生自己解決。
②合作交流:如果自主不能解決的,采取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問題在小組內解決培養(yǎng)學生的小組合作精神,小組內解決不了教師再進行適當點拔指導。
三、說教學過程
(一)初步感知,認識面積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通過摸、比、說3個方面活動來完成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
摸:讓學生摸一摸數學書的封面、桌面等身邊物體體會物體面的存在。
比:比一比數學書封面和黑板面哪個比較大,哪個比較小?桌面與教室的地面呢?手掌之間呢?體會各個物體的面都有確定的大小,物體的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積從而揭示課題。(板書:物體的面大小)
說:讓學生從身邊找一找舉例說說物體表面的面積,并比較它們的大小。我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通過摸、比、說等活動使學生體會到看到的物體都有面每個面的大小就是這個面的面積,從而使學生形成初步的面積概念。
(二)動手操作比較大小
1、認識平面圖形的面積
由具體物體的面的大小過渡到平面圖形的大小我是這樣處理的。我出示一個長方體把它的某一個面畫下來就得到一個平面圖形長方形,這個平面圖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積,這樣學生對面積含義(物體表面的大小及平面圖形的大小)的理解就更全面了。我還通過把這個正方形涂色和畫邊線比較周長和面積的區(qū)別進一步深化面積的含義。
2、比較平面圖形的面積大小
這部分內容是本節(jié)的教學難點,在設計時本著放手給學生,教師出示例2中的兩個圖形,提了2個問題:
①你們看一看,猜一猜誰的面積比較大?
②你有沒有其它辦法能驗證你的猜想呢?
在這我通過提出這個問題來打開學生思路,把探究的時間和過程還給學生,組織學生分小組合作學習,利用學具袋中提供的材料,也可利用自己身邊其它材料探索比較面積大小的方法。
在組織學生匯報時讓學生帶著材料到講臺上來,把自己比較的方法直觀地演示給大家看。
我預設了以下幾種方法:
1、重疊。
2、長方形紙條。
3、用尺子量。
4、透明方格紙測量測量等。
當然也可能會有其它的方法,只要學生演示的方法合理都給予肯定表揚。基中用透明紙數格子的方法我還進行了拓展。讓學生說說數格子的不同方法。通過比較讓學生發(fā)現(xiàn)橫數的個數×豎數的個數最簡便,這也為今后探索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埋下了伏筆。
隨后我對學生比較方法進行小結并用課件演示,進一步體會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三)實踐運用,解決問題
想想做做
1、第2題:這一題的處理上,我尊重教材,同時又在教材基礎上稍作改動。
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大小的同時結合時政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2、第3題:這一題主要指導學生用數方格的方法重點指導怎樣數梯形所包含的方格數,學生在匯報時這也用課件演示裁剪的過程。為今后推導梯形面積公式埋下伏筆。
3、第5題:這一題放手讓學生自由選擇圖形比較,對于其中有些面積相近的圖形只要能說出面積大小差不多就可以。
我選擇以上3題作為本節(jié)課的新知實踐運用,讓學生在不同應用中體會比較的方法隨具體情況的變化而變化從而加深對幾種面積比較方法的理解,并體驗它們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把學生帶出教室?guī)нM生活。
四、全課小結、反思提高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你還有什么疑問?
這里的小結歸納并不僅僅是知識的簡單羅列,還應是學生在學習方法,學習體驗上反思,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樹立信心。
整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體現(xiàn)關注學生的需要滿足學生需要為主題從生活情境創(chuàng)設到整個展開過程的立體立體安排,到重難點突破以所學知識的拓展應用都從學生原有生活經驗出發(fā)處處為學生著想真正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得到最大的心理滿足。當然在實際教學中,由于學生的層次不一,教師要層層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進行分次教學,對于教學中出現(xiàn)的突發(fā)情況要應勢利導,隨機應變,適時調整教學環(huán)節(jié),努力使教學效果達到最佳狀態(tài)!
當然,我的教學設計中肯定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敬請各位評委指正,今后我將在課堂這個博大的空間伴隨學生共成長,努力追求,不斷探索!
【面積的含義說課稿】相關文章:
《面積的含義》說課稿08-03
《面積的含義》說課稿03-29
《面積含義》說課稿10-30
面積的含義說課稿03-08
《面積的含義》說課稿范文04-01
《面積的含義》課程說課稿03-28
面積的含義獲獎說課稿03-08
《面積含義》語文說課稿03-28
蘇教版面積的含義的說課稿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