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學說課稿范文(精選3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教學說課稿范文(精選3篇),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教學說課稿1
一、說教學內容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5的組成》(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大班上冊數學《5的組成》)。
二、課題及設計意圖
幼兒園大班的孩子具有初步的計算能力,為了更進一步的提高他們這種能力為進入小學學習做好準備,我在設計《5的組成》時、注重從感知入手、有具體到抽象、通過有趣的游戲,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達到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動手動腦能力的目的。
三、說教目標以及教學重難點
1、教學目標
(1)這節課我主要讓幼兒認識5、學會5以內的數量。正確書寫5;
(2)讓幼兒通過有趣活動來學習5的組成、知道5的4種分法和掌握數分號規律;
(3)發展幼兒思維的靈活性、培養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4)培養幼兒同伴的協助能力。
2、教學重點
本節課重點是幼兒學習5的.組成、知道5有4種分法
3、教學難點
本節課難點是讓幼兒書寫5、知道5的分成
四、說教情、學情
1、學情:采用嘗試發現、綜合對比總結歸納等形式、指導幼兒完成一個具體的學習任務而開展課堂教學;
2、以引導幼兒自主探索學習、培養幼兒的學習方法與學習習慣、讓幼兒看一看、想一想、練一練、以練為主、以親自實踐、積極動腦、動手來學習新知識;
3、啟發幼兒發現規律、一個數分成的兩個數、位置可以相互轉換;
4、出示房子圖片和小熊的圖片、讓幼兒說出房子有幾間、小熊有幾只。
五、說教學流程
1、這節課我利用游戲充分調動幼兒積極性、并通過幼兒自己的積極性復習和運用認識5;
2、在課堂上我盡量讓幼兒表現完整的思維過程、并盡可能用完整言語表達意思;
3、教師供給幼兒5個圓形卡片、其中有2個綠的和3個紅的、4個大的、1個小的、引導幼兒在課堂上練習5有幾種分法;
幼兒園教學說課稿2
一、說課題名稱
今天我要說課的題目是幼兒園小班數學活動《配對-找朋友》。接下來我會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我的說課。
二、說設計意圖
《綱要》中指出科學領域目標“對周圍的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幼兒園的教育應該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而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探索的對象。
小班幼兒的思維特點是直觀感知性強,依靠動作和行動來認知,而且小班幼兒剛入園不久,沒有照顧自己的經驗,經常將鞋子、襪子拿錯。基于此,引導幼兒在原有的生活經驗上關注物體的形狀、大小、顏色的不同,進行配對,提高他們的觀察能力,并且在游戲中自然滲透數學概念,達到《綱要》中“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欲望”。因此,此活動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適合在小班進行開展。
三、說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階段特點和基本動作的發展情況以及《綱要》中制定的目標“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將本次活動的目標定位于:
1.情感目標:體驗與同伴一起玩耍的快樂以及幫助他人的樂趣。
2.認知目標:初步形成“雙”的概念,知道一雙有兩只。
3.動作技能目標:按照鞋子、襪子的外形、顏色、大小進行配對。
四、說活動重難點
在活動目標的指引下,結合本次活動內容的特點和幼兒現有的發展水平,將此活動的重點定位為:初步形成“雙”的概念,知道一雙有兩只,并且能夠按照鞋子、襪子的外形、顏色、大小進行配對。需要突破的難點為:體驗與同伴一起玩耍的快樂。
五、說教法、學法
美國著名學者布魯納曾經說過,:“要給幼兒適合的教育”。在教育過程中,教學方法尤為重要。為了更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選擇了以下教學法:
教師注重輕松的教――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采用以下教法:
①提問法:在一問一答的過程中,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②操作法:它是幼兒進行探索的基本方法,可以通過幼兒的參與,加深印象。
③游戲法: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它具有創造性、娛樂性、教育性。在找朋友的'配對游戲中,引導幼兒在游戲中理解配對的含義以及幫助他人的樂趣。
幼兒注重自由地學――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采用以下學法:
①多通道參與法:《綱要》科學領域的目標中明確的指出,“能運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我在活動中,引導幼兒看一看、說一說、想一想、學一學、聽一聽、學一學,使活動變得豐富,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②交流法:同伴間相互交流探索問題。在交流的過程中既能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能將自己獲得的經驗與同伴交流分享,使《綱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動”得到真正體現。
這些教法學法都能在活動中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引導幼兒主動、積極的去參與到活動中,極大的體現了以幼兒為本的教學理念,為有效的實現目標提供了依據。
六、說活動準備
為了能讓幼兒在一個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完成教學目的,活動前做了如下物質準備:
①物質準備:鞋子、襪子若干、鞋架一個、小熊玩具一個。
②經驗準備:已熟知兒歌《鞋子歌》。
七、說活動過程
活動過程是為了實現活動目標而設計的,為了能讓幼兒在快樂中學,在本次活動中采用的是一下環環相扣、循序漸進的四個環節:
激發興趣---交流探索---練習游戲---總結提升
幼兒園教學說課稿3
一、說設計意圖
《指南》中明確指出:學前語言教育活動主要包括文學活動、講述活動和聽說游戲活動。《我的幼兒園》是一首語句優美、節奏明快、朗朗上口的兒童詩,是學前語言活動中高質量的文學活動的典型。
《綱要》中要求教育工作者要能創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并通過各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
大班幼兒好學、好問,思維積極、活躍,富有創造性,喜歡有挑戰性的學習內容。“幼兒園”是幼兒日常生活、學習、游戲的地方,他們非常熟悉,并且對幼兒園有深刻的感情。因此,我選擇了語言領域詩歌《我的幼兒園》作為教育活動內容。
二、說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語言教育總目標中指出“理解文學作品的人物形象,感受作品所表達的情感,能運用較恰當的語言、動作、繪畫等方式表達自己的理解。”根據該年齡段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本班幼兒語言發展的實際情況,我確立了以下幾點目標:
1.認知目標:理解詩歌內容,了解詩歌中出現的排比句式。
2.情感目標:能遷移生活經驗,大膽嘗試用自己的語言仿編詩歌。
3.技能目標:體會長大的快樂,激發熱愛幼兒園的情感。。
三、說活動重難點
1.活動重點:學習詩歌,理解詩歌含義、感受詩歌的美感。
【分析】:語言領域強調重點在于培養幼兒的口語交流能力,培養幼兒的閱讀興趣、習慣以及初步的閱讀理解能力。大班的語言表達能力進一步發展,抽象思維能力也開始萌芽。在此次活動中我利用圖片呈現的方式引導幼兒理解詩歌內容,幫助他們更好地學習詩歌、感受詩歌語言美。
2.活動難點:嘗試用自己的語言仿編詩歌。
【分析】教育工作者要為幼兒創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并通過各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在活動中,為了突破此難點,我在幼兒熟悉詩歌的基礎上鼓勵幼兒大膽創編,并且使用多種方式進行表達。
四、說活動方法
適宜的教學方法能夠最大化發揮活動效果。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同時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地掌握學習對象。因此,我根據幼兒的,活動中,我利用多種教學形式,發揮幼兒學習的主體地位:
1.教法
(1)觀察討論法:出示直觀形象的教學掛圖,符合幼兒這一階段年齡特點的思維特征,組織幼兒進行討論,能發散幼兒的思維,是發展幼兒言語的重要方法。觀察討論法的.運用,有利于幼兒更直觀地理解詩歌內容。
(2)圖片記憶法:利用圖片,引導幼兒有目的地、仔細地觀察,結合由淺入深的問題啟發幼兒積極思考。在輕松、愉快的狀態下,幼兒能更容易記住詩歌相關內容,并且思維更加活躍,有利于詩歌的學習和創編,從而解決活動的重難點。
2.學法
(1)整體與部分相結合教學法:幼兒的發展是整體的,文學作品也是整體的。首先,教師配樂朗誦詩歌,讓幼兒對整首詩歌進行整體感知,接著分段引導幼兒深入理解詩歌每個部分,最后再請幼兒整體朗誦詩歌,符合幼兒學習經驗的規律。
(2)多感官參與法:皮亞杰認為:幼兒是具有主動性的,他的活潑受興趣和需要的支配。本次語言活動,通過讓幼兒聽一聽、說一說、看一看、畫一畫等方式,多通道、多感官參與,體會到詩歌的美感,發揮更大的創造空間。
五、說活動準備
為了將教育內容形象化、直觀化,提高幼兒的興趣,活躍活動的氣氛,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結合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我將活動準備如下:
經驗準備:幼兒有在園內生活、活動的經驗
物質準備:幼兒園照片、自制圖書、相關PPT
六、說活動過程
依據《綱要》、《指南》精神,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我設計如下活動環節,力求激發幼兒興趣,讓幼兒在互動、開放式的教育活動中進行愉快的自主、能動、創造地學習。
幼兒園教學說課稿4
一、說教材
《動物吃什么》是省編教材大班上冊主題五:有趣的動物中的活動內容。本活動是在了解了動物的外形之后,繼續鼓勵幼兒積極參與觀察動物,了解動物的生活習性,激發幼兒探索動物食物奧秘的興趣。培養幼兒熱愛小動物的情感。
選取《動物吃什么》作為活動素材是因為:
(1)幼兒對動物有著濃厚的興趣。孩子是非常喜歡小動物的,他們眼中的動物是他們的好朋友。能和他們一起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興趣是幼兒主動參與活動的重要因素。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從幼兒興趣出發選擇內容易激發幼兒興趣。
(2)幼兒的知識水平。進入大班,幼兒對一些動物吃什么有了一定的認識,但動物種類繁多,他們了解還很膚淺,而對草食,肉食,雜食知道的應該更少。《綱要》中說:教育內容的選擇即符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即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經驗和視野。
(3)靈活性強。本活動不受時間、季節的限制。執教者可以有足夠的空間去準備。有足夠的空間收集活動中所需要的材料,只要本活動留著,什么時候都可以執教。
我確定本活動目標為:
1.激發幼兒探索動物食物奧秘的興趣
2.引導幼兒了解不同動物喜歡吃不同的食物
3.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從幼兒興趣出發,選擇本活動就是為達到目標1、2,這也是教材提出的目標要求。為什么我又加上了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這一目標呢?因為我有時感覺到雖然實施素質教育了,也啟發了,也探索了,然而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卻沒有同步發展。半句話,一個字,一個詞的說,我覺得利用本次活動在充分完成目標1、2的基礎上還有很大空間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例如動物小狗,開始小狗來動物園了——我想給小狗送骨頭——我的好朋友是小狗,它喜歡吃骨頭——我的好朋友是小狗,我把它放在3號桌上,因為它喜歡吃骨頭。《綱要》中要求:創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興趣,學習使用適當的禮貌的語言交往,本活動就為幼兒提供了語言交往的平臺。
為了更好地完成活動目標,我確定了本次活動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培養幼兒探索動物食物奧秘的興趣。
難點:不同的動物喜歡吃不同的食物。
為了突破重點、分散難點,我做了如下準備。
1.動物卡片。20多種動物卡片。
青草、竹子、桃子、骨頭、玉米等圖片
2.動物聚餐餐桌圖三幅
二、說教法
1.情境教學法。
本活動把幼兒帶入動物園參觀動物為情景,了解不同的動物喜歡吃不同的食物,提高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2.討論法。
討論法是教師與幼兒圍繞某個問題進行思維碰撞或思維發散,本活動中討論的內容是由教師發起的,動物園還有許多動物,它們喜歡吃什么呢?這樣運用已有的經驗,聯系實際,發揮想象。對于吃雜食的動物也逐漸認識起來。
3.示范法。
即有教師通過自己的語言。為幼兒提供具體模仿的`范例。也有能力強的幼兒為其它幼兒提供的范例。幼兒與幼兒之間的互相學習,效果會更好。
當然教學中還靈活運用了其它教學法:如:提問法、觀察法、操作法等,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開通了幼兒多種感知通道。這也正象心理學告訴我們:個體在認識過程中,開放的感知通道越多,個體認識對象的體驗也就越細致,越豐富,理解也就越全面,越深刻。
三、說學法
淺顯的謎語,逼真的動物叫聲,引發了幼兒學習的興趣,同時培養了幼兒聽的.習慣和說的習慣。活動情景的設計把幼兒帶入一個動物世界。他們迫不及待的去喂小動物,精練的提問:你想給誰送什么?你的好朋友是誰,它喜歡吃什么?在這樣有梯度的提問中,幼兒的語言越來越豐富,語言表達的內容呈螺旋上升,表達能力自然提高。聽的習慣、說的習慣也在培養。小動物坐位置更是提高了幼兒的分類能力。幼兒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即得到樂趣,又活躍了思維,即培養了興趣,又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
四、說過程
《動物吃什么》是一個綜合活動。包含語言領域、科學領域和藝術領域。其基本目的是通過不同的動物喜歡吃不同的食物,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我采用環環相扣的組織形式,活動流程為:設置懸念、激發興趣——找朋友感知發現——組織討論。擴散思維——動物分類。提升經驗——活動延伸,擴展視野。
1.設置懸念,引起興趣。
俗話說:良好的開頭是成功一半。動物園又來了新朋友。誰來動物園了?緊緊吸引了幼兒,通過聽聲音,看動作,猜謎語把動物們引出來,一下子就把幼兒帶到了動物世界,激起他們的興趣。
2.找朋友,感知發現。
(1)飼養員叔叔給動物準備了好多吃的,它們是什么?
教師逐一出示食物圖片,鼓勵幼兒說出這是什么。
(2)你給誰送什么?
幼兒說出給誰送什么,并動手操作。然后扮演動物的老師說謝謝小朋友。送給我……引導幼兒說出不用謝。這里的師幼互動,即為下面的語言訓練提供了示范,也調動了幼兒的已有經驗。同時也為下面幼兒之間的互動打下了基礎。
(3)你的朋友是誰,它喜歡吃什么?
部分能力差的幼兒,有了前面的語言示范,也能試著說出來。這里注意了因材施教和面向全體。
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通過師幼之間、幼兒之間的互動,幼兒即了解動物吃什么又發展了語言。
3.組織討論,擴散思維。
動物的種類繁多,前面幾種只是代表。經過幼兒討論想象,會說出更多的動物,能激發幼兒探索動物食物奧秘的興趣,使本活動重點得到突破。還有許多小動物它們是誰呢?它又吃什么呢?當老師問討論結果時,要有意識的引導幼兒有些動物只吃草,有些動物只吃肉,這樣就為下一步動物分類打下基礎。
4.動物分類,提升經驗。
如果簡單的讓小朋友給動物分類,即生硬、又不易引起幼兒的興趣。于是我設計了動物聯歡、共進午餐的場景。你的朋友是誰?它應該在幾號餐桌上,為什么?為了減少盲目性,每號餐桌上先送上兩個小動物。老師簡單總結,幼兒再根據自己的經驗放置其它小動物。每位幼兒都非常興奮和愉快。興奮和愉快是幼兒活動的最佳背景。在這個過程中,每位幼兒都敢說,敢做,都有參與活動的機會,積極性比較高。在這里把零碎的知識進行加工整理,認識了許多動物,了解到不同的動物喜歡吃不同的食物,落實化解了難點。
5.活動延伸,擴展視野。
動物范圍的廣大,讓探索沒有止境。如果就此結束。剛激起的興趣也持續不了多久。本活動的生成、延伸也是一定的了。動物不同,喜歡吃的食物也不同。請小朋友注意收集有關動物的資料和圖片,帶到幼兒園來,大家互相交流。
【幼兒園教學說課稿】相關文章:
幼兒園教學活動說課稿01-30
幼兒園教學說課稿06-13
幼兒園教學說課稿11-29
幼兒園課程教學說課稿09-02
幼兒園說課稿幼兒園說課稿01-29
幼兒園教學說課稿(精選21篇)04-14
幼兒園語言教學課程說課稿08-22
幼兒園語言教學課堂說課稿08-22
幼兒園有效教學說課稿范文10-18
幼兒園教學活動說課稿8篇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