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語言《聽》說課稿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中班語言《聽》說課稿,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說教材
我說的第一點是教材分析:《聽》是一首優美動聽的兒童詩。(體裁和風格)通過聽聲音的方式呈現了夏天的美麗景象。(內容)該兒童意境優美、音韻和諧。(結構)其中“閉上眼睛,聽…的聲音”句式的反復出現,使詩歌結構齊整,句式統一,適合于中班幼兒掌握。(語言)。讓幼兒在優美的意境中感受到了夏天已經過去秋天來了。(情感)
我說的第二點是學情分析:中班幼兒掌握詞匯的種類和數量較小班幼兒來說明顯增加,對詞義的理解也比以前深刻,能較有序,連貫的進行表達。(學習,年齡特點)結合本班幼兒語言發展水平(本班幼兒特點)及綱要精神“要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結合綱要)
基于以上兩點分析,我設計了本次活動
二、說活動目標和準備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總說活動目標)基于對兒童詩的理解和分析,結合綱要精神。(結合綱要)我從認知、能力、情感三個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認知目標:理解詩歌內容,嘗試用不同的語氣進行朗誦。
2.能力目標:嘗試自主學習,能用語言、動作等多種方式表達對詩歌的理解。
3.情感目標:萌發幼兒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體驗主動學習的快樂。
(重難點)綱要指出:“幼兒語言的發展與其情感,經驗,思維,社會交往能力等其他發面的發展密切相關”因此本次活動,我將重點放在,理解詩歌內容,嘗試用不同的語氣有感情朗讀。我將難點放在嘗試自主學習,能用語言、動作等多種方式大膽表達對故事的理解。
(活動準備)活動準備是活動成功的前提。為了更好的.開展本次活動,我做了以下準備
1.物質準備:多種聲音(如火車聲,鳥叫聲等)教學課件和圖譜各一套,教學道具若干,詩歌錄音。
2.經驗準備:幼兒能辨別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多種聲音。
三、說教法學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師幼互動。因此,活動中我除了以幽默、飽滿的情緒影響孩子,還挖掘此活動價值組織教學,采用的教學法有:游戲激趣法,自主學習法,多通道參與法,圖譜法。下面我重點說一下游戲激趣法:
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它具有創造性、娛樂性、教育性的特點。通過游戲方式進行的教學活動,可以使幼兒學的輕松,學的愉快。
四、說活動過程
綜上所述,根據中班幼兒語言發展水平和年齡特點,結合幼兒園教學工作原則和本次活動的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1、游戲導入,引發興趣
2、自主探索,了解內容
3、完整呈現,多元練習
4、表演游戲,收獲快樂
5、情感升華,結束活動
下面我說第一環節:
一、游戲導入,引發興趣
師幼共同玩一個“聽聲音”的游戲,請幼兒閉上眼睛,仔細聽教師播放的錄音:你們都聽到了什么呢?(有小鳥“吱吱喳喳”的叫聲,火車的“嗚嗚”聲…)原來小朋友聽到了這么多得聲音,今天老師帶你們聽一聽不一樣的聲音。
說明:導入活動旨在激發幼兒的興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游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我通過和幼兒一起玩“聽聲音”這個游戲,通過讓幼兒辨別各種不同的聲音,調動了幼兒的已有經驗,激發幼兒的好奇和聯想。
二、自主探索,了解內容
1.教師向幼兒介紹自主學習的材料。我為幼兒提供三個與兒童詩內容相關的課件,通過讓幼兒自主選擇課件內容,進行初步學習。
2.幼兒自主、觀察和講述:是誰來了?是什么樣子的?在干什么?發出的聲音是什么樣的?
3.教師巡回指導,鼓勵幼兒積極講述。
4,交流分享講述結果:這里我會通過提問的方式來幫助幼兒
分享經驗:
1.小朋友們,你看到誰來了呀?(小草)
2.小草它長的怎么樣呀?(綠綠的,嫩嫩的)
3.哦,綠綠的、嫩嫩的小草它在干什么呀?(跳舞)
4.原來小草在為你們表演跳舞呢!你們聽到小草跳舞的聲音了嗎?它是什么樣的?誰來學一學(這里,我會對幼兒的回答予以一定的表揚,同時鼓勵幼兒用多種聲音進行模仿。之后我會根據幼兒的回答,模仿小草跳舞的聲音,請幼兒跟著聲音進行表演)
5.教師根據幼兒的講述用圖譜的方式進行記錄。
如:閉上眼睛就畫一只閉著的眼睛,聽就畫一只耳朵,小草跳舞就畫一顆搖擺的小草,聲音就畫幾個音符。
接著,教師完整朗誦該句話,并帶領幼兒學一學。教師采用同樣的方式引導孩子學習第二句和第三句話,學習時要突出表演的方式。
說明:為了幫助幼兒了解詩歌內容,此環節主要采用自主學習的方式進行。因為生態課堂提出:孩子是課堂的主人,只有讓孩子學會學習的方法,才能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性,也才能為孩子的終身發展服務。該環節中,通過讓幼兒自主觀察在前,教師引導幫助在后,可以很快地學會了第一句話,并在此基礎上,幼兒遷移了第一句的句式,又輕松的學會了第二、第三句話。不僅學得輕松,且很好地體現了生態課堂的教學理念。
三、完整欣賞,多元練習
1.教師結合圖譜完整朗誦詩歌,邊朗誦邊做動作。
2.教師介紹詩歌名稱,帶領幼兒完整學習朗誦。
3.運用接誦的方式,教師念前半句,幼兒念后半句。
3.運用對誦的方式,分男女小朋友朗誦
說明:此環節,我通過多種方式來幫助幼兒練習朗誦,采用由易到難的方式進行。這樣做,一方面激發了幼兒朗誦的興趣和積極性,另一方面也是給予幼兒一定的挑戰,鞏固所學內容。同時接誦和對誦的方式增強了師幼之間,幼幼之間的互動。
四、表演游戲,收獲快樂。
幼兒按小組的形式進行表演。自主分配角色,選擇表演的道具。教師將詩歌錄音循環播放,幼兒可以邊表演邊朗誦詩歌,在小組內進行不同角色的表演。
(說明:該環節是活動的高潮部分,在幼兒大多能朗誦的基礎上,幼兒按小組的形式進行表演,不僅鞏固了所學,更重要的是讓孩子真正體驗到了活動帶來的趣味和快樂。)
五、情感升華,結束活動
1.你們喜歡這首兒童詩嗎?為什么?孩子可能的回答是:小草,花朵發出的聲音很有趣。
2.教師小結:聽這首兒童詩告訴我們夏天已經過去,美麗的秋天已經來到我們身邊。小朋友,讓我們一起去外面聽聽秋天有什么美妙的聲音吧!
說明:此環節是活動的結束部分,在結束部分,教師主要幫助幼兒分析作品的情感,通過讓孩子分享交流對詩歌的喜愛之情,進一步萌發了孩子喜歡夏天的情感。
六、說活動延伸
活動延伸是課堂教學活動的拓展與補充,我為本次活動設計了以下兩個方面的延伸活動:
1.區域活動:將教學圖譜、表演道具放在表演區表演朗誦,也可以鼓勵幼兒創編詩歌內容。
2.家園共育:鼓勵家長帶領幼兒尋找秋天。
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設計好的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都不是一成不變的,還要根據幼兒的實際反應和接受能力及時調整,這就需要教師有良好的應變能力和靈活的教育機制,努力體現“以幼兒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以上是我對這個語言活動的理解、分析與做法,如有不當之處請評委老師給予批評指正,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幼兒園中班語言《聽》說課稿】相關文章:
幼兒語言《聽雨》說課稿11-30
中班語言活動說課稿12-24
中班語言聽不完的故事教案04-06
幼兒園中班語言說課稿15篇04-02
幼兒中班語言說課稿01-20
中班語言活動說課稿15篇12-24
幼兒園中班語言領域說課稿模板【精華3篇】04-02
幼兒園中班語言說課稿詩歌《秋風吹》含反思09-25
中班語言:散文詩《快樂的果園》說課稿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