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生活的環境說課稿

時間:2024-08-06 01:25:21 說課稿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細胞生活的環境說課稿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借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細胞生活的環境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細胞生活的環境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來源: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生物(必修3)──穩態與環境》第一章第1節。

  (二)教材內容分析:穩態是生命系統的基本特征之一。必修3著重介紹的是由個體到生物圈各個層次的穩態。所以一開始就有必要讓學生明白什么是穩態,理解穩態的重要意義。

  本節內容包括體細胞生活在細胞外液中、細胞外液的成分、細胞外液的理化性質、內環境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等內容。它們是下節課“穩態生理意義”的基礎。教材一開始在“問題探討”中調動學生圍繞單細胞和多細胞生物生活環境的差異展開

  討論。幫助學生認識多細胞生物的細胞需要與環境進行物質和能量交換,從而能更好地理解它們的生存環境,并加深對生命世界的認識。

  “體內細胞生活在細胞外液中”包含體液和內環境兩個概念。教材以“細胞為什么能在內環境中正常生活?”、“內環境與外界環境有哪些差別?”這樣的問題,引出細胞外液的組成和理化特性內容。“細胞外液的成分”是學習細胞外液的理化性質的基礎。這部分內容以血漿的化學成分為例進行探討。教材在這部分內容最后總結“細胞外液是一種鹽溶液,類似于海水。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在“內環境”和“生物進化”這兩個核心概念之間建立了聯系。

  細胞外液的滲透壓、酸堿度和溫度,是內環境理化性質的三個主要方面。滲透壓的概念比較難理解,教材用的篇幅稍多,并且用旁欄思考題的形式,引導學生與日常生活經驗

  相聯系;pH的概念,教材用“學科交叉”欄目引導學生聯系化學知識;溫度特點比較好理解,教材則用一句話帶過。

  內環境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細胞與內環境之間進行物質交換的內容比較好理解。內環境如何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內容,則比較復雜,教材安排了一個思考與討論活動,引導學生聯系初中所學過知識,經過討論得到答案。教材正文后面還

  安排了與此有關的技能訓練,讓學生通過這個活動,既練習、領悟構建概念模型的方法,又進一步理解有關知識內容。

  (三)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分析

  1.知識與技能目標:(1)描述內環境的組成和理化性質。

  (2)理解組織液、血漿和淋巴三者之間的關系。

  2.過程與方法目標:(1)說明內環境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2)嘗試建構人體細胞與外界環境的物質交換模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分析歸納能力,圖文轉化能力和自主合作學習能力。

  4.教學重點及難點:(1)內環境的組成和理化性質。

  (2)內環境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二、學生學情分析

  高二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生物學基礎知識和對生物學問題的分析能力,所以可以將部分問題交給學生討論分析,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分析學習能力;但是由于學生知識的深度和廣度還有限,所以多給學生各自資料幫助學生分析,如圖形、動畫、圖表、文字資料等。

  三、教學方法及教學過程實施分析

  1.利用教材提供的章題圖完成章題的引入。

  2.利用教材提供的“問題探討”完成節題的引入。

  3.“人體內環境組成“內容很抽象,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直觀圖片搭建學習新知識的橋梁,將有助于學生對這部分內容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啟發學生回憶手腳磨出水泡的情景,說明水泡中的液體主要是組織液等,幫學生建立對細胞外液的感性認識。關于組織液、血漿和淋巴三者間的內在聯系,教材寫得比較具體,而且配有插圖,可以先讓學生閱讀課本相關內容,同時參考教科書中的圖形,進行獨立思考,在此基礎上利用動畫演示引導學生理解三者間的關系。在看圖過程中,首先應該引導學生識別圖中各種結構和成分,弄清各結構間的關系。再提供人體循環系統(包括血液循環和淋巴循環)的整體圖,有助于學生建立對人體細胞外液的整體認識。

  4.“內環境的成分”比較簡單,給學生圖表資料后,先讓學生自己分析課本思考題,根據學生的回答選擇性給出答案,直至師生共同補充完整。閱讀課本,明確組織液和淋巴的成分與血漿的異同點。

  5.“內環境的理化性質“是一個抽象、難以理解的深層次問題。可以引導學生開展資料分析、實驗現象分析等討論活動,使學生理解這部分內容。在資料分析中,討論題1和2圍繞有關細胞外液成分的問題;討論題3和4與細胞外液的滲透壓和酸堿度有關;討論題5與內環境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有關。教師給予適當的引導,再根據教學進程安排學生分階段進行討論。先討論1、2題,學習滲透壓和酸堿度時,再討論3、4題,第5題則可以放到“內環境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標題下的“思考與討論”中去。這樣做有利于分散難點,突破每一階段的重點。

  6.“內環境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與學生在必修1中學過的物質出入細胞的內容,及初中學過的消化、呼吸、循環、泌尿系統等知識聯系緊密。教材提供了“思考與討論”和“技能訓練”兩項學生活動,旨在通過活動引導學生回憶學過的相關知識,并建立起與新知識間的聯系,從而理解內環境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學生會面臨兩個問題:一是人體細胞與外界環境的物質交換過程是如何完成的?二是選擇哪種表現形式來表達。這時他們就會產生與他人交流的愿望。讓學生帶著任務參與討論,討論結束后,應由同學或老師總結人體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過程,可以提供給學生一個制作好的范例(見課件)。

  7.每個知識點設置練習題及時鞏固。

  四、學法指導分析

  指導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

  1.畫出本節課的相關概念和名詞術語;

  2.記下重點難點和疑點;

  3.注意分析圖形圖表;

  4.多將各個知識點進行聯系,形成概念圖。

  5. 整理課堂筆記,課后補充典型例題,課外相關知識。

  五.作業布置分析

  本節內容的各個知識點在課后練習題中均體現出來,但課后第二題略有難度,因此在課堂上可以討論第二題給學生提示,后將題目留為作業,鞏固本節所學。

【細胞生活的環境說課稿】相關文章:

《細胞的增殖》說課稿11-14

細胞的增殖說課稿11-19

《細胞的能量通貨-ATP》說課稿02-27

《細胞的增殖》說課稿9篇12-05

《細胞增殖》說課稿(通用10篇)12-02

《細胞的增殖》說課稿(通用10篇)08-23

細胞中的無機物說課稿03-13

《細胞》說課稿范文(通用7篇)04-05

《細胞的生活》教學反思04-05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尤物视频在线观看卡不卡 | 漂亮少妇被强了在线播放 | 日本欧美精品动漫中文字幕 | 日本系列变态另类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欧美日韩久久精品第一区 | 在线免费观看h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