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我們應該怎么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于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于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1
一、說教材
《絕招》這篇課文講述了幾個小伙伴之間發生的事:主人公小柱子和小伙伴比絕招,沒能取得好成績,覺得丟臉,經奶奶的點拔認識到絕招是可以練的,他終于下苦功夫練出了一手絕招:口算乘數。小伙伴對小柱子十分佩服,約定暑假再比絕招。
這篇課文富有童心童趣,小柱子的形象是這個年齡段孩子的典型代表,學生可以從他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自尊,好強,不服輸。課文中還蘊含著豐富的道理:只要勤學苦練,就能練就一身好本領;要練,就練對自己的未來發展有用的本領。這是對科學知識、對刻苦求知的一種價值認同,這也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
基于對教材的理解,結合本組課文的訓練意圖和學生實際,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小柱子兩次比絕招前后的不同。
2、體會童年生活的快樂,感受童真童趣。
3、激發學生努力學習,刻苦求知的愿望。
根據教學目標和教材內容和特點,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難點。
重點:體會小柱子兩次比絕招的前后不同,體會童年生活的快樂。
難點:激發學生刻苦求知的愿望。
教學重難點的確定,我的教學思路也越來越清晰了。教法和學法的選擇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說教法和學法
1、選擇教法,明確思路
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和語文素養,以及自主合作精神,創新精神是新課標的重要理念。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體現三維目標,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教學本課,我采用了討論法、點撥法。雖然學生自學課文也有自己的體會,但游離文本,脫離體驗的體會的是口號式的。需要教師適時的點撥,點撥促悟,達到學生自悟所無法企及的高度。
2、學法指導,形成能力
自讀自悟,讀悟結合,以讀促悟,以悟生情。
抓重點詞句,品讀感悟,積累和豐富語言,運用語言。
3、理念指導,精心設計
抓住語文本文,體現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引導學生學習語言,發展語言是閱讀教學責無旁貸的任務。教學中力求達到在賞析語言中感受刻苦求知的道理,在感悟刻苦求知中習得語言,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遵循閱讀教學的規律,重視體驗和感悟。新課標明確提出:閱讀時學生個性化行為,不能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會,有所感悟和思考。
三、說教學設計
在以上理念的指導下,力求通過教學環節的精心設計,達成三維目標,促進學生發展。所以,我設計了這樣流程。
創設情境,導入課文(這個環節主要是引導學生進入情境。)
整體把握,梳理脈絡(這個環節設計符合學生先整體感知的閱讀心理。)
導讀賞析,品味語言(在這個環節中,帶領學生明白小柱子兩次比絕招前后的不同,體會小柱子之所以不同的原因,從感悟到刻苦求知的愿望。)
回歸整體,升華情感。
根據以上教學流程,我是這樣設計教學的。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喜歡看動畫片嗎?你們都喜歡動畫片中的誰?他們都有什么本領?
根據學生的回答,我來小結:同學們,這都是他們的絕招。你知道什么是絕招嗎?
【如此導入,學生的聽覺、思維、想象都被調動起來,激發了學生學文的興趣。】
2、整體感知,梳理脈絡
你想看看其他人的絕招嗎?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中的一群小朋友也有自己的絕招。趕快打開課文去看看吧。主意,要把課文中的生字讀正確,課文讀通順。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次。
【閱讀時學生和文本的對話,在這里,我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讀,培養學生了自主讀書的能力。】
同學們讀的真認真,這里有幾個詞語很難讀,誰來試試?
【三年級,雖然向閱讀教學過渡,但字詞教學還是占主要成分。】
請同學們再次閱讀課文,這次你可以快速的瀏覽。邊讀邊想,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學生快速度讀了課文后,我問,你能用“尷尬”和“羨慕”這兩個詞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嗎?
真了不起,這么長的文章竟然讀成一句話。
關于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2
一、 說教材
《暮江吟》這是唐代詩人白居易上任杭州刺史途中寫的一首風景詩。這是一首寫景佳作,詩句語言流暢,格調清新,繪影繪色,細致真切。詩人選取了紅日西沉到新月東升這一段時間里的兩組景物進行描寫,運用了新穎巧妙的比喻,創造出和諧、寧靜的'的意境。教材選編這首詩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在讀中悟詩,體會詩的意境,感受詩人的情感,受到古典文學的熏陶,提高語文素養。
二、 說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對中高年級在閱讀詩歌教學中的要求,要讓學生大體把握詩意,體會詩人的情感。同時綜合以上教材分析,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知識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吟”“瑟”。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背誦詩文。
2、過程目標
(1)通過對關鍵詞句的理解,體會作者情感。
(2)通過多種讀的方式,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詩文。
3、情感目標
啟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贊美之情。
三、 說教學重難點
本課教學重難點:理解詩意,體會作者情感,積累背誦。
四、 說教法與學法
根據課程標準及結合教材特點,我主要采用創設情境、品評賞析等方法,適時的運用配樂引導學生主動的進行朗讀、品悟詩文,讓學生在讀中融情,悟中入情。
五、 說教學過程
這篇課文我安排一個課時,教學過程我分五個環節進行
1、激趣導入,引出課題。
我的導入是這樣的:同學們,古詩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從一年級到現 在我們已經學過許多寫景詩歌,你們能背幾首聽聽嗎?
當我這樣引導之后,學生自然會背幾首寫景的詩,隨后我順勢說:同學們背的每一首詩都是一幅美麗的圖畫,這節課我們再來學習一首寫景詩《暮江吟》。(板書《暮江吟》)介紹《暮江吟》寫作背景。
2、破詩體,解詩題。
解題是學習這首詩的一把鑰匙,介紹寫作背景后,我讓學生看我板書的課
題,提問:“暮”是什么意思?“暮”和“江”在這各交代了什么?“吟”是什么意思?“吟”是本課的生字大家讀時注意是前鼻音,書寫時右邊是“今”不是“令”。
3、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這個環節我分4步完成)
(1)運用錄音范讀詩歌2-3次,并要求學生邊聽邊思考:詩歌給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2)自讀詩句。
古人言“讀書百變,其義自現”,多讀是理解詩意的關鍵。在這一步我讓 學生把詩讀三遍,要求:第一遍讀準字音,第二遍讀流利,讀的字正腔圓,第三遍畫出節奏,讀得有板有眼。
(3)課件出示畫了節奏的詩,采用各種方式讀。如個人讀、齊讀、分男女生讀。
(4)在前面三步的基礎上,我提了這樣的問題:誰試著來說說《暮江吟》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的顏色和形狀都有哪些特點?
4、品讀古詩,體會情感
詩歌語言凝練,不讀不能見其美,不品不能見其意。(這個環節我分3步完成)
(1)注重啟發,由淺入深的引導學生理解詩意。
如在教詩的前兩句“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時,我是這樣 進行教學的:問:“殘”是什么意思?“殘陽”的形狀和顏色是怎樣的?“一道殘陽”是指什么時候太陽?“鋪”是什么意思?當學生一一做答之后,我再問:什么時候的太陽斜照在什么地方上?經過我這樣問,學生自然就譯出第一句詩的意思。接著我再問:夕陽斜照的江面會是怎樣的呢?“瑟瑟”是什么意思?自然的學生又很快的譯出詩的第二句意思。詩的后兩句我也用同樣的方法進行教學。
(2)品讀關鍵詞,創設情境,初步體會情感。
新課標指出:抓好詞句的教學是小學閱讀教學的根本,對詞句的揣摩是培 養學生感悟情感的一種主要形式。 在這一步我讓學生默讀第一句,并想想哪個詞用得好?學生自然找到“鋪” 字,接著我問“鋪”好在哪里?能否把“鋪”換成“照”“射”“灑”等字,為什么?品完“鋪”字后,我順勢創設這樣一個情境:播放《秋思》樂曲,讓學生邊聽邊思考:假如此時此刻你就站在江邊,面對這樣美麗祥和的景色,你的心情是怎樣的?假如你是小畫家,你會畫些什么?假如你是詩人你又會吟出怎樣的詩句?詩的后兩句我也用同樣的方法進行教學。
(3)體會情感
在這一步中我設計這樣的問題:請大家結合詩的寫作背景和詩句意思并思考:詩人寫這首詩前后的心情有何不同?詩人所寫的這些景物都是大自然中我們常見的事物,他有什么用意呢? 學生自然會把詩人不同的心情說出來,這時我做這樣的一個小結:是的,這是一首寫景抒情詩,詩人通過對 “殘陽”等景物吟誦,表達了對大自然的喜愛贊美之情。
5、聆聽歌曲,積累背誦
請同學們聆聽《暮江吟》這首歌。伴隨著美好的旋律,讓學生跟著唱,進而背誦詩歌。
六、 教學板書
暮江吟
——唐· 白居易
傍晚: 殘陽 —鋪— 江水 “夕陽西沉”
夜晚: 月-----似——-弓 “新月東升”
露珠 ——似—— 珍珠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相關文章:
三年級下冊語文《恐龍》說課稿01-17
三年級下冊語文《荷花》的說課稿01-17
三年級下冊語文荷花的說課稿01-17
三年級下冊語文《趕海》說課稿01-21
三年級語文下冊《太陽》的說課稿04-09
三年級語文下冊《絕招》的說課稿04-09
三年級語文下冊趙州橋說課稿04-14
三年級語文下冊《小蝦》說課稿09-25
三年級語文下冊《絕招》說課稿09-23
三年級下冊語文《小蝦》的說課稿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