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大班數學教案匯編九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班數學教案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大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的理解兩數之間的多少大小。
2、更進一步得理解數數。
3、培養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1、一張圖,上有20個蘋果 、15個梨 、10個香蕉,按每排5個用排列法排列
2、卡紙做的獎品彩色小蘋果、香蕉、梨圖案小勛章數個。
活動過程:
教師:小朋友們好,你們喜歡吃水果嗎?
幼兒;喜歡。
教:那有些什么水果呢?
幼:蘋果、香蕉、杏、還有….。
教:那么多,哦那天水果王國給我送來了幾個勛章圖案,他們說你們好聰明,是個肯動腦筋的小朋友也很乖,所以想把它送給你們(拿出水果勛章)你們看好看嗎?
幼:好看。
教:想要嗎?
幼:想。
教:那好。(拿出圖)你們看這上面有什么呀?
幼;有蘋果…..
教:對了,我們來看看他們有多少個,我們一起來數好嗎?
幼:好。
(1、2、3、4、5、6、…)
教;哦 蘋果有20個,小朋友蘋果有多少個呀?誰來回答。舉手回答,不舉手我不讓回答,如果不舉手,你也說我也說,那水果圖案小勛章給誰呢?所以回答問題要把手舉好老師叫了才回答。要不然水果家族的朋友不喜歡你們了,不給你們圖案小勛章了喲(好,XX你來吧) XX幼:20個。
教:恩對了,來,你回答的很好,給你一個蘋果圖案小勛章。
(一樣的依次的和幼兒再數一數香蕉和梨各多少)
教:數出了香蕉15個梨10個,香蕉和蘋果誰多一點呀?
幼兒:蘋果比香蕉多一點。(教師在黑板上寫上蘋果多一點,再在蘋果和香蕉的下面對應的寫上個數的數字)
教師:對了,那蘋果20個,香蕉15個,那么20個蘋果比15個香蕉多,也就是20比15多、是20比15大,小朋友們跟著我說:20比15多,20比15大,20個蘋果比15個香蕉多。
(再依次說蘋果和梨、香蕉和梨的大小關系)
活動延伸:
看見這些水果,我們想象一下,蘋果象什么呀?梨象什么呀?….
我還會想到一首歌謠:排排坐,吃果果——分果果,吃果果,大的給奶奶,小的留給我。排排坐,吃果果,你一個,我一個,妹妹睡了留一個。
活動反思:
數學來源與現實,存在于現實,并且應用與現實,數學過程應該是幫助幼兒把現實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過程。教育活動的內容選擇應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充分利用幼兒現實生活中的資源,通過作用于幼兒的活動對幼兒發生實質性的影響,讓幼兒在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體驗數學的重要和有趣。
大班數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觀察并發現飲料排列的規律,能按規律填補空缺。
2.能仔細進行觀察,并有一定的推理能力。
3.提高數數的興趣和積極思維的能力。
4.能與同伴合作,并嘗試記錄結果。
活動準備:
不同顏色的三種飲料卡片若干,幼兒用書第22~23頁活動過程:
一、不同的飲料教師出示不同顏色的三種飲料卡片,引導幼兒發現它們的形狀、顏色不一樣。
二、貼貼樂1.教師將第一種飲料卡片貼在長條紙上,按顏色不同貼成一個紅色的、兩個綠色的、三個藍色的規律(飲料卡片不少于兩組規律)。請幼兒觀察并說出是怎么排的.。
2.請個別幼兒按規律再貼一組飲料卡片,集體檢查是否正確。
3.請幼兒閉上眼睛,教師取走三張卡片(必須保證有一組規律是完整的),再觀察少的卡片應該是什么顏色,并將其貼上。
4.教師用另外兩種飲料卡片貼成三三規律,幼兒觀察并說出規律。
5.教師抽取走四張飲料卡片,幼兒觀察并填補卡片。
三、幼兒操作1.請幼兒打開幼兒用書,觀察畫面上飲料卡片的排列規律。
2.請幼兒思考空缺的地方應該是什么飲料,從貼紙上取下該飲料卡片,貼在相應的位置上。
3.引導幼兒與同伴交換幼兒用書,相互檢查貼的對不對。
4.鼓勵能力強的幼兒嘗試自己排列出一定的規律,引導幼兒相互觀察、發現同伴的規律,提高整體感知規律的能力。
教學反思
1、本節課環節基本齊全,目標基本達到。
2、內容貼近幼兒生活,幼兒很感興趣。
3、教學過程中不能照顧到所有幼兒。
4、今后我要更加努力,改進自己教學中的不足。
大班數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能運用相關數經驗積極發現“魔法數字表”中的秘密,嘗試玩數字魔法游戲,體驗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PPT(請直接點擊)硬幣、魔術用的數字表、鉛筆和橡皮。
【活動預設】
一、引起興趣,進入活動主題
1.魔術表演“硬幣不見了”?
2.提問:剛才的魔術是真的嗎?
3.小結:魔術表演并不都是真實的,每個魔術都有背后的秘密,揭密之后我們也會成為魔術師。
二、觀看魔術,常識揭密
1.出示數字表和撲克牌,表演魔術
1)提問:今天的魔術和什么有關?
2)魔術表演:請一位小朋友抽取一張撲克牌,不要說出撲克牌上的數字。魔術師提問:表格的第一行有這個數字嗎?第二行有嗎......答案揭曉:你手中的撲克牌是......
2.再次表演,常識揭密
1)提問:
看完表演,你有什么感受?這是真的嗎?
說說看你的想法,這個魔術的秘密在哪里?
一起記錄,找規律揭密:出現目標數字的那一行中的頭一個數字相加就是目標數字。
3.自由游戲,獨自表演
1)同捉的四人進行這個游戲,看看誰能最先成為魔法師?
2)請幾位小朋友上臺來為大家表演。
三、魔術的升級版
1)找規律,讓卡片變得神奇—要求:根據每一行的'規律將表格填完整。
2)驗證規律。
3)用新表格再來玩一玩變魔術。
四、小結
1.說說今天變魔術的感受。(雖然還有其它揭密的辦法,但是計算的辦法讓我們感覺最快。)
2.今天的魔術用了怎樣的教學方法,減法可以怎么玩?
附:現場教研實錄
執教教師活動反思:
此次教學活動定位在快樂學習數活動,孩子們上個星期已參觀了小學,對入小學很感興趣,通過調動孩子加、減法運算的經驗來嘗試玩魔術游戲,同時分享有價值的細節,孩子總體還是比較有興趣的。
不足:活動預設孩子會興趣高漲,可以自己較快找到規律,層層遞進,不斷擴展。但在活動開始后感覺進展有點拖沓,交代不夠清晰,應該簡單明了;活動中數字引出時,應加強方法上的提醒,同時強調規則意識,注意引導孩子進行規律性的探索,還要善于調整(如孩子有2張表格填寫不正確時應讓孩子再嘗試),多給孩子嘗試的機會。
【中心組教師評價及建議】
1、此次活動中教師將數字與魔術結合,思維開闊,有別于“幼小銜接”主題中普遍開展的課間十分鐘等活動。通過層層遞進的活動設置,非常有趣,使孩子愿意嘗試探索;男教師授課機智幽默,思路清晰,整合了思維、找規律等多重具有挑戰性的內容,過程設計巧妙,體現了集體教學活動的合作性和價值。
2、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還可以注意及時點撥,培養孩子舉一反三的能力,用更易于尋找規律的方法引導孩子;注重通過細節凸顯活動重點,如強調數字的變化,注重PPT顏色的變化等,這對全班孩子來說都會得到經驗的提升;活動過渡還需要更自然些,通過一些方法開闊孩子思維,如在變魔術時,可通過比賽的便捷方式引出,并在此基礎上提升,同時注意總結,及時調整。
3、每個孩子在入小學前,其特點和發展水平都是不一樣的,教師和家長只有真正了解孩子,正確診斷出孩子的問題,通過注重方法和習慣的培養,才可以幫助孩子更好的發展。本次教學活動重點可以在“猜的方法”與“嘗試表達”中選取一個重點,抓住孩子的特點去表達,或許會更有效。
4、首先肯定教師活動設計的原創精神,通過不斷探索和自我挑戰,將孩子感興趣但教材上沒有的內容演繹成幼兒園教學活動,這種追求超越的精神值得學習。活動中教師重興趣和探索,重層次和挑戰,重孩子的嘗試和實踐,用做中學的精神把握住怎樣發展會對孩子更有效,并逐步形成自己幽默風趣的教學風格。
【建議】
1)在選取教材后還要更深入的分析教材,研究游戲的方法和規律,如用什么,用多少,怎樣用(有的可以在集體教學活動中,有的則可以放在區角活動中。)
2)細節的考慮可以更周到些,心中始終放著“每一個孩子”,關乎到孩子發展的到需要關注到,并通過這一標準來取舍衡量難易程度;如今天的教學目標中運用到了相關的數經驗,就要重點明晰,PPT的設計也要更周到些,同時還要考慮到孩子的安全問題;
3)可以加強互動性、注意重點問題的提問和及時到位的小結。
大班數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能初步區分10以內的單、雙數。
在小組活動中能邊做邊講操作過程。
活動準備:
教具:貼絨紅圓片5片,貼絨數字1—10。
活動過程:
集體活動。
認識單、雙數。
“貼絨上有什么?”“每一行有幾個紅圓片,誰會用數字表示?”請幼兒在每行圓片下放在相應的數字。“你怎么數得這么快?”“我們一起來說說每排圓片的數目。”帶領幼兒依次說出每排圓片的數目。“小圓片要出去散步了,我們讓每行的'圓片兩個兩個手拉手,排好隊。”教師示范兩兩排列。方法是把最上面一個圓片拿下來與最下面的一個配對,如果單數會有一個不能成對。“現在1、2、3、4、5的圓片已經兩個兩個排整齊了,誰來為后面每行的圓片兩兩排隊?”“看看哪些數兩個兩個配對后有一個是單的,哪些數兩個兩個配對后沒有單的?”“兩兩配對后,有一個單的就叫單數,兩兩配對以后沒有單的叫雙數。”
1、區別10以內的單、雙數。
分別指單數和雙數引導幼兒討論。教師可任指某一數,引導幼兒觀察。“它是幾?排成什么樣子?是單數還是雙數?”
2、小組活動第一組:區別單、雙數。看看每行的圓片是幾,在單數下的格子里打“√”
“做完后講講哪些是單數?”
第二組:區別單、雙數,在雙數下的格子里打“√”。
第三組:小動物住第幾層樓。
教后感:孩子操作,概念較清楚,初步認識了10以內的單雙數。這節課的課堂氣氛很好。
大班數學教案 篇5
活動目的:
1、認識面值10以內以元為計量單位的人民幣,能說出它們的單位名稱。 體驗貨幣的等量買賣關系。
2、觀察物品對應的錢幣數量,并能進行相互轉換,做錢總數的合計練習。
3、積極參與購物活動,產生做小小采購員的自豪感。
4、發展觀察、辨別、歸案的能力。
5、積極參與數學活動,體驗數學活動中的樂趣。
活動準備:
教具 1元、2元、5元、10元的紙幣及1元的硬幣若干。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
小朋友,平時你們家里買菜、買水果、買零食、買玩具都是由誰買的?(媽媽)所以呢,每次采購這些東西的都是媽媽,我們要跟媽媽說:"我們現在都長大了,我們要做小小采購員,幫助媽媽做點事情。"好!這節課老師就教你們如何做一名小小采購員。
二、認識人民幣 。
1、觀察1元人民幣,引導幼兒了解1元紙幣。
師:小朋友,你們看看這是什么?你怎么知道它是1元錢?(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并說出"錢上有1")除了有數字1外,1元錢上還有什么?(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并說說1元錢紙幣的正反兩面的圖案。)2、觀察1元硬幣。
師:除了這樣的1元錢紙幣,你們還看過其他樣子的1元錢嗎?(引導幼兒說出還有1元硬幣。)師、1元硬幣是什么樣子的呢?誰愿意從這里把1元硬幣找出來?(教師出示各種各樣的硬幣,引導幼兒找出1元硬幣。)你是怎么知道這是1元硬幣的呢?(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硬幣上的花紋和數字)3、比較1元紙幣和1元硬幣的關系。
師:這個是1元錢(教師左手舉錢幣)這個也是1元錢(右手舉硬幣)一樣嗎?(引導幼兒說出不一樣,但它們能買一樣多的東西)師:對了,它們都是1圓錢,這個是用什么做的?這個呢?(引導幼兒說出這個1元錢是用紙做的,這個呢是用金屬做的)能買一樣多的東西。
4、認識2元、5元、10元人民幣。
出示2元,5元,10元讓幼兒認識和區分這些人民幣,告訴幼兒我們做一名小小采購員就必須認識這些人民幣。"你們認識這些錢嗎?它們一樣嗎?"(引導幼兒觀察。)"你怎么知道是x元錢呢?"(通過觀察錢幣上的數字讓幼兒認識它們不同的面值。)"仔細看看這些錢上都有印有什么?你們知道這些錢共同的名稱嗎?"(人民幣。)三、讓幼兒了解錢的用途。
師:你們知道錢是用來做什么的嗎?它對人們有什么用處?
小結:人們通常用錢來買東西,比如我們穿的衣服、褲子,吃的菜等等;錢雖然不能代表一切但是生活中如果沒有錢,我們都難以生活下去。
四、游戲"湊錢"。
"今天老師想到超市去買東西,可我只有一張5元錢,我想把它換成1元、2元的零錢去請你們幫我換,你們想想可換幾張1元、幾張2元,請你將每種錢的數目在記錄單上記錄下來。"
活動反思:
我覺得實踐活動主題的選擇、確定必須體現時代特征,緊扣時代脈搏,充滿時代氣息,具有時代精神,否則就會使活動缺乏活力,失去生命力。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家長對他們總是有求必應,使他們缺乏對他人的尊重,欠缺與人交往的技巧。而21世紀是一個高科技文明的時代,也是一個人際交往非常頻繁的時代。人們對交際已不斷提出新的方式與新的要求。我希望通過這個活動把大社會融入學校這個小社會,鍛煉孩子勇于參與、大膽實踐的品質。在本次活動中,幼兒的.情緒高漲,為了賣掉自己的玩具,熱情地大聲吆喝,拉攏顧客,宣傳自己玩具的優點,甚至不惜降價……。孩子真正體會到買到新玩具的快樂,更懂得了舊玩具的巨大作用。活動不僅培養了幼兒的觀察力、分析能力,更擴大了孩子間的交往,為孩子今后走入社會打下了基礎。同時,我深深體會到家長資源是我們社會實踐活動開展的強力后盾,家長資源是一片沃土,家長的智慧深不可測,家長更是一本耐人尋味的書,值得我們去開發和利用。在本次活動中,我們通過發倡議書讓家長了解活動的內容及意義,讓家長幫忙準備買賣所需要商品,以及和孩子一起商量給商品標上合理的價格等一系列活動,充分調動家長參與我們社會實踐活動的積極性。當家長看到孩子交換來的商品時,心里說不出的高興。一位家長說道:“雖然用大毛絨玩具換了一個小發夾,好象有點虧了,但有什么關系呢?!孩子從中得到的鍛煉可不是用錢能衡量的!”……
大班數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能不受物品的顏色、形狀、大小以及空間排列形式、空間距離等的因素的影響,行成數的守恒能力。
2、樂意參與活動,體驗成功后的樂趣。
3、提高數數的興趣和積極思維的能力。
4、發展幼兒的觀察力、空間想象能力。
活動準備:
海洋背景圖一張;小魚貼板共六個;茶杯、茶盤共六套;玻璃杯2個;碗一個;木珠若干;小玩具若干。
活動過程:
一。復習點數6。
海洋里要舉行音樂舞會,與媽媽帶小魚來參加,請幼兒點數有多少條魚。
二。學習數的守恒。
1.幼兒表演。
(1)魚媽媽和她的小魚們表演第一個動作,排成一個漂亮的隊形,請幼兒點數有幾條魚。
(2)魚媽媽和她的小魚們變換第二個隊形,請幼兒點數有幾條魚。
(3)魚媽媽和她的小魚們變換第三個隊形,請幼兒點數有幾條魚。
(4)請幼兒討論得出結論,無論排成什么樣的隊形,魚的數目不變。
2.茶杯配茶盤。
(1)我們給每個茶杯配一個茶盤,看看茶盤夠不夠。配好后問:“茶杯和茶盤一樣多嗎?”
(2)將茶盤擺成一排,茶杯收攏或堆起,問:“想一想茶杯和茶盤一樣多嗎?”在將茶杯一一放在茶盤里。
(3)在將茶杯放開,茶盤疊在一起,再提問。
(4)總結:雖然茶杯和茶盤不一樣大小、顏色、形狀,但數目一樣多。
3.將兩只玻璃杯擺成一排,旁邊放著裝木珠的盒子,教師兩只手各拿一個木珠,同時分別放在兩個玻璃杯中,放在杯子1/2時問:“這個杯中木珠與那個杯中木珠一樣多嗎?”如不一樣重新在做。
4.請幼兒做兩種難度的操作單。
活動延伸:
1.用磁性圍棋排列圖案,看看能排出多少種圖案,并嘗試記錄。
2.室外游戲——春風吹。
(1)幼兒自行分成若干組,每組幼兒人數相等。
(2)教師念兒歌:春風吹,春風輕輕的吹,吹綠了柳樹,吹紅了桃花,吹來了燕子,吹醒了青蛙。
(3)兒歌一停,要求每組幼兒編排出各種各樣的隊形,然后說說:“我們組是x個人。
活動反思:
活動前,我引導幼兒用兒歌的形式對五以內的數字復習,激發了幼兒擴展的興趣,顏色不一的魔術帽激發幼兒自主探索的.好奇心,從顏色到大小不同的變化,能更直觀體驗數值的守恒,整個活動體現了孩子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和諧師生關系,絕大多數幼兒能主動去學,發現,探索,達到了預期的目標,但還是有些不足之處,從大小,顏色,空間是一個由易到難的過程,有些幼兒會中途失去耐心和興趣,另外,整個節奏感還要強些,內容緊湊些。
大班數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學習分辨自身的左右,并用“左”“右”等詞正確表述方向。
2.嘗試能以自身為中心來區分左邊和右邊
3.體驗與同伴玩方位游戲的快樂。
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分辨自身的左右
難點:能以自身為中心來區分左邊和右邊
活動準備
知識經驗準備:已有左右的意識
物質材料準備:關于手方位的ppt、紅圓點若干、炸彈(寫有要求的紙團)
活動過程
一、謎語導入(手)
兩顆小樹十個杈,不長葉子不開花,能寫會算還會畫,天天干活不說話(打一人體部位)
二、分辨自身的左右
(一)強調左右手的作用,加深對左右的認識
師:咱們都有一雙靈巧的手,小手都能做些什么呢?它們的名字是什么?怎么區分這兩只手呢?
(二)游戲:看圖猜左右手
游戲玩法:當我點出一張圖時,請你們快速仔細地看看,這個手勢用的是左手還是右手,如果你覺得是左手,就請站到你左邊的線后,如果你覺得是右手,就請你站到你右邊的線后,并做出與圖片一樣的手勢。
(三)找一找身體左右一樣的部位
師:在我們每個人身上,有著很多像左手和右手一樣的好朋友,看看自己的身體,你能找出像這樣一左一右的好朋友嗎?
(四)游戲:看誰做得對
聽口令做動作:1.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
2.伸出你的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
3.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左耳
4.右手拍右邊小朋友的腿,左手拍左邊小朋友的腿
(五)師生共同小結:以自己為中心,左手的這邊叫左邊,右手的這邊叫右邊。
(六)"說一說",請小朋友看看自己身邊,說一說自己的左邊有誰,右邊有誰。
三、游戲:丟手絹
游戲玩法:(1)圍成一個大圓圈,游戲開始,大家一起唱起《丟手絹》歌謠,被推選為丟手絹的人沿著圓圈外行走或跑步。
(2) 丟手絹的人走著走著,趁別的小朋友沒有看到的時候,悄悄把手絹丟在其中一個小朋友的身后,然后繼續轉。
(3) 如果丟下的手絹被這個小朋友發現了,這個小朋友就必須拿起手絹趕緊去追,追上了那個丟手絹的人后,丟手絹的人站到自己原來的位置打開手絹,根據手絹里的要求把新的手絹轉移給小朋友,游戲繼續;
(4) 如果追不上,丟手絹的`人跑到了這個小朋友的位置上,這個人就得站到丟手絹人的位置打開炸彈,根據手絹里的要求把新的手絹轉移給小朋友,游戲繼續。
活動總結
本活動的目標是在學習分辨自身左右的基礎上嘗試以自我為中心分辨左邊和右邊。我在設計此活動時,首先創設情境,激發孩子們的探究欲望。第一環節中以猜謎引入大大的提高了學習興趣,采用讓幼兒看圖猜左右手的游戲讓幼兒在游戲中不知不覺中有了“左”、“右”的空間概念經驗, 再通過看誰做得對的游戲辨別自身左右并引導幼兒發現在、總結靠左手的這邊叫左邊,靠右手的這邊叫右邊,從而學會以自身為中心區分左邊和右邊,最后還是通過游戲突破并鞏固難點。學習的內容轉化為游戲的形式,體現了數學的趣味性。在學習的過程中同伴之間有充分的交流和合作,培養了幼兒的團體意識,也激發了幼兒玩方位游戲的興趣。本節課教學效果較好。但也有不足之處。例如在每做完一個動作之后,我應該全盤檢查一下孩子們的具體動作。有不足,才會讓我更努力的做,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
大班數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鞏固走線,發展幼兒的身體平衡能力。
2、引導幼兒認識圓柱體。
3、進一步提高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及動手操作能力.
4、提高幼兒思維的敏捷性。
活動準備:
CD,圓柱體積木
活動過程:
一、走線
1、幼兒傾聽音樂,請男女小朋友分批走線。
2、教師從旁提醒幼兒注意重點,雙手張開,腳尖頂腳跟,目視前方。
二、摸一摸
1、幼兒人手一個圓柱體積木,問:這是平面圖形還是立體圖形?
2、幼兒左手拿圓柱體積木,右手食指中指摸一摸。問:積木有幾個底?是什么形狀的?
3、幼兒回答教師總結
積木的底是圓形的,像根柱子。
三、找一找
請小朋友找找看,我們教室里有什么東西是圓柱體的?
固體膠,燈管小鼓…
四、活動總結
圓柱體有上下兩個底面,都是圓形的,像根柱子。
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回家找找看,家里有什么東西是像圓柱體的,第二天來幼兒園告訴老師。
活動反思:
讓小朋友認識圓柱體,先要讓幼兒了解圓柱體是立體圖形的,與平面的圓形是有區別的。然后通過摸讓幼兒知道圓柱體的.的組成,初步了解圓柱體,有上下兩個圓形底面,像根柱子,能站起來的,讓小朋友只是看著這個積木,小朋友會感覺枯燥,讓小朋友找找什么東西像圓柱體,很好的激發了小朋友的學習興趣,更好的加深了小朋友對圓柱體的認識。
大班數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借助四季花圃設計活動,引導幼兒學習將物體分成兩份和四份。
2.探索各種圖形四等分的方法,激發幼兒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3.通過種花的活動體驗園丁的辛勤勞動,培養幼兒綠化意識。
4.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5.提高邏輯推理能力,養成有序做事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正方形花壇圖片一張,長方形、圓形、橢圓形各種形狀花壇卡片若干;剪刀;膠水
活動過程
(一)圖片導入,引出話題
1.出示迎春花、荷花、菊花、梅花四季典型的花圖片。
師:這里有一些是特定季節的花朵,你能說說它們是在哪個季節開花的嗎?
2.在教師的示范下,幼兒在白紙上繪畫這四種花,并剪下。
(二)實例操作,理解知識
1.出示正方形的花壇。
師:裴老師家的小院子里要建造一座小花壇,準備種上剛才的那四種花,小朋友請你們幫我想一個辦法,在這個花壇里種上四種花卉,并且讓每種花卉所占的地方一樣多呢?(幼兒自由發言)
2.教師小結:要把正方形的花壇分割成大小相同的4塊,才能保證四季的花卉所占的地方一樣大。
3.師:觀察一下這個正方形的花壇,怎樣才能把它平均分成大小相同的四塊呢?你是怎么分的?還有沒有其他小朋友有不一樣的分法?
4.教師小結:用對折的方法,先把正方形二等分,然后再對折一下,就能得到四塊形狀、大小都一樣的花壇了。
5.師:小朋友,我們來想一下,在我們的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還用過對折的方法?(整理跳繩、折疊小手帕等)
(三)問題拓展,升華課堂
1.出示各種形狀的紙(長方形、圓、橢圓)。帶著幼兒再次認識一些這些圖形。
2.師:花園里還有許多各種各樣形狀的花壇,都要種上四季花卉,請你們試著把花壇分成大小不一樣的4塊。
3.布置任務,幼兒從三種圖形中任選一種自己喜歡形狀的花壇進行等分活動。
4.完成任務,交流挑戰成果:
(1)誰分的是長方形花壇?你是怎么分的?還有其他方法嗎?
(2)圓形花壇怎么才能平均分成4塊呢?你是用什么辦法分的?
(3)橢圓形花壇的.分法和哪種形狀的分法是一樣的?
5.幼兒將課堂開始時畫的花粘貼在花壇上。
(四)延伸活動
想一想,三角形的花壇能分成4塊同樣大小的花壇嗎?怎么分呢?
活動反思:
今天的數學教學中,我準備了一些圖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長方形等)。我邀請幼兒自己來動腦筋先將圓形分成兩份,并且分出兩份的要一樣大。調動了幼兒的興趣,興趣是幼兒學習的最好老師,正式這樣,在教學中才能有效的和幼兒互動起來。幼兒都非常愿意的嘗試,讓幼兒自己動手操作,更能讓幼兒去集中精神思考如何能將物體進行二等分,也能大膽的嘗試各種方法。但是幼兒對“二等分”這個詞是很陌生的,這是需要老師幫助更好的理解。經過這一環節,提高了孩子的學習興趣,使孩子的數學學習成為他們自愿進行的、快樂的事情。也使幼兒思想集中,開始研究怎么樣進行二等分。通過學習二等分之后,已經初步形成了分的概念。接下來的四等分,幼兒們就更容易掌握。
接下來的環節“分蛋糕”,是要求孩子進行四等分。這個提材非常好,使幼兒認識到生活中的許多場景充滿著數學知識,使孩子能主動地進行自主學習,并且能從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整個活動下來,幼兒逐漸認識到運用數學知識來解決現實問題是一個比較有效的方法。久而久之,孩子會自愿從數學的角度來思考現實生活中的問題,進而去解決問題,即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通過這次活動收獲頗多,做為一個教師應該更注重數學在教學中的重要性。
小百科:在初等幾何中,二等分是指對幾何圖形進行對稱等價的分割,這里既有線,也有面。為了實現二等分,進行面積分割多對應的圖形,以軸對稱圖形為主。
【大班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數學教案:有趣等分_大班數學教案07-05
大班數學教案:有趣的數字_大班數學教案07-05
大班數學教案:分蘋果_大班數學教案07-05
大班數學教案:趣味抽獎_大班數學教案07-13
大班數學教案:森林火車_大班數學教案07-05
大班數學教案:小魚游游_大班數學教案07-05
大班幼師數學教案02-14
大班對稱數學教案04-02
大班數學教案10-25
大班優秀數學教案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