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地理下冊知識點

時間:2024-10-15 10:47:28 美云 好文 我要投稿

七年級地理下冊知識點(精選12篇)

  在現實學習生活中,是不是經常追著老師要知識點?知識點是傳遞信息的基本單位,知識點對提高學習導航具有重要的作用。相信很多人都在為知識點發愁,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七年級地理下冊知識點,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七年級地理下冊知識點(精選12篇)

  七年級地理下冊知識點 1

  東南亞

  1、東南亞位于亞洲的東南部,包括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的大部分。

  2、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的區別:

  中南半島:地形山河相間縱列分布;氣候溫帶季風氣候(雨季旱季);河流北向南流,水力豐富。

  馬來群島:形崎嶇、多山嶺火山地震氣候熱帶雨林氣候為主;河流短小湍急。

  3、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國家,被稱為“火山國”。

  4、東南亞地理位置重要性:東南亞處在亞洲與大西洋、印度洋與太平洋的“十字路口”,是世界海洋運輸和航空運輸的重要樞紐,馬來群島與蘇門答臘島之間的馬六甲海峽是溝通太平洋與印度洋的天然水道,也是聯結歐洲、印度洋沿岸港口與太平洋港口的重要航道。

  5、富饒的礦產:世界上天然橡膠、油棕、椰子等熱帶經濟作物的.重要產地。泰國天然橡膠和棕櫚油的產量、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菲律賓是世界上出產椰子、出口椰油最多的國家。印度尼西亞的石油,馬來西亞的錫都居世界第一位。泰國、越南、緬甸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出口國。

  6、海外華人的聚居地:

  (1)東南亞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區之一。

  (2)人口集中分布在大河的沖積平原、河口三角洲以及沿海平原,而山區和島嶼的熱帶雨林地區則人口稀少。

  (3)東南亞是世界上海外華人分布最集中的地區。

  (4)我國被稱為僑鄉的是:廣東、福建。

  美洲

  1、新大陸:

  (1)美洲大陸以巴拿馬運河為界分為北美洲和南美洲。

  (2)美國以南的美洲地區稱為拉丁美洲。

  (3)美國、加拿大通行英語,為發達國家;拉丁美洲通用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巴西)。

  2、南北各異的自然環境:

  項目北美洲南美洲

  五帶中的位置:大部分在北溫帶大部分在熱帶

  最長的山脈:落基山脈安第斯山脈

  最長的河流:密西西比河(第四長)亞馬孫河(第一大第二長)

  主要的氣候類型:以溫帶大陸性氣候以熱帶雨林氣候和

  亞寒帶針葉林氣候為主熱帶草原氣候為主

  面積的國家:加拿大巴西

  主要人種:以白色人種為主以混血人種為主

  國家類型:美國、加拿大是發達國家大多數為發展中國家

  3、巴拿馬運河與蘇伊士運河的區別:

  運河名稱聯系大洲(位置)溝通海洋

  巴拿馬運河:北美洲與南美洲之間溝通大西洋與太平洋

  蘇伊士運河:亞洲與非洲之間溝通大西洋與印度洋(紅海與地中海)

  4、地形特點:地形分為三大南北縱列帶:西部是高大的山系(落基山脈),中部是廣闊的平原(大平原),東部是低緩的高地(阿巴拉契雅山脈)。海安線曲折

  南美洲西部是安第斯山脈,東部是平原與高原相間分布。

  5、世界第一大島:格陵蘭島

  6、世界上最長的山脈――安第斯山脈

  7、世界上最濕潤的大洲是:南美洲。

  七年級地理下冊知識點 2

  1、東南亞在亞洲東南部,包括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兩部分,地處亞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的“十字路口”。位于(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的馬六甲海峽,是從歐洲、非洲向東航行到東南亞、東亞各港口最短航線的必經之地,是連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2、東南亞最大的國家是印度尼西亞,唯一的內陸國是老撾。注意與中國接壤和隔海相望的國家。

  3、氣候類型主要包括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東南亞人口稠密,耕地較少,高溫多雨,將水稻作為主要的`糧食作物。濕熱的氣候條件,使得東南亞成為世界重要的熱帶作物生產基地之一。東南亞是世界上橡膠、油棕、椰子和蕉麻的最大產地。泰國、越南、緬甸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出口國,泰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橡膠生產國,馬來西亞是世界上最大的棕油生產國,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最大的椰子生產國,菲律賓是世界上最大的蕉麻生產國和椰子出口國。

  七年級地理下冊知識點 3

  第七章 我們鄰近的國家和地區

  第四節 俄羅斯

  1、俄羅斯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位于亞歐大陸北部,地跨亞歐兩大洲,領土大部分處于北溫帶,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氣候特征是冬季長而寒冷,夏季短而溫暖。

  2、大部分地區地形比較平坦,地形以平原和高原為主,以山脈河流為界自西向東分別是東歐平原(烏拉爾山、烏拉爾河)西西伯利亞平原(葉尼塞河)中西伯利亞高原(勒拿河)東西伯利亞山地。對照俄羅斯地形圖7.45,找出俄羅斯的經緯度位置,周邊國家、大洋及海,各地形區的位置及分界。

  3、俄羅斯資源種類齊全,儲量豐富,是世界上少數幾個資源能夠自給的大國之一。石油、天然氣、煤、鐵資源居世界前列,最大的煤礦是庫茲巴斯煤礦,著名的'油田有第二巴庫油田和秋明油田,最大的鐵礦是庫爾斯克鐵礦。俄羅斯食品和紡織工業最發達的地區位于圣彼得堡附近,工業最發達的地區位于莫斯科附近。(圖7.48 p44,閱讀材料)

  4、俄羅斯交通部門齊全,但交通運輸線在歐洲部分和亞洲部分的分布不平衡。

  (1)以鐵路運輸和管道運輸為主,歐洲部分鐵路密集,形成以莫斯科為中心的放射狀鐵路網,亞洲部分鐵路稀疏,有一條橫貫亞歐大陸的鐵路是西西伯利亞大鐵路,被稱為亞歐大陸橋。(第二條亞歐大陸橋起始點為中國連云港,終點為荷蘭鹿特丹)

  (2)伏爾加河是俄羅斯的母親河,是歐洲第一長河,流量豐富,水流平穩,航運價值高,通過運河,伏爾加河可以五海通航(波羅的海、白海、里海、亞速海、黑海)。

  5、莫斯科是俄羅斯首都,俄羅斯最大的城市,是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有世界著名的克里姆林宮和紅場;第二大城市是位于波羅的海沿岸的圣彼得堡;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是太平洋沿岸的港口城市;摩爾曼斯克是北冰洋沿岸的終年不凍港。

  七年級地理下冊知識點 4

  地球的自轉

  1.地球的自轉:地球繞地軸不停地旋轉的運動。

  2.地球自轉的方向:自西向東。

  (1)從北極上空俯視,地球作逆時針方向旋轉。

  (2)從南極上空俯視,地球作順時針方向旋轉。

  3.地球自轉的周期:約1天(約24小時)。

  4.地球自轉產生的現象。 (1)東升西落 (2)晝夜交替

  5.晝夜現象:由于地球是一個不發光、不透明的球體。晝夜交替現象:地球不停地自轉。

  6.晨昏線(圈):晝夜半球的分界線,它由晨線和昏線構成。

  (1)昏線:隨著地球的自轉,逐漸由晝變成夜的界線。

  (2)晨線:隨著地球的自轉,逐漸由夜變成晝的界線。

  1.地方時:因經度不同而不同的時刻,稱為地方時,東邊的地方時總是比西邊的'來得早。

  2.時區:把全球劃分成24個 150經度寬的地區,每個地區就叫做一個時區。

  區時:以中央經線的地方時作為全區統一使用的標準時間。區時計算原則:東正西負,東加西減

  3.北京的時間和“北京時間”。

  (1)北京的時間:北京的地方時,即東經1160經線的地方時

  (2)北京時間:東八區的區時,即東經1200經線的地方時。

  4.日界線:以1800經線為基線,稱為國際日期變更線,簡稱日界線。它是曲折。

  (1)東十二區和西十二區的時刻相同,但日期相差一天。

  (2)從西十二區越過日界線進入東十二區,日期要增加一天,反之就要減去一天。

  (3)西十二區在日界線東側(昨天),東十二區在日界線西側(今天)。

  (4)自東向西越過日界線,日期要增加一天,反之就要減去一天。

  (5)日界線的西側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點。

  1、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地球是一個兩極部位略扁的不規則的球體,它的平均直徑為6371米。

  2、緯線與緯度 在地球儀上,順著東西方向,環繞地球儀一周的圓圈,叫做緯線。所有的緯線都是圓,可稱為緯線圈;緯線圈的長度有長有短,赤道最長,往兩極逐漸縮短,最后成一點。緯線都 指示東西方向。

  赤道 是最長和緯線,長約4萬千米。它與兩極之間的距離相等,把地球分為南、北兩個半球。赤道是地球儀上的零度緯線。赤道以北的緯度,叫北緯,習慣上用

  3、經線和經度 在地球儀上,連接南北兩極并同緯線垂直相交的線叫做經線,也叫子午線。所有的經線都是半圓狀;長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線 地球儀上的零度經線叫做本初子午線,從本初子午線向東、向西,各分作1800,以東的1800屬于東經,習慣上用“E”為代號,以西的1800屬于西經,習慣上用“W”為代號。

  國際上習慣用200W和1600E的經線圈,作為劃分東、西半球的界線。

  4、地球自轉與晝夜交替 地球繞地軸不停地旋轉,這叫做地球自轉,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自轉一周的時間大約是24小時,也就是一天。這樣就產生了晝夜交替的現象。

  5、地球公轉和季節變化 地球在自轉的同時,又圍繞著太陽公轉,地球公轉的方向也是自是自西向東,公轉一周的時間就是一年。公轉的軌道平面與地軸總是保持著66.50的夾角。由于地球的公轉,產生了季節的變化。

  6、五帶的劃分 熱帶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一年之中有陽光直射現象,地面獲得的太陽光熱最多,氣候終年炎熱。回歸線是熱帶和溫帶的分界線。

  寒帶在北極圈以北和南極圈以南的地區,有極夜和極晝的現象。極圈是寒帶和溫帶的分界線。溫帶在北回歸線和北極圈之間、南回歸線和南極圈之間的地區,一年中沒有極夜和極晝的現象,地面得到的太陽光熱比熱帶少,比寒帶多,氣候上的四季變化比較明顯。

  七年級地理下冊知識點 5

  1、俄羅斯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在亞歐大陸北部。俄羅斯溫帶大陸性氣候廣布,冬季寒冷漫長,夏季溫暖短暫。

  2、俄羅斯地跨亞歐兩大洲,又跨東西兩半球,公認為歐洲國家,通用俄語。歐洲部分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3、俄羅斯境內的貝加爾湖是世界最深湖泊,俄羅斯首都和最大城市是莫斯科,第二大城市和重要港口是圣彼得堡,北冰洋沿岸的'摩爾曼斯克港,終年不凍。

  4、俄羅斯工業最發達地區是莫斯科,其重工業發達,輕工業落后。

  5、俄羅斯亞洲部分的西伯利亞大鐵路,橫跨亞歐大陸,稱為亞歐大路橋。伏爾加河為歐洲最長河,通過運河,與波羅的海、白海、黑海、亞速海、里海相通,稱為‘五海通航’。

  地形、山脈:①烏拉爾山脈,

  ②東西伯利亞山地,

  ③東歐平原,

  ④西西伯利亞平原,

  ⑤中西伯利亞高原,

  河湖、海洋:⑥伏爾加河

  ⑦黑海⑧里海

  ⑨貝加爾湖⑩北冰洋

  城市:A莫斯科B圣彼得堡C摩爾曼斯克

  七年級地理下冊知識點 6

  第七單元——我們鄰近的國家和地區

  日本:

  1、日本的組成: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4個大島、3900多個小島組成。

  2、主要城市沿海分布,如東京、橫濱、名古屋、大阪、神戶、北九州、長崎等。

  3、多優良港灣:海岸海曲折,多優良港灣。神戶和橫濱是兩個最要的對外貿易港。

  4、多火山地震:日本地處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的交界處所以,日本多火山、地震。

  5、日本跨經緯度廣將使日本的地理環境更為復雜多樣。

  6、日本發展經濟的不利和有利條件。日本地域狹小,鐵礦、石油、煤炭等礦產資源貧乏,絕大部分依賴進口。國內市場狹小,產品大部分靠出口。

  7、“進口——加工——出口”型經濟模式。形成了以加工貿易為主的經濟。對外貿易對象主要有美國、中國和歐洲。

  8、是東西方兼容文化的典型。

  9、服裝:和服,第一高峰:富士山。

  10、日本對其它國家的影響:

  ①日本把污染嚴重的企業移到海外,會使其它國家的環境受到污染,導致環境質量的下降;

  ②日本從本國利益出發,保護本國資源的意識很強,但是大量進口木材或遠洋超量捕撈,將導致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資源嚴重破壞,進而導致全球生態環境失調。

  11、工業分布特點及原因:日本工業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

  東南亞的位置,河流與城市:

  1、十字路口的位置:東南亞地處亞洲與大洋洲、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十字路口”。尤其是馬來半島與蘇門答臘島之間的馬六甲海峽,是溝通太平洋與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日本把它稱為“海上生命線”。

  2、地形特點:山河相間、縱列分布。范圍: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中南半島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3、東南亞惟一的內陸國是老撾;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的.群島國家,被稱作“千島之國”。

  4、東南亞的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泰國、越南、緬甸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國;泰國是的橡膠生產國;菲律賓是的蕉麻和椰子生產國;馬來西亞是的椰子生產國。

  印度自然環境特征:

  1、世界第二人口大國。

  2、印度的糧食作物水稻、小麥。經濟作物黃麻,棉花。

  3、地形:分為三部分,北部是喜馬拉雅山脈,中部是恒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

  4、自給有余的糧食生產:印度自推行“綠色革命”以來的結果。

  5、加爾各答是印度的麻紡織中心,孟買是的棉紡織中心,首都是新德里。

  6、氣候: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全年高溫,一年分為明顯的旱季和雨季。每年6—9月,盛行西南季風,降水多,為雨季。每年10月——次年5月,盛行東北季風,干旱少雨,為旱季。印度水旱災害頻繁。

  俄羅斯的位置、資源、工業和交通運輸業:

  1、位置:俄羅斯緯度較高,絕大部分位于北溫帶。跨亞歐兩洲。是世界上面積的國家。

  2、第一長河是伏爾加河

  3、氣候: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由于緯度高,冬季漫長漫長而寒冷,夏季短促而溫暖。

  4、資源:俄羅斯自然資源種類豐齊全,儲量豐富。主要礦產地有:庫爾斯克鐵礦、第二巴庫油田、秋明油田、庫茲巴斯煤礦。

  5、工業:重工業發達,工業主要分布在歐洲部分。四大工業區:①以莫斯科為中心的工業區;②以圣彼得堡為中心的工業區;③烏拉爾工業區;④新西伯利亞工業區。

  6、交通運輸:主要有西伯利亞大鐵路(亞歐大陸橋)。

  亞歐大陸橋為什么沿南部山修建?

  ①南部山區有豐富的礦場資源。

  ②俄羅斯北部山區緯度高,終年寒冷,氣溫低,有很深的凍土層,而在凍土層上修建鐵路難度大,而且安全系數較低。

  主要城市:莫斯科(首都,城市),圣彼得堡(第二大城市)、摩爾曼斯克(終年不凍港)、符拉迪活斯托克(海參崴)、伏爾加格勒(伏爾加河河港)。

  七年級地理下冊知識點 7

  1.中東石油特點:

  儲量大埋藏淺出油多油質好開采成本低

  2.未來發展出路:

  沙漠旅游發展水果業節水農業發展牧業

  3.中東是目前世界上石油資源最多的地區

  中東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灣及其沿岸地區,五個重要的產油國: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科威特阿聯酋。絕大部分通過海運運往西歐美國和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

  4.中東石油外運的'三條主要航線

  ①航線A往西: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阿拉伯海——印度洋——紅海——蘇伊士運河——地中海——大西洋——西歐美國

  5.航線A經過蘇伊士運河到歐洲路途最短,噸位運費最經濟,但運河地狹水淺,郵輪噸位不高。

  ②航線B往西: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阿拉伯海——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歐美國

  6.航線B經好望角到歐洲路途較遠,但水道寬闊,可以運行巨型郵輪。

  ③航線C往東: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阿拉伯海——印度洋——馬六甲海峽——太平洋——日本

  七年級地理下冊知識點 8

  第六章我們生活的大洲——亞洲

  第一節位置和范圍

  一、世界第一大洲

  1.地理位置:

  ①半球位置:絕大部分位于北半球和東半球。

  ②海陸位置:北臨北冰洋,東臨太平洋,南臨印度洋;東北以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為界,東南隔海與大洋洲相望,西南以蘇伊士運河與非洲為界,西北以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和土耳其海峽與歐洲為界。

  ③緯度位置:跨熱帶、溫帶、寒帶,大部分屬于溫帶。

  2.亞洲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洲,也是世界上跨緯度最廣、東西距離最長的洲。

  3.亞洲按照地理方位分為東亞、東南亞、南亞、西亞、中亞、北亞6個地區。

  4.會解釋亞洲不同地區居民的生活差異與環境的關系。

  第二節自然環境

  二、地形和河流

  1.地形特點:類型多樣,以高原、山地為主;地勢起伏大,中部高、四周低。

  2.河流特點:大多發源于中部高原、山地,呈放射狀流向周邊的海洋。

  注入北冰洋的河流: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

  注入太平洋的河流:長江、黃河、黑龍江、湄公河等;

  注入印度洋的河流:恒河、印度河等;

  這些河流的流向都受地勢的影響,亞洲的中部多內流河如塔里木河、阿姆河、錫爾河最終不入海而是消失在沙漠中或注入內陸湖泊的原因是因為那里距海洋遠,降水少)

  3.亞洲的地理之最:

  喜馬拉雅山脈——世界最高的山脈;

  珠穆朗瑪峰——世界最高峰;

  青藏高原——世界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稱;

  里海——世界最大的湖泊;

  貝加爾湖——世界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

  死海——世界陸地最低點;

  阿拉伯半島——世界最大半島;

  馬來群島——世界最大群島。

  西西伯得亞平原——亞洲最大的平原;

  湄公河——亞洲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

  三、復雜的氣候

  1.氣候特點:

  ①復雜多樣;

  ②大陸性氣候分布廣;

  ③季風氣候顯著。

  2.形成亞洲氣候特點的主要影響因素:

  ①緯度位置:亞洲地跨熱帶、北溫帶和北寒帶

  ②海陸位置:東、北、南三面瀕臨大洋,西面深入到亞歐大陸內部

  ③地形因素:地形以山地、高原為主,地勢起伏大。

  3.亞洲東部和南部世界上季風氣候分布面積最廣、季風特點最為典型的地區。

  4.夏季風和冬季風的差異

  5.季風氣候的有利和不利影響:

  有利影響:雨熱同期,對農業生產有利。

  不利影響:降水很不穩定易發生水旱災害(夏季風過強易形成洪澇災害;夏季風過弱易形成旱災)。

  第七章我們鄰近的地區和國家

  第一節日本

  一、多火山、地震的島國

  1.地理位置:

  海陸位置:位于亞洲東部、太平洋洋西北部的島國,東臨太平洋洋,西臨日本海。

  2.領土組成:由本洲、北海道、四國、九洲等四個大島及其附近的.小島組成。

  領土評價:國土南北狹長,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對日本的漁業、造船業、海上運輸和對外經濟聯系十分有利。

  3.地形特點:以山地、丘陵為主,平原面積狹小,多分布在沿海。

  4.多火山、地震。(富士山是日本象征,是活火山。)

  日本位于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位于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之間,地殼活躍。

  二、與世界聯系密切的工業

  1.經濟特點:加工貿易經濟(進口原料—加工—出口工業產品型經濟,對外依賴嚴重,要從國外進口原材料,出口制成品。)

  2.日本經濟與世界聯系密切(眼光瞄準海外市場)的原因:

  優勢:便利的海運條件,先進的科學技術

  劣勢:地域狹小,資源貧乏,國內供給嚴重不足,對外依賴十分嚴重。

  3.工業分布特點: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

  4.主要工業區和工業城市:(按自東向西的順序)京濱工業區(首都東京和橫濱),名古屋工業區,阪神工業區(大阪和神戶),瀨戶內工業區,北九州工業區。

  三、東西方兼容的文化(會舉例說明)既有濃厚的大和民族的傳統色彩,又有強烈的西方氣息。

  第二節東南亞

  一、“十字路口”的位置

  1.組成: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

  2.海陸位置:位于亞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洋之間的“十字路口”。

  位于馬來半島與蘇門答臘島之間的馬六甲海峽是歐洲、非洲與東南亞、東亞各港口最短航線必經之路,是西亞、非洲石油運輸到東亞的主要通道,被稱為“海上生命線”。

  二、熱帶氣候與農業生產

  1.緯度位置:大部分位于熱帶。

  2.主要氣候類型及特點:熱帶雨林氣候、熱帶季風氣候,具有全年高溫、降水豐沛特點。

  3.主要糧食作物水稻,同時也是世界重要的熱帶經濟作物生產基地之一,是世界上天然橡膠、棕櫚、油棕、椰子、蕉麻的最大產地。

  4.理解日常消費行為與東南亞熱帶雨林保護

  三、山河相間與城市分布

  1.山河相間與城市分布中南半島上的山脈、大河多由北向南延伸,具有山河相間,縱列分布的特點。

  2.河流與城市的關系:中南半島的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3.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的好處與弊端:

  好處:

  A河流沿岸地形平坦,為城市提供建設用地;

  B河流是水運通道。對外交通便捷;

  C為城市工業生產和居民生活提供充足水源;

  D土壤肥沃,灌溉便利,農業發達;

  弊端:

  A豐水季節容易發生洪澇災害,對人民生活造成威脅;

  B城市污水會污染河流。

  四、熱帶旅游勝地

  緬甸仰光的大金塔,印尼的婆羅浮屠,柬埔寨的吳哥窟,泰國曼谷的水上市場,越南的下龍灣,花園城市新加坡。

  第三節印度

  一、世界第二人口大國

  1.印度是南亞面積最大的國家。

  2.2011年,印度人口達到12.1億,居世界第二位,目前,印度的人口還以較快的速度增長。

  二、熱帶季風氣候與糧食生產

  1.絕大部分位于熱帶和亞熱帶,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

  2.熱帶季風氣候特點:全年高溫,分旱雨兩季。(每年10—次年5月為旱季,盛行東北季風;每年6—9月為雨季,盛行西南季風。)

  3.西南季風很不穩定,水旱災害頻繁:西南季風來得早、退得晚或風力強盛,易引起水災;西南季風來得晚、退得早或風力太弱,易引起旱災。

  4.主要糧食作物:水稻和小麥

  地形:北部—山地—喜馬拉雅山脈;中部—平原—恒河平原;南部—高原—德干高原。

  糧食生產與自然條件的關系:水稻主要分布在降水較多、氣溫高的平原地區;小麥主要分布在降水較少、氣溫低的高原地區。

  三、迅速發展的服務外包產業

  1.印度利用本國人力資源豐富、勞動力成本較低、英語普及,信息技術發展較早等優勢,積極承接國外服務外包訂單,發展了信息技術服務外包產業。服務外包產業具有信息技術含量高、利潤大、資源消耗少等特點。

  2.軟件外包業務占全球軟件外包市場的2/3,有世界辦公室之稱。班加羅爾是印度軟件外包產業的發源地。

  第四節俄羅斯

  一、橫跨亞歐大陸北部

  1.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

  2.地理位置:

  (1)經緯度位置:大部分位于50°N—70°N之間,領土大部分在北溫帶,北部有一小部分在寒帶;經度介于20°E—180°之間,是世界上跨經度最廣的國家。

  (2)海陸位置:位于亞歐大陸北部,北臨北冰洋,東臨太平洋,西瀕波羅的海,東北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陸上與芬蘭、白俄羅斯、烏克蘭、哈薩克斯坦、中國、蒙古、朝鮮等國為鄰。

  3.俄羅斯是跨亞、歐兩洲的歐洲國家,但傳統上被視作的歐洲國家。

  4.地形以平原為主,西部平原為主,東部多高原、山地。

  從西向東分布的主要地形區和主要河流是:分布最廣的地形類型是平原。

  5.河流域湖泊:伏爾加河是歐洲最長河,被譽為俄羅斯母親河;俄羅斯的貝加爾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

  6.氣候: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特點:冬季寒冷漫長、夏季溫暖短促,年溫差大,降水少。

  二、自然資源豐富,重工業發達

  1.自然資源種類齊全,儲量豐富,是世界上少數幾個資源能夠自給的大國之一。(石油、天然氣、煤、鐵、有色金屬、等的儲量和產量,森林的蓄積量,水能的蘊藏量都在世界名列前茅。俄羅斯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出口國之一,被稱為“世界加油站”)

  2.工業基礎雄厚,部門較齊全。重工業發達,輕工業發展相對滯后。核工業和航天工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3.主要工業區:圣彼得堡工業區(俄羅斯食品、紡織工業最發達的地區)、莫斯科工業區(俄羅斯工業最發達)、烏拉爾工業區、新西伯利亞工業區。

  4.用實例說明俄羅斯因地制宜發展工業.工業區形成與發展,與周邊分布的自然資源有密切關系。(工業分布靠近原料產地)

  三、發達的交通

  1.交通部門齊全,鐵路、公路、航空、內河、海洋和管道運輸均發達。交通運輸線在歐洲部分和亞洲部分分布不平衡:歐洲部分鐵路密集,形成以莫斯科為中心的放射狀鐵路網;亞洲部分稀疏,西伯利亞大鐵路,被稱作“亞歐大陸橋”。

  2.亞洲部分西伯利亞鐵路主要分布在南部山區的原因:

  ①從地形上看,俄羅斯亞洲部分南部多山,增加了修建鐵路的難度,同時,也增加了鐵路建設的成本。

  ②北部緯度高,氣候寒冷,土壤結冰期長;而南部緯度較低,氣候較溫暖。

  ③從資源、工業、人口和城市的分布來看,南部礦產資源豐富,在此修建鐵路,有利于資源的開發和工業的發展。且南部人口城市更集中,且鄰國眾多,便于發展經濟。

  3.俄羅斯客運以鐵路和公路運輸為主,貨運以鐵路和管道運輸為主。

  4.五海通航:伏爾加河連接波羅的海、白海、黑海、亞速海、里海。

  5.首都莫斯科是公路、鐵路、內河和航空運輸的樞紐;圣彼得堡是俄羅斯第二大城市和波羅的海沿岸重要港口。

  七年級地理下冊知識點 9

  1.世界第一大洲——亞洲(面積最大,跨緯度最廣,東西距離最長)。

  (1)半球位置:大部分位于北半球、東半球。

  (2)海陸位置:亞歐大陸東部,西北隔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與歐洲為鄰;西南隔蘇伊士運河與非洲相鄰;東北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為鄰;東南隔海與大洋洲相望;北臨北冰洋,東臨太平洋,南臨印度洋。

  (3)緯度位置:世界上跨緯度最廣的大洲。赤道、北回歸線、北極圈分別從南部、中部和北部穿過,地跨寒、溫、熱三帶。

  (4)亞洲地理分區:劃分為東亞、東南亞、南亞、西亞、中亞、北亞六個分區。其中東亞包括中國、蒙古、日本、朝鮮和韓國。

  2.地形和河流。

  (1)亞洲地勢地形特點:起伏很大,中部高、四周低,中部以高原和山地為主,沿海多平原。

  (2)亞洲河流分布特點:發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狀流向周邊的海洋。主要河流:長江、黃河、湄公河、印度河、恒河、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等。

  3.復雜的氣候:亞洲的氣候具有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和大陸性氣候分布廣的特點。

  第二節人文環境

  1.人口最多的大洲。

  亞洲地廣人多。東亞、東南亞和南亞是人口稠密的地區,亞洲共有6個國家人口超過1億(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日本)2.亞洲的三大人類文明發祥地。

  亞洲的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印度河流域和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也稱“兩河流域”),因其適宜的'氣候、豐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地,而分別成為人類文明發祥地。

  3.經濟差異。

  亞洲各國經濟發展差異大,少數國家屬于發達國家如日本,大部分屬于發展中國家。

  七年級地理下冊知識點 10

  1、巴西概況:

  ⑴巴西是拉丁美洲人口最多,面積的國家。國土面積居世界第四位。

  ⑵位置:海陸位置――瀕臨大西洋,是一個臨海國。

  緯度位置――巴西絕大部分國土位于南回歸線和赤道之間,地處熱帶,是一個熱帶國家。

  2、巴西地形特點:主要是平原和高原

  巴西氣候特點:以熱帶氣候為主,主要的氣候類型有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

  植被特點:熱帶雨林和熱帶草原分布廣泛。

  ⑴亞馬孫平原:世界面積的平原,該地區是常年高溫多雨的熱帶雨林氣候。這里有世界上的熱帶雨林區(被稱為地球之肺),有世界動植物王國之稱。

  ⑵巴西高原:世界上面積的高原,該地區是熱帶草原氣候。

  ⑶亞馬孫河:由西向東注入大西洋,是世界上第二長河,也是世界上水量、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

  3、發展中的工農業大國:

  ⑴是南美洲經濟實力的國家。

  ⑵巴西主要工業部門和分布:巴西有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工業發展水平較高,鋼鐵、機械、食品工業較發達。

  工業分布:巴西的重工業多分布在東南部鄰近鐵礦和海上交通便利的圣保羅,里約熱內盧地區,工業分布不平衡。農業區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

  分布在東南沿海的原因:氣候溫和濕潤、交通便利,人口集中,有充足的勞動力,開發較早。

  ⑶農業機械化程度較高:是世界的咖啡生產國和出口國;蔗糖、香蕉、劍麻的產量居世界首位,牛肉大量出口。

  ⑷豐富的資源:鐵礦豐富;水能資源豐富(世界水電站———尹泰普水電站)。

  4、熱帶雨林的.危機:

  ⑴亞馬孫熱帶雨林的作用:

  A、調節全球氣候;

  B、為全球提供新鮮的空氣;

  C、涵養水源,保護淡水資源;

  D、保護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E、提供良好生境,維護生物多樣性;

  F、提供木材。

  ———被稱為“地球之肺”、“空氣凈化機”

  ⑵亞馬孫熱帶雨林遭受破壞的原因及產生的后果:

  破壞的原因:

  A、為了興建亞馬遜橫斷公路等數條干線公路,許多受雇于外國公司的伐木者,把公路沿線的優良木材席卷而去。

  B、為了發展采礦業,開辟大型農牧場,人們不惜把大片的森林化為烏有;

  C、本國墾荒的貧苦農民,采用原始的刀耕火種的方法,在公路兩旁肆意砍倒數木,開墾種地。

  產生的后果:森林遭受破壞,水土嚴重流失,珍貴的野生動物遭劫,全球生態環境受到嚴重威脅。

  七年級地理下冊知識點 11

  七年級下冊地理知識點:地形和河流

  1、亞洲地形特點:地面起伏大,中間高,四周低;地形復雜多樣,以高原、山地為主。

  2、主要地形區:青藏高原~~位于亞洲中部,被稱為“世界屋脊”;西西伯利亞平原~~位于亞洲北部,是亞洲最大的平原;

  3、主要河流及注入海洋: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注入北冰洋;黃河、長江、湄公河流入太平洋,恒河注入印度洋。

  4、河流分布特點:大多發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狀流向周邊的`海洋。原因是亞洲地勢中間高、四周低。

  5、湖泊:里海~~世界最大的湖泊,咸水湖;貝加爾湖~~世界最深、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死海~~世界陸地的最低點。

  七年級下冊地理知識點:自然環境

  一、世界第一大洲

  1、半球位置:亞洲大部分位于東半球、北半球。

  2、瀕臨海洋:亞洲北部為北冰洋,東部為太平洋,南部是印度洋。

  3、相臨大洲及分界線:亞洲西北以烏拉爾山、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和土耳其海峽與歐洲為界;亞洲西南以蘇伊士運河與非洲為界;南面隔海與大洋州相望;東北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

  4、亞洲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洲,也是跨緯度最廣、東西距離最長的一個洲。

  5、亞洲分區:按地理方位將亞洲分為東亞、東南亞、南亞、西亞、中亞、北亞。

  6、中國位于東亞,東亞還包括朝鮮、韓國、日本、蒙古。

  7、中國北鄰北亞,西鄰西亞和中亞,西南鄰南亞,南鄰東南亞。

  七年級下冊地理知識點:復雜的氣候

  1、氣候特點: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大陸性氣候分布最廣。

  2、氣候影響因素:緯度因素~~亞洲跨熱帶、溫帶、寒帶,緯度越高氣溫越低;海陸因素~~亞洲東、南、北三面瀕臨海洋,降水東部、南部多,中部、西部少;地形因素~~青藏高原、帕米爾高原因為海拔高,形成了高原山地氣候。

  3、主要氣候類型:熱帶雨林氣候,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熱帶亞熱帶沙漠氣候,地中海氣候,高原山地氣候,寒帶氣候。

  4、溫帶大陸性氣候:它是亞洲分布范圍最廣的氣候類型,它覆蓋了亞洲的中、西部,其氣候特點是冬季寒冷而漫長,夏季溫暖而短暫,降水少且集中分布在夏季,氣溫年溫差大

  5、季風氣候: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南部,受夏季風強弱的影響,易發生旱澇災害。

  6、非洲氣候分布特點:以赤道為中心,氣候類型南北對稱分布;以熱帶氣候為主,熱帶雨林、熱帶草原氣候分布很廣。

  七年級地理下冊知識點 12

  我們生活的大洲———亞洲

  第一節自然環境

  1、地理位置:

  ①亞洲的半球位置:亞洲大部分位于東半球和北半球,但它又同時地跨東西半球和南北半球

  ②亞洲的緯度位置:亞洲大致位于10°S——80°N之間,地跨熱帶、溫帶和寒帶,是世界上跨緯度最廣的大洲。

  ③海陸位置:亞洲東臨太平洋、北臨北冰洋、南臨印度洋,西與歐洲相連,分界線是烏拉爾山—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土耳其海峽。西南隔蘇伊士運河與非洲為鄰,東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東南隔海與大洋洲相望。亞洲是東西距離最長的大洲。

  2、大小:亞洲是世界上面積的洲(原因是:1)面積2)跨緯度最廣3)東西距離最長)

  七大洲按面積大小排列為: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

  3、地理分區:習慣上把亞洲分為6個地區:東亞、東南亞、南亞、中亞、西亞和北亞。各個地區和國家如下表所示:

  地區國家

  東亞中國、蒙占、朝鮮、韓國、日本

  東南亞緬甸、泰國、老撾、柬埔寨、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文萊、印尼、東帝汶

  南亞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孟加拉國、斯里蘭卡、馬爾代夫

  西亞土耳其、以色列、約旦、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阿富汗、科威特

  北亞俄羅斯的一部分

  4、東亞的國家有:中國蒙古朝鮮韓國日本

  5、亞洲地形的特點:1)地勢中部高,四周低2)以高原,山地為主,平均海拔高3)地面起伏大

  6、亞洲地跨熱帶,溫帶和寒帶,東,北,南三面瀕臨大洋,西面深入到亞歐大陸內部。

  7、亞洲氣候的特點1)復雜多樣2)季風氣候顯著3)大陸性氣候分布廣(記住P76.9各種氣候在圖中的分布)

  ●氣候特點解析:

  ①氣候復雜多樣:亞洲地跨寒帶、溫帶和熱帶,東、北、南三面瀕臨海洋,西南深人到亞歐大陸內部;地形復雜多樣。受緯度位置、海陸分布、地形的影響,亞洲的氣候復雜多樣。除溫帶海洋性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以外,世界上的各種氣候在亞洲都有分布。

  ②季風氣候顯著:亞洲背靠世界上的陸地——亞歐大陸,瀕臨世界上的大洋——太平洋,海洋和陸地之間的熱力差異十分顯著,形成了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風氣候區。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手風氣候都有分布,其中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惟獨亞洲有分布

  ③大陸性氣候分布廣(溫帶大陸性氣候幾乎占亞洲的一半):亞洲為世界第一大洲,面積廣大,亞洲內陸距海遠,受海洋影響小。夏季內陸升溫快,冬季降溫也快,因此冬冷夏熱;由于內陸距海遠,海洋水汽難以到達,因此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氣候對農業的影響:在亞洲,季風氣候對農業的影響尤為突出。在亞洲東部和南部季風氣候區,降水與夏季風的強弱有著密切的關系。一般說來,夏季風強的年份,從海洋上帶來的水汽多,降水也多;反之,夏季風弱的年份,降水也較少。如果降水過多,就可能造成洪澇災害;反之,降水過少,就可能形成旱災。因此,亞洲東部和南部(季風區)雨熱同期,使農作物得以旺盛生長,但常受不穩定的夏季風影響而發生旱澇災害,嚴重威脅著農業生產。

  8、在世界各種氣候類型中,亞洲缺少的是溫帶海洋性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

  9、亞洲東部和南部夏季的降水與夏季風的強弱有著密切的關系。常受旱澇災害的影響

  10、非洲氣候的分布特點以赤道為界,南北對稱,由赤道向北向南是熱帶雨林,熱帶草原,亞熱帶和熱帶沙漠,地中海氣候。

  11、亞洲河流的特點:發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狀流向周邊的海洋。主要河流如下表奔流人海:

  河流流向特征注入海洋

  長江自西向東長度、流量亞洲第一,世界第三太平洋

  黃河自西向東長度5500千米,中國第二長河太平洋

  湄公河自西北向東南在我國境內稱瀾滄江,亞洲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太平洋

  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自南向北位于亞洲北部,緯度較高,冬季河流冰期較長北冰洋

  恒河自西向東位于亞洲南部,流經印度、孟加拉國印度洋

  印度河自北向南位于亞洲南部,流經巴基斯坦印度洋

  12、世界之最:

  1)世界的水電站———長江三峽水電站(其次是伊泰普水電站)

  2)世界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米

  3)世界領土面積的國家———俄羅斯

  4)世界上第一長河———尼羅河(6600千米)第二長河———亞馬孫河第三長河———長江第四長河———密西西比河

  5)世界面積的洲:亞洲(面積4400萬平方公里)。 6)世界海拔的洲:南極洲(平均海拔2350米)。

  7)世界海拔最低的洲:歐洲(平均海拔約300米)。 8)世界的洋:太平洋(面積約1.8億平方公里)。

  9)世界的半島:阿拉伯半島(300萬平方公里)。 10)世界的島:格陵蘭島(217萬平方公里)。

  11)世界的群島:馬來群島(或南洋群島20000多個)。12)世界的海:珊瑚海(479萬多平方公里)。

  13)世界的內海:地中海(250萬平方公里)。

  14)世界的咸水湖,的內陸湖,的湖泊:里海(37萬多平方公里)。

  15)世界的淡水湖:蘇必利爾湖(82400平方公里)。16)世界最深的湖:貝加爾湖(1620米)。

  17)世界淡水湖群:北美五大湖(蘇必利爾、密歇根、休倫、伊利、安大略)

  18)世界最長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15000公里)。 19)世界最長的'山脈:安第斯山脈(9000公里)。

  20)世界的平原:亞馬孫平原(600萬平方公里)。21)世界的高原:巴西高原(500多萬平方公里)。22)世界的高原:青藏高原(4000米以上)。 23)世界最長的裂谷帶:東非裂谷帶(長6000公里)。

  24)世界上水量,流域面積最廣的大河————亞馬孫河25)世界陸地的最低點———死海

  26)世界上含沙量,最難治理的河流————黃河26)世界面積最小的國家—梵蒂岡

  27)世界的盆地———剛果盆地28)世界的沙漠———撒哈拉沙漠

  注意:P2圖6.2亞洲的范圍P5閱讀材料亞洲地理集錦

  第二節人文環境

  1、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亞洲人口占61%;世界上人口超過l億的國家共有10個,其中有6個位于亞洲(東亞的中國、日本,東南亞的印度尼西亞,南亞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東亞,東南亞和南亞是亞洲人口稠密的地區。

  按人口數量由多到少依次為:亞洲、非洲、歐洲、拉丁美洲、北美洲、大洋洲。(南極洲無常住人口);

  按自然增長率由多到少依次為:非洲、拉丁美洲、亞洲、大洋洲、北美洲、歐洲

  2、亞洲眾多的人口,對資源和環境產生了沉重的壓力。

  3、多樣的地域文化:亞洲大小民族共有1000個左右,約占世界民族總數的一半(不同地區的民族,在建筑、服飾、音樂、舞蹈、禮儀等方面表現出不同的文化藝術風格和不同的民風民俗。如:日本的抗震建筑、沙特阿拉伯的帳篷和長袍。亞洲的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印度河流域和美索不達米業平原(兩河流域),因其適的溫帶或熱帶氣候、豐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地,而分別成為人類文明的發祥地。亞洲的三個人類文明發祥地是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印度河流域美索不達米亞平原

  4、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東亞,東南亞的一些國家,如新加坡,韓國,馬來西亞,泰國等,先后大力發展出口加工工業,推進了本國經濟的發展。西亞波斯灣沿岸的國家,如沙特阿拉伯,因為大量出口石油資源,而成為比較富裕的國家。

  5、理解P13頁圖6.17亞洲不同地區的住房,服飾的差異。

  6、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水平: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與國內生產總值。

  7、經濟發展差異:在亞洲少數國家屬于發達國家,如日本;大部分國家屬于發展中國家。各國經濟發展的差異很大。同為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的差異也較大。主要原因是:除日本外,各國過去長期遭受殖民統治,工業基礎一般較薄弱。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新加坡、韓國、馬來西亞、泰國等經濟發展較快

  8、三類產業的劃分:第一產業是農業(包括林業,漁業,牧業)。第二產業是工業和建筑業。第三產業是流通部門和服務部門。

  9、國家的產業結構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越高的國家,經濟越發達,第三產業比重大,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越低的國家,經濟越落后,第一產業比重越大。

  注意:P11活動2

  第七章我們鄰近的國家和地區

  第一節日本

  一、位置:屬于東亞,是太平洋西北部的島國。東面臨太平洋,西隔日本海,朝鮮海峽,東海同中國,韓國,朝鮮,俄羅斯相望北有鄂霍次克海。

  日本國土南北狹長,并與經線斜交,日本大部分處在23N——46N之間,跨經、緯度廣,將使日本的地理環境更為復雜多樣,如跨緯度廣,日本的南北溫差就大,跨經度廣,東西地方時間差就大。

  二、組成: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等四大島組成,其中面積的是本州島,(將位置和組成中的海洋和島的名稱在書上18頁圖7.2找到位置并記住)

  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神戶和橫濱是日本的兩個對外貿易港口,這對日本的漁業,造船業,海上運輸和對外經濟聯系十分有利。

  三、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平原面積狹小。

  富士山是日本國的象征,是一座活火山,也是全國的峰。山麓櫻樹成林,景色迷人的平原為關東平原。

  四、多火山,地震。被稱為“地震國”和“世界火山博物館”

  原因:位于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交界地帶,即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

  五、氣候;溫帶和亞熱帶季風氣候。

  氣候特征:(具有海洋性特征),冬季較為溫暖,夏季較為涼爽,降水較為豐富,太平洋沿岸夏季多臺風。

  六、經濟類型:加工貿易型經濟(“進口——加工——出口”型經濟模式)。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日本大量進口原料、燃料,然后依靠高技術和充足的勞動力資源,對進口原料進行加工,制成高品質的工業產品,再銷往世界各地,形成了以加工貿易為主的經濟。對外貿易對象主要有美國、中國和歐洲。

  特點:對外依賴嚴重,對外進口原料和燃料,出口工業品

  國情:資源貧乏,國內市場狹小

  ●日本發展經濟的不利條件。日本地域狹小,鐵礦、石油、煤炭等礦產資源貧乏,絕大部分依賴進口。國內市場狹小,產品大部分靠出口。

  ●日本發展經濟的的優勢:a、島國多港灣,海運便利;b、勞動力素質高;c、科學技術先進,管理效率高。

  ●日本經濟的有利和不利影響:日本經濟對外依賴嚴重,有利的影響是可促進日本科技水平的迅速提高,可促進勞動力素質的提高,從而使日本的工業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更具有競爭力;不利的影響是世界經濟危機的發生,必然使日本的經濟受到沉重的打擊。

  七、工業區的分布:

  ●分布特點: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原因:便于原燃料的進口和產品的出口

  ●主要工業區主:有以東京,橫濱為中心的京濱工業區,以名古屋為主的名古屋工業區,以大阪和神戶為中心的阪神工業區,瀨戶內工業區,以北九州為主的北九州工業區(將工業區和所在的城市在書上23頁圖7.13中找到并記住)

  ●日本加速擴大海外投資,建立海外的生產與銷售基地。日本投資建廠的主要對象是美國,西歐,東亞和東南亞地區。

  好處:

  ①利用發展中國家的廉價資源和廉價勞動力,降低生產成本;

  ②加入國際經濟技術的合作和國際市場的競爭;

  ③保護本國的自然資源,減緩資源消耗,保護本國資源;

  ④減少運輸成本的投入。

  對其它國家的影響:

  ①日本把污染嚴重的企業移到海外,會使其它國家的環境受到污染,導致環境質量的下降;

  ②日本從本國利益出發,保護本國資源的意識很強,但是大量進口木材或遠洋超量捕撈,將導致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資源嚴重破壞,進而導致全球生態環境失調。

  八、文化:民族構成單一,以大和民族為主,既有大和民族的傳統色彩,又有強烈的現代氣息,是東西方文化兼容的典型

  第二節東南亞(南洋)

  一、位置:東南亞在亞洲的東南部,地處亞洲與大洋州,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十字路口”

  陸上鄰國:中國,印度,孟加拉國

  二,馬六甲海峽:

  1、位置;位于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

  2、重要性:是從歐洲,非洲向東航行到東南亞,東亞各港口最短航線的必經之地,是連接太平洋與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日本把它稱為“海上生命線”。

  三、組成:

  1、包括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世界的群島)兩大部分(請將中南半島,馬來半島和馬來群島,馬六甲海峽,印度洋,南海,太平洋落實到書上27頁圖7.18)

  2、國家:共有11個,其中與中國陸地接壤的是:緬甸、老撾、越南;惟一的內陸國是老撾;島國有印度尼西亞(世界的群島國家,被稱作“千島之國”),新加坡(有花園城市之稱),菲律賓。

  七年級地理學習方法

  一、要善于把不同的地理事物聯系起來。把不同的地理事物之間建立起聯系,首先必須問“為什么?”這樣便會養成由果推因的良好的地理思維習慣。例如:世界雨極是印度的乞拉朋齊,那么,為什么乞拉朋齊會成為世界的雨極呢?結合地圖,根據乞拉朋齊所處的地理位置便可分析出,乞拉朋齊位于喜馬拉雅山的迎風坡,這里有大量的地形雨,這樣,氣候便和地形、位置相互聯系起來了。

  二、對地理原理,概念的理解要把握住要點、抓住關鍵。對地理原理、要領的掌握,并不要求象物理、數學分式、定理那樣精確,只要抓住其中的關鍵、要點便十分容易地理解并把它們掌握住了。例如:“在自然界中,對人類有利用價值的陽光、空氣、水等都是自然資源”這一對自然資源概念的理解。我們應該抓住兩個要點:第一,自然界中存在的,不是工業產品。如,汽油,雖然對人類有利用價值,但不是人類從自然界中直接獲得的,它是工業產品。第二,是對人類有利用價值的。沒有利用價值的不是,如沙漠雖然在自然界中存在著,但目前,對人類沒有利用價值,也不是自然資源。這樣就可以了。

  七年級地理學習技巧

  諧音記憶法即把枯燥的數據換成有趣的文字加以記憶。

  例3、下列幾個地理方面的世界之最:

  (1)世界最低點死海,海平面以下392米(死孩是三舅兒);

  (2)世界最深海溝馬里亞納海溝,深達11022米(加大馬力壓那海狗,它只搖搖動雙耳)。這是利用漢字諧音來換字,一語雙關,生動有趣,易于記憶。

  例4、地殼的物質組成按從多到少順序排列為:氧、硅、鋁、鐵、鈣、鈉、鉀、鎂等元素,可記為“養閨女貼給哪家美”。

【七年級地理下冊知識點】相關文章:

地理備考七年級下冊知識點03-04

七年級下冊地理要點知識點匯總12-18

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03-04

語文七年級下冊知識點03-03

七年級下冊語文知識點03-03

七年級英語下冊知識點03-29

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推薦】03-04

七年級下冊語文每課的知識點02-28

[薦]語文七年級下冊知識點03-04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最新在线午夜不卡视频 | 在线不卡高速播放AV电影 | 现在在线免费观看AV | 亚洲欧美人成电影在线观看 |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A级免费看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