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薇》同步練習題及答案

時間:2024-09-27 18:21:05 采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采薇》同步練習題及答案兩篇

  引導語:《采薇》為先秦時代的華夏族詩歌。全詩六章,每章八句。是一首戎卒返鄉詩。學完這首詩,我們需要做一些習題來鞏固知識,這樣才不會忘哦,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采薇》同步練習題及答案,讓我們一起來做題吧!

  同步練習題一

  一、知識積累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犭嚴 狁之故( )( ) 不遑啟居( ) 我戍未定( )

  王事不盬( ) 小人所腓( ) 靡使歸聘( )

  2.下列四組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

  A.望風披糜 憂心忡忡 即來之,則安之 世外桃園

  B.糜糜之音 縱橫馳聘 彌天大謊 人才輩出

  C.兵荒馬亂 戍馬倥傯 倉遑逃竄 箭拔弩張

  D.尋物啟事 莫名其妙 滄桑巨變 山清水秀

  3.下列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采薇采薇,薇亦作止:句尾語氣助詞,無實義。

  B.我戍未定,靡使歸聘:問候

  C.行道遲遲:很晚

  D.戎馬既駕,四牡業業:高大的樣子

  4.下列各組句中,每句都包含有通假字的一組是( )

  A.歲亦莫止/我戍未定 B.憂心孔疚/我行不來

  C.彼爾維何/彼路斯何 D.象弭魚服/小人所腓

  5.下列有關《詩經》常誤,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

  A.《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共收入從西周初期到春秋中葉約五百年間的詩歌305篇,有“詩三百”之稱。

  B.《詩經》為我國古典文字現實主義傳統的監觴,漢代儒家將其奉為經典,列為 “五經”之首;“楚辭”是我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先河,以《離騷》為代表,因此又稱“騷體”詩。

  C.《詩經》依據音樂的不同分為《風》、《雅》、《頌》三部分,其中《風》又稱為《國風》,藝術成就最高;《詩經》的形式以四言為主,普遍采用賦、比、興的手法,與“風”、“雅”、“頌”合稱為《詩經》六藝。

  D.《雅》分《大雅》和《小雅》,作者多屬貴族階級;詩作以歌頌和維護其統治為基本傾向�!恫赊薄肥恰洞笱拧分械囊黄�

  二、課文揣摩與拓展

  6.《采薇》一共分為六章,概括各部分的內容:

  第1章寫

  第2、3章寫

  第4、5章寫

  第6章寫

  全詩體現了

  7.閱讀4、5兩章,完成下列題目

  (1)“彼爾維何,維常之華。彼路斯何。君子之車。”簡析這四句詩表現的內容及作用的藝術手法。

  內容:

  藝術手法:

  (2)“牡”在詩中指駕車的雄馬,其本義是 ,其反義詞是 。請寫出含“牡”或其反義詞的成語 。

  (3)請結合“四牡骙骙”、“四牡翼翼”“四牡業業”“象弭魚服”等詩句,說說本詩描寫戰爭面的特色:

  參考答案:

  1.略;2.D;3.C;4.C;5.D;

  6.第1章:戍卒為抗擊外族的侵犯,背井離鄉,久不得歸而產生的悲傷。厭戰和對外族的仇恨。

  第2、3章:軍旅生活之苦。

  第4、5章:戰爭場面。

  第6章:戍卒歸途中悲傷痛苦的心情。

  全詩:普通士兵在離鄉出征的歲月里的艱苦生活和內心傷痛,表達了對戰爭的不滿和對故鄉的思念。

  7.(1)內容:由駐防地盛開棠棣之花的環境,引出將帥所乘的高大兵車。

  藝術手法:以環境的優美反襯戰爭的激烈;設問手法,自問自答,引出描寫對象。

  (2)雄性的鳥獸 牝 牝雞司晨、牝牡驪黃 牡牝不分。

  (3)本詩十分注重用具體生動的細節來展現戰爭生活的圖景。詩人對戰爭場面的描寫,并不是直接寫刀光劍影和廝打拼殺,而是寫戰馬“業業”,“骙骙”“翼翼”,寫“象弭”“魚服”,讓人想象到戰爭的慘烈。

  同步練習題二

  一、知識積累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犭嚴 狁之故( )( ) 不遑啟居( ) 我戍未定( )

  王事不盬( ) 小人所腓( ) 靡使歸聘( )

  2.下列四組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

  A.望風披糜 憂心忡忡 即來之,則安之 世外桃園

  B.糜糜之音 縱橫馳聘 彌天大謊 人才輩出

  C.兵荒馬亂 戍馬倥傯 倉遑逃竄 箭拔弩張

  D.尋物啟事 莫名其妙 滄桑巨變 山清水秀

  3.下列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采薇采薇,薇亦作止:句尾語氣助詞,無實義。

  B.我戍未定,靡使歸聘:問候

  C.行道遲遲:很晚

  D.戎馬既駕,四牡業業:高大的樣子

  4.下列各組句中,每句都包含有通假字的一組是( )

  A.歲亦莫止/我戍未定 B.憂心孔疚/我行不來

  C.彼爾維何/彼路斯何 D.象弭魚服/小人所腓

  一、填空

  1、《詩經》在先秦時不稱“經”,而是稱(“ ”)或“詩三百”,《詩經》本有305篇,舉其整數,故稱“詩三百”。( )初成為官學,被尊為經,始稱《詩經》,后世也有沿稱“詩三百”的。

  2、《詩經》主要收集了( )至春秋中葉五百多年間的作品。

  3、《詩經》描述了周代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揭示了周人的精神風貌和情感世界,故可以說《詩經》奠定了我國詩歌( )傳統。

  4、《詩經》“六義”是指( )與賦比興。

  5、《采薇》是屬于《詩經》的三個組成部分中( )部分的。

  二、選擇

  1.《詩經》的作者是( )

  A.貴族 B.平民 C. 各個階層人士 D. 士人

  2、風雅頌是《詩經》的三個組成部分,這主要是根據( )的不同對《詩經》的分類。

  A.作者 B.地域 C.內容 D.音樂

  3、《采薇》詩中沒有表現的思想感情傾向是( )

  A.對周天子的憤怒 B.對戰爭的厭惡 C.對和平的向往 D.思鄉自傷之情

  4、《詩經》收錄了大致是( )時期的作品。

  A、夏代    B、先秦    C、周初至春秋中葉    D、東周

  5、下列幾項與《采薇》中“薇”意義完全沒有關系的一項是( )

  A.時間 B.氣節情志 C.飲食 D.音樂

  三、簡答

  1、以你所熟悉的《詩經》篇章說一說什么是賦比興。

  2、《詩經》是怎樣的一本書?

  3、試分析《采薇》這首詩以“采薇”起興的表達效果。

  4、《采薇》這首詩表現了作者哪幾方面的思想感情?

  5、《小雅·采薇》詩中怎樣處理國與家關系的?你如何看待這一問題?

  6、以《采薇》為例說一說《詩經》的藝術特點。

  四、論述

  1、晉人謝玄視《采薇》末章為“詩三百”中最佳的詩章, 此章何以具有如此的藝術魅力?

  2、清人王夫之以“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之語評《采薇》“楊柳依依”四句的藝術效果。你是否同意這一觀點?請論述理由.

  五采薇 試題 詩的最后一章在內容和寫法上與前面各章有何不同?它在全詩中起怎樣的作用?

  答:

  詩的前面各章寫的都是服役時的心理活動及感情,最后一章寫的是還鄉途中的所思所感它在整首詩里起的作用,一是表明此前各章是退伍士卒對服役生活的追溯,二是增加了感情的濃度,三是增強了詩歌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首页主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采薇》同步練習題及答案】相關文章:

采薇習題與答案07-13

采薇隨堂練習題04-26

采薇與關雎閱讀及答案06-03

采薇翻譯 采薇全文10-28

《詩經·小雅·采薇》閱讀答案及賞析04-08

詩經采薇賞析_詩經采薇賞析04-15

采薇說課稿06-23

《采薇》 賞析08-21

詩經 《采薇》05-29

采薇 教案08-11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中文精品欧美无线码一区 | 一本一久本久a久久精品综合 | 亚洲天堂Av免费片 | 午夜福利福利AV | 午夜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嫩草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人妖 |

《采薇》同步練習題及答案兩篇

  引導語:《采薇》為先秦時代的華夏族詩歌。全詩六章,每章八句。是一首戎卒返鄉詩。學完這首詩,我們需要做一些習題來鞏固知識,這樣才不會忘哦,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采薇》同步練習題及答案,讓我們一起來做題吧!

  同步練習題一

  一、知識積累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犭嚴 狁之故( )( ) 不遑啟居( ) 我戍未定( )

  王事不盬( ) 小人所腓( ) 靡使歸聘( )

  2.下列四組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

  A.望風披糜 憂心忡忡 即來之,則安之 世外桃園

  B.糜糜之音 縱橫馳聘 彌天大謊 人才輩出

  C.兵荒馬亂 戍馬倥傯 倉遑逃竄 箭拔弩張

  D.尋物啟事 莫名其妙 滄桑巨變 山清水秀

  3.下列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采薇采薇,薇亦作止:句尾語氣助詞,無實義。

  B.我戍未定,靡使歸聘:問候

  C.行道遲遲:很晚

  D.戎馬既駕,四牡業業:高大的樣子

  4.下列各組句中,每句都包含有通假字的一組是( )

  A.歲亦莫止/我戍未定 B.憂心孔疚/我行不來

  C.彼爾維何/彼路斯何 D.象弭魚服/小人所腓

  5.下列有關《詩經》常誤,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

  A.《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共收入從西周初期到春秋中葉約五百年間的詩歌305篇,有“詩三百”之稱。

  B.《詩經》為我國古典文字現實主義傳統的監觴,漢代儒家將其奉為經典,列為 “五經”之首;“楚辭”是我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先河,以《離騷》為代表,因此又稱“騷體”詩。

  C.《詩經》依據音樂的不同分為《風》、《雅》、《頌》三部分,其中《風》又稱為《國風》,藝術成就最高;《詩經》的形式以四言為主,普遍采用賦、比、興的手法,與“風”、“雅”、“頌”合稱為《詩經》六藝。

  D.《雅》分《大雅》和《小雅》,作者多屬貴族階級;詩作以歌頌和維護其統治為基本傾向�!恫赊薄肥恰洞笱拧分械囊黄�

  二、課文揣摩與拓展

  6.《采薇》一共分為六章,概括各部分的內容:

  第1章寫

  第2、3章寫

  第4、5章寫

  第6章寫

  全詩體現了

  7.閱讀4、5兩章,完成下列題目

  (1)“彼爾維何,維常之華。彼路斯何。君子之車。”簡析這四句詩表現的內容及作用的藝術手法。

  內容:

  藝術手法:

  (2)“牡”在詩中指駕車的雄馬,其本義是 ,其反義詞是 。請寫出含“牡”或其反義詞的成語 。

  (3)請結合“四牡骙骙”、“四牡翼翼”“四牡業業”“象弭魚服”等詩句,說說本詩描寫戰爭面的特色:

  參考答案:

  1.略;2.D;3.C;4.C;5.D;

  6.第1章:戍卒為抗擊外族的侵犯,背井離鄉,久不得歸而產生的悲傷。厭戰和對外族的仇恨。

  第2、3章:軍旅生活之苦。

  第4、5章:戰爭場面。

  第6章:戍卒歸途中悲傷痛苦的心情。

  全詩:普通士兵在離鄉出征的歲月里的艱苦生活和內心傷痛,表達了對戰爭的不滿和對故鄉的思念。

  7.(1)內容:由駐防地盛開棠棣之花的環境,引出將帥所乘的高大兵車。

  藝術手法:以環境的優美反襯戰爭的激烈;設問手法,自問自答,引出描寫對象。

  (2)雄性的鳥獸 牝 牝雞司晨、牝牡驪黃 牡牝不分。

  (3)本詩十分注重用具體生動的細節來展現戰爭生活的圖景。詩人對戰爭場面的描寫,并不是直接寫刀光劍影和廝打拼殺,而是寫戰馬“業業”,“骙骙”“翼翼”,寫“象弭”“魚服”,讓人想象到戰爭的慘烈。

  同步練習題二

  一、知識積累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犭嚴 狁之故( )( ) 不遑啟居( ) 我戍未定( )

  王事不盬( ) 小人所腓( ) 靡使歸聘( )

  2.下列四組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

  A.望風披糜 憂心忡忡 即來之,則安之 世外桃園

  B.糜糜之音 縱橫馳聘 彌天大謊 人才輩出

  C.兵荒馬亂 戍馬倥傯 倉遑逃竄 箭拔弩張

  D.尋物啟事 莫名其妙 滄桑巨變 山清水秀

  3.下列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采薇采薇,薇亦作止:句尾語氣助詞,無實義。

  B.我戍未定,靡使歸聘:問候

  C.行道遲遲:很晚

  D.戎馬既駕,四牡業業:高大的樣子

  4.下列各組句中,每句都包含有通假字的一組是( )

  A.歲亦莫止/我戍未定 B.憂心孔疚/我行不來

  C.彼爾維何/彼路斯何 D.象弭魚服/小人所腓

  一、填空

  1、《詩經》在先秦時不稱“經”,而是稱(“ ”)或“詩三百”,《詩經》本有305篇,舉其整數,故稱“詩三百”。( )初成為官學,被尊為經,始稱《詩經》,后世也有沿稱“詩三百”的。

  2、《詩經》主要收集了( )至春秋中葉五百多年間的作品。

  3、《詩經》描述了周代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揭示了周人的精神風貌和情感世界,故可以說《詩經》奠定了我國詩歌( )傳統。

  4、《詩經》“六義”是指( )與賦比興。

  5、《采薇》是屬于《詩經》的三個組成部分中( )部分的。

  二、選擇

  1.《詩經》的作者是( )

  A.貴族 B.平民 C. 各個階層人士 D. 士人

  2、風雅頌是《詩經》的三個組成部分,這主要是根據( )的不同對《詩經》的分類。

  A.作者 B.地域 C.內容 D.音樂

  3、《采薇》詩中沒有表現的思想感情傾向是( )

  A.對周天子的憤怒 B.對戰爭的厭惡 C.對和平的向往 D.思鄉自傷之情

  4、《詩經》收錄了大致是( )時期的作品。

  A、夏代    B、先秦    C、周初至春秋中葉    D、東周

  5、下列幾項與《采薇》中“薇”意義完全沒有關系的一項是( )

  A.時間 B.氣節情志 C.飲食 D.音樂

  三、簡答

  1、以你所熟悉的《詩經》篇章說一說什么是賦比興。

  2、《詩經》是怎樣的一本書?

  3、試分析《采薇》這首詩以“采薇”起興的表達效果。

  4、《采薇》這首詩表現了作者哪幾方面的思想感情?

  5、《小雅·采薇》詩中怎樣處理國與家關系的?你如何看待這一問題?

  6、以《采薇》為例說一說《詩經》的藝術特點。

  四、論述

  1、晉人謝玄視《采薇》末章為“詩三百”中最佳的詩章, 此章何以具有如此的藝術魅力?

  2、清人王夫之以“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之語評《采薇》“楊柳依依”四句的藝術效果。你是否同意這一觀點?請論述理由.

  五采薇 試題 詩的最后一章在內容和寫法上與前面各章有何不同?它在全詩中起怎樣的作用?

  答:

  詩的前面各章寫的都是服役時的心理活動及感情,最后一章寫的是還鄉途中的所思所感它在整首詩里起的作用,一是表明此前各章是退伍士卒對服役生活的追溯,二是增加了感情的濃度,三是增強了詩歌的形象性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