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對聯的平仄是幾聲
平仄是詩詞格律的一個術語,詩人們把四聲分為平仄兩大類,平就是平聲,仄就是上去入三聲。
對聯的平仄是幾聲
對聯的聯律,基本與律詩格律相似,五、七言的定式基本如下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其中一、三、五字可平可仄,二、四、六字必須分明,一三五也有不可不論的時候,需注意不可孤平,不可三平尾,律詩中有三仄尾的情況,而對聯卻是應避免的。
四六八言的,重點也是在二四六八字,平仄交替,兩兩相間。其他位置的字可從寬。
一般孤平的概念是,在平尾句中,除尾字外,句中只有一個平聲字,或有兩個平聲字,卻不相連。也有認為在仄尾句中也有孤平一說的。
對聯如何分平仄
對聯的種類繁多,從一字對到多字對,駢對到律對,反對與正對,以及五花八門的“格”,各自對平仄有不同的要求。但有一點是最基本的,就是“平仄相諧”。
最常見是楹聯、詩聯。楹聯是古建筑物柱子或公共建筑大門上的對聯,字數一般比較多,有的要斷句;詩聯也叫“律對”,大部分用于家用春聯或文藝活動、詩人筆會,分五字、七字。
律詩要求,第三四句、五六句要各自成對。按常見的格律,七律第五六句的平仄是: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上下兩句的平仄正好相反)
按照新韻(即普通話),平聲指四聲的陰平、陽平,仄聲指上聲、去聲;按舊韻(如《平水韻》),平聲就是平聲,仄聲包括上、去、入聲。
舉例:
千秋筆墨驚天地(平平仄仄平平仄)
萬里云山入畫圖(仄仄平平仄仄平)
五律的情況相同,如:
野曠天低樹(仄仄平平仄)
江清月近人(平平仄仄平)
從這兩個例子中,可以發現,五字的比七字的正好少了前面兩個字。這說明,對聯的平仄很有規律,它們像“馬蹄”一樣兩兩成雙,又各自相對。這就叫“平仄相諧”。
字數多的如: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上面介紹的都是“正格”,也有不是兩兩成雙的,稱為“變格”,但對句(下聯)必須與上聯相對。
對聯平仄要求
1、對聯的平仄大抵源于律詩,其中有條說法叫“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
皓月當空照,黃河奔海流。按照今韻來說,是可以的,因未有孤仄之說
也就是,一般情況下,上下聯一三五處的字平仄可以不論,當然,如果是五字對聯,依然要考慮到仄起平收,也就是上聯尾字為仄,下聯尾字為平。
當然,以上是我說的一般情況,在一些特殊情況下,一三五處的平仄也是要推敲的。如:黃河奔海流,今天的平仄是平平平仄平,因為沒有孤仄之說,所以可以。如果上聯是仄仄仄平仄,為孤平,此時第三字一定要改用平。
2、風扇扇風 風出扇 扇動風生是一個機關聯,機關聯的重點是以機關相解為趣,更傾向于文字游戲,而機關聯的格律可以一寬再寬,能合律最好,不合律但能巧妙的破了機關就沒有關系。
3、長聯的平仄
長聯有很多斷句組成,這里要說的是,上下聯每一句的最后一個字必須平仄相對。
例:看碧云亭新霽初開,一笑昂頭,出寺鐘聲破空去
問黃山谷舊游何處,幾回搔首,隔江嵐翠撲人來。
開與處,頭與首,去與來,并且,大部分這種三段的,上聯前兩句的尾音都為平。
畢竟內容太多,寫不完,只能籠統的說下,因為隨著你不斷的學習,以后就很簡單了
最后說一下“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在對聯中應用的問題,其實這個說法并不規范,并不是全部都適用,這個涉及到一個節奏點的問題,因為近體詩中大都二字一頓,那么節奏點往往落在二四六位置上,所以有了二四六分明之說,但對于對聯來說,對聯的節奏變化更靈活,很多節奏點就不是如此了。下面我舉幾個例子:
相傳有婦人挽其夫云:
二十年貧病交加,縱我留君生亦苦;
七千里翁姑待葬,因君累我死猶難。
此上下聯的上半句就不是近體詩的節奏,分別是年里,貧姑初頓,后半段就是律詩的節奏了
這時,此聯前半段我們讀起來應該是:
二十年/貧病/交加,
七千里/翁姑/待葬,
這時候二四六位置就沒有那么重要了,第四字位置的貧翁都是平聲并不算出律,相反,年和里,病和姑,加和葬就是平仄相協了。
【對聯的平仄是幾聲】相關文章:
關于對聯平仄09-22
對聯平仄對法11-01
對聯平仄關系10-15
詩詞對聯平仄10-08
對聯平仄常識05-13
對聯平仄規則05-27
對聯的平仄規則02-21
對聯的平仄要求是什么06-29
范仲淹的蘇幕遮的平仄08-02
對聯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