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放詞祖范仲淹簡介

時間:2024-09-22 04:21:08 范仲淹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豪放詞祖范仲淹簡介

  范仲淹前輩(九八九——一0五二)字希文,祖籍邠州(今陜西省彬縣),后遷居蘇州吳縣(今江蘇省吳縣),后世一般記載他為吳縣(今江蘇蘇州市)人。年幼喪父,家境貧寒,苦讀詩書,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秋和八年(1015年)春,二十七歲的他通過科舉考試,中榜成為進士。他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軍事家、教育家。仁宗時官至右司諫,他力主改革,革除弊政,屢遭奸佞誣謗,數度被貶。一生為官清廉,體恤民情,剛直不阿,他的文學素養很高,著名的《岳陽樓記》中憂國憂民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成為了炎黃子孫勵志的千古名句,皇祐四年五月二十日(1052年6月19日)病逝于徐州,終年63歲,葬于河南洛陽東南萬安山,封楚國公、魏國公,有《范文正公集》傳世等。

  范仲淹前輩五十一歲時因為遭奸佞誣謗被貶任陜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兼知延州(今延安市)守邊四年,雖然仕途上的艱辛蹉跎使他早已霜染鬢發,但是忠心報國的熱忱卻不減當年。在此期間,范前輩少去了朝廷中的爾虞我詐爭權奪利,在寂寞孤獨的時光里,一邊感悟著人生的淡泊與寧靜,一邊深思著守關保家衛國之大計。在大順城巡防時范前輩已逾五十四歲,滿頭白發在朔風中搖曳,抬頭望著天空南飛的大雁,心中有無盡的感慨。每到深夜他都失眠,便挑燈填起詞來,寫出了許多描寫邊關將士艱苦生活的詞作,表達了作者保家衛國破敵立功的決心,也抒寫了將士思念家鄉的心情,詞格極其悲壯蒼涼。由于范前輩精通樂律、樂器,填詞的第一句都是以時間地點為首句,所以在寫將士守關保家衛國的詞,所寫樂歌兼以“塞下秋來”為首句,詞句中飽含著對鎮守將士勞苦的同情,《漁家傲》一詞就是其代表作。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全詞分上下兩闋,上闋寫范前輩站在大堂外迎著咧咧寒風,用惆悵的雙眼望著邊塞荒涼壯闊的秋景,與江南的秋天是多么的不同。天空中飛著南去衡陽越冬的鴻雁,它們對邊塞沒有半點留意。城墻四周不時傳來號角聲。遠眺屏障般的山峰銜著落日,夕陽煙靄般的余輝,霧蒙蒙的籠罩著緊閉城門的大順孤城。“孤城閉”三個字,從表意看是寫邊關的城門,其實作者暗喻自己鎮守邊關孤獨中缺朋少友自閉的心境。

  下闋寫范前輩回到屋中的內心活動,只見他獨坐在桌前喝著當地的土酒,不由地想起家鄉的親人,自己鎮守邊關多年,還沒有為國建立刻碑勒功之績,更不知道何時是自己的歸期。深夜月光隨著作者吹奏的羌笛聲,如霜般地灑入屋中。夜深了軍營的屋子都亮著燈,人人都沒有睡意,將軍們為操持軍事熬白了須發,士兵們戍守邊關多年,都流著思鄉的眼淚難以入眠。

  這首詞不僅是范仲淹前輩詞作之代表,更是宋代豪放詞之鼻祖。詞風一改宋代填詞低沉婉轉哀怨之情調,而是用愛國激情釋放著思鄉之情,把國家與民生的矛盾反映到了詞里,使看客在豪放悲壯的愛國激情中,感受著將士們濃重的思鄉之情,慷慨激昂之豪情充盈著整篇詞章,此詞是宋代豪放詞風格的扛鼎之作。作者的構思從景入筆,然后渲染起大順孤城之險要,然后寫將士們思鄉之情,巧妙地把家國之思與邊將的豪壯之氣融入詞中,就像讓看客聽著作者吹奏著一曲昂揚豪邁的軍旅進行曲,一股凌云之志流淌在整個詞篇中。

【豪放詞祖范仲淹簡介】相關文章:

范仲淹簡介01-21

范仲淹簡介06-29

蘇軾的豪放詞06-06

[精選]辛棄疾寫的豪放詞06-28

辛棄疾寫的豪放詞04-29

蘇軾的豪放詞[薦]08-04

辛棄疾的婉約詞以及豪放詞11-16

蘇軾與辛棄疾豪放詞風04-15

辛棄疾與蘇軾豪放詞的比較06-12

蘇軾與辛棄疾豪放詞的比較08-18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小h片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 亚洲欧美另类色妞网欧美吧 | 中文字幕不卡乱偷在线观看 | 伊香蕉大片视频观看 | 欧美一二区一二区在线 | 亚洲欧洲aⅴ在线不卡视频 免费va国产高清大片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