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華嚴經》論分別

時間:2020-11-27 09:00:04 佛經 我要投稿

讀《華嚴經》論分別

  《華嚴經》或稱為《雜華經》,乃法相宗六根本經之一。

  標題中論字是議論之義,與經律論之論有分別。《華嚴經》中無分別及分別諸法語繁多。例如卷一中首偈中就有佛不思議離分別一偈,后又有諸如調伏眾生偏十方,亦不于中起分別;真如平等無分別;佛如虛空無分別;廣大示現無分別;信解真實無分別;法身同虛空,無礙無差別;一切剎海無差別;十方國土亦無別;一切皆演無差別;等觀眾生心,不起諸分別;若住于分別,則壞清凈眼,愚癡邪見增,永不見諸佛;正念思惟離分別;分別取相不見佛,畢竟離著乃能見;其心清凈無分別,一念難思力如是,于諸世間不分別,于一切法無妄想;聲聞與獨覺,菩薩眾智慧,皆依于佛智,佛智無分別。多不勝舉。

  同樣地,在《華嚴經》中分別亦多不勝舉,例如:如是種種各差別;如因陀網各差別;一切國土心分別;種種差別如塵數;眾生隨業種種別,十方內外難盡見;如是種種精進力,欲悉了達分別知;一切眾生種種解,心所好樂各差別,欲悉了達分別知;第九菩薩王子位,能見眾生受生別。于十回向十地諸品中分別與無分別法語往往同時出現,如凈分別;非分別非不分別;一切分別無分別化;不分別法,非不分別,知諸法性無來無去;種種諸異相,趣類各差別,悉能分別知;深入微細智,分別諸世界,三世即一念,眾行同不同,悉能分別知;知一切法非相非無相,一性無性無所分別,而能了知種種諸法,于無量劫分別演說。656頁言,“知一切法無相是相,相是無相,無分別是分別,分別是無分別”。有為無為行差別,如是而知入世間;有大法雨,名為分別,分別一切眾生心樂,佛子,是為如來應正等覺出現第五相;第六地篇首偈云:法性本寂無諸相,猶如虛空不分別……已盡煩惱入諸禪,善達性空分別法;入于一念事各別,智者以此升七地;第八地偈云:離有平等絕分別,住于此地不分別……菩薩第八不動地,我為汝等已略說,若欲次第廣分別,經于億劫不能盡;657頁言,佛子,菩薩摩河薩有十種巧分別智,何等為十?所謂入一切剎巧分別智,入一切眾生處巧分別智,入一切眾生心行巧分別智,入一切眾生根巧分別智,入一切眾生業報巧分別智,入一切聲聞行巧分別智,入一切獨覺行巧分別智,入一切菩薩行巧分別智,入一切世間法巧分別智,入一切佛法巧分別智。是謂十,若諸菩薩安住其中,則得一切諸佛無上善巧分別諸法智。等等。

  故而我解諸佛菩薩雖遠離分別而善能分別,沒有分別而廣能分別;分別即是不分別,不分別即是分別;非分別非不分別。如果說一切分別即是煩惱,那么《華嚴經》中有些法語,諸如“行愿品”中的“善能分別諸法海”就可以變成“善能煩惱諸法海”可變成“一切諸佛無上善巧煩惱諸法智”。如果說一切煩惱即為分別,那么殺生即是分別,偷盜即是分別,淫欲即是分別,妄語……乃至妄想顛倒執著皆為分別。而經論中多有分別法語,如戒律中種種取舍,種種抉擇,種種威儀,本身就是分別,若不分別如何持執凈戒?

  正善分別是一種智慧,稱為第七分別識(似乎也可稱不分別識)《佛說天地八陽神咒經》中云,八陽八識為經為緯,經緯相交是謂經教,可見分別識是經教的組成部分,缺之則不完整,又第七識相應某天中演出某些經典,足見分別識之作用。

  六祖慧能大師云: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智,離世覓佛法,猶如覓兔角。正善分別同論述,觀察,表達,推理,判斷,思維一樣是凡人智慧,缺少之,否定之,如何得解如來真實意?何況佛菩薩尚有無上善巧分別諸法智。

  《解深密經》中,無分別影像和有分別影像,分別是修舍摩他及毗婆舍那時所采取的重要方法,換言之在無分別止或禪的成就中觀修空性須有分別影像,止觀中觀字本身就有分別,觀察,伺察,斷定諸義,千萬人讀《金剛經》時而沒有開悟,是因為所積的福德智慧二種資糧不足夠。故須依圣道次第修習。

  《菩提道次第廣論》云:“若說一切時皆不要分別,即是誹謗佛法”。因而我說是大邪見。“又說一切分別是相執故,障礙成佛。棄舍一切觀察之修,此為最下邪妄分別。又此邪執障礙敬重諸大教典,以彼諸教所有義理,現見多須以觀察慧而思擇故,此即圣教隱沒極大因緣,以見諸大經論,非是教授心不重故”。

  因此我推測,人世間法難確也無可奈何,如人王菩薩于上世紀中葉滅佛一事,摧毀的`祇是以此邪見為首的各種邪見而已。佛法不會因外力而被消滅,真正的佛法教徒不會因此而被擊垮。當區域中盛行各種邪說邪見之時,邪教出興于世轉邪法輪又何足奇怪呢?執此邪見解讀圣經法語會得到離奇古怪的結論,如淫性即為佛性,“到達彼岸后還愚蠢地背著經典”等等,導致眾多行者無法出三界,反墮惡趣。

  諸佛菩薩遠離一切文字而廣演一切言辭,雖說無盡語言文字而不違背離文字之法,從皈依法的態度上講,經中一句一字皆為法寶,縱然成佛亦應皈依,如《金剛經》所在之處即為有佛塔,一切眾生皆應供養。一切經典為一切諸佛之所敬重之所護念之所流布住世,為一切眾生持一切供養具而應供養,是無上大福田也。至于福田的勝劣,《四十二章經》中分別了惡人乃至佛的不同,并云:“供養千萬億佛,不如供養一無修無證之者”。即為大善知識。從皈依僧的要求上來講,僧人乃至其紅黃色衣布丁皆為僧寶而應皈依,佛亦要皈依僧寶,僧人為眾生大福田,無論其有戒無戒,有德無德,供養之皆獲佛說不盡的大果報,于僧眾中不應生分別。

  《師地論》中講智慧有聞所得慧,思所得慧和修所得慧,因此多讀多看多聽是生智慧之因,而非生煩惱之因,祇有善星比丘變成的那只餓鬼才會在佛開會講話之時,背轉過身捂住耳朵,不看不聽不思增無盡煩惱。

  《華嚴經》628頁中云:“佛子,如來智慧無處不至,何以故?無一眾生而不具有如來智慧,但以妄想顛倒執著而不證得。若離妄想,一切智,自然智,無礙智則得現前……爾時如來以無障礙清凈智眼,普觀法界一切眾生而作是言:奇哉奇哉,此諸眾生云何具有如來智慧?愚癡迷惑不知不見,我當教以圣道,令其永離妄想執著,于自身中得見如來廣大智慧,于佛無異”……此間并無“分別”一詞,并非譯者不會翻譯或錯譯,加入或替換成分別即非佛語,即同魔言,確定無疑。

  《圓覺經》某章分別了凡夫、菩薩、佛隨順圓覺性的不同,佛的是:煩惱即菩提,輪回即涅磐,地獄天堂同為凈土,諸戒定慧及淫怒癡俱為梵行,一切眾生本來成佛……奇怪的是末法中有人看不見經中凡夫隨順圓覺性是甚么,?執著無分別地把佛的當成自己的來對待,故而“猶如空花,還結空果”,眾生心固然是佛,身固然是佛法器,然豈有不分別佛與凡夫有種種不同之理?《無量壽經》中不明顯的批評了末法中有人搞不分別以至于達到尊卑不分,高下不辯,貴賤凈穢混淆的地步,諸圣賢絕不會污穢佛經,輕法慢教,違背因果定律行事的。

  典型的邪分別、虛妄分別如“念佛念到一定時候,即可把一部《大藏經》視為一堆廢紙”又如“念經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再如“佛會把一只螞蟻看成佛自己”。佛具有把螞蟻的貪嗔癡慢嫉五毒認證出為佛成所作,大圓鏡等五種智慧之力,而螞蚊本身絕無此力;佛有三十二相,八十好莊嚴其身,螞蟻丑陋卑賤以諸惡業莊嚴其身;佛為一切眾生之無上福田,其像乃至碎片皆為佛寶,后來供養佛像的功德遠勝現前供養佛本身,螞蟻不是無上福田,其畫像可作廢紙擦屁股無過失;佛可以為一切眾生講法獲益,螞蟻不能修法,連嘴巴發聲都不可能;佛有無盡功德,螞蟻罪報所生,還在造罪……此等皆是“斷除一切分別,絕對不能分別”之邪見派生出來的邪見邪說。我認為在自己熟睡之時,沒有思維,沒有分別,沒有意識,睡眠虛度生命,畢竟是一種罪業,不祇是因為佛在《涅磐經》中言,勿得睡眠。《佛說大乘金剛經論》云:孝,慈也,順,不逆正理也。據此我認為父母師長所行及所不欲行若違正理,當以方便而正行之,是為孝順父母恭敬師長,故作此文,敬請指正。

  謹以撰寫此文的善根,如諸菩薩十種回向而為回向,并愿現世富樂,來世轉生于拉薩市或甘肅夏河縣大德長者之家,諸根完整,暇滿具足,通達世法獲博士學位,遇善知識,修行顯密無上正法,行菩薩道。

【讀《華嚴經》論分別】相關文章:

05-11

《周易》和《華嚴經》對論11-29

讀華嚴經的方法03-07

04-15

普獻法師關于讀華嚴經的方法04-12

讀季羨林《論壓力》感悟02-12

論《華嚴經》、華嚴宗對禪思禪詩的影響11-29

03-07

讀季羨林論壓力的感悟02-12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日韩一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 思思热国产视频观看 | 亚洲日本电影五月天 | 亚洲免费天堂网站 | 午夜高清国产拍精品福利 | 中文亚洲成a人片在线播放 亚洲AV乱码久久精品蜜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