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的送石處士序原文
送石處士序(韓愈)
◇原文
河陽軍節度、御史大夫烏公,為節度之三月,求士于從事之賢者,有薦石先生者①。公曰:“先生何如?”曰:“先生居嵩邙、瀍谷之間,冬一裘,夏一葛②;食朝夕,飯一盂,蔬一盤。人與之錢,則辭;請與出游,未嘗以事免;勸之仕,不應。坐一室,左右圖書。與之語道理,辨古今事當否,論人高下,事后當成敗,若河決下流而東注;若駟馬駕輕車就熟路,而王良、造父為之先后也;若燭照,數計而龜卜也③。”大夫曰:“先生有以自老,無求于人,其肯為某來邪?”從事曰:“大夫文武忠孝,求士為國,不私于家。方今寇聚于恒,師環其疆,農不耕收,財粟殫亡④。吾所處地,歸輸之涂,治法征謀,宜有所出。先生仁且勇,若以義請而強委重焉,其何說之辭?”于是撰書詞,具馬幣,卜日以授使者,求先生之廬而請焉⑤。
先生不告于妻子,不謀于朋友,冠帶出見客,拜受書禮于門內。宵則沐浴,戒行李,載書冊,問道所由,告行于常所來往。晨則畢至,張上東門外⑥。酒三行,且起,有執爵而言者曰:“大夫真能以義取人,先生真能以道自任,決去就。為先生別。”又酌而祝曰:“凡去就出處何常?惟義之歸。遂以為先生壽⑦。”又酌而祝曰:“使大夫恒無變其初,無務富其家而饑其師,無甘受佞人而外敬正士,無昧于諂言,惟先生是聽,以能有成功,保天子之寵命。”又祝曰:“使先生無圖利于大夫,而私便其身圖。”先生起拜祝辭曰:“敢不敬蚤夜以求從祝規!⑧”于是東都之人士,咸知大夫與先生果能相與以有成也⑨。遂各為歌詩六韻,遣愈為之序云。
◇注釋
①從事:佐吏。是州郡長官自己聘用的屬官。石先生:姓石,名洪,字濬川,洛陽人。
②嵩邙(máng):嵩山、邙山,都在今河南境內。瀍(chán)谷:谷河和澗水。都在洛陽附近匯入洛河。葛:麻布。
③王良、造父:相傳都是古代善于駕車的人。燭照:燭人照明,比喻明察。數計:用蓍草算卦,比喻料事準確。龜卜:用龜甲預卜吉兇,比喻善于推斷。
④寇聚于恒:賊寇聚集在恒州。殫(dān):盡。亡:無。
⑤幣:禮物。
⑥張:供張,擺設帷帳酒席。
⑦壽:祝酒。
⑧蚤:同“早”。祝規:祝愿和規勸。
⑨東都:指洛陽。
◇鑒賞
本篇是韓愈送洛陽處士石洪出仕的一篇贈序。所謂處士,是指沒有做官的讀書人。石洪,字溶川,曾任黃州錄事參軍,后隱居洛陽,十年不仕,故稱“石處士”。后來應河陽軍節度使、御史大夫烏重胤的邀請,到烏府任幕僚,韓愈特作此文以送之。文中以記敘的形式,通過人物的行為、對話,來表達作者對人物的評價和期待,常常以議論代敘事,這是對序的傳統寫法的一個突破。文章構思細密,曲折多變,層層深入,愈轉愈佳,令人百讀不厭。
【韓愈的送石處士序原文】相關文章:
送石處士序_韓愈_原文及賞析10-23
送石處士序韓愈原文、翻譯、注釋10-10
韓愈《送石處士序》原文翻譯及賞析08-31
韓愈《送石處士序》閱讀答案10-14
韓愈《送石處士序》閱讀賞析10-04
送石處士序閱讀答案11-06
韓愈《送董邵南序》原文及譯文10-28
韓愈《送高陽齊皥下第序》原文及譯文06-28
韓愈《送高陽齊皥下第序》的原文及翻譯07-13
韓愈《送董邵南序》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