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馬說》教學設計

時間:2024-09-03 02:27:14 韓愈 我要投稿

韓愈《馬說》教學設計

  一、導入:

韓愈《馬說》教學設計

  “伯樂相馬”:相傳伯樂是春秋時代人,姓孫名陽。據說,有一匹千里馬拉著沉重的鹽車翻越太行山。在羊腸小道上,馬蹄用力掙扎,膝蓋跪屈;尾巴下垂著,皮膚也受了傷;渾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艱難吃力地爬行還是拉不上去,伯樂遇見了,就下了自己的車,挽住千里馬而對它淌眼淚,并脫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蓋在千里馬身上。千里馬于是低下頭吐氣,抬起頭來長鳴,嘶叫聲直達云霄。這是它感激伯樂了解并且體貼它啊。

  二、簡介作者:

  韓愈 (768~824)字退之,南陽 (現在河南南陽縣)人,唐代著名文學家,散文尤為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 的美譽,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有《昌黎先生集》。他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韓氏先人原是昌黎 (今屬河北)的大族,因而他常常自稱昌黎韓愈,世稱韓昌黎。他多次被貶官降職,很受壓抑。他的散文創作實踐也體現了這種精神。他是我國文學史上杰出的散文家之一。

  韓愈所處的中唐時期,藩鎮割據,宦官專權,朋黨之爭激烈,許多中下層的地主階級知識分子都懷才不遇。韓愈本人遭遇也是這樣,貞元19年(803年)上書言京畿百姓窮困,請求緩征徭役,租稅,被貶為陽山令;元和14年(公元819年),韓愈上著名的《諫迎佛骨表》力諫,幾招殺身之禍,后經友人鼎力營救,被貶為潮州刺史。《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中竟然想到了死,“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心情抑郁,悲傷到了極點。這種抑郁的心情一般都注定他們不會長壽。“年未四十,而視茫茫,而發蒼蒼,而齒牙動搖”。

  因此他對埋沒人才不但不滿,而且加以揭露和抨擊。本文便是他這類作品中的名篇之一。 《馬說》是通篇借物比喻的雜文,屬論說文體。本文是作者《雜說四首》中的第四首,“馬說”這個標題,是后來人加的。“說”就是“談談”的意思,比“論”隨便些。這篇文章以馬為喻,談的是人才問題,從字面上可以解作“說說千里馬”或“說說千里馬的問題。”

  三、初讀課文,積累文言詞匯:

  1.通假字-----“祗”同“只” “食”同“飼” “見”同“現” “邪”同“耶” “材”同“才”

  2.而 : A轉接 可以譯為“卻,可是” B順接 可以不譯

  之: A結構助詞“的” B 代詞,代人或物 C 無意義,句中停頓 D 幫助構成倒裝,無意義

  其: A代詞,代人或物 B 代詞 他的 它的 C 指示代詞 那種 D 反問語氣詞 難道 E 推測語氣詞 恐怕 以: A介詞 因為 B介詞 按照

  也: A 肯定語氣 B反問語氣 C 推測語氣 D句中停頓

  世:世上、世間。 然后,這以后。這、這種。 也:語氣助詞,在這里表示語氣的舒緩停頓,可譯為啊。

  雖:即使。 能:能力,本領。 才美:才能美質,指馬的能力和長處。 外見:表現在外面。

  常馬:普通的馬。安:怎么,哪里。 也:語氣助詞,用于句末,和“安”配合使用,表示反問語氣,可譯為“呢”。

  四、整體感知,理清文章脈絡:

  1.課文脈絡:

  第一節:伯樂知馬 (伯樂對千里馬命運起著決定作用)

  第二節:不知馬,害了馬(揭示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

  第三節:太不知馬(辛辣嘲諷“食馬者”的愚妄無知)

  2.用原文回答問題:?

  ①文章一開頭,作者是如何闡述“伯樂”和“千里馬” 之間的關系的?

  明確: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②沒有遇見伯樂,千里馬的命運會如何?

  明確:只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③千里馬的才能為何被埋沒?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明確: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④作者是如何描述千里馬因肚饑而無法發揮才能的痛苦的?

  明確:且欲與常成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⑤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馬者”的“不知馬”的?

  明確: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⑥文中的哪句話點明了中心?

  明確:其真不知馬也。

  五、探究課文:

  1.三段文字都用一個“也”字收住,它們分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明確:無限痛惜;憤怒譴責;深刻嘲諷。

  2.作者所說的“食馬者”、“伯樂”、“千里馬”僅僅是指傳說中的人和物嗎?

  明確:食馬者比喻不能識別人才的統治者。伯樂比喻善于識別人才的統治者。千里馬比喻人才。

  3.《馬說》的論點是怎樣的?作者的寫作意圖是什么?

  明確:首句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就是本文的論點。提出論點后即舉社會上“伯樂不常有”以致千里馬常遭埋沒的客觀現實,以證明伯樂對千里馬命運的決定作用。接著第2段揭示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是“食馬者”的無知,從反面論證了論點。第3段又揭示了千里馬被埋沒的第二個原因──使用不當。從另一個側面論證了論點。

  本文寫作意圖并不在于論證論點,而是在論證過程中突出了“食馬者”的“不知馬”,作者的真意在于譴責“食馬者”的無知,對在位者不能識別人才,摧殘埋沒人才表示了極大地憤慨。

  韓愈就是一匹千里馬,他有“日行千里之能”,但在封建社會,他懷才不遇,屢遭貶斥。他對在位者的不能識別人才,摧殘,埋沒人才有強烈的憤慨與不滿,可又不能直接表示出來,所以,他就托物寓意,借寫千里馬的遭遇,來寫封建社會人才的遭遇。

  六、拓展:

  1.當今社會還需要“伯樂”嗎?作者認為伯樂決定了千里馬的命運,你同意他的觀點嗎?說說理由

  2.千里馬和伯樂究竟誰更重要

  3.如果你懷才不遇你學哪位古人?

  A.韓愈懷才不遇寫文學 B.蘇秦懸梁刺股發憤

  C.董邵南另尋高就發展 D..陶淵明歸隱田園樂悠悠

  七、小結:

  本文以物作為比喻,通篇說馬,通篇喻人。先從千里馬與伯樂的關系落筆,鮮明地提出了“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接著以名馬的不幸遭遇說明有千里馬沒有伯樂還是等于沒有千里馬。再以喂馬的不得法進一步論證了論點,沒有伯樂就沒有千里馬。最后用排比句有力地概述了不知馬者的表現,歸結到實質是不識馬這個要害上來。不識馬才會妄說無馬,識馬就有馬。文章反復論述,層層深入,短小精悍,波瀾曲折,耐人尋味。

  板書設計:

  馬 說

  伯樂知馬伯樂少,千里馬被埋沒。(同情痛惜)

  食馬者不知馬,害千里馬。 (憤怒譴責)

  食馬者妄說無馬,實不不知馬。 (辛辣嘲諷)

【韓愈《馬說》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韓愈《馬說》教學設計12-12

韓愈《馬說》教學設計優秀12-12

精選韓愈《馬說》教學設計10篇06-03

韓愈《馬說》教學設計(通用9篇)06-05

韓愈馬說原文05-31

韓愈《馬說》原文及翻譯07-29

韓愈馬說原文與譯文09-26

韓愈《馬說》原文翻譯08-22

韓愈的《馬說》原文及翻譯09-08

韓愈馬說原文及翻譯02-20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午夜福利成人污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日韩精品视频 | 亚洲日本精品一区二区高清 | 亚洲欧美国产国产一区二区 | 在线观看乱码免费 | 狠狠88综合久久久久综合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