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韓愈《晚春》教學設計(通用5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韓愈《晚春》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韓愈《晚春》教學設計 1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古詩。
2、理解作者描繪的內容,通過品味語言和展開聯想進入詩的意境,體會其中蘊含的情理,懂得珍惜光陰,樹立樂觀、自信的生活態度。
3、由詩文拓展延伸,合作交流,積累經典古詩名句,傳承傳統文化,提高語文素養。
教學重點、難點:
有感情地背誦、積累古詩;體會其中蘊含的情理,懂得珍惜光陰,樹立樂觀、自信的生活態度。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學生課前搜集有關描寫四季的古詩。
教學過程:
課前欣賞歌曲《春天在哪里》
一、談話導入,揭題激趣
春天是萬紫千紅的,春天是千姿百態的,古往今來,無數詩人用飽含深情的詩句描寫、贊美春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首有關春天的古詩。
齊讀課題,從詩題,你讀出了哪些信息?又會提出什么問題?
二、合作交流,推詞敲句,讀懂大意
1、請同學們打開課本64頁,老師先來讀一遍,請大家認真聽。下面請大家自己試著把這首詩讀五遍,要求把句子讀正確、讀通順。
出示課件:《晚春》哪位同學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學習成果?指名讀詩,注意節奏。草樹知春/不久歸, 百般紅紫/斗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2、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
課件:韓愈(768-824),字退之,世稱韓昌黎。唐代文學家、哲學家,當時古文運動的倡導者,河南河陽(今孟縣)人,其散文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其詩力求新奇,對宋詩影響頗大。有《昌黎先生集》。
《晚春》是《游城南十六首》之一,作于元和十一年,此時作者已年近半百(此時49歲,終年57歲)。
3、借助注釋自學,理解詩意。
4、合作交流,理解詩人描繪的'內容。哪位同學愿意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這首詩所描繪的內容?詩中描寫哪些景物?板書:草樹知春 斗芳菲 楊花榆莢 作雪飛
還有不理解的詞句嗎?
三、抓住意象,感悟情志
1、請同學們再次大聲讀一讀這首詩,借助文后“賞析”,展開大膽展開想象的翅膀,你看到了什么畫面?又想到了什么?
2、全班交流
A、看到百花盛開、爭奇斗艷的美麗景色,柳絮紛飛、榆莢飄落的畫面。
B、想到一個人“無才思”并不可怕,要緊的是珍惜光陰,不失時機,“春光”是不負“楊花榆莢”這樣的有心人的。 板書:珍惜時間
C、想到珍惜時間的名言警句。
如: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好,同學們的想象真是合理又豐富,棒極了!下面請大家一起把這首詩大聲讀一遍。
四、吟唱詩文,入情入境
1、同學們讀的真好。古人作詩通常用場“吟唱”的方式表達出來,老師就來唱一唱這首詩。
2、大家想學嗎?下面老師一句一句教給大家,請大家仔細聽,認真唱。(3——5遍)
3、師生齊唱。同學們唱得真好,老師推薦給大家一個網站,那上面有幾百首小學生古詩文新唱。
五、拓展延伸,日積月累
1、學了《晚春》這首詩,老師想到了韓愈的《早春》,那位同學能和大家分享一下?課件出示《早春》
2、你還能想到哪些描寫春天的古詩?
《春曉》《春日》《江南春》《游園不值》《村居》
3、誰還能想到描寫其它季節的古詩?
夏天:《小池》《飲湖上初晴后雨》《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秋天:《山行》《暮江吟》《夜書所見》《題菊花》
冬天:《江雪》《梅花》
六、布置作業:
繼續搜集有關描寫春天的古詩詞,做一張《春天詩詞薈萃》的手抄報。
七、板書設計
晚春
草樹知春 斗芳菲
珍惜時間
楊花榆莢作雪飛
韓愈《晚春》教學設計 2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2、理解古詩內容。
3、能正確地背誦古詩。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古詩,它們的名字是《晚春》。
教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二、出示學習目標
課件出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2、理解古詩內容。
3、能正確地背誦古詩。
指生讀學習目標,其他同學認真傾聽。 目標己經明確了,你們有信心實現目標嗎?老師相信,只要大家認真自學,一定能很好地完成任務的.。
三、先學
自學指導
1、請同學們自由放聲朗讀古詩兩遍。要求:把字音讀準確,詩句讀通順,并讀出一定的語氣。
2、讀古詩找出你不懂的地方,可以問同桌,不認識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讀兩遍。
3、小組內兩兩互讀古詩。
自學檢測
指名朗讀全詩,組織正音。教師相機運用范讀、領讀、齊讀等方式,讀出一定的節奏和語氣。
四、后教 合作交流
1.請根據古詩內容和自己的理解,小組內交流討論這首詩的內容。
2.《晚春》這一首詩描寫了一種怎樣的情景呢?從這首詩中你又體會到什么?
教師點撥
1.注釋: 不久歸:將結束。 楊花:指柳絮 榆莢:亦稱榆錢。榆未生葉時,先在枝間生莢,莢小,形如錢,莢老呈白色,隨風飄落。 才思:才華和能力。
2.作品譯文:花草樹木知道春天即將歸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腳步,竟相爭妍斗艷。就連那沒有美麗顏色的楊花和榆錢也不甘寂寞,隨風起舞,化作漫天飛雪。
五、訓練
1.結合古詩內容,學生自由背誦。
2.同桌互背。
3.小組展示背誦。
4.練習書寫
韓愈《晚春》教學設計 3
一、教學目標
1、了解“以畫解詩”的方法來把握詩歌內容。
2、明確哲理詩分類,學習讀詩方法。
3、能夠掌握并運用解讀哲理詩的方法,并自主運用。
二、教材分析:
《晚春》是統編教材七年級下冊課外推薦古詩中一首。對于課外古詩詞,編者在詩歌下面對詩歌的內容和情感有了比較詳細的闡述,但是學生們基本只會草草地瀏覽而不會細細品讀,以至于到了會背的地步依然無法理解詩歌內涵。《晚春》是一首內涵豐富卻極為含蓄的哲理詩,讓學生在探究中多元解讀,初探“詩無達詁”的理念很有必要。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今天我們要學習是《晚春》,一首大家都會背了的詩歌,其中的情感與深意大家理解了嗎?讓我們一起走進詩歌。
(二)用平仄,讀出詩韻
1、請一位同學來為我們朗讀詩歌。
2、請同學評價,強調初讀詩歌的要求。
明確:讀準字音;注意句讀(節奏);讀出詩歌的韻味(運用平仄的格律讀出詩歌味道)。
3、請同學們劃出詩歌的平仄,讀出詩歌的韻味。
4、學生范讀
明確:強調聲音的延長、重音等。
5、全班齊讀詩歌。
6、初步感知詩歌內容:你覺得這是一首關于什么內容的詩歌。
預設:大多數學生按照平時學習詩歌的方法關注題目、注釋等內容把其定義為“描寫暮春之景”的詩歌。
(三)尋意象,初探哲思
1、課前,老師讓同學們根據自己的理解為詩歌插圖,現在請同學們再讀詩歌,劃出詩中的相關景物,說一說同學的畫是否適合作為插圖,為什么?
讓學生暢所欲言,描述詩中之景,展現心中所想與畫作的差異,引導學生根據詩歌內容作答。明確:
百般紅紫斗芳菲:抓住畫作中“斗”不明顯來理解詩意。詩歌中突出“斗”字表現出來的'畫面感,花朵以顏色、形態、香味作為競相綻放的資本,呈現出百花競相綻放、爭奇斗艷的畫面。
惟解漫天作雪飛:抓住畫作中沒有呈現“漫天雪飛”之態來講解詩歌內容,以此來幫助學生勾勒腦海中的畫面感。
2、詩中的景物都有什么特點?明確:生機勃勃
3、引入資料,對比閱讀:我們來看看,同是暮春時節,其他詩人給我們展現了怎樣的景致呢?插入資料:
昨日杏花渾不見,故應隨水到江濱。
——《暮春》王安石
落花飛絮成春夢,剩水殘山異昔游。
——《暮春感懷》戴叔倫病香無力被風欺,多在青苔少在枝。
——《暮春對花》崔櫓邊讀邊讓學生感受到暮春的凋零、凄冷之感。
4、韓愈筆下的景物為何會呈現出格外的生命力?韓愈想告訴我們什么?
明確:草木之春即將離去,在最后時節盡情舒展生命的本色,作者融情于景,借此告誡我們要珍惜時光,用自己美好的姿態留住美好的時光。
(四)明差異,領會深意
5、插圖應該要展現出花的爭艷楊花榆莢的飛雪之態,可是對于他們誰主誰次卻存在著分歧。我們來看看這兩位同學的創作,他們一位更突顯百花,一位更著重與楊花榆莢。你覺得誰才是這幅插圖的主角呢?請結合詩歌以同桌為單位說說你們的看法。
②楊花榆莢為主角:無才思的楊花榆莢,雖沒有花般艷麗的色彩和迷人的芳香,但它依然不甘心并發揮自己的所長用漫天飛舞飛舞之態來展現自己,展現其樸素之美。
6、為何作者要傾情于樸素的楊花榆莢呢?我們一起來看看此詩的創作背景。
插入背景:
韓愈科舉考試,四考才中;吏部考試,三考未過。三十四歲才做了個四門博士的小官,一貶陽山三四千,二貶潮州路八千!
元和元年(806)韓愈離開江陵,再度回到京師,任國子博士,十年時間連升六級,但因性格耿直,總與一些宦官權要相對抗,故也不太得志。元和十一年,因他贊同對淮西與蔡州用兵得罪宰相,被借故降職。此詩正是作于這一年。
7、看完創作背景,韓愈想要告訴我們什么?
明確:無論是艷麗特別,還是樸素平凡,我們都應該不甘于現狀,要通過自己的努力盡情去展現自己。
過渡語:表面看來《晚春》是一首游覽寫景之作,細細品讀我們卻獲得了多樣的哲理,正所謂“詩無達詁”。其實啊,《晚春》是一首不折不扣的哲理詩,可是他卻與我們平時接觸的“哲理詩”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比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四)用方法,牛刀小試
1、這剛好是哲理詩兩種類型:因為唐詩重情,宋詩重理。直接闡述哲理的哲理詩和含蓄類哲理詩。那么面對這類含蓄的哲理詩我們該如何讀書它的哲理呢?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今天讀詩的步驟,歸納一下方法:
首先,我們朗讀詩歌,圈劃出詩中的景物。當景物寄予了作者的情感時我們稱之為“意象”,所以第一步,我們在找意象。
隨后,我們探討著詩中百花的嬌艷和無才思的楊花榆莢,明曉了其中的差異;最后,我們結合創作背景明白了蘊含其中的哲理。
2、我們一起來試一試這個方法,品讀下面兩首詩歌的哲理。
小松
唐杜 荀鶴
自小刺頭深草里,而今漸覺出蓬蒿。
時人不識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嘆花
唐 杜牧
自恨尋芳到已遲,往年曾見未開時。
如今風擺花狼藉,綠葉成陰子滿枝。
小結:詩歌融意象而靈動
哲思蘊景致而深遠
板書:找意象明差異悟哲思
韓愈《晚春》教學設計 4
教材分析:
《晚春》是選自部編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教材,是韓愈詩歌頗富奇趣的精品,歷來選本少有漏選它的。然而,對詩意的理解卻是諸說不一。要讓學生透徹理解這首詩,就應該從以下方面入手。
一、寫作背景
此詩為《游城南十六首》中的一首。錢仲聯《集釋》系此詩于唐憲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此時韓愈已年近半百。這是一首寫暮春景物的七絕。此詩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通過描寫花草樹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歸去,于是各逞姿色,爭芳斗艷,欲將春天留住,就連那本來沒有任何姿色的楊花、榆莢也不甘示弱,好像雪花隨風飛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全詩表達了詩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時也蘊含應抓住時機,乘時而進,創造美好未來之意。
二、詩歌內容
從整首詩來說,詩人把前兩句和后兩句相對比,前兩句寫“百般紅紫”有才思,后兩句寫“楊花榆莢”不“知”春天即將過去而奮發有為、飄香吐艷,卻只知道像雪花那樣漫天飛舞。在比較中,在“百般紅紫”們看來,這些“漫天飛舞”的楊樹榆莢們是無所作為,這是矛盾的一面。然而,在矛盾中卻又得到統一,即都在為留住春天而努力著。這首詩的藝術特點主要表現在描寫中抒情,營造氛圍,寄情于景。在此,擇其主要的表述。一是象征手法。晚春時節,那些“百般紅紫”知道春“不久歸”而“斗芳菲”,即使那些“無才思”的楊樹榆莢也“作飛雪”,即使它們之間有所分歧,但都在盡自己的努力留住春天美好的時光,留住自己美好的生命。這實際上是詩人在暗示人要珍惜時間,珍惜生命。二是擬人手法。詩人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對詩中的每個意象都予以人格化。這樣,不但把景物描寫得形神兼備,活靈活現,而且產生言近旨遠,引人思考,耐人尋味的審美效果。
三、教學目標
在理解寫作背景及詩人生平的情況下,本課教學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教學
1、誦讀:正確、流利、感情充沛地朗讀并背誦古詩,爭取能當堂成誦。
2、理解作者詩中所描繪的晚春景象,能夠初步感受詩的意境,并體會詩人的惜春之情,進而自己能夠做到珍惜時光。
3、由本詩加以拓展,積累同類題材的古詩,加深對國學的積淀,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
四、教學重難點:
準確把握本詩的意義,體會其中蘊含的哲理,懂得珍惜光陰,樹立樂觀、自信的生活態度。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2、學生準備:課前預習,搜集與課文有關的資料,了解作者。
學法指導:
1、通過查資料,查字典,結合課下注釋理解文章內容。
2、從“花草樹木”的角度,多讀多悟。
3、點撥法、合作探究法、提問法
五、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喚起對春天的期待
1、請同學們說說關于描寫春天的詩句?
2、類似于描寫春天的`詩句還有很多,今天就讓我們跟隨著詩人韓愈,去領略他筆下的春天,帶給我們不一樣的視覺盛宴。
(二)展示課題與教學目標。學生齊讀教學目標
(三)檢查預習:
1、作者簡介
(學生齊讀作者簡介,提問“唐宋八大家”的文學常識)
2、背景介紹
(學生齊讀背景介紹,點明時節與作者作詩的年齡及仕途情況)
3、朗讀詩歌
(四)疏通詩意
1、抓關鍵詞:草樹、不久歸、斗、楊花、榆莢、才思、惟解、漫天(提問學生)
2、自由討論,準確的翻譯詩句。
(五)賞析課文
1、詩的前兩句運用了怎樣的修辭手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哪些字用得好?請賞析。
2、有姿色的花草樹木爭芳斗艷,沒有姿色的楊花榆莢又怎樣了呢?退避三舍不敢出來了嗎?詩人借“楊花榆莢”表達了什么樣的愿望?
(六)感悟詩志
1、結合寫作背景,后兩句詩從另一角度思考,似乎是在啟示我們什么?
2、請同學們再次大聲讀一讀這首詩,借助文后“賞析”,大膽展開想象的翅膀,你看到了什么畫面?又想到了什么?
(七)主旨歸納
詩人通過“草木”有“知”、惜春爭艷的場景描寫,反映了自己對春天大好時光的珍惜之情。
(八)課文小結
這是一首描繪暮春景色的七絕,這首詩平中翻新,頗富奇趣,詩中擬人化手法的奇妙運用,糅人與花于一體,反映了自己對春天大好時光的珍惜之情。
(九)鞏固練習
(十)布置作業
1、繼續搜集有關描寫春天的古詩詞,做一張《春天詩詞薈萃》的手抄報。
2、背誦并默寫這首詩。
韓愈《晚春》教學設計 5
【教學目標】
1、弄清詩意,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背誦全詩,做到能當堂背誦。
2、揣摩詩的主旨。
【教學重點】
1、通過停頓、重音、語速、語氣、語調的朗讀訓練,提升詩歌的閱讀能力與水平。
2、背誦全詩。
【教學難點】
揣摩詩的寫作手法,體會其中蘊含的哲理,懂得珍惜光陰,樹立樂觀、自信的生活態度,培養學生抓住時機,乘時而進,創造美好的未來。
【教學方式】
探究交流。采用師生同讀同背同講的方式,掌握全詩。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春天是萬紫千紅的,春天是千姿百態的,古往今來,無數詩人用飽含深情的詩句描寫、贊美春天。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有關春天的古詩。(板書課題)
二、資料助讀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閱讀詩歌之前,了解作者、作品的創作背景,有利于學生快速背誦,加深對文本的印象。
【課件出示關于作者及作品的創作背景。】
1、關于作者: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河陽(今河南孟州)人,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謚號“文”,又稱韓文公,“唐宋八大家”之一。
2、關于背景:此詩是《游城南十六首》組詩的第三首,作于元和十一年,此時作者已年近半百。此詩估計是作者在晚春時候游城南時所見后感悟而作,同時又是作者年齡已進入“晚春”時期,正好又是在官場上不得志的時候。
三、朗讀詩歌
[設計意圖]此環節通過指導學生朗讀,讓學生對文本有一個整體認識,并較熟練地朗讀全詩,為下面的了解詩意奠定基礎。
1、提出朗讀要求。
(1)讀準字音,芳菲(fēi)榆莢(jiá)解(jiě)
(2)讀出節奏,注意停頓。(按音節停頓或按意義停頓)
2、方法指導:讀出節奏,前提是讀懂句子,理解句意,以“意義”劃分停頓為主。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3、朗讀詩歌
(1)生自由讀。
(2)齊讀
(3)小組朗讀,小組朗讀競賽
(4)齊讀
四、疏通詩意
[設計意圖]此環節通過方法引領、指導自讀自譯、梳理詩意等步驟,指導學生快速疏通文意,培養學生自讀自譯的能力。
1、方法引領:結合詩后的.主題,寫作技巧的詮釋,以小組為單位,合作探究翻譯全詩,畫出疑難語句,師生共同解決。
2、師強調,生做好記錄,并記住重點詞語。
草樹:指草本和木本的各類花木,即花草樹木。
久不歸:意為春天很快將要過去了。
斗:競爭,比賽。
楊花:指柳絮。
榆莢:指榆錢。
才思:才氣,才華。
惟解:只知道。
漫天:遍布天空。
3、合作交流,理解詩人描繪的內容。哪位同學愿意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這首詩所描繪的內容?詩中描寫了哪些景物?
五、抓住意象,感悟情志
[設計意圖]此環節旨在通過引導學生感悟詩歌主旨,學會欣賞詩歌的能力。
1、請同學們再次大聲讀一讀這首詩,借助文后“賞析”,大膽展開想象的翅膀,你看到了什么畫面?又想到了什么?
〔明確〕 A、看到百花盛開、爭奇斗艷的美麗景色,柳絮紛飛、榆莢飄落的畫面。B、想到一個人“無才思”并不可怕,要緊的是珍惜光陰,不失時機,“春光”是不負“楊花榆莢”這樣的人的。C、想到珍惜時間的名言警句。如:“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2、賞析內容。
[設計意圖]此環節通過問題的引領,引導學生逐步理解詩的主旨,培養學生欣賞美的能力。
(1)詩的前兩句運用了怎樣的手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哪些字用得好?請賞析。
〔明確〕這首詩每兩句構成一個完整的意思,開頭兩句“草樹知春久不歸,百般紅紫斗芳菲”是寫花草樹木探得消息,得知春天用不了多久就要離去了,為了將春天多留些時日,各自都使出了最大的本事,爭芳吐艷,各顯美麗姿色。霎時,萬紫千紅,春色滿園。“草樹”,指各種花草樹木。“久不歸”,不久就要歸去。一個“知”字,一個“斗”字,將花草樹木賦予了人的思維、人的情感和人的動作行為,使那些花草樹木有了留春惜時的生命特征。這一擬人手法的運用,極有效地表達了詩人珍惜春天和時光的美好情懷。
(2)有姿色的花草樹木爭芳斗艷,沒有姿色的楊花榆莢又怎樣了呢?退避三舍不敢出來了嗎?詩人借“楊花榆莢”表達了什么樣的愿望?
〔明確〕 “楊花榆莢”雖然沒有任何姿色,無法像其他花草那樣呈現嬌艷,吐露芳香,但是它們也不自卑,不藏匿自己的短處,而是加入了“百般紅紫”的“斗芳菲”行列,將沒有姿色的楊花榆莢化作了漫天雪花,翩翩起舞紛飛。“無才思”和“惟解”又一次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賦予了“楊花榆莢”以鮮活的生命力,積極向上的思想激情,進而更好地表達了詩人珍惜春天、珍惜時光的美好愿望。
3、結合寫作背景,后兩句詩從另一角度思考,似乎是在啟示我們什么?
〔明確〕 “楊花榆莢無才思”尚且能“惟解漫天作雪飛”,我們又有什么理由不能拋棄那點小小的自卑心理,放棄那點微不足道的自尊,抓住時機,利用大好時光投身到為自己、為他人創造美好未來的大環境中呢?
六、背誦全詩
1、自由背誦
2、小組背誦比賽
七、唱古詩
跟老師學唱古詩
八、總結
本篇是一首寫晚春景物的詩。作品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通過描寫花草樹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歸去,于是各逞姿色,爭芳斗艷,欲將春天留住,就連那本來沒有任何姿色的楊花、榆莢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隨風飛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表達了詩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時也提示人們應抓住時機,乘時而進,創造美好的未來。
九、拓展延伸,日積月累
1、學了《晚春》這首詩,老師想到了韓愈的《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哪位同學能背誦一下這首詩?課件出示《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2、你還能想到哪些描寫春天的古詩?
《春曉》《春日》《江南春》《游園不值》《村居》等。
3、誰還能想到描寫其他季節的古詩?
夏天:《小池》《飲湖上初晴后雨》《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等。
秋天:《山行》《暮江吟》《夜書所見》《題菊花》等。
冬天:《江雪》《梅花》等。
十、作業
繼續搜集有關描寫春天的古詩詞,做一張《春天詩詞薈萃》的手抄報。
背誦這首古詩。
【韓愈《晚春》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晚春》韓愈11-24
晚春韓愈古詩12-30
《晚春》韓愈(必備)01-25
韓愈《晚春》鑒賞02-22
《晚春》韓愈詩詞賞析09-27
晚春韓愈古詩原文06-08
古詩晚春韓愈譯文03-27
韓愈《晚春》原文及翻譯03-21
韓愈晚春古詩原文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