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案例分析

時間:2024-09-10 09:20:03 湖心亭看雪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湖心亭看雪案例分析

  導語:《湖心亭看雪》全文筆調淡雅流暢,通過詩人張岱賞雪景遇到知己的描寫,展現作者張岱超凡脫俗的文人雅趣。下面是小編分享的湖心亭看雪的案例分析,歡迎閱讀!

  《湖心亭看雪》案例分析

  今天聽了 于老師的《湖心亭看雪》,感覺輕松愉悅,沒有一點兒疲憊。我觀察了一下周圍的學生,他們亦如此。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狀態下學習知識,這就是新課程下的成功教學。于老師這堂課有以下幾點非常值得我學習。

  一、課堂環節設計新

  于老師課堂設計了三個環節分別是:新硎初試、批郤導窾、官止神行。這三個環節新穎獨道、層次分明、條理清楚,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這三個成語都出自《庖丁解牛》,這說明于老師非常會用教材 ,這樣會活用教材的老師定會積極影響著學生們的思維。學以致用是學習之根本。于老師率先垂范了。

  二、 三讀題目做得好

  《湖心亭看雪》這個題目讀了三遍,讀出了各自的不同。一齊讀,二讀出停頓,三讀出停頓與重音。三讀題目體現了文言文朗讀要領;三讀題目體現了文章的關鍵所在。

  三、 抓關鍵詞理解文意巧

  《湖心亭看雪》這篇文章,于老師抓住一個“異”字,引導學生理解張岱這一人物形象,實在是巧妙。一個“異”字,引出了“異事”、“異景”、“異人”,然后從這三點入手,文章的重難點迎刃而解。

  世上沒有完美的事物,再好的課也有瑕疵。可能由于時間關系于老師的這堂課文章語言品析的不夠足。品析文章語言是領悟作品思想內容,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橋梁,因此這一環節必須做足。

  《湖心亭看雪》教學案例

  教學設計

  (一)教學創意

  讓學生在感知課文的基礎上,積累本課的文言字詞和優美句子,并且品味賞析課文中的重點句子,同時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二)教學設想

  1、整體感知:

  (1)首先以詩一般的語言導入課文

  七年級的時候,我們學過《詠雪》,知道了有人把雪比作“撒鹽空中”,也有人比作“柳絮因風起”。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在我們的印象中,那漫天大雪是北方獨有的美景,可是江南雪景也別有一番趣味。

  (2)走進張岱:向學生介紹作者,以及本文的寫作背景,有利于學生理解文章。

  (3)古代優美的散文必須讓學生先自讀,自己去體會其中的美,反復誦讀是學好課文的基礎,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自讀和自學的意識。可分為先由學生自己小聲朗讀后,感悟應該使用怎樣的感情或者是語氣來朗讀這篇文章,這樣有助于學生把握本文的感情基調和作者所飽含的思想感情,再指名學生根據剛才老師同學歸納的朗讀技巧來范讀,最后全班齊讀。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本堂課就是想先通過朗讀達到這樣的效果。

  2、質疑釋詞:學生學習古文時在字詞方面肯定有一些困難,因為有一些字詞的用法和今天的用法不一樣,在學生自學完后,對一些不理解的字詞提出問題,教師可適當做點撥,字詞疏通后,全文大意基本就能理解了。

  3、品味賞析:這是本課的重點,主要是針對課文中的一些句子,讓學生學會鑒賞,欣賞作者筆下的“景”和“情”。

  4、拓展延伸:就課文中所描繪的美景或作者的思想感情,給學生出對聯,讓學生對對聯。

  5、合作探究:搜集關于西湖的詩句,根據課文的意境做一幅畫。

  二、課堂實錄

  我覺得自己在課堂教學時,教學設想的第3、4點比較精彩,所以摘錄下來以下片段:

  師:從標題《湖心亭看雪》中,你獲得了那些信息?

  生:地點——湖心亭 事件——看 景物——雪景

  師:表現作者看雪的時間、地點的句子是?

  生:“崇禎五年十二月”、“余往西湖”

  師:說明了是在西湖看雪。

  師:寫雪大的句子是?

  生:“大雪三日”。

  師:寫冬雪寒冷威嚴的句子?

  生:“湖中人鳥聲俱絕”。

  師:“我”具體在什么時間去看雪的?

  生:“更定”。

  師:大雪漫天的寒冷時候,可以用“萬徑人蹤滅”來形容,為什么“我”選擇這個時候去湖心亭看雪,這些體現了當時作者的什么心情以及他的什么個性?

  生:作者會選擇夜深人靜的時候去,我覺得也許是作者喜歡安靜,他不想人多的時候去。

  生:我覺得作者當時的心情比較郁悶,所以他才選擇那個時候去看雪,就象我們心情不好的.時候,想放松自己,會選擇一個沒有人的時候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生:我認為文中的“我”是一個與眾不同的人,所以才會在這那樣的時候去看雪。

  師:有人說,到西湖觀景,晴景不如雨景,雨景不如霧景,霧景不如月景,月景不如雪景。雪景給詩人情感以寄托和解放。

  師:湖心雪景總的印象是怎么樣?課文中有沒有這樣的描述?

  生: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師:也就是作者在寫景的時候,先給我們展示了一幅雪景的全景圖,天地之間,全是一片雪白了。這里的“霧凇沆碭”是一種什么樣的景致,能發揮想象,用你的語言描述一下嗎?

  生:雖然我沒有看見過雪,但是我在電視上看到,一到冬天,象北方經常就有霧凇現象,據說很美。高高的樹上,雪掛在枝干上面,晶瑩剔透的感覺。就象今年是暖冬,每天早上上學的時候,霧很大,一片白茫茫的。

  生:除此以外,我覺得還有朦朦朧朧的感覺。

  師:你從哪里看出有朦朧的感覺呢?

  生:因為“沆碭“一詞,根據注解它的意思就是冰花彌漫的感覺,而且在后文作者提到的幾個小景,他所用的量詞都體現了這些。

  師:他用了哪些量詞?

  生:痕、點、芥、粒

  師:這些都是分別形容哪些景物的?

  生:長堤、湖心亭、舟、人

  師:用這些量詞來形容這些景物說明了什么?

  生:雪大,天地一白,所以看上去景物都很小。

  生:作者是寫的是遠景,顯得渺小。

  師:可以說作者這幾個量詞用的非常精妙,因為它不僅突出了夜色中雪景的特別,也把他自己的獨特感受融入其中,把景物的形神都非常傳神的表現出來了。

  師:來到亭上“我”看到了什么?

  生:人。

  師:那人對“我”的態度?說明了什么?

  生:“拉余同飲”,說明了他們熱情好客。

  生:還有他們很是驚喜,因為在這個時候居然能看到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

  師:作者是怎么做的?他為什么要這樣做?如果你是張岱,當時你會怎么想?

  生:“余強飲三大白”,作者硬喝下了酒。

  生:如果我是他,我會想:想不到,居然有人和我一樣,在這個時候出來賞雪,所謂酒逢知己千杯少,不管怎樣,這酒我怎么都得喝。

  生:如果我是他,我會想:千金易得,知己難求。在這里能碰到和我有同樣志趣的朋友,真是三生有幸啊。

  師:呵呵,看來同學們已經身臨其境了。舟子是怎么評價作者的?

  生:“癡”。

  師:這個“癡”是什么意思?罵作者嗎?能不能用現代漢語中的詞語來準確替代這個癡字的意思?

  生:癡迷。

  生:癡狂。

  生:陶醉。

  生:與眾不同。

  師:這個“癡”正是文章的文眼,它既指作者有獨自冒寒看雪的雅興,也表現了作者的清高超逸,他的這種“癡”是不為象舟子一類的俗人所理解的。他的文章正是想表達這種隱逸之情。

  師:我曾經看到過一篇文章,有一個老師就《湖心亭看雪》這篇文章,出了幾副對聯給學生做,同學們有沒有興趣試試,對對這個老師出的對聯?

  生:有興趣!

  師:賞雪景寄情山水

  生:遇知己暢飲杯酒

  師:獨駕小舟賞雪景

  生:坐亭凳對飲三杯

  師:賞雪景深夜駕小舟

  生:逢知音亭中飲大白

  三、教學反思

  以前也教過很多文言文,但象教這課這么輕松的還是第一次。因為以前對于文言文的教學,花了很多的工夫去釋詞和翻譯,生怕學生弄不清楚文意,那樣教不僅把文章本身的美給生吞活剝了,而且老師教得累,學生學的累,收獲還不一定大。對于這篇課文,我嘗試這種打破課堂沉悶的教學分析,更多的是讓學生欣賞美,品味美,并且還要讓學生真正在課堂上“動”起來:“動腦想”、“動口說”、“動手寫”,只有這樣,才使老師的課堂變成學生的課堂。對對聯還是一個大膽的設置,因為學生在這方面的知識比較欠缺,對于對聯的知識我曾經跟學生講過,但是從沒有放手讓他們去寫過。這堂課學生的表現令我很震驚,然而更多的是讓我明白了:學生的潛力是需要教師去發掘的。

【湖心亭看雪案例分析】相關文章:

湖心亭看雪分析05-16

湖心亭看雪說課案例與評析05-29

《湖心亭看雪》教學案例3篇07-16

《湖心亭看雪》教案分析(通用10篇)08-03

《湖心亭看雪》10-18

湖心亭看雪賞析09-25

解讀湖心亭看雪07-06

湖心亭看雪學案05-02

湖心亭看雪作者11-19

湖心亭看雪教案08-26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国产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精品自在在线 | 亚洲激情激情在线 | 婷婷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亚洲尤物久久综合精品 | 在线观看911国产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