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家》課文解讀與分析
《家》是蘇教版第一冊第三單元的課文。本課是一首兒童詩,主題單純,內容淺顯,語言凝練,韻律和諧,富有童趣,貼近學生的生活,很受學生的喜愛。通過由淺顯的事物入手,用學生熟悉的事物作比,幫助學生初步理解事物之間相互依存的關系,進而深一步聯系自己的生活,讓學生體會為什么說“祖國就是我們的家”。因此,我定出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讀準輕聲、兒化音、聲母是邊音和鼻音的音節。感受家是溫暖愉快的象征,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理解文中提到的事物之間之所以是家的聯系,明白祖國的含義,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教育學生保護環境。
3.學會5個生字,特別注意“子、白、”書寫美觀,認識綠線內的6個字并理解生字組成的新詞。
4.練習看圖說完整的話,并學習創編簡單的詩句。
教學重難點:
1.能正確、美觀地書寫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激發情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全詩六行兩句,兩個層次,講述了藍天、樹林、小河、泥土、祖國各是白云、小鳥、魚兒、種子及我們的家。
第一層次可充分利用文中的插圖,指導學生自上而下的觀察插圖,這樣也基本符合課文的敘述順序,便于學生記憶課文。
第一行“藍天是白云的家”一句:看看課文中的插圖,想象生活中的藍天——白云躺在藍天的懷抱中,多么的舒服!藍藍的天上飄浮著朵朵白云,多美啊!白云離不開藍天,所以藍天是白云的家!
第二行“樹林是小鳥的家”一句:聽,小鳥兒正在歡快的唱著歌呢!因為它們有了樹林,就有了安家的地方,因為有了家,才能快樂的歌唱。所以小鳥不能沒有樹林,樹林就是小鳥的家。如果想讓小鳥們歡樂的歌唱,我們就要保護森林,不能亂砍樹木。教育學生要愛護環境,保護森林。
第三行“小河是魚兒的家”一句:看圖,在清澈的小河里,好多魚兒正在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呢!可愛的魚兒在小河里生活,玩耍,多么開心啊!所以魚兒離不開小河,小河是魚兒的家!
第四行“泥土是種子的家”一句:插圖中,能看到從泥土里冒出了一些嫩芽,真是可愛極了。種子要在養料充足的泥土里才能生根發芽,結出好吃的果子和糧食。種子需要泥土,泥土就是種子的家。
理解課文的最后兩行即課文的第二層次是本文的難點,看,圖中的小朋友們多么高興啊,笑得好象一朵朵美麗可愛的花朵。那么活潑可愛,那么年少嬌嫩。所以“我們”就是指少年兒童,少年兒童被稱為祖國的花朵。我們每一個人除了現在生活的家以外還有一個大大的家——我們在這個大家庭中出生、成長,還在這個大家庭中學習、工作。這個大家庭就是我們的花園,就是我們的祖國——中國,祖國是每一個中國人的家。“祖國就是我們的家”中的我們可以光指小朋友,
也可以指所有的中國人。文中一個“就是”起到的是肯定的作用,讓學生體會一種自豪的感情,我們和祖國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是不能分離的。這時,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油然而生,肯定能讀出愉快、自豪的語氣。
教學本課時應把握兒童詩的特點,以讀貫穿始終,注重學生的感知、聯想、體驗等心理活動,以此發展學生語言,讓他們的心靈和情感受到美的熏陶。應注意的是在初讀課文的時候指導學生注意“兒、的、子、們”在課文中是輕聲,同時強調“藍和泥”、“祖和種”的聲母區別。幫助學生把課文讀通讀順。在理解完課文以后,學生對課文有了自己的感知,指導學生結合平時生活中的觀察,激發情趣,讀出自己的感受。由于深入理解課文,同時是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理解,所以學生也能非常輕松的背誦課文。
最后,可以拓展一下學生的思維,讓他們模仿書上的格式,說說:( )是( )的家。
分析字形,指導書寫也是本課的一個重點。要學寫的生字不多,先讓學生觀察筆順圖,再具體指導書寫。需注意的是“子”第三筆橫不能寫在橫撇和豎鉤的交叉點上,寫“白”的時候可以讓學生聯系已經學過的“向”,框框上寬下窄的特點以及新授帶框一類的字都是先寫里頭后封口,里面的橫都是靠左不靠右的書寫口訣。其中要注意筆順的是“土”和“云”,雖然都有兩橫,可是寫的順序不一樣,這里要求學生書空加深記憶
【《家》課文解讀與分析】相關文章:
《登高》課文解讀10-19
《鄉愁》課文解讀11-09
課文《社戲》解讀08-21
《莫高窟》課文解讀08-26
課文《采薇》解讀07-09
采薇課文解讀08-30
《貓》鄭振鐸課文解讀08-03
課文《麻雀》文本解讀10-03
《小樹謠》課文解讀07-19
老舍《母雞》課文解讀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