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城南》李白唐詩鑒賞

時間:2024-08-08 07:11:27 李白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戰城南》李白唐詩鑒賞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對一些廣為流傳的古詩都不陌生吧,古詩按內容可分為敘事詩、抒情詩、送別詩、邊塞詩、山水田園詩、懷古詩(詠史詩)、詠物詩等。那么問題來了,到底什么樣的古詩才經典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戰城南》李白唐詩鑒賞,歡迎大家分享。

《戰城南》李白唐詩鑒賞

  【原文】

  戰城南

  去年戰,桑干源,今年戰,蔥河道。

  洗兵條支海上波,放馬天山雪中草。

  萬里長征戰,三軍盡衰老。

  匈奴以殺戮為耕作,古來唯見白骨黃沙田。

  秦家筑城避胡處,漢家還有烽火燃。

  烽火燃不息,征戰無已時。

  野戰格斗死,敗馬號鳴向天悲。

  烏鳶啄人腸,銜飛上掛枯樹枝。

  士卒涂草莽,將軍空爾為。

  乃知兵者是兇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注釋】

  ⑴戰城南:樂府古題。《樂府詩集》中列入《鼓吹曲辭》中,是“漢鐃歌十八曲”之一。

  ⑵桑干源:即桑干河,為今永定河之上游。在今河北省西北部和山西省北部,源出山西管滓山。唐時此地常與奚、契丹發生戰事。

  ⑶蔥河道:蔥河即蔥嶺河。今有南北兩河。南名葉爾羌河,北名喀什噶爾詞。俱在新疆西南部。發源于帕米爾高原,為塔里木河支流。

  ⑷洗兵:指戰斗結束后,洗兵器。條支:漢西域古國名。在今伊拉克底格里斯河、幼發拉底河之間。此泛指西域。

  ⑸天山:一名白山。春夏有雪,出好木及金鐵,匈奴謂之天山。過之皆下馬拜。在今新疆境內北部。

  ⑹”匈奴“句:此句謂匈奴以殺掠為其職業。

  ⑺秦家筑城:指秦始皇筑長城以防匈奴。避:一作“備”。

  ⑻漢家烽火:《后漢書·光武帝紀》:“驃騎大將軍杜茂將眾郡施刑屯北邊,筑亭候,修烽燧。”李賢注:“邊方告警,作高土臺,臺上作桔槔,桔槔頭上有籠。中置薪草,有寇即舉火燃之以相告,曰烽;又多積薪,寇至即燔之以望其煙,曰燧。晝則燔燧,夜乃舉烽。”

  ⑼上掛枯樹枝:一作“銜飛上枯枝”。

  ⑽空爾為:即一無所獲。

  【白話譯文】

  去年在桑干源打仗,經洗過兵器,在天山的雪中也曾放過戰馬。這些年不斷地萬里奔馳南征北戰,使我三軍將士皆老于疆場。要知道匈奴是以殺戮為職業的,就像我們種莊稼一樣。在他們領域中的曠野里,自古以來就只能見到白骨和黃沙。秦朝的筑城備胡之處,漢朝依然有烽火在燃燒。從古至今,邊疆上就烽火不息,征戰沒完沒了。戰土在野戰的格斗中而死,敗馬在疆場上向天低徊悲鳴。烏鴉叼著死人的腸子,飛到枯樹枝上啄食。士卒的鮮血涂紅了野草,將軍們在戰爭中也是空無所獲。要知道兵者是兇器啊,圣人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才用它的。

  【創作背景】

  此詩當作于唐天寶(唐玄宗年號,742~756)年間。根據新舊唐書記載,天寶年間,唐玄宗輕動干戈,逞威邊遠,而又幾經失敗,給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一宗宗嚴酷的事實,匯聚到詩人胸中,同他憂國憫民的情懷產生激烈的矛盾。他沉思,悲憤,內心的呼喊傾瀉而出,鑄成這一名篇。

  【賞析】

  這首詩用的是漢代樂府詩的題目,有意學習樂府詩的傳統,但比漢代那首《戰城南》寫得更形象,更深刻。這首詩是抨擊封建統治者窮兵黷武的。“桑干”、“蔥河”、“條支”、“天山”都是邊疆地名。整首詩大體可分為三段和一個結語。

  第一段共八句,先從征伐的頻繁和廣遠方面落筆。前四句寫征伐的頻繁。以兩組對稱的句式出現,不僅音韻鏗鏘,而且詩句復沓的重疊和鮮明的對舉,給人以東征西討、轉旆不息的強烈印象,有力地表達了主題。“洗兵”二句寫征行的廣遠。左思《魏都賦》描寫曹操討滅群雄、威震寰宇的氣勢時說:“洗兵海島,刷馬江洲。”此二句用其意。洗兵,洗去兵器上的污穢;放馬,牧放戰馬,在條支海上洗兵,天山草中牧馬,其征行之廣遠自見。由戰伐頻繁進至征行廣遠,境界擴大了,內容更深厚了,是善于鋪排點染的筆墨。“萬里”二句是此段的結語。“萬里長征戰”,是征伐頻繁和廣遠的總括,“三軍盡衰老”是長年遠征的必然結果,廣大士兵在無謂的戰爭中耗盡了青春的年華和壯盛的精力。有了前面的描寫,這一聲慨嘆水到渠成,自然堅實,沒有一點矯情的喧呶叫囂之感。

  “匈奴”以下六句是第二段,進一步從歷史方面著墨。如果說第一段從橫的方面寫,那么,這一段便是從縱的方面寫。西漢王褒《四子講德論》說,匈奴“業在攻伐,事在射獵”,“其耒耜則弓矢鞍馬,播種則捍弦掌拊,收秋則奔狐馳兔,獲刈則顛倒殪仆。”以耕作為喻,生動地刻畫出匈奴人的生活與習性。李白將這段妙文熔冶成“匈奴”兩句詩。耕作的結果會是禾黍盈疇,殺戮的結果卻只能是白骨黃沙。語淺意深,含蓄雋永。并且很自然地引出“秦家”二句。秦筑長城防御胡人的地方,漢時仍然烽火高舉。二句背后含有深刻的歷史教訓和詩人深邃的觀察與認識,成為詩中警策之句。沒有正確的政策,爭斗便不可能停息。“烽火燃不息,征戰無已時!”這深沉的嘆息是以豐富的歷史事實為背景的。

  “野戰”以下六句為第三段,集中從戰爭的殘酷性上揭露不義戰爭的罪惡。“野戰”二句著重勾畫戰場的悲涼氣氛,“烏鳶”二句著重描寫戰場的凄慘景象,二者相互映發,交織成一幅色彩強烈的畫面。戰馬獨存猶感不足,加以號鳴思主,更增強物在人亡的悲凄;烏啄人腸猶以不足,又加以銜掛枯枝,更見出情景的殘酷,都是帶有夸張色彩的濃重的筆墨。“士卒”二句以感嘆結束此段。士卒作了無謂的犧牲,將軍也只能一無所獲。

  《六韜》說:“圣人號兵為兇器,不得已而用之。”全詩以此語意作結,點明主題。這一斷語屬于理語的范圍,而非形象的描寫。運用不當,易生抽象之弊。這里不同。有了前三段的具體描寫,這個斷語是從歷史和現實的慘痛經驗中提煉出來,有畫龍點睛之妙,使全詩意旨豁然。有人懷疑這一句是批注語誤入正文,可備一說,實際未必然。

  這是一首敘事詩,卻帶有濃厚的抒情性,事與情交織成一片。三段的末尾各以兩句感嘆語作結,每一段是敘事的一個自然段落,也是感情旋律的一個自然起伏。事和情配合得如此和諧,使全詩具有鮮明的節奏感,有“一唱三嘆”之妙。

  漢《戰城南》古辭主要是寫戰爭的殘酷,相當于李白這首詩的第三段。李白不拘泥于古辭,從思想內容到藝術形式都表現出很大的創造性。內容上發展出一、二兩段,使戰爭性質一目了然,又以全詩結語表明自己的主張。藝術上則揉合唐詩發展的成就,由質樸無華變為逸宕流美。如古辭“水深激激,蒲葦冥冥。梟騎戰斗死,駑馬徘徊鳴”和“野死不葬烏可食,為我謂烏,且為客豪,野死諒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此詩錘煉為兩組整齊的對稱句,顯得更加凝煉精工,更富有歌行奔放的氣勢,顯示出李白的獨特風格。

  戰城南簡要分析

  全詩分三段:開頭八句為第一段,先從征伐的頻繁和廣遠方面落筆;中間六句是第二段,進一步從歷史方面著墨;最后六句為第三段,集中從戰爭的殘酷性上揭露不義戰爭的罪惡。此詩不拘泥于古辭,從思想內容到藝術形式都表現出很大的創造性:內容上更豐富,使戰爭性質一目了然;藝術上則由質樸無華變為逸宕流美,更加凝煉精工,更富有歌行奔放的氣勢,顯示出李白詩歌的獨特風格。

  戰城南中心大意

  這首借樂府古題創作的古詩,旨在抨擊封建統治者窮兵黷武。

  【作者介紹】

  盧照鄰(約637~約689)唐代詩人。字升之,自號幽憂子,幽州范陽(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他與王勃、楊炯、駱賓王齊名,世稱“王楊盧駱”,號為“初唐四杰”。少時從曹憲、王義方受小學及經史,博學能文。高宗乾封間任益州新都尉。秩滿,漫游蜀中。離蜀后,寓居洛陽。曾被橫禍下獄,為友人救護得免。后染風疾,居長安附近太白山,因服丹藥中毒,手足殘廢,徙居陽翟具茨山下。由于政治上的坎坷失意和長期病痛的折磨,終自投潁水而死。工詩,尤其擅長七言歌行,對推動七古的發展有貢獻。今存《盧升之集》和《幽憂子集》。

【《戰城南》李白唐詩鑒賞】相關文章:

李白《戰城南》04-15

李白《將進酒》唐詩鑒賞03-14

《春思》李白唐詩鑒賞03-29

李白《夜宿山寺》李白唐詩鑒賞12-07

《夜宿山寺》李白唐詩鑒賞08-31

《扶風豪士歌》李白唐詩鑒賞07-18

杜甫《天末懷李白》唐詩鑒賞12-22

李白《戰城南》全詩賞析10-03

李白唐詩《將進酒》原文釋義鑒賞03-30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思思久久99精品久久中文 | 五月天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 亚洲性爱免费视频在线 | 欧美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人妖 | 婷婷丁香五月天在线免费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