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劉禹錫首詩意思

時間:2024-09-17 05:20:46 劉禹錫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浪淘沙劉禹錫首詩意思

  《浪淘沙》是唐代著名詩人詩人劉禹錫所寫,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浪淘沙詩人劉禹錫的意思,歡迎參考閱讀!

  浪淘沙劉禹錫首詩

  九曲黃河萬里沙,

  浪淘風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

  同到牽牛織女家。

  浪淘沙劉禹錫首詩意思

  萬里黃河彎彎曲曲挾帶著泥沙,

  波濤滾滾如巨風掀簸來自天涯。

  現在可以沿著黃河直上銀河去,

  我們一起去尋訪牛郎織女的家。

  浪淘沙的賞析:

  一代秀才王國維說,《詩經》能讀懂8、9分,《尚書》能讀懂五六分。我看他連唐詩都讀不懂。認識幾個甲骨文,真不算高級的學問,天下識字的人多了去了。王國維不過是個癡人,“《詩經》能讀懂8、9分,《尚書》能讀懂五六分”這句話,不過是王國維在愚人節說的瘋話。

  一代瘋子王國維說:“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學:楚之騷,漢之賦,六代之駢語,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所謂一代之文學,而后世莫能繼焉者也。”如果相信這樣的話,學問將幾乎無法繼承。如果相信這樣的話,就各自自己創造一套邏輯學算了,不需要向任何人學習。

  從王國維這句話里,我們再次感受到“幾亂之所生也,則言語以為階”的春秋斷語,帶給我們的震撼。兔子為什么在圓點復雜?離開道德、方法論、自然現實、社會現實背景,邏輯學將一事無成。

  “幾亂之所生也,則言語以為階”。搞亂一個社會,難道真是修辭學沒學好,才造成了思維混亂、社會混亂?不是這樣的。那是我們認識能力差,思維之門沒有打開,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才造成的混亂。“歸唁衛侯,載癡載黢,隨因隨極,控于大邦”。衛懿公不理朝政,獨好養鶴,甚至荒唐地讓鶴“乘坐”大夫方可乘坐的軒車。公元前660年,狄人伐衛,“將戰,國人受甲者皆曰:‘使鶴!鶴實有祿位,余焉能戰!’”其人心之離散于此可見。狄人大敗衛師于滎澤,殺衛懿公。

  治國的理論,書面道理,多了去了。衛懿公這個文學青年,喜歡整天遨游在文字、語音雙思維體系中,以為靠這個,就可以治理好衛國。談談字音爻變的理論,似乎就可以擁有文武之道。衛懿公與王國維這個兩個尚寐的文學青年,在自戕路上,可謂殊路同歸。

  九曲黃河萬里沙

  為道也屢遷。黃河上游九曲,還是清流;九曲一過,開始混沌起來,黃河一直到大海的萬里行程,就這么一直清濁分明。

  浪淘風簸自天涯

  孔子說“為道也屢遷,易不可為典要”。黃河水之所以變濁,應該還有深層次的原因。風波有源頭,邪惡之風開始在社會上盛行,還需到認識本源去追溯清濁造成的原因。‘天涯’意譯為‘根源’。

  如今直上銀河去

  書不盡言,言不盡意,鳴鶴在陰。自然律、道德律都是隱藏的東西,得之者存,失之則亡。孔子說“形而上者謂之道”,我們就各自乘語音思維體系的形而上,去追尋“形而下者謂之器”的‘器’,為什么會敗壞的源頭。

  同到牽牛織女家

  天下何思何慮?天下同歸而殊途,你我同聚于‘信義’這個天道,“相約白露為霜日,在水一方再聚頭”。相約來世還要作好朋友,共同追去真理。這就是詩言志。

  作詩需要依據,思考需要哲辯。

  “我送舊識,曰至渭陽。何以贈之?路車乘黃。”乘黃,此去前程,時乘六龍以御天,黃裳元吉有鴻篇。“我送舊識,悠悠我思。你看牛郎與織女,今生有約,來世尋你到天涯。”劉禹錫的這首浪濤沙,明顯帶有《詩經·渭陽》的詩意。《詩經·渭陽》原詩:

  我送舅氏,曰至渭陽。何以贈之?路車乘黃。

  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贈之?瓊瑰玉佩。

  劉禹錫與白居易可謂情深,白居易寄了首《春詞》, “低花樹映小妝樓,春入眉心兩點愁。斜倚欄桿背鸚鵡,思量何事不回頭?”,劉禹錫給劉禹錫就回了首《和樂天春詞》,“新妝宜面下朱樓,深鎖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數花朵,蜻蜓飛上玉搔頭”,給白居易。

  這首詩作乃和白居易《浪濤沙六》之作,白居易原詩作為:“隨波逐浪到天涯,遷客西還有幾家。卻到帝都重富貴,請君莫忘浪淘沙。”白居易在《浪濤沙》組詩六首的末尾的第六首,明確希望收到好友劉禹錫的和詩。于是劉禹錫作了《浪濤沙》九首,寄給了好友白居易。

  詩云“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唐朝詩人劉禹錫、白居易之間,確實有雅士風度。

  詞牌沿革

  浪淘沙,原為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名。隋以前,社會流行清商樂,自晉代五胡亂華以后,由于戰爭、通商、婚姻等原因,域外的燕樂傳入中土并與本土的清商樂結合,遂形成詩樂結合的大勢。唐統治者更加注重吸收外來音樂以建成具有大唐特色的新樂,甚至將音樂的創造當成是民族的驕傲和國家強盛的象征。燕樂大興,從根本上促進了唐“倚聲填詞”的發展,崔令欽的《教坊記》錄曲名計324首,皆為開元、天寶時期社會流行歌曲。

  《浪淘沙》是唐教坊曲之一,據統計,現存唐詩宋詞(敦煌曲子詞除外)含“浪淘沙”詞意的有209首,大致分三類:雜曲歌辭19首,令詞182首,慢曲8首。郭茂倩《樂府詩集》卷八十二將19首《浪淘沙》列入“近代曲辭”中,《全宋詞》共收錄185闋。

  《浪淘沙》的出現與南方水邊民歌有關。任半塘于《唐聲詩》下編曾提出“本調原屬南方水邊民歌”。俗語云“大浪淘沙”,“浪”字應屬水部,而“淘”基本義是“用水沖洗以除去雜質”,與水有關。據《魏書·食貨志》云“又漢中有金戶千余家,常于漢水沙淘金”可知“淘”與“淘金”的活動是分不開的。“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為民歌起源形態之一,而“淘金”或正是說淘金人借助水流淘去泥沙而最終拾得金子,淘金人將這一活動過程加以吟詠終得“浪淘沙”小調。調意或是歌詠浪涌沙移的壯觀場面,或是感慨時間流逝而金未得的失落,或是由大浪淘沙而得的對人生和生命的考量與感慨等等。據考察,唐詩宋詞中所涉及的“浪淘沙”,詞意均合水邊或水浪相關意象,或吟詠淘金本事,或借滔滔江水以寄情遙深,或由眼前景而聯想人生浮沉,無論是創調新詞還是衍此調為令詞慢曲,均含水意。

  據《魏書·食貨志》中記載,淘金活動長于漢中流行。漢中郡始設于秦代,“郡臨漢水之陽,南面漢山,故名漢中”。今漢中地區位于陜西省西南部,簡稱“漢”,北有秦嶺山地,南有巴山山地,中有漢水,西接甘肅,南通四川。中國南北方分界線是秦嶺——淮河一線,漢中盆地位于秦嶺以南,巴山以北,故屬南方,若以漢中淘金活動為始源,則《浪淘沙》調出南方。

  中唐劉禹錫、白居易依小調《浪淘沙》唱和而首創樂府歌辭《浪淘沙》。《全唐詩》在詞部中說“唐人樂府原用律絕等詩雜和聲歌之,其并和聲作實字,長短其句以就曲拍者為填詞”。在詩樂結合的大時代氛圍中,劉、白善習民歌并依當時流行歌謠曲調而創制七言絕句體唱和《浪淘沙》,被《樂府詩集》列入“近代曲辭”中。它本是一些散佚或殘損的民間樂調的雜曲,由樂府機構加以整理而得以保存的詩歌,其內容多是詩人述志感懷之作。

  五代南唐后主李煜衍小令《浪淘沙》,始流行長短句雙調小令,亦稱《浪淘沙令》。北宋柳永創長調慢曲《浪淘沙》,亦稱《浪淘沙慢》。均與劉、白原詞不同。

  考現存含“浪淘沙”調意的209首詩詞,北宋《浪淘沙》詞52首,大部分是作者流寓中南地區所作,僅小部分作于淮河以北黃河下游的河南地域,南宋《浪淘沙》所存134首均作于江浙皖贛地區,由此可看出,此調始源于南方歌調。[1-3]

  格律說明

  浪淘沙詞牌有多體。劉禹錫、白居易首創樂府歌辭《浪淘沙》,作七言絕句體。有兩種格式,一為仄起式,一為平起式,四句二十八字,與七絕仄起平起式全同。此與宋人《浪淘沙令》《浪淘沙慢》不同,蓋宋人借舊曲名,另倚新腔。此七言絕句也。按《浪淘沙》詞創自劉、白,劉詞九首與此同,惟白詞六首皆拗體耳。

【浪淘沙劉禹錫首詩意思】相關文章:

浪淘沙意思劉禹錫10-13

劉禹錫的九首浪淘沙05-27

浪淘沙劉禹錫古詩意思10-25

劉禹錫詩《浪淘沙》其一賞析之誤10-20

劉禹錫的浪淘沙06-08

劉禹錫浪淘沙的詩意05-14

浪淘沙劉禹錫注釋06-07

劉禹錫《浪淘沙》的教案05-29

劉禹錫《浪淘沙》賞析05-24

(精品)劉禹錫的浪淘沙06-13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欧美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午夜国产精品小蝌蚪在线观看 | 日韩精品92午夜福利免视频 | 自拍一区综合图区 | 亚洲人成欧美中文字幕午夜 | 依依成人影院久久久午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