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堤上行(其一、其二)》鑒賞

時間:2024-11-18 22:12:00 劉禹錫 我要投稿

劉禹錫《堤上行三首(其一、其二)》鑒賞

  堤上行三首

  劉禹錫

  其一

  酒旗相望大堤頭,堤下連檣堤上樓。

  日暮行人爭渡急,槳聲幽軋滿中流。

  其二

  江南江北望煙波,入夜行人相應歌。

  桃葉傳情竹枝怨,水流無限月明多。

  【注】?幽軋(yà):劃槳聲。桃葉:樂府歌曲名,這里借指民間流行的表達愛情的歌。竹枝:古代巴蜀間的民歌。

  ⑴有人說這兩首詩是江邊居民生活的速寫,這兩首詩分別描繪了怎樣的生活畫面?請簡要概括。(4分)

  ⑵兩首詩的結句在表達上各有特色,請分別簡要概括。(6分)

  參考答案

  ⑴(4分)日暮爭渡 月夜對歌 (各2分,每幅畫面中的時間、場景各1分)

  ⑵(6分)答案一:其一側重聽覺,摹寫槳聲,描寫行人渡河情狀;表現船只往來穿梭和船工緊張勞作的熱鬧場景;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

  其二從視覺入手,描寫眼前自然風光;描繪出流水和月光無窮無盡的靜謐之美;以流水和月光的無限來表現歌中“情”與“怨”的無限,意韻悠長。(每點1分)

  答案二:

  角度不同:其一側重聽覺,摹寫槳聲,表現行人渡河情狀;其二從視覺入手,描寫眼前自然風光。(2分)

  動靜不同:其一描寫船只往來穿梭和船工緊張勞作的場景,是動態;其二繪出流水和月光無窮無盡的靜謐之美。(2分)

  效果不同:其一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其二以流水和月光的無限來表現歌中“情”與“怨”的無限,引人無限遐想。(2分)

  兩種方式的答案均可。

  賞析:

  《堤上行》三首大約寫于任夔州(今重慶市奉節縣)刺史期間,即公元822年(長慶二年)到公元824年(長慶四年)。

  第一首活像一幅江邊碼頭夜市的素描畫:堤頭酒旗相望,堤下船只密集,檣櫓相連。可以想見這個江邊碼頭是個人煙稠密、估客云集的熱鬧所在。前兩句詩為讀者展示了江南水鄉風俗畫的完整背景。三、四兩句,描摹近景,增強了畫面感,畫出了一幅生動逼真的江邊晚渡圖。“日暮行人爭渡急”中的“爭”字和“急”字,不僅點出了晚渡的特點,而且把江邊居民忙于渡江的神情和急切的心理以簡練的語言傳達出來。詩人寫黃昏渡口場面時,還兼用了音響效果,他不寫人聲的嘈雜,只用象聲詞“幽軋”兩字,來突出槳聲,寫出了船只往來穿梭和船工的緊張勞作,使人如有身臨其境之感。

  這首詩將詩情與畫意揉在一起,把詩當作有聲畫來描繪。詩人很善于捕捉生活形象:酒旗、樓臺、檣櫓、爭渡的人群、幽軋的槳聲,動靜相映,畫面靈動,通過優美的藝術語言把生活詩化了。

  第二首重在描寫長江兩岸的風俗人情,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詩寫入夜時堤上見聞。夜色中隔江相望,煙波渺茫。“煙波”二字,把迷蒙的夜色和入夜時的江景寫得非常美。在靜態的景色描繪之后,繼而寫出江邊堤上歌聲四起,相和相應,打破了靜夜的沉寂。他們唱的是什么歌,詩人用一句詩作了概括:“《桃葉》傳情《竹枝》怨”,都是巴山楚水人民愛唱的民歌。句中的“情”和“怨”,很值得品味,可以想見,這歌聲對遭貶謫、受打擊的詩人來說,自然會惹動自身的“情”與“怨”的,這也是“含思宛轉”之處。詩的結句高妙,極有意境。“水流無限月明多”是寫眼前所見之景,契合江邊和夜色。同時也是比喻,以流水和月光的無限來比喻歌中“情”與“怨”的無限。這句詩是以視覺來寫聽覺的,流水與月光,既含流動之勢,又具明麗之色,這是用眼可以看到的,是視覺的感受;但是優美、動人的歌曲也能給人靈動、流麗的藝術感受,兩者(指視覺與聽覺)能引起“通感”。這種描寫創造了優美的藝術境界,產生了良好的美學效果。

【劉禹錫《堤上行(其一、其二)》鑒賞】相關文章:

《堤上行三首(其一、其二)》劉禹錫唐詩鑒賞08-28

《堤上行》詩歌鑒賞06-04

劉禹錫《竹枝詞二首·其一》全文及鑒賞07-17

浪淘沙劉禹錫其二09-30

浪淘沙其二劉禹錫10-12

劉禹錫烏衣巷原文鑒賞08-27

《烏衣巷》劉禹錫唐詩鑒賞06-16

劉禹錫《賞牡丹》鑒賞09-22

劉禹錫浪淘沙鑒賞10-04

古詩浪淘沙其二劉禹錫07-13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аv天堂手机版在线观看 | 亚洲日韩国产一区二区 | 亚洲欧美卡通动漫一区二区 | 依依成人影院久久久午夜 | 亚洲国产在人线午夜播放 | 中文字幕亚洲日韩乱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