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棠 詩經
《甘棠》是《詩經》里面《國風》中的一首古詩。全詩由睹物到思人,由思人到愛物,人、物交融為一。以下是小編分享的關于該詩的講解,歡迎大家閱讀!
甘棠
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
蔽芾甘棠,勿翦勿敗,召伯所憩。
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說。
【注釋】
1、蔽芾(廢fèi):樹木蔥蘢貌。甘棠:杜梨樹。
2、翦:即剪。
3、茇(拔bá):與下文的憩、說,同為暫時滯留之意。
4、敗:折枝。
5、拜:屈枝。
【白話翻譯】
蔥蘢杜梨樹,請勿去砍伐,召伯曾居住。
蔥蘢杜梨樹,請勿去折斷,召伯曾停歇。
蔥蘢杜梨樹,請勿去彎曲,召伯曾停駐。
【題解】
相傳西周召伯聽政于甘棠樹下,人民懷念他,寫了這首詩。
【講解】
《甘棠》一詩的主旨,自古至今,惟藍菊蓀《詩經國風今譯》認為是諷刺召伯之作,其他幾乎眾口一辭,均認為是懷念召伯的詩作。如《毛詩序》云:“《甘棠》,美召伯也。召伯之教,明于南國。”鄭箋云:“召伯聽男女之訟,不重煩百姓,止舍小棠之下而聽斷焉,國人被其德,說其化,思其人,敬其樹。”朱熹《詩集傳》云:“召伯循行南國,以布文王之政,或舍甘棠之下。其后人思其德,故愛其樹而不忍傷也。”
這首詩的寫作背景在《史記·燕召公世家》中記載得比較明確:“召公之治西方,甚得兆民和。召公巡行鄉邑,有棠樹,決獄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無失職者。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懷棠樹,不敢伐,歌詠之,作《甘棠》之詩。”許多民間傳說和地方志中的資料也都足以證明召公聽訟甘棠樹下的故事流播廣遠。召伯南巡,所到之處不占用民房,只在甘棠樹下停車駐馬、昕訟決獄、搭棚過夜,這種體恤百姓疾苦,不攪擾民間,而為民眾排憂釋紛的人,永遠活在人民心中。
全詩三章,每章三句,全詩由睹物到思人,由思人到愛物,人、物交融為一。對甘棠樹的一枝一葉,從不要砍伐、不要毀壞到不要折枝,可謂愛之有加,這種愛源于對召公德政教化的衷心感激。而先告誡人們不要損傷樹木,再說明其中原因,筆意有波折亦見詩人措辭之妙。方玉潤《詩經原始》說:“他詩練字一層深一層,此詩一層輕一層,然以輕愈見其珍重耳。”顧廣譽《學詩詳說》說:“丕言愛其人,而言愛其所茇之樹,則其感戴者益深;不言當時之愛,而言事后之愛,則懷其思者尤遠。”陳震《讀詩識小錄》說:“突將愛慕意說在甘棠上,末將召伯一點,是運實于虛法。纏綿篤摯,隱躍言外。”對此詩的技巧、語言都有精辟的論述,讀者可以善加體味。全詩純用賦體鋪陳排衍,物象簡明,而寓意深遠,真摯懇切,所以吳闿生《詩義會通》引舊評許為“千古去思之祖”。
【甘棠 詩經】相關文章:
《甘棠》詩經鑒賞06-06
詩經甘棠全文及譯文08-20
詩經甘棠拼音版的全文09-28
詩經《國風·召南·甘棠》賞析11-01
甘棠原文-甘棠-翻譯-賞析06-16
甘棠(先秦 詩經)全文注釋翻譯及原著賞析09-25
同游甘峪散文10-28
詩經05-27
《詩經》全文講解 詩經賞析05-25
詩經名句:《詩經·小雅·采薇》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