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安石在東海 鑒賞

時間:2024-08-21 03:56:37 水調歌頭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水調歌頭·安石在東海 鑒賞

  文學賞

  上闋詠史,寫東晉謝安的經歷,意在“以不早退為戒”。發端明點“安石”,領起上半闋。詞人的寫作角度比較獨特,既不寫他經天緯地的才能,也不寫他建功立業的輝煌,而是寫他人生的另一側面。劈頭就寫謝安中年出仕的尷尬:他本來隱居會稽,踏上仕途時發已開始染上秋霜,令人吃驚。再寫人情的難堪:人到中年,與親友相別時覺得難舍難分,于是借音樂來抒寫離愁。而后突出他一向抱有的功成身退的心愿: “一旦功成名遂,準擬東還海道”。語氣多么肯定,多么堅決,確實是對史書中所謂“安雖受朝寄,然東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于言色”(《晉書》)數語準確的表述。而結果卻是“扶病人西州”,這就反跌出困於軒冕不遂雅志的“遺恨”。這種“遺恨”,便是作者引出的鑒戒——“不早退”。詞中的“困軒冕”只是一個文雅的或婉轉的說法,實際上(至少在某種程度上)與貪戀功名富貴是聯系在一起的。

  下闋述懷,設想早日“退而相從之樂”。換頭“歲云暮”三字承上轉下,“歲暮”當指年華老大,“早計”是對“遺恨”而言,其內容便是“要裘”,亦即辭官歸隱,過平民生活。以下七句是由此產生的設想:在歸鄉的千里長途中,每逢山水名勝或有賢主、良朋接待之類好的去處,可以隨意逗留,盡情游樂,不必如官場中人因王命在身而行道局促,一層:我帶著醉意唱歌時你跟著唱和,我因醉酒倒下時你要攙扶我,——只有酒是可以使人忘懷得失的,二層:這樣,有雄心大志的人會瞧不起我們,那就悉聽尊便好了,我們只管走自己的路,三層:這種種設想,情辭懇切,言由中發,有如駿馬駐坡,不可遏止,充分表現出詞人對辭官歸隱而享弟兄“相從之樂”的夙愿。“我醉歌時君和,醉倒須君扶我”,極寫想象中“退而相從之樂”的情態,簡直是對二人的“合影”。篇末“一任劉玄德,相對臥高樓”兩句,反用典故,并非真要趨同胸無大志的庸人,而只是強調素愿的堅定不移,這體現了用典的靈活性。

  同《南鄉子》(東武望余杭)、《醉落魄》(分攜如昨)、《減字木蘭花》(賢哉令尹)等詞作一樣,這首詞著重表現了蘇軾前期思想的另一面,雖然“功成名遂”尚未實現,出仕思想仍占上風,但在某種程度上徘徊于出處之間,卻是可以肯定的。早在嘉祐五年(1060)蘇氏弟兄寓居懷遠驛時,即有“夜雨對床”,“為閑居之樂”(蘇轍《逍遙堂會宿二首》引、《再祭亡兄端明文》等)的口頭約定,這一回正是對前約的重申,當然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出于對其弟的安慰,詞中流露出深厚的兄弟之情。不過,他在詩詞中不斷表達的這種歸臥故山的雅志,最終還是沒有實現。蘇轍詞中的“但恐同王,相對永登樓”,倒成了他們此后生活的寫照。

  名家評價

  首都師范大學教授姚蘇杰:這首詞就是寫想早點退出官場,彼此過從為樂。上片全用謝安典故來喻說自己,表述得手應心。下片想象兄弟詩酒相從之樂,一氣呵成,十分流暢。總體來說,這首詞更像是一篇史論,或者是像借史論來抒發自己思想的散文。但其情真意切處,絲毫不比任何婉約詞遜色,尤其是“我醉”兩句,把兄弟之間的情誼寫得生動、絕妙。

【水調歌頭·安石在東海 鑒賞】相關文章:

蘇軾《水調歌頭·安石在東海》06-02

水調歌頭·安石在東海 蘇軾09-24

《水調歌頭·安石在東海》宋詞賞析08-13

水調歌頭·安石在東海譯文及賞析11-21

《水調歌頭·安石在東海》賞析詩詞07-31

蘇軾《水調歌頭·安石在東海》賞析06-24

水調歌頭·安石在東海原文及賞析07-27

水調歌頭·安石在東海原文及賞析08-07

《水調歌頭 安石在東海》原文翻譯及賞析06-16

水調歌頭安石在東海原文翻譯及賞析10-18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欧洲精品污网站在线观看 | 中国AV综合在线 | 午夜免费啪在线观看视频中文 | 午夜麻豆视频一区二区 | 在线观看国产网址你懂的 | 亚洲手机在线观看看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