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發揚子寄元大校書》唐詩賞析
《初發揚子寄元大校書》
年代: 唐 作者: 韋應物
凄凄去親愛,泛泛入煙霧。
歸棹洛陽人,殘鐘廣陵樹。
今朝此為別,何處還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初發揚子寄元大校書》唐詩賞析:
這首詩寫于韋應物離開廣陵(今江蘇揚州)回洛陽去的途中。元大(大是排行,其人名字已不可考)是他在廣陵的朋友,詩中用“親愛”相稱,可見彼此感情頗深。所以詩人在還能望見廣陵城外的樹和還能聽到寺廟鐘聲的時候,就想起要寫詩寄給元大了。
這首詩是以“歸棹洛陽人,殘鐘廣陵樹”十個字著名的。為什么這十個字能膾炙人口呢?
詩人和元大分手,心情很悲傷。可是船終于開行了。船兒飄蕩在煙霧之中,他還不住回頭看著廣陵城,那城外的樹林變得愈來愈模糊難辨,這時候,忽又傳來在廣陵時聽慣了的寺廟鐘聲,一種不得不離開而又舍不得同朋友分離的矛盾心情,和響鐘的裊裊余音、城外迷蒙中的樹色交織在一起了。詩人沒有說動情的話,而是通過形象來抒情,并且讓形象的魅力感染了讀者。“殘鐘廣陵樹”這五個字,感情色彩是異常強烈的。
然而,假如我們追問一下:“殘鐘廣陵樹“五個字,只不過寫了遠樹和鐘聲,何以便產生這樣的感情效果?因為光看這五個字,不能肯定說表示了什么感情,更不用說是愁情了。而它之能夠表現出這種特殊的感情,是和上文一路逼攏過來的詩情分不開的。這便是客觀的形象受到感情的色彩照射后產生的特殊效果。
試看開頭的“凄凄去親愛,泛泛入煙霧”,就已透出惜別好友之情。接以“歸棹洛陽人”(自己不能不走),再跌出“殘鐘廣陵樹”,這五個字便如晚霞受到夕陽的照射,特別染上一層離情別緒的特殊顏色。這就比許多難舍難分的徑情直述,還要耐人體味了。
下面,“今朝此為別”四句,一方面是申述朋友重逢的不易;一方面又是自開自解:世事本來就不能由個人作主,正如波浪中的船,要么就給水帶走,要么就在風里打旋,是不由你停下來的。這樣,既是開解自己,又是安慰朋友。
表面平淡,內蘊深厚,韋應物就是擅長運用這種藝術手法。
【《初發揚子寄元大校書》唐詩賞析】相關文章:
韋應物《初發揚子寄元大校書》譯文10-28
韋應物《初發揚子寄元大校書》全文及鑒賞06-30
《暮秋揚子江寄孟浩然》原文及賞析09-01
暮秋揚子江寄孟浩然原文及賞析07-09
《寄李儋元錫》唐詩品讀09-28
《寄河南杜少尹》唐詩賞析08-31
唐詩《秋夜寄邱員外》韋應物賞析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