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桃花源記》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那要怎么寫好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桃花源記》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桃花源記》教學反思1
讀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感覺很美,美得搖頭晃腦,佩服的五體投地;教《桃花源記》感到很爽,無論是通篇縱覽還是咬文嚼字,無處不感到其美美不勝收。
語言美
1、長短句相間。課文中長句、短句交替出現,錯落有致,形成一種節奏美。例如:“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2、《桃花源記》讀來瑯瑯上口,富有音樂的.律律美。
景色美
課文中的兩處景物描寫:“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土地平曠,屋舍儼然-----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畫面由山水畫漸漸變成了風俗畫。
人文美
桃花源作為一個理想世界充滿了人文之美。在這個理想世界里,沒有剝削沒有壓迫,人們過著自由、快樂、祥和、安寧的生活。“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完全是一個中國的烏托邦。這兒的人民熱情好客,民風淳樸;桃花源人富有同情心,對漁人所言世人之不幸給予了極大的同情“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
結構美
1、層層設疑,引人入勝。桃花源如夢似幻,飄渺若無,若幻似真,撲朔迷離,充滿神秘色彩;
2、結構自然,脈絡清晰。按照漁人的發現桃花源——進入桃花源——訪問桃花源——離開桃花源——重訪桃花源的行蹤為線索。
也只有像陶淵明這樣厭惡官場生活,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志趣高潔的隱士才能寫出這么美的文章來,再學這篇文章時一定要結合背景資料和陶的精神品質。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桃花源記》教學反思2
《桃花源記》為傳世佳作。我非常喜歡作者描繪的如真似幻的美好社會。對于這篇古文學習,我認為朗讀是首要的,更是必要的。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是有道理的。那么這篇課文究竟能給同學們哪些知識和能力呢?我認為,通過對課文的分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值得學習:一、繼續鞏固同學們課外通過查資料預習的方式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二、對文章的總體感知能力。通過反復朗讀,感知課文大意。結合課文注釋,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再通過對作者及寫作背景的了解,對課文有更深一步的理解。這時能發現問題,那就是學有所獲的.表現。三、對古文知識點的識與記。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習文言文,必須進行一定數量的文言知識的積累。而這篇課文的文言知識點又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其一,古今異義詞;其二,一詞多義;其三,文言句式中的省略句式,在本文表現突出,要在翻譯時根據意譯的方式適當補出來。我認為通過對全文的背誦,是對文言知點識記的最好方法。
本文的教學我的設想是以學生朗讀與自學為主,教師點拔為輔。在教學中我先帶著學生疏通文中的字詞句,再把桃花源記的美景與文字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去探討本文的思想內容和主旨。這節課上有大多數學生能積極投入到教學中,對本文比較感興趣。只有一些后進生還不能進入狀態。還有給學生朗讀的時間不夠充裕。如果學生能主動就課文思想內容作更進一步地探討,結合現實社會進行反思,那就錦上添花了。
【八年級語文上冊《桃花源記》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桃花源記》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08-15
桃花源記教學反思08-10
桃花源記教學反思06-27
《桃花源記》教學反思10-30
2017《桃花源記》教學設計反思10-27
《桃花源記》教學反思15篇08-28
桃花源記教學反思15篇06-20
桃花源記教學反思(15篇)09-21
《桃花源記》教學反思14篇08-14